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二十章 开恩,减一半税赋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二十章 开恩,减一半税赋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我是大明的子民!

朱元璋看着文书上的字眼,感觉血液热了起来。顾正臣的提议,正中自己的内心。

抛开地域性,更多强调大明身份,有助于让百姓对朝廷更有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有助于让官员减少内斗,减少地域结党,避免权臣依托同乡会等操纵朝政。

最重要的是,这种主张更适合当下,尤其是一些文臣墨客还在念着元廷的好,打心里看不起布衣起家的自己,不愿意出山为大明做事。

这一份文书,关注当下,虑及深远!

朱元璋夸赞道:“顾小子虽然在句容,却仍旧想着万古基业之事,是一个可塑之才。”

朱标见朱元璋高兴,连忙进言:“儿臣认为,要想让百姓认同朝廷,将大明的子民作为一种荣耀,需要施恩于百姓,让百姓知道朝廷之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这是自然,百姓心中有一杆秤,知道咱大明比元廷的好,自然会认可朝廷。”

朱标感觉时机成熟,转而说:“父皇,儿臣想,既都是大明子民,当一视同仁。衣冠礼仪为一体,刑律令法为一体,税赋徭役为一体,宜地分为,不宜偏颇,过重于一地或过轻于一地。如田地贫瘠之地,不宜重税,田地肥沃之地,不宜苛税……”

“同为大明子民,理当享受大明子民共同的待遇。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税赋虽难定均平,然可以行相对公正之税,留百姓以喘息,让其知天恩浩荡。感化人心,以祈福大明昌盛……”

沐英看着言辞切切的朱标,这一刻,他在为万民请命,他在为那些卑微的,活不下去的百姓请命。

朱元璋收敛了笑意。

公平,或许不存在。

但不公平却是很明显的事,从朱标的话语中可以听出来,他在说苏州府、松江府等重税之地!他希望自己可以给那里的百姓一个相对公平的对待,将他们作为大明的子民,而不是大明的罪人!

朱元璋看向顾正臣的文书,沉默良久,终开口问:“这是你的进谏,还是顾正臣的进谏?”

朱标跪下,将一切揽了下来:“父皇,这是儿臣的进谏。在看到顾先生的文书之后,儿臣想起苏州府的饥荒,想起地方上奏的苏州流民文书,故此恳请父皇,宽宥这些百姓,他们也是父皇的子民,是大明勤恳耕耘的子民!”

朱元璋将顾正臣的文书搁在桌案上,看着恳求的朱标,沉声道:“既然太子为百姓请命,心怀仁善,那朕不准也不合适。可你也知道朝廷税赋仰仗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等地,若行轻税,朝廷将损失数以百万石的税赋。折中吧,让这些地方的税赋,除其半,以省民力。”

朱标看向朱元璋,犹豫了下,刚想说话,沐英在一旁高声喊道:“谢陛下怜百姓之苦,为大明贺!”

无奈,朱标只好谢恩。

离开华盖殿,朱标不解地看向沐英:“为何打断孤,父皇并没有完全免去这些地方的重税,只是减其半。”

沐英苦涩不已:“太子,陛下确定的事,不宜轻易更改。眼下陛下心情尚好,能答应减一半已是宽仁,若减至句容一样,陛下是万不可能答应。税赋重地,事关数百万石粮,岂是一口气能减下去的?”

朱标皱眉:“总不能让苏松府等地百姓一直重税吧?”

沐英微微摇头:“眼下卫所军屯正在扩大规模,等到明年,卫所屯田数量将猛增。在屯田有了收成之后,除边远之地,险峻之地外,卫所军士粮食基本可以自给,户部可以节省下来数百万石粮,到那时,再减轻苏松等地税赋,岂不是让陛下更容易接受?”

朱标明白了。

沐英松了一口气,可不能因为这件事触怒陛下,惹急了,这一半的税赋也未必减得下去。

朱标看向秦松:“火器测试的事就不需要你了,你回去告诉顾先生此间事,另外还有一件事,你需要询问下顾先生对策……”

秦松记下来,在城门落关之前离开金陵,从夜而行。

乾清宫。

朱元璋坐了桌案后,看着桌上的两本交叠在一起的书,拿起来用力拉扯了下,依旧是纹丝不动,不由苦笑:“大明的子民?呵呵,这倒是解决诸多问题的一个法子,虽说未必利在洪武,可定能利在千秋。这是人心之策,是天下一家之策,朕就是这一家之主,只是,有些孩子注定要多吃点苦……”

