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二十三章 顾正臣:宁作我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二十三章 顾正臣:宁作我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二十三章顾正臣:宁作我李义一脸笑意,一身布衣,手中依旧握着把破蒲扇。

顾正臣有些纳闷,这个家伙该不会又在玩尾行吧,你个痴汉,尾行我一个男人算什么事。

李义用蒲扇指了指送聘礼的队伍:“这队伍可比你家送聘礼时豪华多了……”

顾正臣很想踢死这个家伙,哪壶不开提哪壶,顾家什么条件,没给赵家送两只野鸡就不错了,哪里有大雁。

再说了,当初是赵家巴结的顾家……

“这样挺好。”

顾正臣说完,背着双手,转身就走。

李义跟上前,见顾正臣没有半分沮丧与愤怒,不由问:“你难道没丝毫触动?”

顾正臣呵呵耸了耸肩,毫不在意。

就赵雅儿那样的女人,要胸没胸,要脑子没脑子,就一还可以的皮囊,没什么可惜。至于赵家,自家姑爷倒霉不仅保持距离,还会站在远处丢石头的势利眼,更不能要。

顾正臣打心里看不上赵家。

可这种“看不上”落到李义眼中,则成了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不由赞道:“顾举人好心性,可否相邀饮一杯茶?”

顾正臣指了指不远处假装买膏药的中年人:“喝茶可以,只不过是不是少一个人?”

李义眉头一抬。

好敏锐的观察力,竟然能发现师爷严彬。

顾正臣也不想发现,只不过好歹跟踪也找个专业的,你买个狗皮膏药探头探脑七八次,没见人家摊主都赶你走了。

再说了,这个家伙就是昨天跟着你一起趴顾家东面篱笆的人,狼狈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真以为混在人群里就看不到你们两个,那么大脑袋,那么大脸……

茶楼。

李义介绍过严彬之后,寒暄几句,就收敛了笑意,正色道:“昨日看过顾举人的惊人手段,今日想问一问顾举人,若你来治理地方,如何为政,如何兴民?”

顾正臣深深看着李义:“你是朝廷中人?”

李义没有否认,只是说:“还请举人回答。”

顾正臣端起茶碗,略是沉思,认真地说:“治理地方,这个地方二字太过宽泛。你也应知,各地地理不同,山川河流不同,土地产出、民风民俗不同。欲治地方,应因地制宜。以这滕县来论,滕县什么最多?”

李义愣了下,试探地说:“水?”

严彬补充:“山?”

顾正臣郁闷地看着这两位,敲了敲桌子:“滕县最多的是煤炭。”

“煤炭?”

李义、严彬有些惊讶。

煤炭,古称湮石、石涅、黑丹、石炭等。

早在汉代时就已成规模使用,至宋时,更有“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的记载。

如今大明朝,煤炭更是少不了,不说老朱一家人在南京取暖的需要,就说铸造海量铜钱,打造兵器,这都离不开海量煤炭。

大明对外战争尚未结束,东北还没收回来,高丽正在玩两面派,北面关外还有具备威胁的北元势力,而在西南,还有元梁王占据云南。

没煤炭,拿什么冶炼去,烧火棍是不行的……

顾正臣正色道:“若滕县可以采煤炭,借运河之利贩卖,不需十年,滕县可兴。当然,是以官府开采为主,还是以商人开采为主,以何种方式收利朝廷,返利百姓,都需从长计议,我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李义惊讶地看着顾正臣。

此人思虑长远,眼光独到,若入官场,当大有可为。

不过顾正臣还是将问题想得太过简单,煤炭开采需要大量人力,滕县是下县,人口不到六千余户,根本无法支撑起来大量煤炭开采。

“寒窗苦读,你的抱负是?”

李义问。

顾正臣道:“不如你先说。”

李义面色肃穆,极是认真地说:“我平生抱负,当朝龚黄。”

顾正臣眉头一动。

龚黄,指的是汉循吏龚遂与黄霸。

《宋书·良吏传论》:“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龚黄之化,易以有成。”

龚黄两人,算得上古代行政司法的典范。眼前之人想要当大明朝的龚黄,看来是一个有志气的。

李义看向顾正臣。

顾正臣吹了吹茶水,平静地说:“宁作我。”

李义脸上浮现出震惊之色。

宁作我!

这是一个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回答。

《世说新语·品藻》记载: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卿何如我?”

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那意思是,我不想和你比,我只想做我自己,坚持我的信念与志向。

多少典籍诗词之中,也只有辛弃疾、陆游等寥寥数人喊出“宁作我”之言。

在世间,无数人游走在世俗之中,随波逐流,如风中柳絮,水中浮萍,一句身不由己就解释了迷失沉沦、趋炎附势,一生坚持“宁作我”,不忘初心,不忘信念的又有多少?

宁作我,不是特立独行,而是笃定求真,践行信念!

李义在目送顾正臣离开之后,对师爷严彬说:“在察举名录上,将顾正臣的名字加上吧,朝廷需要这种的人才。”

严彬有些担忧:“现在我有些担心他太刚硬,锋芒过盛,进入官场会被人打压。”

李义脸色有些凝重,低声道:“马山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如今胡惟庸独掌中书省,恐怕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成为中书右丞相。民间说此人雄爽有大略,然阴刻险鸷,怕是容不得其他出挑之人。”

严彬点头,询问:“那是否将顾正臣留上几年,他毕竟还年轻。”

李义摆了摆手,坚持道:“皇帝虽出自淮右,可淮西勋贵们遮不了天,胡惟庸能掌中书省,可他掌不了天下。顾正臣若真是玉石,那他就应该经历被雕琢的痛苦,唯有此,方可成器!”

严彬淡然一笑:“县尊是想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便在此时,县丞金大车匆匆跑来,急忙对李义说:“县尊,朝廷发来谕令文书。”

李义将蒲扇递给严彬,整理了下衣襟,大踏步沉声道:“回县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