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五百一十八章 马皇后的进谏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五百一十八章 马皇后的进谏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五百一十八章马皇后的进谏朱元璋的大度,缓解了文官集体对顾正臣的“敌意”,原本看顾正臣不顺眼的官员也不禁汗颜。

当然,汗颜只是这一刻的真实情绪,改天需要的时候,他们一样会对顾正臣唾沫横飞。但至少有部分官员开始认真反思,针对顾正臣到底是出于自身以为的正义,还是出于长官秉承的正义。

无论其他官员怎么想,朱元璋帮助顾正臣度过了这一次弹劾风波,文官集体也很“买账”不再追究。

坤宁宫。

马皇后吩咐内侍点数清楚金银,然后造册封箱。

朱元璋走进来时,内侍与宫女正忙碌着,一箱箱金银被整整齐齐摆放在院中,一旁还有女官记录,然后与拿来的账册核对。

马皇后听到行礼声,走出来含笑行礼。

朱元璋上前一步,将马皇后扶起,笑道:“妹子,这里有多少金银,可盘算清楚了?”

马皇后命人取来账册,交给朱元璋:“已经点数了黄金四千两,白银十二万两。真不敢相信,顾正臣出去一趟竟可以弄来如此多财富。”

朱元璋走到一个箱子旁,看着里面金灿灿的黄金,笑道:“妹子以为这些金银全是那小子赚来的?”

马皇后愣了下,问道:“难道不是?”

朱元璋呵呵摇头:“这里面的黄金白银,很多都是占城国从安南国升龙城里搬出来的。占城国国王见是大明水师护航商队,亲自到了港口,还带了不少军队,你说这是为何?”

马皇后明白过来。

大明水师船队到了占城国,对占城国国王来说,很可能就两种情况:

其一,大明认为安南国被欺负了,所以准备和安南国联手欺负占城国。

其二,大明认为占城国一再派使臣到金陵说委屈,想要帮助占城国,给占城国撑撑场面,让安南国收敛收敛。

无论占城国王怎么想,都会送出钱财。

马皇后聪慧,想明白之后,却不动声色,问道:“妾身怎懂得那么远的事,陛下快说说其中玄机。”

朱元璋与马皇后在一起二十多年,见她眉头从微蹙到舒展开来,哈哈大笑:“妹子明明知道,却偏偏不言。这些财富,与其说是占城国国王阿答阿者买走泉州府货物,不如说是买个安心。”

“随行军士奏报,阿答阿者是一个有为之主,有意让占城国昌盛起来。他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刻得罪大明,甚至选择交出大量金银财宝,以告诉朕占城国对大明的臣服态度。这些金银,本来就是朕的。”

马皇后温婉一笑:“顾正臣能预料到阿答阿者的心态,带回来这些金银,也算是为陛下立下了大功。”

朱元璋想起什么,哼了声:“这小子就是个不省心的,妹子有所不知,他在泉州府收了个师爷名作李承义,此人随商队出海之后,竟然停留在了占城国,成为了阿答阿者的谋士!如今占城国与安南国说不得还会有纷争。若不是李承义与顾正臣没什么羁绊,加上丧父之后心灰意冷,朕都怀疑是不是顾小子暗中指使,想要祸乱安南与占城国。”

马皇后跟着朱元璋进入房中,倒了一杯温茶:“顾正臣还是个孩子,哪里有那么多心思,再说了,有这么多黄金白银,不正解了陛下忧难。”

朱元璋点了点头。

前几日顾正臣委托太子传来一份秘奏文书,说起大明钱庄一旦发行宝钞,存在一种极端可能:

挤兑风潮。

即有人拿着大量的宝钞蜂拥而入兑换金银铜,大明钱庄因储备金银不足无法兑换,从而损害宝钞信用。

而为了避免这种风潮出现,就必须手握大量金银,将金银储备做到位。顾正臣送来的金银数量虽是不多,可也不在少数,加上户部这次分钱,实际上是折合成粮食之后发出去,户部需要银钱给钱庄做支撑,不可能将银钱发出去。

金银储备已基本完善,加上朝廷控制的金矿、银矿正在加快开采,去年铸造了大量铜钱,发行宝钞的条件已接近成熟。

朱元璋接过茶碗品了口,道:“这小子办事确实对朕胃口,他提出的四脚账册,户部正在研究,朕微服私访,找商铺掌柜问过,他们说这四脚账册新奇好用,极适合做账。检校说,看过这账册的掌柜现在已经改用了这类账册。”

“用不了多久,户部便会上书请旨推行这类账册。他还认为眼下朝廷天下账目核算方式存在问题,太过疲劳胥吏与地方。朕仔细想了想,找了户部官员问话,确系如此,日后账目核算,完全可以县归府管,府归行省管,户部负责行省账目总稽查,并派遣官吏深入府县查看是否账目有误便可。”