翌日朝会之后,朱元璋亲至教场,观看远火局火铳的测试,三次八十步靶三次破甲,两次百步靶一次破甲。

这个杀伤距离较之传统火铳有了显着提升,朱元璋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并没有吝啬,大笔一挥,下旨嘉奖远火局白金五百,绸缎三百,对顾正臣点出的刘聚、陶成道、陈有才、华孝顺等人额外加赏,并将刘聚、陶成道提拔为工部员外郎,授官给俸。

火器能不能成,事关以步克骑,事关大明与元廷攻守态势,朱元璋既然看到了希望,自然要大力支持。

句容,县衙。

正在午休的顾正臣突然被惊醒,姚镇在门外道:“老爷,秦松回来了。”

张希婉有些心疼,这连着几天没睡好觉,中午好不容易休息会,竟又被喊走。

顾正臣穿好鞋子,看着担忧自己的张希婉,笑道:“秦松昨日一早去金陵,今日午时便返回,说明他是连夜赶路,定是有紧急情况。对于一个来回奔波的军士而言,我一个居县衙的知县,有什么好疲惫的?”

张希婉无奈,只好安排小荷晚上备些羹汤。

二堂。

秦松看到顾正臣,行礼之后急切地说:“顾指挥佥事……”

顾正臣摆了摆手,看着疲惫不已的秦松:“奉茶,坐下慢慢说。”

秦松谢过,品了一口茶,理顺了气息:“太子看过顾指挥佥事的文书之后便明白了原委,在华盖殿进言,陛下考虑之后,决定减轻苏州府、松江府等地一半税赋。”

“一半吗?”

顾正臣松了一口气。

能减少一半,对于那里的百姓来说,已经算是减轻了不少压力。

常年负累重税,卸下一半的担子,可以让当地百姓为之振奋,这里的百姓也终将一点点走出困境。毕竟田地肥沃,只要没了天灾,熬两年日子也会好过起来。

秦松继续说:“太子原本想再进谏,却为大都督府指挥同知沐英所阻。”

顾正臣笑道:“沐兄算得上是清醒之人,太子太过重视百姓,反而容易偏执,有沐英在一旁,这是幸事。远火局的文书送到了,陛下没有任何表示吗?”

秦松解释:“陛下对远火局的进展很是满意,只是因为天色已晚,不便测试,而我又急于返回句容……”

顾正臣了然,安排道:“你和弟兄回去好好休息吧,辛苦了。”

秦松咧嘴:“能见到太子与陛下,如何算得上辛苦。”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露脸机会,眼下虽然不起眼,但在未来某个关键的时刻,很可能会被想起来,从而成为自己晋升的关键。

秦松明白顾正臣的提拔与用意,明白他对自己的器重。

顾正臣看着行礼的秦松,目送其离开,嘴角浮出笑意。

没错,秦松此人精于水战,有勇有谋,而且很是上进,顾正臣希望能将此人历练出来。

监房,门打开了。

王锤、王钎被放了出来,狱卒退开。

顾正臣看着见周围没有其他人,便对王锤、王钎说:“苏松等地事关朝廷税赋,我虽用了些法子,可依旧没有办法让朝廷蠲免你们的税赋。”

王锤面如死灰。

按照高启的推测,顾正臣能在短短时间内身兼文武官职与爵位,定与皇室关系密切,加上此人爱民,意在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有魄力能在干旱与否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大兴水利,在满朝文武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若他不能帮助苏州府百姓说情,那苏州府的百姓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顾正臣停顿了下,开口道:“陛下知道苏松等地百姓疾苦,格外开恩,决定将你们的税赋减去一半,回去告诉高启,我不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若再有下次,他将被朝廷腰斩于市。这种操控人心的把戏,少干为上。”

“一半?”

王锤惊喜,从跌落的谷底重拾希望。

少了一半的税赋,未来日子必然轻松了不少,活着,还是有希望。

扑通!

王锤、王钎跪了下来,肃然磕了三个头。

顾正臣听着沉闷的声响,看到两人红了的额头,退至一旁:“要谢,就谢皇帝与太子吧。”

王锤虽然不清楚其中到底发生过什么,但皇帝能减免苏州府等地一半税赋,背后一定有顾正臣的参与。

这是救命之恩,是活命的恩情。

王锤肃然道:“王某虽是粗鄙汉子,可若有一日顾知县到苏州,但遇任何所请,我王锤定赴汤蹈火,绝不推辞!”

顾正臣没有说什么,只是转身离开,背对着两人说:“好好活着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