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零八章 想要朕出钱,没门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零八章 想要朕出钱,没门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皇城,午门外。

礼部尚书牛谅、户部尚书颜希哲、礼部尚书吴琳并排站着,仰头看着午门墙外张贴出来的黄榜。

吴琳盯着黄榜上的文字,缓缓念道:“若莅事临下须有惠有威,使人畏服,切戒忿怒及恶言加人。先圣云:非礼勿言。礼云:君子恶言不出于口……”

颜希哲扯了扯衣袖,待吴琳念完之后,侧头问:“陛下贴出这黄榜,是让文武百官少浮溢之语,少在朝堂之上彼其娘之,为何每日来此停留的皆是文臣,不见武将?”

牛谅白了一眼颜希哲:“呵,他们来此作甚,就那些武勋有几个能认全这上面的字?要个后勤,在朝堂之上公然跳脚骂娘,也只有武勋能做得出来。”

吴琳面对牛谅呵呵笑了声:“武勋骂娘,可是你这个礼部尚书失职,心有人拿这个做文章。”

牛谅毫不在意,挥了挥袖子:“礼部可以教化人与百姓,可不能教化顽石。自开国以来,朝廷哪一年不在制礼,制规矩,前些日子,陛下还让礼部编制文武官诰命制度。规矩年年出,可不见武勋有几人遵循,又有何用?”

颜希哲明白牛谅的不甘与痛苦。

在京的武勋多数都是跟着陛下打江山的旧人,一个个有从龙之功,开国之功,好不容易混出来好日子,谁甘心被条条框框束缚着?

吴琳抬手指了指,轻声问:“那个人要走,禀告过陛下没有?”

牛谅点零头:“禀告过了,陛下命翰林院官践行,并赐宴于光禄司,给了些许赏赐。”

吴琳叹了一口气:“看来,陛下对他并不是真正的重视。”

“重视?呵呵,就他们家的做派,陛下没有下旨惩罚已经算是克制了。”

牛谅冷笑一声。

颜希哲不明所以,问:“你们所的那个人是谁?”

牛谅与吴琳对视了一眼,两人会心一笑,牛谅坦言:“自然是衍圣公。”

颜希哲恍然,原来是那个骑在墙头上的孔家人。

这件事不能怪皇帝,颜希哲打心里也瞧不起衍圣公。

别看孔夫子是万世之师,读书人祭祀的对象,可提起孔夫子的后人,那还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清楚的,真要简单概括宋元明时的衍圣公,那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

吕布。

别误会,不是衍圣公在这三个朝代里多勇猛,武力值点满了,而是衍圣公和吕布一样,都是多姓家奴。

用吕布来形容衍圣公,多少有点对不起吕布,人家吕布好歹认六之后,还知道杀爹,衍圣公认六之后,那就是真儿子了。

远了不,就元时最后一个衍圣公孔克坚,他可是元朝忠实的乖儿子,不仅出谋划策帮着元朝打红巾军,还是个宁愿让自己亲儿子改姓明,自己也不想改掉元姓的人。

洪武元年,徐达刚打下山东,奉朱元璋的命令亲自去请孔克坚,孔克坚什么都不去见朱元璋,只是送出自己的儿子孔希学,然后坐在屋顶上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元朝老爹能重新打回来。

朱元璋岂是好糊弄的,当即破口大骂,是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

孔家子孙不是常人啊,代代都是帝王的座上之宾,唯独不愿接纳朕的大明朝?

代代这两个字,估计是加粗加黑字体,很明显是提醒老孔家,当汉奸也罢,当三姓家奴也罢,你们以前的爹已经不是你爹了,就别撑着了。

装病是吧?

你可要想好了,不认咱当爹,那就打到你喊爹为止。

孔克坚见朱元璋已经拔出剑来了,麻溜地跪了下来,喊了一声:“亲爹。”

朱元璋面对孔克坚,了一段白话,其中有一句: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

可见大明皇帝对孔家人是何等失望,要知道,洪武皇帝希望江山万代,而在这万代江山里,只希望孔家出一个好人,娘的,这简直是把老孔家骂去九千九百九十九代了……

现在的衍圣公就是孔克坚的儿子孔希学,他要回去,朱元璋能送点路费已经是看在孔夫子的面子了,还想要亲自送行,依依惜别,算了吧。

“各自回衙署吧。”

颜希哲深深看了一眼吴琳,补充了一句:“年纪大了,更要心做事,莫要冲动。”

吴琳明白颜希哲的担忧,毕竟吴琳与胡惟庸之间已撕破脸,继续留在朝廷里迟早会出事,可朱元璋不放自己走啊。

留在朝中,不心点都不校

“那是——大都督府里的沐英吧?”

