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四十章 热闹的御史台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三百四十章 热闹的御史台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御史台。

御史中丞涂节拿着一份文书,走至陈宁身旁递了过去:“御史赵诚奉旨巡按应天,在上元县调查数日,送来文书。”

陈宁接过文书快速扫了几眼,便搁下文书:“上元知县孙克义为官清廉,百姓称道,堪称善治干臣,当举荐于朝廷。”

涂节瞥了一眼桌案上的文书,提醒道:“陈御史大夫,据我所知,上元县夏收减产严重,百姓困顿,虽有朝廷蠲免之策,仍旧有不少百姓是食不饱腹,饥民流窜于野……”

陈宁抬手,点了点赵诚送来的文书,严厉的目光盯着涂节:“我说涂御史中丞,这文书之上可有一字提到灾情?”

“这倒没有。”

涂节低头。

陈宁呵呵冷笑:“你没去过上元县,只凭着道听途说,便有风有雨,这不合适吧?要知道赵诚在上元县察访,说的可是四民安泰,他亲眼所见,总比你听来的更为真实吧?”

涂节有些不安,急切地说:“可上元县就在不远,见到饥民的人不在少数……”

陈宁看着不开窍的涂节,起身道:“来了御史台,你就应该清楚,什么时候听到的是真,什么时候看到的是真,什么时候听到、看到的都不是真,领会了这一点,你才能站稳朝堂!”

涂节疑惑地看着陈宁。

看到的非真?

听到的非真?

那什么是真?

陈宁背负双手,正色道:“陛下想要的,才是真。”

涂节恍然。

原来如此,怪不得陈宁在苏州府残暴虐民,留下陈烙铁之名还能稳坐御史台,怪不得陈宁屡次犯错,触怒陛下,依旧无人撼动他的位置。

原来,这才是当官的秘诀——迎合上意!

确实,皇帝绝不愿意看到流民饥荒,不愿看到饿殍遍野,尤其是在金陵这里。

只要御史不说,地方上不说,这事就会过去。

不需要隐瞒多久,能饿死的两三个月也该埋了处理好了,饿不死的,两三个月就有秋收了,多大点事,至于让皇帝为此烦忧。

门口传来脚步声,汪广洋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走了进来,手中还握着一卷《珠玉词》。

陈宁、涂节连忙行礼。

汪广洋略抬手权作还礼,便直接发问:“巡按应天御史六人,已有四人送来文书,为何赵诚与韩宜可还没文书送至?”

陈宁将桌案上的文书拿起:“汪御史大夫,赵诚的文书刚到,至于韩宜可那里,并无文书送来。据赵诚来信,韩宜可去了句容,呵呵,能不能回来,这都是个事……”

“哦,你这是何意?”

汪广洋接过赵诚的文书,疑惑地看着陈宁。

陈宁闻到了一股子酒味,皱了皱眉头,不用说,这家伙一定是饮了酒。

别人喝酒,是为了排解。

汪广洋喝酒,那是为了作诗。

陈宁官位比不上汪广洋,加上汪广洋是当过丞相的人,不好指责:“句容知县顾正臣殴打御史,去了御史口齿之事,御史台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这是御史台的耻辱。”

汪广洋听陈宁将“任何时候”说得很重,这是说自己酒后忘事,不由瞪了陈宁一眼:“顾正臣殴打御史,事出有因。若非御史几次三番不听警告,混入句容卫被发现,岂会遭如此罪?陛下明旨在前,准了顾正臣严控句容卫,莫要说打两个御史,哪怕是你亲自去,也一样照打不误。”

陈宁咬牙切齿,这是摆明了为顾正臣开脱了。

汪广洋没有理睬陈宁,径直走到桌案后坐了下来,看了几眼赵诚的文书,便丢到一旁,将《珠玉词》展开,摇头晃脑起来。

陈宁与涂节对视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御史中丞商暠急匆匆走了进来,当即喊道:“陈御史大夫,不好了。”

汪广洋眉头一皱,将书籍放下,看向商暠,厉声呵斥:“这里是御史台,不是菜市街,岂能大声喧哗!另外,我是御史台主官,缘何事事先找陈御史大夫,你连谁主谁次都分不清了吗?”

商暠也没想到汪广洋今日坐堂,你丫的自从来了御史台,整顿了下纪律,树立了下自己的威严,然后就忙着三件事:

喝酒,作诗,娶妾。

你也不看看自己,除了朝会外,你待在御史台里有几个时辰,凡事都找你,不是打扰你的雅兴,就是打扰你和女人运动,到时候恼羞成怒的还是你。

可没办法,人家是长官。

商暠连忙道歉。

陈宁看了一眼汪广洋,汪广洋板着脸:“说吧,何事大惊失色?”

