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疑窦丛生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三十二章 疑窦丛生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顾正臣将头沉入盆中,清凉的水刺激着神经。

起身,擦面。

顾正臣进入二堂,翻看起山洞里拿来的账册。

账册中的第一笔交易始于洪武元年五月,结束于洪武六年五月。

洪武四年之前的账册,记录规范,石灰日产量,月产量,库存量,运出量,在册矿工人数,售卖收益,日常支出,结余所得记录得十分详细,甚至还记录了粮食数量的增减。

但在洪武四年元月之后,账册记录就显得混乱无比,石灰日产量、月产量时不时缺失,日常支出、结余所得等关键账目也是随意填写,甚至还存在着计算错误。而在册矿工人数,粮食增减等数据,更是一片空白。

这意味着在洪武四年初,记录账册的账房换了,从一个专业之人,换成了一个业余之人。

最令顾正臣感觉到疑惑的是,洪武四年开始,石灰产量锐减,从洪武三年每个月平均八千斤,锐减到洪武四年每个月平均三千斤,而这个数目到了洪武六年五月时,仅仅只有三百斤。

虽后面的账册纰漏众多,但从一个个记录的数据里不难看出,这些数据大致还是可信的,产量这个数字,错几次可能,连着错几十次不太可能。

顾正臣找遍账册,命人一起找寻,也没找到洪武六年五月之后的账册,联想到矿山里随处可见堆积成山的石灰岩矿石,再看账册,似乎今年六月至九月,矿山里再没有安排人烧石灰石,制石灰。虽然没有制石灰,但矿工依旧日日凿石头,并没有停止过。

从账册来看,矿山人数最多时,达到了四百二十人,账册没有提供最少人数,但顾正臣解救出来的矿工,仅仅只有六十二人。

从四百余至六十余,锐减幅度之大,令人不安。

关键的时间点,在于洪武三年十二月,这段日子里,矿山一定发生了变故。

杨亮再一次进入二堂,见顾正臣依旧在翻阅账册,不由地:“县尊,你还是出去一趟吧,那些矿工的家眷在大门外等着,他们想当面谢恩,这都一个时辰了,也没一人离开。”

顾正臣抬头看了一眼杨亮,再次低下头翻看账册:“谢恩?县衙让他们吃了几年苦头,日子过得如此艰难,不过是还给他们原本应该的日子,哪里来的恩?让他们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杨亮无奈,只好走至县衙门外,对众人喊道:“县尊正在处理案件,无暇来此,给大家传话,好好过日子,都散了吧。”

“这怎能成?”

“不见县太爷,我们不走。”

“对,做让有良知。”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出来,看着众人:“县太爷是个好官,让咱们的亲人回家了,咱们就莫要给县太爷添麻烦,都在这里,朝着县衙磕几个头,散了吧。”

众人听闻,纷纷应下。

矿工及其家眷,跪在县衙大门外,黑压压一片,重重叩头。

句容百姓见此状况,对句容县衙的印象大为好转,多年崩坏的县衙威望,丢失的正义,开始了缓慢的修复与回归。

整一日,顾正臣都在翻阅账册与矿工提供的资料,直至黄昏日落,即将散衙时,顾正臣突然下令升堂。

一干衙役匆匆准备,水火棍敲打着地面,威武声绵长。

“提审王虎、周八。”

顾正臣传令。

很快,王虎、周八便被押至堂上。

顾正臣目光锐利,盯着王虎、周八两人:“你们二人不是矿山大案的主谋,而是胁从。若积极配合审讯,坦诚线索,本官可以酌情为你们减刑,免于一死。若你们对抗审讯,拒不交代实情,便是为恶帮凶,唯有死路可选,清楚吗?”

王虎、周八跪呼:“清楚。”

顾正臣面色严肃地问:“矿场之中,矿工最多时有多少?”

王虎、周八支支吾吾。

惊堂木响起,王虎打了个哆嗦,连忙:“太爷,矿工最多时到底有多少人,我们也不清楚,大致有三四百。”

周般头附和:“应该在四百左右。”

顾正臣微微点头,这个数目与账册上的数目对得上,继续问:“矿工原是好端端运作,为何在洪武三年冬日,突然大批量调走矿工?”

王虎擦着额头的冷汗,回道:“至于什么缘故,我等并不知情。这是郭百斤下的命令,他提供名册,让我们提走一批矿工。”

顾正臣眼神一亮。

王虎的话坐实了一点,那就是大部分矿工并没有死在矿洞塌陷事故里,而是被有意调走!

