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六百二十一章 喜欢问罪的皇帝(二更)

大明:寒门辅臣 第六百二十一章 喜欢问罪的皇帝(二更)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六百二十一章喜欢问罪的皇帝吴祯在政治上多少有些单纯了,官场不能只看老朱的脸色,还需要其他官员当朋友。

没有朋友,等自己落难的时候,没人会站出来说情。

顾正臣在官场不到三年,得罪了很多人,几次陷入弹劾风波,之所以能有惊无险,涉险过关,除了老朱的安排外,还有朱标、吴祯、韩宜可、沐英、徐达等这些人或明或暗伸出援手。

船向北。

海风清凉,扫去了几分燥热。

吴祯没有问顾正臣有几分把握,泉州卫的训练吴祯亲眼见过,知道这群人吃了多少苦,他们或许不能赢,但绝不会输得很惨。

展现出远超寻常地方卫的战力,比肩边军,就能证明顾正臣新军之策的成功。

皇帝想看到的,是军队蜕变的样板。

因为这次返回金陵也算是回家,张希婉带丫鬟也跟了回来。

船只在摇摇晃晃中前进。

五月二十日,船进长江口。

这里没什么风,船相对平稳,没那么多摇摇晃晃,顾正臣索性让人搭了个棚子,坐在棚子下与张希婉说笑。

吴祯个没脸色的,非要凑过来当灯泡。

“吴淞江所送来消息,文武官吏俸禄,包括军士粮饷,自九月开始,以粮食、钱钞兼给。”

吴祯坐了下来,毫不客气地拿了茶杯就倒了起来。

顾正臣微微点头:“宝钞自去年发行至今,百姓与商人称便,尤其是各地钱庄逐渐增多,户部与皇室作保,宝钞被逐渐接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吴祯笑道:“陛下三次想要加印宝钞,甚至还动过心思,想一口气刷印二百万钱钞赏赐给金陵军士。只是都被户部、宝钞提举司给挡了回去。若不是当初你执意定下规矩,并让陛下点头,宝钞怕是会泛滥成灾。”

张希婉含笑喝茶,并不说话。

夫君说过,最近皇帝有些不太稳定。也不知不太稳定指的是什么,兴许就是记忆不太好使吧,去年才定下的规矩,一年竟三次想要打破……

顾正臣却并不认为这是记忆的问题,老朱的记忆力好得很,他并没有忘事,只是他不希望过去的话、过去的安排,约束当下自己的手脚。

当初允许你活到百岁,今天就想要你的命。

当初允许宝钞挂钩金银,今天就想宝钞多多。

朱元璋给人的强势与不安就在这里,他很重规矩,确定了一堆规矩,可自己又是一个破坏规矩的人,认为所有规矩都是约束其他人的,皇帝不被限制。

现在是洪武九年五月,按照历史进度,下个月老朱就会设置布政使司了,这是他分权治下的手段。只是不知道他此时此刻,有没有萌生出弄死胡惟庸、废掉丞相制的心思。

独揽大权,估计是老朱最隐秘的心思。

只是,这对大明来说,似乎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丞相没了,后面还会有内阁。可以设置左丞相、右丞相,也可以有首辅、次辅。哪怕朱老四不闹腾,也迟早会出现类似于内阁的东西来代行中书行省的职权。

皇帝负责高屋建瓴,负责道路、方向、政策等把控,不是负责管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地方上县衙的石狮子坏了没必要找老朱批准,给人送个牌坊,也没必要找老朱说清楚谁守寡了多少年。

只是,老朱未必这样想。

顾正臣揉了揉眉心,这个时候待在金陵确实并不是好的时机,因为接下来的几年,将是朱元璋放纵胡惟庸,胡惟庸手握大权、唯我独尊的几年。

拉回思绪。

顾正臣对吴祯苦笑:“陛下有时将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宝钞不同其他,绝不能无节制滥发,否认它比洪水猛兽更为凶猛。回去之后,我会找机会与陛下说个清楚。”

吴祯连连点头:“如今宝钞坚挺,俸禄粮饷也要夹杂宝钞了,谁都不希望宝钞成为废纸。别人劝陛下未必听,可你劝就不同了。”

顾正臣答应下来。

二十三日,船入龙江码头。

军士暂留船上,吴祯带顾正臣前往龙江造船厂。

都水司郎中孙利见到顾正臣,敬仰不已,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仔细介绍道:“第一艘宝船的龙骨、船架已铺好,正在制造船身。如此巨大的海船,着实令人震撼,他日入海,定如蛟龙一般,无人可敌!”

顾正臣在孙利的带领下,进入了宝船船坞,船坞长六十八丈,宽有二十三丈,深三丈。

如此庞大的船坞,足以容纳庞大的宝船!

船坞之中,一艘宝船的龙骨清晰可见,庞大且惊人。而在这里,四百余匠人正在忙碌着,周围还有不下五百军士或民夫协助。

孙利颇是骄傲地说:“为了这艘宝船早日出世,龙江造船厂调了如此多的精良船匠,再有三个月,便可完工!”

“很好!”