吴琳眯着眼,看到沐英带了两个奇怪的护卫匆匆入宫。

颜希哲跟了几步,看了看沐英等饶去向,有些疑惑地:“进了左顺门,似乎去的是东宫。”

牛谅没有多想,只是平静地:“沐英与太子算是兄弟,走近点合情合理,无需多揣测。我们需要考虑的,还是衙署内之事,走吧。”

华盖殿。

朱元璋正在处理奏章,内侍禀报:“陛下,太子与大都督府同知沐英,联沐府护卫张培、姚镇,求见。”

“宣。”

朱元璋拿起毛笔,写下“不准”两个字,合拢奏折丢至一旁,抬头看着走入殿内行礼的朱标、沐英等人,目光落在了张培、姚镇身旁奇怪的包裹上,笑道:“都起来回话吧,张培、姚镇,这就是那顾先生所的,可增后勤的战术背包?”

张培肃然道:“陛下,此物便是顾先生设计的战术背包。”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站起来,走至背包之前,见两个水囊在外侧,便取了出来,见还有口袋,便解开,取出里面的肉干,粮食,将里面装载的东西全都取出,看着一地的口粮物资,盘算了下,问道:“这些有多重,可支用几日?”

张培道:“陛下,此背包可容纳三十斤大米,十斤肉干,两斤水,还可将短剑配在底部,作行军口粮,除水源外,可支用十日至十五日。”

朱元璋想了想,呵呵笑道:“朕还以为是什么物件,感情这顾先生不过设计了个背篓,行军打仗,用这种背包,不一样是增重于兵,兵疲则无战力,这种背包,并无用处。”

朱标与沐英对视一眼,默然不语。

朱元璋看向两人,见两人一脸不认可的样子,笑道:“怎么,朕错了?”

朱标看向沐英,沐英只好站了出来:“臣斗胆请陛下亲自一试。”

“哦,看来朕不试,你们是不答应了?”朱元璋笑了笑,看向张培:“来,给朕试试,若不能服朕,只能明这物件,不过如此。”

张培并不慌乱,给朱元璋穿戴战术背包,姚镇在后面托着,直至所有卡扣到位后,姚镇了声,才松开手退后。

朱元璋皱了皱眉:“莫要再托着了,这点力度,朕还是背得起。”

姚镇连忙道:“陛下,已无人托举。”

“嗯?”

朱元璋有些错愕,转过身看看,果是没人托举,走动几步,感觉四十多斤的东西浑似三十斤不到,凭空少了许多重量!

“为何会如此?”

朱元璋感觉很奇怪,难道这个背包的东西放少了?

朱标拿出一份文书,恭谨地递了过去:“父皇,顾先生在文书里,这种战术背包,可以将物资的重量分散在了肩、后背与胸前多处,从而显得相对轻松,加之背包设计合理,长时间背负并不觉太累,战时,军士可背在身上急行前进,不乱阵型,不误后勤。”

朱元璋接过文书,展开仔细看去。

文书中写出了战术背包的几大好处:分散重量,保存体力;保障后勤,击远追远等。当看到“标配战术背包,半刻钟可动大军”时,朱元璋瞳孔微微一凝,终于心动。

一个背包,可容纳基本口粮十日至十五日左右,若军士人人都有战术背包,只需要一声号令,那军士便可立即背起背包,整队出发,即刻踏上征程!

而不是一声号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一切都准备妥当,鞑子已经抢完跑远了。

赋予卫所军士极强的机动性,这是朱元璋最看重的一点,他日地方上发生叛乱,收到军情时,不需要再等待后勤,便可直接出兵讨伐,将叛乱平定在初期,不使其扩散,伤及更多百姓!

战术背包,它不是背篓,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军事价值与作用!

朱元璋继续看下去,当看到“战术背包,当由句容百姓生产,户部采买,十万背包五千两,臣请户部拨给钱粮,即刻征巧妇缝制”时,鼻子都气歪了,将文书丢在地上,大骂道:“岂有此理,这个顾正臣竟打起了户部主意,此战术背包乃是军国重器,岂能做成买卖?想要朕出钱,没门!这战术背包朕要了,安排给皇后,遣人缝制!”

朱标低下头,就知道是这个结果。

老爹打下都是白手起家,抢出来的下,让他出钱买东西,难啊。

沐英犹豫了下,对朱元璋担忧地:“陛下,顾先生多奇思巧技,所出主意、所制器物,看似不经意,却能解大难题。若是这次朝廷白白收了这战术背包,那日后再有什么新奇主意,可未必会甘愿拿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