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六十六章 改个号,娶个小,下个海

大明:寒门辅臣 第六十六章 改个号,娶个小,下个海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大明:寒门辅臣第六十六章改个号,娶个小,下个海千步廊。

沐府管家谢芳跟在顾正臣右侧身后,笑呵地感激着:“若不是教导沐春少爷耽误,顾先生已办好了官凭。”

顾正臣并不在意,平和地说:“沐春少爷聪慧善学,将来必成大器。至于官凭事,不急于一时,倒是劳烦谢管家亲自跑一趟。”

谢芳忙说:“不敢说劳烦,这都是我等该做之事,前面就是吏部衙署了。”

顾正臣没走多远,就看到了气派的吏部大门,门匾上的“吏部”二字还是金色大字,龙飞凤舞,颇有气势。

门敞开着,两侧站着两名军士。

里面,除了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官员不断走动外,还有一些如顾正臣一样的儒生。

门口处,还有几个人探头探脑,形迹可疑。

“这是?”

顾正臣有些疑惑。

谢芳看了一眼,解释道:“他们都是京中富人,专作京债。”

“京债啊。”

顾正臣有些感叹。

所谓京债,其实就是高利贷,只不过起自京师,故名京债。

这群人专盯赴任外地的官人,官老爷手头紧,没钱,这些人借给,到了任上再还钱。朱元璋给官员发道里费,为的就是避免官员举京债。

可问题是,老朱给的是道里费,顾名思义,就是路上的花销。至于置办家具,买几个仆人,娶几个小妾,吃好喝好的钱,老朱可是没给啊……

现在借钱,日后用俸禄还债。

忘记了,老朱给的俸禄又低,京债利滚利滚利,还不起了,没关系,地方官员嘛,捞油水的手段多,别说京债,就是国债也还得起啊……

谢芳上前一步,低声道:“这当了官的,一开始需要办两件大事……”

顾正臣皱眉:“哪两件大事?”

谢芳咳了声,对顾正臣挤了挤眼:“改个号,娶个小。”

顾正臣瞪大眼,这,这也算?

改个号,这个,大明人确实擅长,甚至有些狂热。

比如唐寅唐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

老唐毕竟还没影子,远了点,就说现如今的太子赞善宋濂,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再过四年就会来京师的方孝孺,他别号缑城先生、正学先生……

估计这一套感染力太强,以致于明中后期一些仆人也开始装起来,比如严嵩的家仆永年,号鹤坡,张居正的家仆游七,号楚滨,这个名字怎么听着像是出殡……

顾正臣倒没想起个号,至于娶个小,这个更是令人悲伤,大都没有,何来小……

狠狠瞪了一眼谢芳,这个家伙不学好啊。

谢芳嘿嘿笑着,引着顾正臣迈过吏部高门槛,介绍道:“洪武五年六月时,陛下定分六部职能。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法、封勋、考课之政,其属有三。这第一个,名总部,掌文选之事;第二个名为司勋部,掌官制;第三个名为考功部,掌考核。”

顾正臣看去吏部大院,左右两厢皆有办公之处,门侧挂着长牌,写名何司。

“我们去总部?”

顾正臣问。

谢芳摇了摇头,指向东厢的司勋部:“顾先生是赴任地方,办理官凭,并非文选一事,当去司勋部,那里掌天下文职勋级、月俸、升转资格、品级、官制、贴黄等诸事。”

顾正臣了然,沿着青石板铺成的道路走向司勋部。

司勋部,设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都吏一人,令史二人,典吏四人。

这一日,办理官凭的人寥寥无几,主事许石闲散地与典史王常闲聊,见有人来了,王常坐着开口:“是办理官凭的?”

顾正臣上前两步,行礼道:“正是。”

王常摆了摆手:“拿出任免文书、堪合符契。”

顾正臣从怀中取出任免文书、堪合符契,交给王常。

王常展开看了看,起身行李:“滕县,顾正臣顾知县是吧?失礼失礼。”

顾正臣回礼。

王常引着顾正臣到了另一个桌案,前后坐下,抽出一张黄纸,提起笔,自我介绍过后,严肃地说:“顾知县,王某需将你之出身写入贴黄名册,还请真实回答姓名、年籍、乡贯、历官……”

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最初的贴黄,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修正带式便签,毕竟古代也没橡皮擦,乱涂乱画不雅,错了,索性再写一份黄纸贴上去。

