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三十一章 要捧杀顾正臣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三十一章 要捧杀顾正臣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市舶司的问题很大。

宁波、泉州、广州三处市舶司的账目都审查过了,无一例外,都是亏损。

这几乎成了大明王朝的一个负累,户部不仅每年从市舶司里拿不到钱粮,还需要补贴进去不少钱粮。

胡惟庸并不确定朱元璋的想法,对陈宁道:“工部收到旨意,准备大型战船建造事宜,从陛下的态度来看,市舶司应不会在短时间内罢停。”

陈宁皱眉:“大型战船?”

胡惟庸沉重地点了点头:“宫里消息,这件事是沐英、毛骧自句容返回之后确定下来的。”

“句容,胡相的意思是,这件事与顾正臣有关?”

陈宁有些惊愕。

胡惟庸背负双手,面色凝重:“与他有没有关系,这个人都必须予以重视了。他虽然看似不起眼,一直游离在朝廷之外,可眼下多少事都有他的影子,就连太子去中都,背后都有他的劝说,这才有了停罢中都之事!”

陈宁一拍茶桌,怒不可遏:“早就说此人是个威胁,应当早点除掉!胡相,我这就发动言官,不信找不到顾正臣的破绽!”

胡惟庸突然笑出声来:“破绽?呵呵,他的破绽可不少,但他背后有太子,有皇帝,你指望抓住他什么破绽置他于死地?陈宁啊,你要清楚,解决一个对手,可不一定是让他跌落低谷,让他失去官职,有时候,让人升官,也是一种手段。”

“升官?”

陈宁起身,走向胡惟庸,沉声道:“此人已经是泉州县男,句容卫的指挥佥事,工部主事,句容知县,你还打算提拔他?再升几次,他怕是要踏入朝堂,成为我们的劲敌!”

胡惟庸走至书架旁,拉动了一根绳子,一幅大明山川舆图便展落而下。

“这里是泉州,在福建!”

胡惟庸伸出手,指了指泉州的位置,笑道:“泉州至金陵两千余里路,还要翻山越岭。哪怕是走海路,顺风顺水来一趟金陵尚需半个月,若是逆风逆水……你以为当初封爵时,我为何给他一个泉州县男,而不是其他?”

陈宁不免有些震撼:“你是说,早在给他封爵时,你就已经想好让他去泉州了?”

胡惟庸深沉一笑,目光深邃地说:“像顾正臣如此干臣,既能治民,又能治军,待在句容做一个知县,着实是屈才了,他应该升官,去泉州做个知府。”

陈宁皱眉:“泉州知府张灏尚在任上……”

胡惟庸摆了摆手:“张灏未必能适应福建水土,兴许到了那里便会致仕。现在,你清楚该怎么做了吧?”

陈宁明白了。

既然踩不死顾正臣,那就只好换一种法子,让他摔死。

摔死需要一定的高度,现在自己需要帮他一把,给他个凳子,砖头垫垫脚,他爬得高了,容易摔下来,加上距离远,他摔下来的时候,未必有人会及时出手帮他一把。

翌日朝会。

御史杨海上书:“年初大旱,上元县、江宁县、溧水县、句容县等大旱,唯有句容知县顾正臣知旱情紧急,兴建水利,以水车昼夜调水以全百姓。眼下上元县、江宁县、溧水县等地百姓减产严重,蠲免已下。臣听闻句容百姓收成良好,与往年相当……”

“是故,句容知县有功于百姓,有功于朝廷。念其过往功绩,理当擢其官职,授官知府以展其才能,彰朝廷用才之心切……”

朱元璋以为听错了。

杨海这人与陈宁很亲近,检校在这件事上报告过几次。而陈宁与顾正臣不合,这也是满朝皆知的事。不成想,有朝一日,陈宁竟然让御史给顾正臣说好话,还想提拔顾正臣升为知府?

想什么呢?

顾正臣创建的远火局好不容易取得一些进展,你这就想让他滚得远远的?

事关火器,事关以步克骑,事关北征大业,顾正臣这两年只能待在句容,何况他练兵有道,句容卫都能打败羽林卫精锐,咱还指望着他能多打造一支雄兵出来,让他跑路了,找谁代他?

这小子鬼点子多,想法新奇,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总能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法子,他若是跑太远了,咱需要问问他话,还不得让人来回跑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

陈宁啊陈宁,你这明着是提拔顾正臣,实则是想将他发配得远远的啊。

朱元璋这一次没惯着陈宁,决定给他点敲打,脸色一沉,厉声道:“赵海,你身为御史,难道连官员几年一考核这种常识之事也不知?那顾正臣只是一地方知县,上任尚不满一年,你就如此为他说话,还想让他升迁当知府,怎么,你收了贿赂了?”

