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设个外宣学院(四更)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设个外宣学院(四更)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虽说旧港远在万里之外,可蒸汽机一旦大成,沿海灯塔修起之后,日夜不停行进,半个月抵达旧港并不是不可能之事。这样一算,旧港到金陵的距离虽远,但政令通达的时间反而比川蜀、云南、肃州等地快得多。

顾正臣知道老朱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从废掉中书丞相,直接掌管六部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不是不能容忍勋贵在旧港置地,而是不能允许勋贵脱离自己的掌控,哪怕是分支,也要在自己的威严之下。

但距离不是阻断权威的因素,时间才是。

哪怕距离再远,只要在很短时间内能将政令送过去,将兵力送过去,那就不存在阻断皇权的问题。

朱元璋听着顾正臣的话,总算是释然了一些,松了口:“那你就看着办吧,朕也不是无情之人。”

马车经过几道验查后进入格物学院。

唐大帆带一众院长、先生行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都免礼吧,这段时日格物学院没少受委屈,好在你们的堂长有本事,现如今风波已去,蒸汽机该试航的继续试航,只是要多做检查,莫要再出意外之事。”

唐大帆、马直、万谅等人纷纷谢恩,激动不已。

昨天就收到消息,顾正臣会今日上朝,谁都在等廷议结果,不成想等来了皇帝,还有解除试航的好消息。

顾正臣见马直眼角都冒出了泪花,不由笑道:“有些人对新生事物不太了解,产生了误解,牵强附会扭曲认知,这不是他们的错,只能说是格物学院做得还不够出色,日后宣传上还需要做到位,我建议在格物学院内部设置一个外宣学院,研究如何用各类方法,将新事物最大化宣传给世人。”

“等这些结果研究有成之后,便将法子交给朝廷,助力朝廷各种政策解读,让百姓知政策,了解朝廷律令法条,也好安稳生活,莫行违法之事。陛下看如何?”

朱元璋很是满意:“这倒是个好法子,朝廷政令确实不够通达,送到衙门之后,百姓根本一无所知,衙门说什么便是什么,巧立名目,蓄意盘削,百姓还以为这是朝廷的安排,将罪责怪到朝廷身上,实则是贪官污吏,瞒着朝廷肆意胡为,朕看这外宣学院可以设!”

顾正臣让其他人散去,然后陪着朱元璋到了山长院。

马皇后带着太子妃常氏、吕氏,还有怀有身孕的顾青青走了出来,一番寒暄之后,朱元璋笑道:“这几日没皇后在宫里,总觉得冷清了太多。”

马皇后笑意盈盈:“看来妾身不需要给格物学院站台了,那就回宫去吧。”

常氏安排人准备。

顾青青泪汪汪地看着顾正臣。

顾正臣微微点头:“已经没事了,格物学院安全了,蒸汽机船也会继续制造,多大点事,值得你担忧。”

顾青青自然担忧,这里的一切都是顾正臣的心血。

常氏拉着顾青青走开,马皇后对顾正臣问道:“樉儿他们怎么没跟着你回京师?”

顾正臣回道:“皇后,秦王、燕王、周王他们在旧港做事,臣这番回来,原本只是想换了蒸汽机船,短暂停留之后便下南洋。那里的事还有许多没办好。”

马皇后叹道:“为了朝廷,倒是让你辛苦了,刚陛下说,你在京师最多停留一个月,可你妻妾她们?罢了,你安心出门吧,她们我安排人照顾,你总放心得过吧?”

顾正臣谢恩之后,面带愧色:“确实有些对不起她们。”

马皇后感叹:“当年太子出世时,陛下也不在身边,开国之战打了十几年,多少孩子出世时都不见父亲。原以为太平日子到了,这种事可以不再出现,可不成想,事在催人,人却不能不前。”

顾正臣知道当年的苦楚。

马皇后轻声道:“陛下有些话不方便说,我就直说了。长期以来,陛下都将你视若自家子侄,虽然你做的一切事有些出格,不符常理、礼制,可你只要是为朝廷好,只要为大明拿到高产农作物的种子,你这一脉,必会与国同休,这是皇室的承诺。”

顾正臣神情凛然,看向月亮门外的朱元璋,然后对马皇后,颇是感动地回道:“臣记在心里了。”

皇室的承诺虽然有时候不可靠,就和那铁券一样,真该挨一刀的时候还是需要挨刀子,但这个时候朱元璋借马皇后之口说这番话,明显是在安自己的心,让自己专心去拿高产农作物的种子。

送别了朱元璋、马皇后等人后,顾正臣对萧成问道:“卷宗调出来没有?”

萧成点头,从袖子里拿出几张纸递了过去:“刑部没拦着,不过物证不让拿走,若需要看,还需要去一趟刑部。”

顾正臣接过卷宗仔细看了看,见补充卷宗里写明了马王钉的问题之后,言道:“我们拿不出物证,那就让刑部带着物证去龙江船厂,另外,那一日在场之人全部召集过去,重演一遍当日情况。”

萧成应声,找人去安排。

顾正臣亲自带队前往龙江船厂,都水司郎中孙利带人迎接,刑部右侍郎赵端带人也赶了过来。

顾正臣看向三脚架的木头底部,皱了皱眉,侧身看向赵端:“绳子在何处?”

赵端命人拿来。

顾正臣仔细看了看绳子断裂处,没有直接的切痕,只有被蛮力拉扯断的痕迹,不由问道:“这当真是当日使用的绳子?”

赵端点头:“确实是。”

孙利、马直上前看过,也纷纷证明。

马直言道:“事发之后,为避免有人换了绳索,我们特意在上面做了标记,确实是当日使用的绳子。”

顾正臣沉思了下,问道:“李今商,是你最后检查的绳子,当时你是如何检查的?”

一个三十余岁的儒士走了出来,回道:“我就看了看,发现并没有磨损、断裂的情况,便签了字,准许使用,谁想这绳子竟都断裂了,兴是这蒸汽机太重,加上三脚架从上开始分开……”

顾正臣眯着眼看着绳子的断裂处,言道:“你是谁送进格物学院的,又是谁准许你进入龙江船厂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