商暠擦了擦额头的汗,瞥向陈宁:“陛下设置宝钞提举司,以费震为提举。”

“费震?”

陈宁有些不安,自己可以安排过刑部,将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定为贪污,只要坐实贪污一律杀头,老朱倒是杀啊,怎么弄到现在,人没杀了,反而还成了宝钞提举司的提举。

宝钞提举司啊,这个地方极有油水。印制宝钞,怎么可能没好处?

随便牵头羊,这就是泼天的富贵!

中书里举荐了几个人,自己也举荐了几个人,可老朱偏偏都没选,而是选了一个罪囚来当提举,还是一个与自己不对付的罪囚!

汪广洋想起来商暠,呵呵笑了起来:“此人蒙冤在狱,如今洗去罪名,掌管宝钞提举司,可谓好事一件,如何值得你大惊失色?”

商暠嘴角动了动,说出了后半句话:“据宫内消息,陛下命令亲军都尉府派人前往句容,要将那顾正臣……”

陈宁兴奋起来,激动地喊道:“亲军都尉府的人,是要逮捕顾正臣吗?此等恶贼也有今日,快说,是何缘由!”

商暠清楚陈宁与顾正臣的仇怨,也清楚陈宁巴不得顾正臣早点死,看着陈宁,无奈地说:“陛下想要让顾正臣充任宝钞提举司的副提举,掌管宝钞法令、规章编制,参与宝钞印制、发行等事务。”

“什么?!”

陈宁大惊失色。

涂节也满是不解,目瞪口呆。

汪广洋深吸了一口气,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宝钞提举司提举是七品官,副提举也不过是从七品,从官位上来说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宝钞提举司设在金陵,提举也好,副提举也好,都是京官。

陈宁不安地推开商暠,直奔中书衙署,不等人通报,直接闯了进去,见胡惟庸正在翻阅奏折,直接发问:“顾正臣被调任宝钞提举司的副提举,此事胡相可知?”

胡惟庸看了一眼陈宁,低头继续看奏折:“这点小事,不值得你亲自跑来中书吧?”

陈宁不安地上前,拍手盖在奏折之上,盯着胡惟庸:“胡相应该清楚,以顾正臣与东宫、华盖殿的关系,他要来到金陵,对我们极是不利!”

胡惟庸身体向后,靠在椅子背上,对陈宁说:“首先,调顾正臣来金陵,是陛下旨意。其次,顾正臣不是调任宝钞提举司副提举,而是兼任副提举,他只会参与宝钞提举司草创,用不了多久便会返回句容。”

兼任和调任是两码事。

顾正臣兼任的东西多了,按理说工部主事也是京官,可匠人都跟着顾正臣跑句容卫去了,他实质上还是个地方官。

兼任副提举,参与草创宝钞提举司,说到底就是个借用,用完就回去继续当知县去。

陈宁听闻此话,顿时放松许多,可依旧有些不安:“宝钞提举司何等重要,陛下竟然交他参与,若他做出点事来,又是一番功绩,这总不是办法。”

胡惟庸呵呵笑了笑,淡然地说:“宝钞提举司归中书管。”

陈宁眉毛一挑,拱手笑道:“下官明白。”

泉州县男府。

张和迈步走入家门,手中还提着一壶果酿,找到顾母,寒暄几句,一脸含笑:“宋师今日告诉我,说陛下已下旨,让正臣回金陵一段时日。”

顾母又惊又喜,连忙追问:“可为真?”

张和点头:“想来不会有误。”

顾母看向陈氏。

陈氏听闻顾正臣要回来,欢喜不已,连忙擦了擦湿漉漉的双手,解下围裙:“我这就去买几条活鱼来,另外去通知青青和倩儿,让她们休息几日。”

顾母连连点头。

自从顾正臣和张希婉成婚离开金陵,一晃都过去半年了。虽说路程不远,可顾母也不想给顾正臣添麻烦,他现在需要处理的事很多,平日里有信来报平安问好就足够了。

靖海侯吴祯站在龙江船厂,看着忙碌的匠人,对都水司郎中孙利道:“还要多久可以开挖出这船坞,有多少船匠了?”

孙利不敢怠慢:“侯爷,船坞开挖还需要半个月左右,现工部已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滨江府、县等地调动造船世家、能工巧匠,已悉数到来,目前船厂已有船匠四百一十二人,足以完成宝船建造。”

吴祯听闻,满意地点了点头。

护卫周绍走至吴祯身旁,低声说:“侯爷,收到消息,陛下调泉州县男入金陵,兼领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之职。”

吴祯目光中闪过一道精芒,咧嘴笑道:“他要来金陵?哈哈,这倒是一件好事。孙教匠,你要见的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