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四百九十三章 胡惟庸的心思,泉州出航

大明:寒门辅臣 第四百九十三章 胡惟庸的心思,泉州出航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四百九十三章胡惟庸的心思,泉州出航夜深。

中书行省内依旧亮着灯火,时不时有通事舍人抱着文书走来走去。参知政事冯冕、侯善翻阅着泉州府送来的卷宗、招册,一脸凝重。

胡惟庸净了把脸,从偏房里走了出来,闷着一口气问:“可找到纰漏?”

冯冕、侯善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

侯善叹了口气:“并没有从案件中找到疑点。”

胡惟庸坐了下来,端起茶碗,见茶水冷了,便瞪了一眼通事舍人王催,道:“怎么在中书做事的,连一碗茶水的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好何事?回你的国子学,莫要留在此处了。”

王催连忙认错,也终没有打动胡惟庸,只好灰溜溜走了。

胡惟庸看向冯冕、侯善:“牵涉一府七县,如此大的贪污案,杀了一百多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破绽!难道说顾正臣一个个都拿到了证据,没有半句杖下之言?”

冯冕将手中的招册递给胡惟庸:“胡相,你且看看,这是泉州市舶司魏洪的招册,顾正臣在其家中不仅搜到了大量银钱,还找到了四个女子,这四个女子都是卜家送去的。还有魏洪的管家竟然跑到了坖明山庄索要钱粮与女人,正好被泉州卫于四野给抓了……”

侯善叹了口气:“还有这惠安知县时汝楫,其行贿记录的账册都落在了顾正臣手里,那账册之上写的名字可不少,全都是府衙、卜家等相关之人。胡相,顾正臣这是将泉州府的案件做成了铁案,人证、物证、旁证、佐证,加上其本人招供,就是交刑部复核也是个死刑……”

胡惟庸凝眸:“如此大的案子,如此多的人,如此短的时间,他竟可将事情做到滴水不漏?”

冯冕、侯善低头。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是事实。

除非顾正臣从头到尾都是编造,要不然这重重招册里不可能没有半点破绽,毕竟案中连案,人牵连着人,一旦有人撒谎,那就是处处矛盾。

可翻遍这些卷宗、招册,根本找不出问题。吹毛求疵的话,也就是写了几十个别字,这也不能全怪到顾正臣头上,毕竟是府衙书吏所写。

胡惟庸看着疲惫的冯冕与侯善,点了点头:“既然没有问题,那明日便将这些卷宗、招册发给刑部存留起来吧。天色不早了,明日还有早朝,你们先回去歇着吧。”..

冯冕、侯善行礼离开。

胡惟庸挥退了所有通事舍人,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衙署内。

自己当初极力支持顾正臣接替张灏充任泉州知府,主要是两个考虑。

其一,将顾正臣从皇帝眼皮子底下的句容调至两千里之外的泉州,斩断此人与皇帝、东宫的频繁联系。

拉开了距离,时间长了自然会变得生疏,甚至是产生隔阂。再回来时,未必能再得圣心,再入太子之眼。

事实上,这段时间确实如此。自八月顾正臣离开金陵后,皇帝就没再提到过一次顾正臣,东宫给七写信也少了许多。再有个一年半载,顾正臣对于朱元璋与朱标便会沦为陌生人!

其二,开国七年来,泉州府官员六个主动请辞,四个病死任上,两个疯了。是傻子都会知道泉州府水很深,问题很大,可朝廷几次派遣官员都没找到问题。

将顾正臣派去泉州府,确实有着“借刀杀人”的考虑。纵是泉州府里的刀不敢杀知府,也应该能将顾正臣拖下水,弄得一身湿、一身泥,到那时,朝廷给他摘帽子、脱衣服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无论顾正臣死还是湿,都好办。

可现在,顾正臣这家伙竟然将泉州府给翻了个底朝天,府衙官员一下子给砍了个光,七县官吏也杀了不少,市舶司空了,卜家也都被抓了。

如此霹雳手段,只发生在七十一个日夜之内!

两个多月的时间,清了七年积弊,还了泉州府一个朗朗长空!

顾正臣的谋略、智慧、手段,令人震惊!

而最让人忌惮与不安的是,皇帝对其过于信任。

胡惟庸以为自己可以与朱元璋坐在一个凳子上说话,能陪着朱元璋说说笑笑,解其忧愁,已经取得了朱元璋最大程度的信任。

可现在看来,自己取得的信任相对于顾正臣手中的“先斩后奏”,似乎还差了一些意思。不过话说回来,自己已经是中书丞相了,若当真可以“先斩后奏”,估计用不了多久,先斩的就是自己的脑袋……

无论如何,顾正臣此人都必须引起重视。

所以,自己容忍了陈宁。要不然哪一日关门的时候,怎么放陈宁……

皇宫外,某处宅院里。

阴冷的夜光下,毛骧板着脸,对一干检校下了命令:“陛下有旨意,调查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日之间,翻阅、询问、借调、打听句容郭家大案卷宗的官吏,尤其是自福建行省调任上来,与福建行省官员存在紧密关系的御史台、刑部官员!”

