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二百六十章 被逼迫的东家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二百六十章 被逼迫的东家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9 14:35:44 来源:源1

护卫一个趔趄,脸上的面具也被打飞出去,腹部又挨了一脚撞在桌案上,看着发怒的东家赶忙下跪。

东家甩袖,愤怒不已:“顾正臣是那么好杀的吗?纳哈出十万大军都没杀了他,八万里波涛汹涌都没杀了他,你们凭什么认为我可以杀了他?”

“什么人?”

外面突然传来喊声。

东家震惊,南照野更是赶忙打开门查看,却看到另一个管事马晖疾步走了过来。

“发生了什么事?”

南照野问道。

马晖指了指一旁。

南照野看去,原本值守在门外的两个......

朱景炎站在雁门关城头,寒风如刀,割得脸颊生疼。他披着厚重的狐裘,目光却如炬,紧盯着远处起伏的山峦与雪原。敌军虽已陷入补给困境,但尚未溃退,显然仍在等待时机。

“大人。”王崇武策马而来,翻身下马,抱拳道,“斥候回报,阿鲁台部正向阴山方向撤退,似欲重整旗鼓。”

朱景炎微微颔首:“他们撑不了太久,粮草断绝,士气必衰。传令各营,严守防线,不得松懈。同时派出轻骑,尾随敌军,伺机骚扰其后队。”

“是。”王崇武领命而去。

朱景炎转身步入帅帐,案上摊开的地图已被火光映得泛黄。他拿起炭笔,在地图上圈出几处关键地点,思索片刻,唤来一名亲信将领:“你立刻带人前往宣府,将此计划交予镇守将军,务必在五日内完成部署。”

那将领接过密函,郑重行礼后匆匆离去。

朱景炎望着帐外飘落的雪花,心中却无暇欣赏这冬日景色。辽东战局虽有转机,但京城那边依旧暗流涌动。太子中毒一案背后牵涉之人,至今未能查明全貌。而那个来自漠北的“先生”,更让他隐隐感到不安??此人若真能操控建文遗党与北疆叛军联手,那便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他深知,自己此刻身在前线,无法亲自掌控京城局势,只能依靠锦衣卫与心腹谋士维持大局。可若是敌人趁机在京中制造混乱,后果不堪设想。

思及此处,他提笔写下一封密信,内容涉及对东宫近臣的进一步调查,并叮嘱留守京城的锦衣卫统领加强防范,尤其注意那些曾与沈仲达有过往来的旧臣。

“送去京城。”他将信交给一名飞骑传令兵,“务必亲手交到赵千户手中。”

那传令兵点头应命,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

与此同时,京城之中,局势愈发紧张。

太子虽已脱离昏迷状态,然精神仍不稳定,时常惊惧莫名,口中喃喃自语:“他们在等我死……他们在等我死……”

御医束手无策,朱允?忧心忡忡。东宫侍从供出的“先生”身份不明,朝廷虽已派遣密探四处搜寻线索,却始终未能锁定此人真实身份。

某夜,朱允?召见朱景炎之子朱承志于乾清宫。

“朕听闻你父在京时,曾多次提及你聪慧过人。”皇帝缓缓开口,“如今京中局势微妙,朕想请你协助锦衣卫,查清此案幕后主谋。”

朱承志年仅十七,却已有几分乃父风采,闻言拱手道:“陛下信任,臣定不负所托。”

朱允?点头:“很好。朕已下令,由你暂代锦衣卫副指挥使一职,负责此案后续调查。”

朱承志拜谢后退出大殿,心中却暗自警惕。父亲临行前曾叮嘱他,切不可轻易卷入朝堂之争,如今看来,已是避无可避。

他连夜召集几名心腹属下,开始梳理东宫所有往来书信,并秘密调取刑部、大理寺近年有关建文遗党的案件卷宗。

数日后,一份旧案引起他的注意??数年前,一名自称“漠北居士”的神秘人物曾在京城活动,曾与沈仲达有过几次秘密会面。据当年办案官员记载,此人精通谋略,擅长蛊惑人心,极有可能便是太子口中所言的“先生”。