“本官问过矿工,他们在提人时,你们二人皆参与其郑吧,被提走了多少矿工,这些人又被送到了何处?”

顾正臣追问。

王虎盘算着,有些拿不太准地:“自洪武三年腊八开始,持续了半个月,共提走了大致三百余人。这些人都被送到空青山的一处山洞里,之后有人负责接管,我们便返回矿山区域,具体他们人被送到了何处,我们并不知情。”

“空青山?”

顾正臣皱眉。

书吏林山提醒道:“县尊,空青山位于武岐山以东,两山以密林相连。”

顾正臣微微点头,看向周八。

周八急忙:“确实如此,每次郭橙押人至空青山山洞之后,我们便会撤走,并不留在那里。”

“那个山洞,你们知道路吧?”

顾正臣询问。

王虎皱了皱眉头,无奈地:“知道路,只不过去了也没用,那个山洞自今年五月开始就没再使用过。”

顾正臣低头沉思,问:“自今年五月开始,为何矿山没有再烧制石灰?”

王虎摇头。

周八也表示不知。

王虎突然想起什么,:“郭橙曾,石灰暂时够用了,可能是这个缘故。”

“够用了?”

顾正臣疑惑不解。

如果洪武六年五月份时,石灰够用不再烧制石灰,那为何又要留六十余人继续挖矿?

够用?

难道是因为城墙工程的石灰用量足够了?

但问题是,洪武四年时,金陵城墙建设如火如荼,为何在这个时间点上突兀地大量调离矿工?难道在洪武四年时石灰供应也饱和了?

这不符合逻辑,从账册来看,洪武三年时产量不断增加,这意味着产量始终跟不上需求,郭百斤这才不断催促生产,扩大产能。

没道理在需求量最大的时候,突然减少了产量,难道买家那里出了问题?

可即使工部换了人,也不妨碍郭百斤出手石灰,这是修造城墙的重要物品,采购人员不需要管哪里来的东西,只要质量过关,数量够,给产能对应的人工粮食就够了。

再了,别人卖石灰都是真人工,真成本,而郭百斤的人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工部搞个竞标,也没人能竞争得过郭百斤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谁在采购金陵城墙的石灰,都不妨碍郭百斤卖石灰,意味着这笔生意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

洪武四年开始,矿工少了,产量锐减,但每个月都还有出货,这也明石灰生意依旧在做,销路并没有断绝。

“有矿工,有产量,有销路,有利润,竟然突然自断双臂,主动降低了产量,减少了利润,这不像是生意人能做出来的事。”

顾正臣皱眉沉思。

追求利润,是生意饶秉性,可他们又为何偏偏舍了这部分利润?

那些被调走的匠人,到底去了何处,又被安排做了什么,难不成换了个地图继续挖矿?

“句容的石灰矿山多不多?”

顾正臣看向林山、杨亮等人。

林山微微点头:“回县尊,句容石灰矿山很多,武城山、九华山、砚山岭、松林山、空青山、大卓山等地都有石灰矿产出。”

顾正臣揉了揉眉心,难道那一批人只是换了个矿场挖石灰石去了?

可据林三财、孙二口等矿工所言与自己亲自勘察,武城山里的石灰矿远远没有枯竭,而且开矿的难度也不算大。

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必要减弱一个成熟的矿场,分散人力去另一个地方挖石灰矿?

顾正臣拿不准这些饶意图,看向衙役韩强:“你带王虎、周六与三名衙役,去找寻空青山的山洞,要仔仔细细,一寸一寸地摸索,找到任何物件都要带回来,速去速回。”

“遵命。”

韩强等人已经不怕前往武城山了,山中猛虎都是人装的,而真正的猛虎,已经被郭百斤等人给射杀,还活捉了一只,结果便宜了顾正臣。

顾正臣思虑着种种疑点,对杨亮:“将郭百斤押上来!”

郭百斤已经看不到了,手臂也断了一条,虽然烙铁止了血,毕竟是重伤,显得十分虚弱。

“跪下!”

衙役将郭百斤按在地上。

顾正臣冷冷地看着郭百斤,直指核心:“郭百斤,你是收到谁的命令,将武城山的矿工转移出去?你背后之人,到底是谁?”

郭百斤听着顾正臣的声音,脸变得狰狞起来:“顾正臣,你如此对我,他日必百倍加于你身!”

顾正臣起身,从桌案中抽出一根令签,缓步走了出来,至郭百斤身旁,将令签丢在地上,冷冷地:“身为罪犯,竟敢威胁朝廷命官,当真是不知死活。来人,杖三十,让他清醒清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