顾正臣称赞不已。

吴祯看向顾正臣,严肃地说:“这宝船耗费巨大,朝廷未必会允许多造。你之前提到过要建造宝船舰队,估计是不太可行。”

(

顾正臣背负双手,自信地说:“耗费大有大的道理,当宝船全副武装起来之后,相信陛下不会拒绝大明拥有一支宝船舰队,以守护大海,靖平海波!”

吴祯是靖海侯,自然希望宝船越多越好,自己没把握说服皇帝,不过看顾正臣,他似乎对宝船很自信。

顾正臣相信朱元璋在海贼、倭寇乱来的年代里拒绝一艘艘可以长期航行、游弋、守护沿海的宝船。

萧成匆匆走来,道:“曹国公李文忠来了,负责接应与安置泉州卫军士,正在码头。”

顾正臣与吴祯返回码头。

一番礼仪之后,李文忠看着威武的泉州卫军士,笑道:“羽林卫中不少军士还在谈论泉州卫敢不敢来,现在看来,羽林卫轻敌了。”

顾正臣回道:“此番约战是陛下定下,纵是畏怕羽林卫,也得来不是。别看他们一个个板着脸,其实都是银枪蜡头,中看不中用,到时还得让羽林卫下手轻点。”

李文忠清楚顾正臣这些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而是说给自己身边的其他将官,他们之中与毛骧关系不错的有几个,说不得会传话。

“遵陛下旨意,让泉州卫暂居北军营,休息三日,三日之后至小教场比武。”

“领旨。”

顾正臣安排黄森屏、于四野等人带队离开。

林白帆很想跟着回泉州县男府,可无奈被顾正臣重新塞回了泉州卫,不得不跟人离开,包括潘归田,也入了泉州卫的军籍。

扫地僧月空没跟来,他已经回去搬砖头重建南少林寺了,老朱早就点头了,只是碍于泉州卫与羽林卫比拼,这才拖到当下。

泉州卫军士行舟劳顿,休息三日,调整好状态再去打架也是合情合理,显得公平。

李文忠看着顾正臣、吴祯:“你们也莫要先回家了,陛下召见你们二人。对了,原本应该沐英来这里,只是关陕之地出了点问题,陛下特命沐英前往体察民情,布施恩惠,并负责那里的军士训练事宜。”

顾正臣笑道:“他早就盼着上战场了,这一次,他也该立下军功了。”

吴祯摇头:“关陕可没战事。”

李文忠正色道:“也不尽然,半个月前传来消息,官山卫指挥同知乃儿不花叛入沙漠,大同卫指挥使周立率大同、振武等卫将士讨之,追及白寺塔滩,获其辎重,乃儿不花逃遁而去。”

吴祯听闻,顿时大怒:“这些家伙降而后叛,实不像样!他朝着陕西北面跑了?”

李文忠摇头:“目前还不清楚。只是西部吐蕃经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诸地,陛下似有意征讨,只是还没下定决心。”

顾正臣沉思。

当下,大明对西面控制最远的地方应该是嘉峪关。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

提出修建关城并打造城关的人,是宋国公冯胜,那是洪武五年时的事。只不过此时的嘉峪关城周长不过二百二十丈,高两丈,宽一丈,还是黄土夯城。

自明初至嘉靖年间,用时一百六十八年,才算是有了相对完整的防御城堡。目前的嘉峪关,根本不能完全杜绝吐蕃的进犯,甚至对其威胁程度都有限。

顾正臣平静地说:“靠游说换不来长期的和平,想要西陲安宁,河西走廊不受威胁,主动打一仗未尝不是好事。陛下英明神武,定有所决断。”

李文忠、吴祯连连点头。

入宫。

于华盖殿参拜朱元璋。

朱元璋板着脸,似有怒气:“顾正臣,你在福建行省好一个威风啊,杀了那么多官员,甚至连参政都想擅杀,若不是臧哲、吴祯等人劝阻,是不是你就打算将高晖、陈泰直接砍了?”

顾正臣想都没想,直接回道:“陛下,臣确有此意。”

李文忠、吴祯嘴角抽动,你丫的好歹给皇帝个台阶,怎么还给他个梯子呢……

朱元璋大怒:“好一个顾正臣,朝廷重臣你都敢杀,谁给你的胆量!”

顾正臣处之泰然,不紧不慢地说:“是陛下给臣的胆量,陈泰、高晖所作所为,已不是小案,其不仅纵容亲属穿行府县,收揽好处,还侵吞民田、强夺商铺,更可恶,其一手操纵地府鬼借手案,致使福建行省人心惶惶,尤其是福州城内,入夜如荒野!陛下让臣安抚民心,臣认为,唯有他们的脑袋,才能安抚民心!”

朱元璋郁闷,厉声呵斥:“难道你就没有挟私报复?”

顾正臣正色道:“臣若挟私报复,福建行省官吏应该少去七成,如今只少了三成,这算什么报复。何况臣所杀之人,罪证如山,陛下也是补了勾决文书,点了头的。若陛下问罪于臣,是不是也应该自罚三杯……”

朱元璋忍不住笑出声来,对李文忠、吴祯道:“看看,这小子实在是个不服软的,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喝朕的酒!”

吴祯连忙走出,帮着顾正臣说话:“陛下,福建行省烂坏了不少,不下猛药难回春。顾县男那些日子也是不眠不休,为陛下分忧之心炙热得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