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三万贯的塔子楼

大明:寒门辅臣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三万贯的塔子楼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五百二十八章三万贯的塔子楼惠安县城。

农夫林二鞋挑着米担子,与同乡的林大篓同行。

看着林大篓推车上的三袋子米,林二鞋忍不住羡慕:“还是你家打的稻谷多啊。”

林大篓哈哈大笑,浑身充满力气:“活了四十三年,娘的,咱也能推着车卖一次粮了。昨日还去坟上给老爹絮叨了,也不知道他信不信这回事。”

林二鞋知道林大篓的父亲,被元廷征发去造船,因为疲饿病交加,做事慢了被活活打死了,那时候林大篓还不到二十。

“我说二鞋哥,你家男丁也太少了吧,看看咱,三个娃,别看老三还没成丁口,有的是力气,去年垦荒时那小子一个人便垦了两亩地,比牛还壮实,就是吃饭吃太多了,让他娘心疼……”

“哈哈,不吃饭哪来的气力干活?”

林二鞋羡慕不来,自家婆娘不争气,生了一个娃就没动静了。

“城门口好热闹。”

林大篓有些惊讶。

林二鞋看去,只见城门口围了数十人,一个个仰着头看着什么。

“有告示,走去看看。”

林二鞋、林大篓加快了脚步,接近人群时,就听到有人在里面喊道:“这是府衙发来的征徭役告示……”

“征徭役?”

众人听闻,一个个脸色大变。

就连林大篓、林二鞋也止不住害怕。

如果说税赋是三袋粮压人,那徭役便是十袋粮压人。很多百姓家其实能扛得住一般税赋,但扛不住徭役的折腾。

徭役就是处力气干活,朝廷给口粮,看似简单,实则水深火热。

明明一日该给三斤口粮,可发到手里的,能有半斤就不错了,吃饭又没什么油水可言,靠着半斤粮下死力气干活,谁能扛得住?

干活慢了挨鞭子,病了挨鞭子,抱怨几句还是挨鞭子,甚至有些官吏借此机会索取好处:

想干点轻松的活计吗?想的话就要学会做人。

不想啊?

那什么,你去搬石头、挖淤泥,干不完不准休息。

往年府衙征徭役基本上就是这么一套,自从顾知府上任之后,便摁住了所有徭役事,去年冬日、今年春日都没有征徭役。

百姓爱戴顾知府就在于这里,他懂百姓苦,吝惜民力。

一个百姓喊道:“听闻顾知府去了金陵,这是谁发的文书?”

“是啊,是谁?”

“都别嚷嚷了,这是顾知府发的文书。”

“不可能!”

“确实是顾知府发的,这上面留了名。我说你们能不能听完了再嚷嚷,老子的棺材铺可没人看着。”

黄掌柜郁闷不已,指着告示喊道:“府衙告示:朝廷设泉州特区,准开海贸易,为兴修港口、仓库、民居,于晋江、惠安、同安三地共征用百姓四千三百人。为避免徭役害民,此番征招以自愿为主,若人力不足,再行强征……”

“征民为事,日给米三斤,清晨发米,米不到位可不动工,但有克扣少给,可前往知府衙门告状。为体恤泉州府百姓,满一个月工者,给钞钱三百文,挑出力最者五百,给钞钱五百文……”

“此番征民,若无府衙公告,地方县衙不得强行摊派征民。愿为事做工百姓,当于四月十日午时至晋江西门外登记造册,人满为止。顾正臣愿三县百姓与泉州府同心聚力,重现泉州府辉煌!”

林二鞋看向林大篓,震惊不已,有些不确定地问:“我刚刚没听错,不仅给粮,还给钞钱?什么是钞钱?”

林大篓喉结动了动,抬手擦过鼻尖:“钞钱,应该是宝钞和铜钱吧,不过没听说朝廷发宝钞。这不是要紧的事,娘的,给足粮食还给钱,不敢想啊。正说此时地里不忙,收稻还得一个多月,带三个崽子去一趟,一个月少说也能弄来一贯钱啊。”

林二鞋有些不敢相信:“这能是真的吗?”

林大篓弯腰,抬起推车,呵呵道:“顾青天回来了,也只有顾青天才如此爱民,你没听到,自愿去啊。若不是顾青天,县衙早就摊派过来了,谁还管你死活。”

林二鞋重重点头,看向那贴在城墙上的告示,虽然认不得字,但从旁边人口中得知,这确实是顾知府亲自拟写的告示。

“只要是顾知府让咱们去的,那咱们就去!”林二鞋挑起担子,补了句:“将儿子也带上!”

“你确定不是为了钱?”

“滚……”

一纸告示,震惊晋江、同安、惠安三县,消息疯传,不到一日,许多百姓就知道了府衙征徭役之事。与往年愁眉苦脸的景象不同,不少百姓家走门串户,准备结队前往晋江城。

泉州开海的消息随着三地告示传播开来,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翌日下午。

陈言璇再次进入府衙二堂,与上次不同,这次对面的人不再是吕宗艺,而是顾正臣!

