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标注拼音,吸引先生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九十九章 标注拼音,吸引先生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沐英得令,连正规程序都没走,直接派五戎前往句容。

句容河道之上,船只开始多了起来。

城外的官道上,商人络绎不绝,马车有,驴队也不少。

随着句容匠作大院的名声传出,货物推车、新式炉子根本不需要县衙安排人运输,便有商人专程前往句容购置,然后转至外地贩卖。

尤其是新式炉子,因寒潮变得更是紧俏,只是蜂窝煤的供应出了些问题,许多地方只能直接烧煤炭。好在有排烟管道,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

今日晴,正是晾晒蜂窝煤的好日子,煤场之上的人手更是忙碌。

有人忙着敲打煤块,有人碾煤炭,有人铲起煤炭筛过,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那里捡起一块乌黑发亮的煤炭就往嘴里送,吃得一嘴黑,正吐得难受,还挨了一记鞋底。

打蜂窝煤的粗壮男人喊着号子,将蜂窝煤一一打出,一步一移,身旁是整整齐齐的蜂窝煤,一个个孔洞如同睁开的眼,看着温润的阳光。

“马力,蜂窝煤这里就交给你了,遇到麻烦找骆韶、周茂、杨亮等人便可。”

顾正臣见一切运作正常,便嘱托道。

马力憨厚地答应下来。

毕竟快腊月了,县衙封印,主印官往往需要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

在封印期间,县衙也并非完全不受理案件,只是这些案件与事情多交给典史处理。毕竟,典史多为当地人,封印期间他也跑不到哪里去。

只不过句容有些特殊,县丞、主簿、典史都是句容人,哪怕顾正臣不在句容,也能维持基本运作。

县学宫,学舍建设如火如荼。

教谕刘桂、训导孙统见顾正臣到了,连忙上前行礼。

顾正臣含笑点头,问道:“开春后要招募第一批弟子入学,先生可找到了?”

刘桂苦涩不已,摸着胡须叹息:“写出书信二十余封,目前收到回信只有三封,其中两封信都是婉言拒绝,只有一人答应来句容看一看,照如此来看,句容想要找足先生,难啊。”

孙统面色悲愁,裹紧衣襟:“没有多少人看好句容教育之事。”

“是句容给的钱不够?”

顾正臣皱眉。

刘桂摆了摆手:“我们邀请的这些人,都是读书人,他们对钱财并不甚看重,清贫乐道才是他们的本色。”

顾正臣想了想也是,古代文人推崇的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自己哪怕是给他们三石米,也未必能折了这些饶腰。

关键还是“道”,需要找到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会来句容看看。

顾正臣命人找来纸笔,拿来一本《论语》,然后在一旁开始标注拼音。

刘桂看着奇怪的符号一头雾水,孙统更是茫然,不知顾正臣到底在做什么。

顾正臣认真地标注着,一连标注了二十多页,然后将这些纸张撕开,交给刘桂、孙统:“再给他们写一封信,就,句容有新学问,想学就带家人来。”

既然不要钱,总要学问吧?

你们不都是推崇:朝闻道、夕死可矣?

现在给你们一条道,想闻道,就来句容。

刘桂盯着手中的纸张,一连看了几页,才看向顾正臣,一脸震惊地问:“这是什么学问?”

虽然这些符号从未见过,十分怪异,但刘桂很清楚,这些符号绝不是顾正臣心血来潮、胡编乱造,因为来来回回就那么一些符号,只是符号之间的组合不一样。

若只是胡乱写,绝不会有这种规律的组合,而且一些同音字旁的符号一样。

这些符号,似是一种神秘的从未听闻过的音符!

顾正臣呵呵笑了笑:“你们尽管去写信,我相信这一次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会来句容,至于能不能留在句容当先生,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刘桂见顾正臣并不解释,也没多问,自信地:“只要他们来,我们定全力留下。”

顾正臣微微点头,转而:“封印期间,学舍建设不要停,相应布置早点安排妥当,匠作大院那里承揽了不少活计,到时候他们会协助布置……”

刘桂听到此话,想起来一件事,问:“前些日子,匠作大院的匠人来丈量房屋尺寸与北面墙壁,是为何事?”

顾正臣哈哈一笑:“这件事,你们年后便知,对于你们来,是极好之事。”

孙统无奈地看向刘桂,县尊总喜欢卖关子。

就在顾正臣与刘桂等人谈得兴起时,班头韩强匆匆走了过来,禀告道:“县尊,县衙外来了一人,是金陵来的,要速见县尊。”

顾正臣眉头微皱:“对方没身份?”

韩强摇了摇头:“没有,不过姚镇与其似是很熟。”

顾正臣眼神一亮,看向刘桂、孙统,拱手道:“初等学院之事,便委两位与诸生员了。”

刘桂、孙统等人还礼。是

刚至县衙街道,便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五戎,竟是你!”

顾正臣连忙上前,急切地问:“可是沐都督同知出了什么事,还是沐春、沐晟出了意外?”

五戎回头,看着顾正臣,抱拳行礼:“顾先生,可算找到了你。陛下有口谕,准你提前封印,早入金陵。”

顾正臣有些错愕。

现在是闰十一月,还没过完上旬,如此急匆匆让去金陵这是为啥?

“陛下是何时何地,如何下的口谕?”

顾正臣谨慎起来。

五戎咧嘴:“昨日陛下去了白糖店铺,令妹顾青青似乎谈到什么商税之事,陛下当即便下了口谕。”

顾正臣松了一口气。

看得出来,朱元璋对商税的问题并不了解,他此时很想知道到底应不应该增加商税。

有些问题不解决,大明只能是民间有钱、富户有钱、官员有钱,唯独朝廷没有钱……

老朱是一个立规矩的人,他的后代对于老朱的规矩,大幅度的改动并不多,而商税、农税这些关键性问题,甚至都没怎么变过!

明末朝廷没钱,可姓李的去抄家,那钱可是不少。

大明亡于没钱是胡扯,但大明亡于朝廷没钱,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