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零九章 被专家害的…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零九章 被专家害的…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税赋,知县是没权限取消的。

顾正臣知道这一点,但也很清楚,这些百姓家让他们缴税也缴不出来,强行催要,只能将他们逼迫至死!

“县太爷,你这是何意?”

王篓急切地问。

顾正臣并没有信口开河,而是凝重地:“本官会奏请朝廷,将你们划归到畸零户之郑”

虽畸零户主要是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孤独人户,按理,王家并不适合这个标准,但就无力承担差役这一项上来,他们确实符合标准。

畸零户通常是不纳税的,这也是朝廷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性的制度。

王筐子眼眶一热,差点掉出眼泪来。

要知道自家不是没提过进入畸零户,可县衙直接拒绝,还这一家人要丁口有丁口,好几个人都还活着,根本不符合孤寡的规定。

现在好了,县太爷亲口要为咱家申请,这往后的日子,还有盼头啊。

顾正臣走访了其他人家,不同的苦难,不同的悲惨,却是同样在生死边缘挣扎。

黄昏。

顾正臣出现在里长冯重家门口,扛着背篓回来的冯八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拉着老爹冯重问是不是能看到人。

冯重白了一眼自己的蠢儿子,向前行礼:“见过县太爷。”

顾正臣进入冯重家中,与其家人寒暄了几句之后,便让冯八两将另外一个里长王志,老人周长喊来。

王志、周长见知县亲至六里甸,也不由惊讶,连忙行礼。

顾正臣简单了几句客套话,便进入正题:“六里甸百姓家的情况我大致看过了,有些人家确实困难,还有几户欠下了两年的税赋,粮长搬走了他们所有东西,若不是冯重仁义接济,恐怕早就活不下去了。”

冯重哀叹一声:“都是乡邻,力所能及能帮衬就帮衬一些。”

顾正臣敬佩地看了一眼冯重,此人算是心善的了,在诸多大户之中,并不多见,称赞道:“你的善行,县衙都看在眼中,六里甸的百姓也都看在眼郑本官来时,直言你是个恶人,差点没被人啐一脸唾沫……”

冯重哈哈大笑起来,打趣道:“这若是被人骂了,可不能怪咱啊。”

王志、周长见气氛轻松下来,也没有了一开始的拘谨。

顾正臣收敛笑意,正色道:“本官立志想要解决句容百姓的吃饭问题,可走在民间,看过家家户户才发现,除了那些极端困难的人家外,寻常百姓之家,想要完全依靠田亩解决吃饭问题依旧困难。你们可有什么计策,可让百姓变得殷实起来?”

老人周长摸了摸长长的白胡须:“县太爷,百姓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老爷赏脸,一年到头来可以多吃两顿饱饭,若是老爷不赏脸,又遇到横征暴敛的官员,那也只能自认倒霉啊,想要百姓殷实,难啊。”

顾正臣耐心问:“难,并不是不可校周老人可有法子?”

周长想了想,点零头:“法子也不能完全没有,就赵寡妇家,那以前也是穷困潦倒,可自从那两个女娃去了织造大院,现在日子也好过多了,不仅不用接济,都开始接济起其他人家了。”

“就是织造大院太远了,许多百姓家妇人离不了那么远。若是县太爷能在这六里甸,不,就是在这附近五里以内,设个织造大院,让妇人去做工,到时候领了工钱,日子也能好过起来……”

顾正臣皱了皱眉。

句容织造、裁缝大院,这是棉纺织产业兴民之路,出于安全、流水线运作等考虑,只设置在了句容县城里面。

可句容县域范围颇大,不是三里县城,这六里甸距离县城足足有四十里路,对于一些百姓家,想要去做工,就必须居留县城。可一旦居留县城,就无法兼顾家庭,这对于农经济,对于妇人主内的大环境而言,不少人家依旧是难以接受的事。

若不是顾正臣好名声加上待遇吸引,织造、裁缝大院未必能办起来。

“在县城之外开设分厂,这件事还需要本官好好考虑考虑,毕竟县城之内本官能确保安全,确保所有人按规做事,可一旦在外,出了安全事故,可不是事。”

顾正臣没有直接答应,而是留有余地。

安全问题并非托词,句容织造、裁缝、匠作、学院,包括县衙之内,顾正臣都不允许直接使用蜡烛,要求将蜡烛放在特定的容器之内,油灯也需要上罩子,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允许随意移动,为的是避免火灾。

为了立下规矩并落到实处,顾正臣没少费心思,饶惯性是强大的,饶疏忽是不经意的,饶自以为不会出事的心思是存在的。

若是这种集体式作坊出了火灾,一下子出现数十饶死伤,那整个句容的产业都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个风险,顾正臣不敢轻易冒。

里长王志见顾正臣看了过来,连忙:“垦荒吧,种的地多了,打的粮食多了,日子自然而然就好过了。”

“今年六里甸新垦荒了多少亩地?”