朱承志立即下令彻查此人踪迹,并命人追查其可能藏匿之地。

***

回到辽东前线,朱景炎接到陈修远最新情报:漠南部族五部已正式宣布倒戈,并愿意协助明军袭击阿鲁台部后方。此外,另有两部虽未公开表态,但已秘密派人前来洽谈条件。

朱景炎阅罢,嘴角微扬,随即回信:“许以封地、官职,必要时可赐铁券丹书,确保其忠诚。”

他随即召集诸将,下达新的作战指令:“三日后,辽东、宣府两军同时出击,切断敌军归路;同时,联合漠南五部,夹击阿鲁台部主力,务求一战定胜负。”

众将齐声应诺。

夜色渐深,朱景炎独自一人坐在帅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疲惫却坚定的面容。他想起京城中的太子,想起那位神志不清的储君,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忧虑??若太子在此战期间遭遇不测,整个大明恐怕都将陷入动荡。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入内,跪地禀报:“大人,辽东急报!敌军一部突袭我军后勤营地,焚毁大量粮草!”

朱景炎眉头一皱:“损失如何?”

“约三分之一粮草被毁,幸亏我军及时反应,未造成更大伤亡。”

朱景炎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此战,果然有人不愿我们取胜。”

他当即下令:“调拨宣府库存粮草,优先保障前线将士所需。同时,派出精锐小队,深入敌境,务必查明此次突袭背后的主谋。”

“是!”斥候领命而去。

朱景炎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方漆黑一片的战场。他知道,这场战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较量,而是权谋、人心、信仰与背叛交织的生死博弈。

而他,作为这场棋局中的执棋者,必须步步为营,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

数日后,辽东总攻如期展开。

辽东、宣府两军协同作战,迅速切断敌军退路;与此同时,漠南五部联军自侧翼包抄,形成合围之势。

阿鲁台部虽奋力抵抗,但在粮草短缺、士气低落的情况下,终究难以支撑。短短三日,敌军主力便告崩溃,残部四散奔逃。

朱景炎亲率骑兵追击,最终在阴山脚下俘获阿鲁台本人。

此战大胜,捷报传至京城,举国震动。

朱允?龙颜大悦,下诏嘉奖朱景炎,并加封其为“镇北侯”,赐铁券丹书,世袭罔替。

然而,朱景炎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在审讯阿鲁台时得知一个重要信息??阿鲁台并非此次南侵的真正策划者,而是受命于一名自称“漠北居士”的神秘人物。

“此人是谁?”朱景炎冷冷问道。

阿鲁台低头沉默许久,终是低声答道:“他曾言,自己本名‘李玄’,乃是前朝遗臣之后,立志复兴故国。”

朱景炎心头一震。

李玄……这个名字,他曾听闻过。

多年前,一位名叫李玄的谋士曾在江湖游历,传闻其智谋不下于刘伯温,然因出身建文旧臣之家,始终未被朝廷重用。后来此人销声匿迹,未曾想竟潜伏漠北多年,策划了这一场惊天阴谋。

朱景炎当即下令:“全力缉拿李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然而,当锦衣卫与辽东军联合行动时,却发现李玄早已不见踪影。

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朱景炎站在雁门关城头,望着远方的雪原,心中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重。

战争虽已结束,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他,早已别无选择。

朱景炎回到御药房,已是深夜。风雪渐止,宫墙上的积雪映着月光,泛出冷冽的银辉。他站在门前,望着那片沉寂的紫禁城,心中却并不平静。

今日朝堂之上,虽已将沈仲达一案压下,可他知道,这不过是权谋之局的一角。建文遗党并未真正消亡,他们在暗处蛰伏多年,如今终于露出獠牙。而太子中毒之事,背后牵涉的势力远比表面所见复杂得多。

他缓步走入御药房,屋内炉火未熄,温暖如春。一名老太医正守在药炉旁,见他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大人。”

朱景炎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走到案前坐下,提笔写下一份密折,内容涉及东宫幕僚刘知远供词中的可疑之处,以及沈仲达遗物中发现的一封未署名书信。字迹沉稳,一如往常,然每一笔落下,皆似重若千钧。

