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二百九十二章 绕不过去的颗粒火药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二百九十二章 绕不过去的颗粒火药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人参养荣丸?

陶成道、刘聚等人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远火局火药的症状是威力不足,可这玩意吃个人参也解决不了问题。再了,往火药里添加人参,这是要把朝廷吃垮吗?

楼真阳见老师陶成道使了个眼色,站出来问:“顾镇抚,人参养荣丸当真可解火药问题?”

顾正臣凝重地点零头,弹动铜钱,沉声道:“解决火药问题的不是人参养荣丸,而是丸。药草制备成丸可行,为何我们就不能将火药制成药丸,微的颗粒,如此一来,火药运输中无论如何颠簸,都不会出现硝、硫、炭分层。”

“药丸,颗粒?”

陶成道愣住了,陈有才、崔玉等人也张大嘴巴。

药都弄成颗粒药丸,火药也是药,为啥不能制成颗粒?一旦成为颗粒,怎么颠簸都不会改变火药成分配比,困扰军士的火药问题不就解决了?

崔玉惭愧得低下头,咬了咬牙站出来,当着众饶面给顾正臣跪了下来:“是我无知唐突,冒犯了顾镇抚。”

顾正臣笑着上前,将崔玉搀扶起来:“你们一个个都是匠中之匠,有些脾气,傲气是好事。你认为此法可行?”

崔玉重重点头:“将火药制成颗粒,定能解决诸多问题。虽目前尚不清楚用何法制为颗粒,但有了方向,总会成功。”

顾正臣满意地笑了,看向陶成道:“颗粒火药,将是底火司最大的任务。你精于火药之道,除了推动颗粒火药制备之外,还需要找出最佳的火药配比,硝、硫、炭,三者用量到底是如何平衡,调整每一种用量,测试其威力大,是必须进行之事。火药材料的用量,需要精准,只有达到最佳配比时,火器威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陶成道拱手:“原以为顾镇抚是门外汉,不成想竟有如此见地。我等愿听从顾镇抚吩咐,全力攻克这两项难关。”

周定海、楼真阳等人看着顾正臣,眼神中满满的敬佩。

火药的配比需要优化,前人所留配比并非最强。火药分层,那就用颗粒来取代。

这些创造性的想法,众人从未想到过。

仅凭着这些话,便可以断定顾正臣是火药领域的大匠!

陶成道现在有些相信了,相信眼前的年轻人可以创造一条真正的飞之路,让自己去上看一看,到底有没有可以腾云驾雾的神仙!

顾正臣虽然清楚颗粒火药的制备之法,也清楚火药最佳配比,并没有直接拿出来,而是引导匠人自己摸索,自己试验,自己创造。

自己需要的并不只是执行枯燥任务的匠人队伍,还是一支有创造力的匠人队伍!

未来火器需要一代代迭代更新,需要不断强大,而顾正臣所掌握的宽泛但不专业的知识,只能给匠人提供方向,不可能给匠人提供具体的细节与技术。

要想让大明火器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火器匠人们就不能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死板,重复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配方。

锻炼人才,比直接拿出结果更重要。

何况,顾正臣有的是时间,大明也有的是时间,不急于一时。

顾正臣确定磷火司的两大任务,又询问冶炼司郎中华孝顺等人,华孝顺直陈冶炼问题,高炉不够高,材料不够,温度不够,融化不充分,冶炼出的铁与钢容易锈蚀,使用年限低等。

冶炼的问题顾正臣并不在行,好在先辈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灌钢法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普及开来,虽这技术在宋代以前记录很少,但宋人却留下了宝贵的典籍,《梦溪笔谈》、《工开物》中都有介绍,大明冶炼匠人也精于蠢。

倒是制造司的问题颇多,沈名二坦言:“经制造司内部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制造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制造速度慢,制造品类少,炸膛问题多,射程不够远,杀伤不够大……”

顾正臣询问:“制造司打算制造火器品类有多少?”

沈名二不假思索:“二十七类。”

“多少?”

顾正臣有些错愕。

沈名二看着顾正臣的脸色,心地:“顾镇抚,二十七类少是少了一些,眼下制造司正在翻找宋时火器典籍,力争再增加十余个品类。”

顾正臣眯着眼看着沈名二:“都有哪些品类?”

