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五百一十六章 海船问题,助力宝钞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五百一十六章 海船问题,助力宝钞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五百一十六章海船问题,助力宝钞姚镇走至顾正臣书房外,道:“老爷,听闻刑部今日处决了十人。”

顾正臣皱眉:“杀的是官员?”

姚镇还没说话,萧成插了一嘴:“什么官员,是草莽之辈,竟然冒充卫营千户,在兴洲招摇撞骗,被燕山卫给逮了。”

“冒充千户?”

顾正臣有些惊讶,难道刻章办证的业务都开到大明来了?

这群人也真够大胆。

萧成递了一份文书给顾正臣:“工部尚书李敏已不在金陵,江西行省治下问题不断,陛下传旨将其调任江西参政,如今应该刚刚到任。”

顾正臣接过文书看了看,叹了口气:“原本还想找他商议船只营造之事,可现在看来,只能拜访严达严尚书了。”

李敏是老熟人,文官出身,打起交道来熟络,说说笑笑,事后找老朱奏报下事情就定下了。

严达虽然也算文官出身,但此人长期在大都督府任职,任的还是断事官,负责军队内部的案件审理,面对一群老粗早就养成了不讲颜面、铁面无私、不准别人越雷池一步,自己也不会越雷池一步。这是个规矩感很重的人,让他突破常规拟出大规模制造舟船的计划,很难。

可眼下又不可不为。

顾正臣想了想,决定亲自去一趟工部衙署。

果然不出预料,严达根本不答应顾正臣的造船计划,眼下河南决堤,温州府又出现海水倒灌,朝廷赈灾的钱粮都开始紧张起来,怎么可能会在这时候答应造船,一旦上书给皇帝,自己很可能会被呵斥一顿。

任凭顾正臣说了许多好话,摆明情况,给出利弊,严达还是不答应,甚至还丢出一句:“宝船耗资巨大,工部正在核准是否取消,改造大福船。”

顾正臣面对不给面子还拆台的严达无可奈何,见他还想对宝船下手,只是淡然一笑:“严尚书,宝船之事顾某劝说一句,还是莫要触碰为上。”

严达很不乐意:“工部的事,岂能你插手?哦,忘记你了,你还是个工部主事,怎么,你想为我这个尚书拿主意?”

顾正臣呵呵笑了笑,起身行礼离开。

工部侍郎孙敏看着顾正臣离开的身影,走至严达身旁,低声道:“严尚书,顾县男深得圣心,如今得罪他,岂不是……”

严达暼了一眼孙敏,不以为然:“得罪他,最多贬官。可若是不得罪他,反而与他走得很近,那就不是贬官的问题了。孙侍郎,两者相权取其轻的道理你应该明白。”

孙敏恍然。

朝堂之上,没有人不知道陈宁与顾正臣不合,两人曾在大朝会时公然撕破脸,陈宁但有机会,都恨不得将他踩死。

只不过这次——

孙敏有些疑惑,说了句:“此番顾县男回金陵,御史台的动作似乎不大。”

严达眯着眼,沉声道:“杀人的时候,磨刀的声音都不大。眼下朝廷风气越来越不对劲,你我还是谨慎为上,莫要惹出麻烦,到时转去凤阳垦荒。”

“还请严尚书照拂。”

孙敏行礼。

严达呵呵一笑,还礼却没说话。

照拂?

这个时候,抱大腿都未必安全,但若是不抱大腿,随时可能会出问题。

大中桥。

萧成看着脸色阴沉的顾正臣,询问道:“新任工部尚书不配合,你去哪里弄海船去?没有足够的海船,想要出海经商,只是一句虚妄的话。”

顾正臣看着秦淮河上穿行的船只,目光冷厉。

朱元璋已经同意设置泉州特区,可多年以来的海患加海禁,让民间的海船已大幅锐减,许多海船都成了一堆破烂木头,根本无法远航。而秦淮河、大运河上的都是平底河船,经不起大风大浪。

没有船,泉州特区就特不起来,远航贸易就是个笑话。

第一次出航,顾正臣是借用的水师船只,难道说,第二次还用水师船只,那第三次呢?

没有工部协助与支持,想要在半年之内打造出一批海船不太可能,即便泉州府现在开始筹备海船打造事宜,选址、建造船坞,召集船匠,打造船只,海试,整个过程没九个月很难做到,而九个月之后的船只产量怕也跟不上,孤零零几艘船出海也不合适,等一切筹备就绪,估计洪武九年的东南风都吹来了。

季风、洋流不等人,今年秋冬必须商队南下。

顾正臣转头问:“谁手里有海船?”