“去吧。”他将密折交予心腹,“连夜送往辽东总兵府,务必亲手交给王崇武。”

心腹接过密折,拱手离去。

朱景炎望向窗外,夜色深沉,寒意逼人。他深知,自己虽掌控了京城局势,但真正的危机,仍在北方。

***

次日清晨,朱允?召见朱景炎于乾清宫。

“朕昨夜思虑良久,”皇帝缓缓开口,“太子中毒一事,虽已查明幕后之人,但朕总觉得……尚有隐情。”

朱景炎拱手道:“陛下明察秋毫,臣亦察觉此案背后另有黑手。沈仲达虽死,但他并非主谋,真正的幕后之人,至今仍未现身。”

朱允?眉头紧锁:“你是说,还有人在操控这一切?”

“是。”朱景炎沉声道,“沈仲达不过是一枚棋子,有人借他之手,试探朝廷反应。若非太子命大,恐怕此刻京师早已陷入动荡。”

朱允?沉默片刻,终是叹道:“朕信任你,也愿意将国事托付于你。只是……朕终究年迈,精力不济,若再起风波,恐难以支撑。”

朱景炎郑重叩首:“陛下请安心养神,朝政与边务,臣自当竭尽全力。”

朱允?点头:“好,朕便倚仗你了。”

***

午后,朱景炎再次前往刑部大牢,亲自审讯一名被秘密逮捕的东宫侍从??此人曾为沈仲达旧识,据供述,他曾多次潜入太子寝殿,偷偷更换太子所服汤药,使其精神恍惚、噩梦连连。

“你可知罪?”朱景炎冷冷问道。

那侍从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小人……小人只是奉命行事……”

“谁的命令?”

“是……是刘知远。”

朱景炎眼神微眯:“除了刘知远,是否还有他人指使?”

侍从犹豫片刻,终是低声道:“还有一人……据说来自漠北……身份不明……只听刘知远称其为‘先生’。”

朱景炎心头一震。漠北……难道此事竟牵连至北疆敌军?

他当即下令彻查东宫所有往来书信,并命锦衣卫加强监视,同时派遣密探前往辽东,通报此消息。

***

与此同时,辽东前线战事愈发紧张。

阿鲁台部果然如预料般南侵,直扑雁门关。王崇武率军死守,然因兵力分散,形势危急。

朱景炎接获战报后,立即召集诸将议事。

“敌军主力已至雁门关外,意图突破防线,直取京师。”王崇武沉声道,“我军虽奋力抵抗,但补给困难,恐难持久。”

朱景炎翻开地图,仔细分析敌我布防,最终沉声道:“必须尽快切断敌军粮道,令其陷入困境。同时,派人联络陈修远,让他加快分化瓦解敌军联盟的步伐。”

王崇武点头:“属下这就安排。”

朱景炎又道:“另外,派出使者前往漠南,以高官厚禄许诺部分部落首领,使其倒戈相向,扰乱敌军后方。”

“是。”

部署完毕,朱景炎披甲上马,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星夜驰援雁门关。

***

数日后,陈修远传来消息:漠南部族已有三部表示愿意归附,并承诺断绝与阿鲁台部的联系。另有两部仍在观望,但已表现出动摇迹象。

朱景炎阅罢信件,微微颔首。这场战争,不只是刀剑之争,更是人心之战。

他随即回信,命陈修远继续施压,并给予其更大的权限,必要时可许以实权官职,以换取部族支持。

与此同时,辽东战局亦出现转机。

朱景炎亲临雁门关,指挥作战,亲自督战筑垒、调配火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更下令切断敌军粮道,使得阿鲁台部陷入补给不足的困境。

短短数日,敌军攻势骤减,士气低迷。

某夜,朱景炎在帅帐中批阅军情,忽见一名斥候匆匆入内。

“大人,陈修远传回最新情报,漠南部族已有五部联合签署盟约,正式宣布脱离阿鲁台部,并愿与朝廷结盟。”

朱景炎目光一亮:“很好,让他们继续保持联系,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发动突袭。”

斥候应声退下。

朱景炎望向窗外,夜色依旧沉沉,风雪未歇。

他深知,这场战争尚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他,早已别无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