面对年轻的顾知府,陈言璇恭敬地行礼。

顾正臣打量着陈言璇,笑道:“你是汀溪窑场的少东家?”

“没错。”

陈言璇回道。

顾正臣示意陈言璇坐下,然后问道:“汀溪窑场,本官听闻过,以青瓷、青白瓷为主,虽然那里也出产白瓷,但始终不如德化白瓷。去年本官去过一趟德化,拿到了一尊观音白瓷,可谓极品。”

陈言璇没有避讳,直言道:“前两年我也曾到访过德化窑,那里出产的白瓷,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确实当得起极品之名,非汀溪窑场可比。然白瓷有白瓷之美,青瓷有青瓷之美,汀溪窑制出的青瓷、青白瓷,同样曾远销他国。”

顾正臣微微点头,转而说:“府衙想要出手一批店铺、宅院,只可惜来这里的商人无一人愿下重金以博机会。唯独你,张口便想要塔子楼。据其他商人说,汀溪窑场早已关闭,陈家也不是什么富绅大户,你凭什么要塔子楼?”

陈言璇起身,拱手道:“不瞒顾知府,陈家确实没钱,最多只能拿出八百贯钱,这点钱财根本不足以买下两万贯的塔子楼。”

顾正臣对陈言璇的坦白很是满意,问道:“既是如此,你又为何敢要塔子楼?”

陈言璇肃然道:“因为小子断定泉州开海,晋江城很快就会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所以,无论塔子楼是两万贯还是三万贯,以开海之后的盛景来论,不出五年,便可清偿所有贷资,十年之后,至少有三万贯的财富……”

顾正臣深深看着陈言璇,不得不说,此人相对一些中年商人更有胆魄,更有冒险精神,敢在是否开海尚未明确的情况下索要塔子楼。

叮叮!

顾正臣用铜钱敲打了下茶碗,对陈言璇说:“塔子楼交在谁的手里都可能盈利,府衙为何偏要选择你?如今开海已定,塔子楼的身价自然水涨船高。”

陈言璇向前一步,急切地说:“顾知府,眼下确实会有不少人盯着塔子楼,但交给我,绝对胜过他们。”

顾正臣没有说话,只是端起茶碗。

陈言璇连忙说:“其一,我在同安做过酒楼营生,虽非东家但也是掌柜,熟悉酒楼生意。其二,在清偿贷资之后,我愿意每年拿出塔子楼纯利的两成交给府衙,以兴教育,助民生。只要我这一脉不断绝,塔子楼世代遵守此规矩!”

顾正臣盯着陈言璇,摇了摇头:“塔子楼的纯利交给府衙并不合适,这是典型的官商勾结,府衙出于利益考虑,也会照拂塔子楼,这对其他酒楼与商人不利不公。”

陈言璇惊讶地看着顾正臣,面对利益时,他竟保持高度清醒,没有半点贪婪,而是秉承公正。

顾正臣对陈言璇的条件并不感兴趣。

五年之后,自己又不在这里,钱财进入府库能不能用于民生教化很难说,万一被人截留,那就是官商勾结,到那时,陈言璇很可能成为第二个卜寿。

商人与官府的关系就一个:

纳税关系。

除了这个关系之外,官商分离越彻底越好。

陈言璇低头,突然想到了什么,抬头道:“清偿贷资之后,塔子楼每年抽出纯利中的两成修桥,铺路,开设平价药铺,灾年时帮助衙署施粥于民!”

顾正臣笑了,起身走了出来,沉声道:“三万贯!”

陈言璇紧握双手:“成交!”

顾正臣看向萧成:“让人取来塔子楼的店契。”

林唐臣听闻顾正臣要将塔子楼交给陈言璇,连忙跑来想要劝阻。

顾正臣却摇了摇头,坚持立下一份新的店契文书,在文书中添了一句:“若陈言璇无力清偿贷资,只可宽限半年,若仍不可行,则塔子楼收归泉州府衙,先前已偿部分府衙不作赔还。塔子楼在清账之前,不得改契立户。”

这些规定的存在,保证了泉州府衙对塔子楼所有权的控制。

如果陈言璇能偿还贷资,所有权归他。

如果陈言璇不能偿还贷资,府衙无条件收回塔子楼。

在这个过程中,塔子楼的店契不允许更改,其他商人无法从陈言璇手中买走。

顾正臣拿起新的店契交给陈言璇:“你回去好好思量清楚,三日之后,若无问题可以到府衙办理店契文书与贷资文书,若有问题,权当这些并不存在。”

新的店契文书没有用印,不具备效力。

陈言璇接过看了看,重重点头:“三日后我会来这里,拿走塔子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