萧成摇了摇头:“其他人手中都没有,只有水师有。”

顾正臣眯着眼,摆了摆手:“海船不能走小河,但能走大河大江。那些曾经在沿海南来北往的海船,定有一些活跃在长江两岸。你是检校,帮我一把。”

萧成郁闷不已:“我需要请示陛下。”

“这是自然。”

顾正臣笑道。

检校只对朱元璋一人负责,不可能为顾正臣服务,除非朱元璋点头。

解开了心结之后,顾正臣放轻松了许多。

古月墨阁。

胡大山正在后院厘算账目,听掌柜说顾正臣来了,连忙走出,恭敬地行礼:“顾县男,好久不见。”

顾正臣见胡大山有些拘谨,说笑道:“胡叔,你我之间还是莫要如此生疏,这两年若不是你帮衬着,我那两个妹妹恐怕不会让人省心。”

胡大山见顾正臣还和以前一样随和,放松下来:“青掌柜确实有天赋,倩掌柜也是难得的人才。若不是女儿身,说不得真能成为一方大掌柜。”

顾正臣笑道:“不管她们有多大能力,尽量不要让她们离开金陵。”

胡大山明白。

顾正臣一年到头没几日待在家中,顾母身边总需要有人陪伴着。

胡大山吩咐掌柜拿出账册,递给顾正臣:“海货已经出手了一万两千斤,想要完全出手,还需要一段时日。”

顾正臣接过账册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

为了减少对御史等官员的刺激,顾正臣选择不动声色地处理运到金陵的香料等物产。

借助白糖生意、徽墨生意,胡大山在金陵商人中颇有影响,认识的商人也多,不需要顾正臣将香料摆在某个店铺里公开叫卖,只需要胡大山写一些书信,散播下消息,自然而然就有人登门求货。

商人在闷声吃货,没人大肆宣扬,甚至连金陵都没出现几个香料铺子,不少商人选择将香料运出去售卖,比如淮安府、南昌府、开封府、西安府、成都府等。虽然路途遥遥,可这是香料,弄七八麻袋过去,回来的时候可以用七八十个麻袋装银钱……

至于金陵这里,有利但不如远方。

商人逐利行远。

“二月底之前,务必将所有货物清空。”

顾正臣将账册还给胡大山。

胡大山自信地说:“用不着那么久,再过三日也差不多了,有些人已经约好提货,只是在周转银钱。”

顾正臣点了点头。

带来三万六千斤香料,从杭州府、苏州府、扬州府等地先后出手了一万三千斤香料,金陵商人已吃掉了一万两千斤香料,剩下只有一万一千斤香料。

不过这一万一千斤香料已经被顾正臣提走了五千斤,其中三千斤送到了宫里给老朱改善伙食,虽说大明缺香料老朱并不缺,但态度还是需要有的。剩下的两千斤,则被顾正臣送了出去,朱标、沐英、徐达那里需要送点,老丈人喜欢吃猪头肉,香料不可少,藤县的梁家、孙家对顾家有恩,也需要留一些给他们。

这样算下来,胡大山手中只剩下了六千斤香料,确实没多少压力了。

顾正臣端起茶碗,将其他人支开,对胡大山说:“胡叔,不瞒你,陛下已恩准设置泉州特区,允许泉州府先行开海。这是一次机会,胡叔可愿参与其中?”

胡大山惊喜不已,先是恭贺一番,然后道:“为何不参与,藩外海货之利惊人,是商人都难拒绝。胡家愿参与其中,只是——没船。”

顾正臣笑道:“船的问题我来解决,只是为了确保安全,下次出航将是组建商队,在水师护航之下集体出航,这需要半年以上时间。”

胡大山对顾正臣的手段很是佩服,连水师都能调动为商队保驾护航,免不了感叹一番,然后说:“秋冬出航,顺风顺水,正是大吉。筹备货物也需要时日,半年时间还是需要。”

顾正臣见胡大山兴奋,开口道:“这次出航,胡叔可以找一些商人一同前往泉州府,但无论是谁出海经商,我有一个条件。”

胡大山眼神一亮。

自己找一些商人前往?

如此一来,自己在商人之中的影响力将会得到巩固与加强!

这是属于自己的辉煌,也是属于整个徽商的辉煌!

“请说,定全力照办!”

胡大山正色道。

顾正臣起身,走了两步,肃然说:“朝廷即将推出大明宝钞,很可能是在三月,最迟四月,总之很快了。我希望所有参与远航贸易的商人,能在金陵率先支持大明宝钞,不要让大明宝钞遇冷!”

胡大山脸色一变,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毕竟元代宝钞成为废纸的事没过去多少年,商人记性都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