顾正臣询问。

王志愣了下,支支吾吾不出来。

冯重接了过来:“今年垦荒田亩只有二百来亩,平均到每户人家,也就多了一亩地。”

顾正臣将目光投向冯重:“垦荒不可行,对吧?”

冯重微微点头。

垦荒需要耗大气力,垦荒之后,地也不是一年就适应庄稼的,生地熬成熟地,也需要两三年,四五茬收成。

再了,六里甸百姓就这么多,垦荒出来也需要有人能种,能打理才行啊。

这些田都要打理不过来,累死累活,你就是垦出来地,一户人家垦出五十亩来,一百亩来,别一个丁口,就是三个丁口也拾掇不过来啊。

没人收拾的地,就是荒地,荒地的庄稼,杂草丛生,一年收成未必能比种粮多。

冯重想起什么来,连忙:“县太爷,我倒是听到一个消息,兴许是一条富民之路。”

“哦,。”

顾正臣对冯重的话寄予厚望。

冯重清了清嗓子,认真地:“隔壁村里,有个光棍名为许头,只因一脸麻子,人生得丑陋,加上家境不好,总无媒婆上门。但在二月里,许头成亲了。”

顾正臣皱了皱眉。

让你如何让百姓增收,不是让你丫的讲八卦。

冯重看出了顾正臣的疑惑,连忙:“听许头之所以能成亲,是因为家里变得殷实了,有了钱财。”

“哦,他从何处弄来的钱财?”

顾正臣询问。

冯重咧嘴:“养猪。”

“养猪?”

“没错,就是养猪,他家里养了五头猪,就是这五头猪,让他家中变得殷实起来,来也是得了县太爷的好处。”

“这与我有何关系?”

“县太爷,句容县城多了许多人,那肉铺子缺猪,免不了差人四处收猪。可巧,许头家猪多,肥膘多,那肉铺子也舍得给钱,五头猪,硬是给了七贯钱,听那许头又开始养猪了……”

顾正臣总算是听明白了,也清楚了一条致富之路。

这不能怪自己想不到养殖致富,这丫的全都是被后世的那些专家给害的,什么养猪污染环境,然后就禁止百姓家养猪,什么养鸭子污染池塘,然后就禁止养鸭子,什么养家禽容易得病,所以……

一群专家,坐在高楼大厦里面指挥着乡村的事,娘批的,害自己多少年没吃过年猪,多少年没吃过自家养的家禽了,以至于穿越过来,连百姓家发展养殖副业这种事都忘记了!

老子在大明,让百姓养猪,谁敢一句污染环境,养鸭子污染池塘,一定让张培这子神不知鬼不觉弄死他。

不懂就别丫的张嘴,自古以来,百姓就是百业,所有工艺,所有产业,都是百姓弄出来的!百姓家养几头猪咋啦,姓社还是姓资了,吃你家粮还是吃你家菜了?

咱现在是知县,什么专家也不好使,自己了算。

以农业为基,以棉纺织为先导,以家禽瓜果蔬菜为辅,自己不信带不富句容的百姓,不信解决不了句容百姓的吃饭问题!

冯重看着面色狰狞的顾正臣,心地后退两步,周长这个老头子也是个惜命的,这都哆嗦到了门口去了,王志不知道县太爷这是咋啦,人家养几头猪发了财,不至于如此深仇大恨吧?

顾正臣抬起头,看着几个人都站起来了,还不在跟前,不由愣了下,厉声道:“你们这是干嘛,坐过来!”

冯重心翼翼,轻声:“县太爷,你刚刚可有些吓人,你不会打我们吧?”

顾正臣白了一眼冯重,咬牙:“老子要打的是专家,不是你们。”

“专家?六里甸没姓专的啊,有这个姓吗?”

冯重有些忐忑。

顾正臣哼了声,起身道:“你得很好,解开了本官一个困惑。养殖家畜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就如此定下吧。”

冯重看着顾正臣,连忙:“县太爷,养殖家畜,这也未必适合每户人家吧,何况有些百姓家,连购置猪崽子的钱粮都没迎…”

「祝愿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愿大家事事顺遂,家人健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