沈名二连忙介绍道:“火铳方面,有手把铜铳、手把铁铳、碗口铳、斩马铳、神铳、铳箭……神机炮方面,有信炮、襄阳炮、大将军炮、二将军炮、三将军炮、铜炮、旋风铜炮、炮里炮、盏口炮、碗口炮……”

顾正臣忧愁不已,什么大炮,什么二三将军炮,就不能统一制式,火铳也是,威力都不大,倒是类型挺多。

“好了,自今日起,制造司只管制一类适合步卒使用的,击远杀敌的火铳,其他火铳统统取消。神机炮方面,重新设计两款神机炮,一类需要单兵携带,最多是双兵携带的神机炮,一类是重量较轻,但一样要保证射程较远。火铳、神机炮合三类研制,其他各类统统砍去。”

顾正臣起身,严肃地看着众人:“我们远火局的匠人数量有限,不像宝源局有众多匠人,必须将力量集中起来,分散研究是日后的事。你们记住了,威胁大明的敌人是草原之上的骑兵,而我们远火局的使命,便是为步卒正面迎战骑兵打造利器,这些利器必须能带到草原之上去!”

沈名二、徐阿柱等人深感责任重大。

顾正臣所言是对的,远火局匠人数量十分有限,火药匠人、铸造匠人都只有五十来人,这么少的人手,分摊到多种类研究上,根本无法实现突破。

索性断舍一部分,集中力量,专攻三类。

这一日,远火局确定了发展方向,也明确了各自任务,不需要的杂七杂澳东西搬了出去处理掉,腾出空间专作研究。

陶成道根据匠饶特长,分配任务,自己领了火药配比优化,这是一项枯燥且精密的活,需要大量的试验,大量的测算。

陈有才等人则想尽一切办法实现颗粒火药的制造。

制造司开始思考军士应该使用什么火铳,并深入到军营之中,直接询问使用过火器的军士,最终确定了纯铁长筒火铳。

原因很简单,军士希望火铳打完之后,还能当棍子敲死几个骑兵。

至于神机炮方面,单兵携带的倒并不是没有,那,信炮就可以单兵携带,就一粗管子,碗口炮、盏口炮也能单兵携带,但问题是如何兼顾威力、重量、射程、耐用……

顾正臣一连几日往句容卫跑,到了句容卫便待在远火局,与刘聚等人商议确定了安全规章,设定了巡查制度,进出制度,保密制度等,并重新调整了远火局的守备,在山洞外设了两道护栏,皆安排军士把守。

远火局逐渐步入正轨,句容卫在军令之外,将酗酒、赌博、欺辱军妇、私下斗殴等列为禁令,但凡触碰任何一条者,重惩不宽恕。

朱元璋终归并不是对军队很气的人,去年腊月里给金陵军士直接发钱都发了两次,现如今长江口南沙大捷,江阴卫军士、句容卫军士杀海寇立功,自然有赏赐。

顾正臣因军功,被提拔为句容卫指挥佥事,这是正四品的官衔。

虽在明军将领之中,年轻武将担任要职的并不少,比如沐英、蓝玉等,但像顾正臣如此年轻便位列四品的,还是少之又少。

赵海楼因军功,更进一步,成为了句容卫镇抚,这让王良羡慕嫉妒恨,丫的,跑出去一趟,竟然官比自己还高一级了。

秦松已表现出色,熟知水性,筹划有功,且杀海寇居多,从百户直升千户,窦樵升任了副千户,一干军士中,有人从寻常兵提拔为旗、总旗、百户,也有人只获得了赏赐,没有升官。江阴卫的情况顾正臣并不清楚,不过有王虎在那里,少不了任何饶军功。

顾正臣的日子终于变得清闲了一些,句容县虽然偶尔会出现几起案件与纠纷,但事关人命的案子终究是少见,而一些纠纷多数在老人、里长那里协调了。

时间进入三月,百姓家更是忙碌起来。

三月又称蚕月,采桑养蚕几乎是家家户户的事,句容织造、裁缝两大院子人手流去八成,若不是军妇参与进来,恐怕都要停止运作了。

军妇比较闲,是因为今年句容卫营造任务多,垦荒数量不够,许多军妇分不到地,春耕是别想了,只能等后面种植晚稻了。

百姓的辛苦是难以言喻的,除了采桑养蚕,还需要准备育苗,准备后面的稻谷插秧。

只不过——

当顾正臣抬起头看向空上的太阳时,不禁有些忧愁。都春雨贵如油,可今年的春雨就早春时来过,二月里,就没下几滴雨。

三月,更难熬。

句容的一些河道虽然没有断流,却也已一眼见底,就连句容河,水位也比往年三月低了四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