“是!”

检校领命而去。

毛骧呼出一口热气,仰头看向阴郁的夜空,轻轻叹了句:“顾县男,我也想知道是谁将文书消息泄露出去的……”

翌日朝会。

钦天监副监周邦正上书:“陛下,昨夜太阴犯轩辕,乃是国有奸臣,当黜免大臣。”

朱元璋顺势对胡惟庸下旨:“中书宣告各省、卫所官知晓,凡公务有乖政体者,行事有过者,手脚不干净者,宜速奏禀自陈,求个宽大处理。若不自陈、不自改、不收敛,那就自求安福吧。”

胡惟庸胆战心惊,这是想要借泉州府的事敲打全国官吏、卫所官员啊。

钦天监也真是,你们一群看星星看月亮的,没事凑热闹干嘛,还黜免大臣,是不是过几年遇到某个星星有问题,就扯着嗓子喊:当宜大臣?

朱元璋想到什么,对胡惟庸说:“福建行省高晖牵涉在泉州府大案之中,其子与卜寿孙女有姻亲关系。虽说顾正臣一再言明并无证据证明高晖贪污受贿,卜家至死没有指控高晖帮衬其脱罪,但高晖屡屡因卜家之言而前往府衙这是事实。”

“一行省参政,竟沦为卜家马前卒,三言两语便按捺不住为其出面。依朕看,应先革去高晖官职,转送福建行省衙署监房,让参政陈泰、吕宗艺察查高晖,若是清白,两袖清风,则官复原职,若存有问题,则按律令处置。”

胡惟庸举了举笏板:“陛下此举甚是妥当。”

“奏事吧。”

朱元璋沉声道。

魏国公徐达先站了出来,奏报道:“陛下,炽盛佛宝国师、朵甘行都指挥同知派使臣前来,不日便会进入金陵,是否需要增设朵甘思宣慰司、招讨司,还需示下……”

泉州港。

随着最后一桶水搬运到船舱,所有的准备工作已是完成。

指挥使张赫、指挥同知黄森屏亲自带队,水师军士三百、泉州军士三百,其中五艘船为战船,各有一百军士,装配了新式火铳、山海炮若干。其他七艘船则交由陈大河、王浮屠等泉州府船家负责,安置了少量军士协助。

虽然谁都知道这批船队是去做买卖的,但顾正臣还是给立了个牌坊——追剿倭寇与海贼。不管结果咋样,总得在这些人回来之前先堵住其他人的嘴。等这些人带来了丰富的贸易品之后,他们想怎么骂怎么骂,自己只管给老朱送钱粮,老朱自然会让他们闭嘴。

陈大河作为一条船的船长,也是整个商队的头领,对前来送行的顾正臣道:“我们一定不负顾知府所托。若是顺利,明年一月东风起时,我们满载而归!”

顾正臣微微点头,看着陈大河、王浮屠等人,满意地说:“愿你们一路顺风,平安归来。”

陈大河、王浮屠等人见张赫等人与顾正臣寒暄,便先命令人起锚。

顾正臣对张赫、黄森屏等人道:“虽说现在李承义不再想当我的师爷,可此人毕竟帮过我不少事,如今他心灰意冷想要出海,你们多加照料。”

张赫看了看船,李承义甚至都没出现在甲板之上。

风来。

张赫、黄森屏、陈大河等人站在船头招手,与顾正臣告别。

顾正臣回应着,对身边的刘聚、沈名二、王良等人说:“你们该回句容了,告诉远火局的所有人,明年是关键一年,要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有所成者——重奖。”

刘聚等人肃然点头。

远火局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若不能在明年做到“以步克骑”,那所有人都会遭到惩罚,包括顾正臣。

句容卫千户王良有些不舍,问道:“顾指挥佥事什么时候回句容,兄弟们可还等着你呢。”

顾正臣苦涩一笑:“我何尝不想回去,只是分身乏术,泉州府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

百户梁林掰着手指头算了算,道:“十二月府衙封印,顾指挥佥事可要回去一趟,纵不去句容卫看看,也应该回金陵看看夫人吧。”

顾正臣白了一眼梁林,封印一个月,路上来回最快也要四十日,哪怕是走海路也不够,这个天顶风逆水,向北慢得很……

“今年,泉州府衙不封印。”

顾正臣暗暗神伤。

如今泉州府问题解决了,要不要写封信将张希婉接过来一起看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