赵海愣了下。

皇帝你说这话就有点过了吧,你看看满朝文臣,有几个是干满三年一考核的,有些地方知县,转眼就成了侍郎,有些御史,摇身一变成了参政,有些不入流的教谕,一跃而出,成了监察御史……

要说胡来,不是你最胡来吗?

现在说顾正臣不满一年,我去,要不要点脸了。

腹诽归腹诽,赵海也不敢直接说朱元璋的不是,人家是皇帝,能任性,自己是御史,只能认命……

“陛下常让御史察访人才,臣以为,顾正臣是个干臣,当予以重用,与他本人并无瓜葛。”

赵海不卑不亢。

这是你老朱吩咐的事,我按你的话去做,总不能有错吧?

朱元璋戏谑地看了一眼赵海,含笑道:“看得出来,你忠心为朕办事。既然你有发现人才的慧眼,那朕就派你去广东巡按地方,察访人才,你可要用心办事,知民苦,察奸贪!”

赵海傻眼了。

不就是举荐个官员,怎么还把自己给举荐了出去?

广东啊!

那地方蛮荒得很,还时不时有人作乱,万一被人弄死在路上都找不到收尸的。

陈宁有些不安。

难道说,不管是弹劾顾正臣的,还是举荐顾正臣的,都要倒霉?

这丫的是个刺猬,谁都不能碰了?

胡惟庸板着脸,什么都没说。

看朱元璋的态度,顾正臣此人短时间内怕是离不开句容,此人真有如此重要吗?

赵海看着朱元璋,求情道:“陛下,臣身体有疾,恐无法赴广东之地,还请陛下开恩。”

朱元璋笑了笑:“身体有疾?朕可是听闻你一个月之前刚刚纳妾,昨日晚间还出了门,一个时辰才回去,既是有疾,为何不在家好好歇着?你身为御史,有巡按地方之职,朕委派你去,你竟推脱不前,这如何使得?”

赵海惊慌不已。

自己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御史,皇帝竟然对自己的动向,自己的事情如此了解?

胡惟庸感觉朱元璋的目光看了过来,心头一沉。

看来检校无处不在,昨晚陈宁到访,兴许也落入了这群人眼中!

不过这并不打紧。

陈宁作为御史大夫,找丞相商议事是很正常的,晚上加个班总不能是错误。至于两个人的谈话,自不会泄露出去。

府邸,不是那么容易渗透的,自己家可不是宋濂家。

赵海不得不接了旨意,前往广东。

又一个御史倒在了“顾正臣”之下,这让御史台的人有了一种共同的认识:

不能提顾正臣。

别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别管他多出色多出格,御史就当看不到,听不到,别提他就对了。

说顾正臣出了问题,很可能是皇帝的问题,至少是皇帝撑腰之后的问题。这种情况说得赢才怪……

句容。

韩宜可走了一路,看了一路,问了一路,发现句容的百姓与上元县的百姓简直是天壤之别。

上元县的百姓困苦,哀叹不知明日。

而句容县的百姓,则勤勉耕作,不管怎么疲惫,脸上总透着一股子朝气蓬勃感。

“老人家,今年收成如何?”

“一亩地打了两石稻谷,不错啊,算是个丰收年景。”

“全靠你们知县?不,你们才是真正辛苦的人。”

“这位老妇人,缘何坐在地上哭泣,可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或是有人欺辱不敢告官?”

“哦,你想你老伴了啊,那你接着想……”

“这位兄长,为何这里的猪拉着孩子跑,难道句容看管孩子,是交给猪不成?”

“那什么,你继续追,我就不帮忙了。可怜的娃,还没猪力气大,放什么猪……”

韩宜可找了许久,也没找到一个对县衙有怨恨之人,也没有遇到一个被大户欺压的百姓,这里的人很和睦,这里没有纷扰,很是祥和。

韩宜可回头看了看鸣鹤山的方向,句容卫营在那里,只是自己没有拿到陛下的手令,无法进入其中。

进入句容县城,韩宜可每隔五个店铺,便会走问一次,当看到句容匠作大院外排满的商队时,韩宜可有些震惊。

句容县城,可比上元县城热闹多了,商队的数量也多多了。

看得出来,顾正臣治理句容是下了气力的。

韩宜可站在县衙大门外,拿出了御史腰牌与文书:“奉旨查阅句容县衙库账,将所有账目拿来给我。”

承发房吏员赵谦见是御史,不敢怠慢,问出姓名后,便笑道:“县尊不在,韩御史可否稍候一二?”

韩宜可冷冷地看向赵谦:“账目在知县身上?若不在,即刻拿过来,我要过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