“没必要让每一个府州县每年都派遣吏员、百姓解送两税,核对账目。朝廷抓行省,行省抓府,府抓州县,层层监管,辅以御史等暗访盘查,天下账目可清朗……”

马皇后听着朱元璋说,只安静地陪伴在一旁,并不插话打断。

朱元璋并不需要自己发表意见,他在这里,主要是诉说,找个人倾听,然后回味思考这样的决策是否正确。

朱元璋说了很多,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顾正臣。

晚膳已备好。

马皇后看着净手的朱元璋,笑道:“最难得此子忠诚又有才干,陛下可放心去用。”

朱元璋微微点头:“朝廷重臣不少,但像他如此有魄力敢做事的人没有几个,朕不过是杀了一些贪官污吏,让一些犯错的官员垦荒,朝堂之上许多人竟不敢言说政事。若不是顾正臣‘出海经商’证据确凿,兴许朝堂之上依旧安静得很。”

马皇后想起什么,起身行礼道:“陛下,《后汉书》言: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北宋名臣包拯言:广开言路,虚怀以待,犯颜必容。妾身以为,陛下当容百官直言,切不可操之过急,随性惩罚……”

朱元璋喟然道:“来妹子这里一趟,每次都少不了谏言啊。”

马皇后肃然道:“妾身是皇后,万民之母。陛下每惩罚一名官员,便如惩罚孩子,孩子受罪,做母亲的哪有不心疼的。”

朱元璋脸色有些难看:“棍棒之下出孝子!”

马皇后直言:“棍棒之下是出孝子,可若是将人打死了,怕是想孝都孝不起来。陛下应该宽仁,以仁治国,莫使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朱元璋甩袖子,冲着门口走去:“这晚膳朕不用了,皇后一个人用吧!”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离开的背影黯然神伤。

哪怕是趁着他高兴时劝说进言也无济于事,动辄就甩袖子走人。

马皇后想了想,召来内侍刘超:“告诉太子,明日本宫设家宴,让太子、沐英、顾正臣一起来。”

刘超愣了下,家宴为何喊上顾县男?不过也没敢多舌,连忙跑去传话。

检校不愧是锦衣卫的前身,情报很快弄到手。

顾正臣看着商人名单以及其名下的海船数量,点了点头,命陈大河、王浮屠等人带上礼物挨个拜访,为的是买下这些船只。

买船的过程很简单,宝石、香料、银钱,用什么交易都行,只要给船。

到二月底时,顾正臣从句容返回,陈大河等人已成功购置了二十三艘海船,这些海船相对于水师大福船略显小一些,但也有七丈长,三丈宽,除了人员配置,远航物资外,还可以容纳二十余万斤货物。

句容产业已初步搭建起来,三大院蒸蒸日上,养殖产业与药材种植产业也已开始,句容卫没有懈怠训练,远火局的匠人更是投入,已经形成了实验、不足、改进、实验的闭环模式,每一个细节都被纳入到了优化之中。

为了降低火器净重,陶成道甚至开始考虑将火铳与木托结合在一起,并在思考如何让火铳在火器与冷兵器之间无缝转换,靠铁疙瘩砸人虽然爽,可这玩意太沉不容易携带,且使用起来累人。

在顾正臣看来,现在的远火局已经不需要管太多,只要给他们解决吃穿用度等问题就不用管了,目标就是更远杀伤,更大杀伤,更好杀伤。

朝着这个目标研究,依靠不断的实验检验,远火局走不了歧路。

去了一趟远火局,自然又带走了一批山海炮与火药弹,这也是朱元璋特批的,用于护航商队与打击海贼、倭寇。山海炮、火药弹自然被张赫带到了大福船之上,这个家伙最近都不住在金陵了,整日待在船上过。

三月一日,朱元璋下了诏书:

大明宝钞通行天下,为大明朝廷法定货币,与金银铜并行于世。

陈宁带着一些御史跑到了大明钱庄门口,等待着看户部与宝钞提举司的笑话,一旦大明宝钞无人问津,那丢脸的可不只是户部、宝钞提举司,还有大明皇帝。

大明钱庄开门的时间定在了午时,有着如日中天之意。

陈宁坐在对面的茶楼里,看着钱庄的牌匾,黄色布料遮盖着,连盖头都还没揭,路过的行人无人在意,并没人停下脚步。

“不禁金银,谁用宝钞?”

陈宁呵呵冷笑,端起茶碗,听到一旁有动静,转过头看去,只见平凉侯费聚来了,嘴里还骂骂咧咧,一副老子很不开心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