只不过随着发展,贴黄到明代初期,已经演变为了一类公文制度。

因为官员人事升迁比较频繁,升官需要贴,贬官也需要贴,平调还需要贴,所以贴黄很多时候见于文武档案之中。

日后翻个档案,何年何月,升迁降转,续附转贴,一目了然。

王常与顾正臣一问一答,写黄很快结束,王常将黄纸个贴置籍册之中,拿起来去找主事报请加印。

许石看过之后,又看向顾正臣,问了几句,便点头道:“还请顾知县稍后,只需郎中加印便办理官凭。”

“多谢。”

顾正臣松了一口气。

谢芳在一旁笑道:“用不了多时,顾先生就成为真正的顾知县了,稍后给制官凭时,会写明到任日期,领取到任须知。顾先生不妨将到任日期填写宽松一些,也好多留京数日。”

顾正臣轻松地问:“这到任日期,还能由我选不成?”

谢芳看了看左右,见无人注意,便低声说:“顾先生有所不知,朝廷虽明确有赴任期限,然仍有不少官员居留金陵一二月者,你想想,这揭借财物,置辨衣装,娶妻买妾,哪个不需要时间。当然,规定上来说,应在领了官凭之后半个月内启程赴任。”

顾正臣看着谢芳,有几分严肃地说:“谢管家,你这是让顾某违背朝廷律令法条啊,可敢对沐都督同知如此?”

谢芳心头一惊,连忙说:“我只是……”

“无妨,谢管家也是为了我好,毕竟有些法度并不严苛。”顾正臣打断了谢芳的话,平和一笑:“早晚需要赴任,早一日去,也好早一日了解民情。”

时间一点点过去。

顾正臣有些疑惑,不就是盖个印,领个到任须知的当官说明书,至于这么长时间,难不成郎中消极怠工?

等了近半个时辰,顾正臣走向王常询问:“王典史,不知何时能办出官凭?”

“呃?”

王常还以为顾正臣等人已走,不成想还待在此处,疑惑地说:“奇了怪,郎中在啊,缘何还没办成,我去打探一下。”

不久之后,王常返回,面色不定地看向顾正臣,没有解释缘由,只是叹道:“赵郎中正在会客,还请静候消息。”

顾正臣皱眉,会客,什么客人都会这么久?

没过多久,便看到两人从郎中所在的房间走了出来,一高一矮,皆是瘦子,只是令人奇怪的是,高个官员明显只是七品,而一旁的矮个子却是三品官服,但矮个子却对高个子点头哈腰,一副谄媚。

“监察御史么?”

顾正臣凝眸,对上了七品官员充满戏谑的目光。

短暂的目光碰撞,七品官员便笑呵呵地离开。

能让三品官畏惧谄媚的七品官,在这京师之中恐怕也只有御史台的监察御史了!

别看这群人只是七品,权利可谓巨大。

御史台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

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

简言之,监察御史就是一群专门弹劾人的官员,有事抽你,没事找茬抽你,骂官、言官,说的就是他们。

不怪三品官低头,就是尚书遇到监察御史,恐怕也得小心谨慎,万一被他们弹劾睡觉时没脱官服,吃饭时没用银器,上朝时官帽歪了,衣服斜了,轻则被骂,重则贬官啊……

“我貌似没招惹监察御史吧?”

顾正臣有些疑惑,自己来到京师之后,没树敌啊,最多就是东宫时让几个太子宾客、太子谕德失望了一点,谈不上得罪吧?

何况有朱标镇着,这群人不可能无脑到将事情闹到监察御史那里去,然后伺机报复。

“你就是顾知县吧?在下主事孟仁。”

郎中孟仁走了过来,一双小眼睛闪烁着精光,嘴角带着玩味的笑意。

顾正臣行礼。

孟仁看向跟在身旁的主事许石。

许石了然,上前一步,将一份文册,一份官凭递给顾正臣:“这是顾知县的赴任官凭、到任须知。还有,这里按押到任期限,计其里程,除去在金陵时日,顾知县应在十一月十六日抵达任上。”

“十一月十六日?”

顾正臣惊讶不已。

金陵到句容,怎么算也不过一百来里路,两天时间稳稳当当。

现在是八月十六日,十一月十六日到任,足足三个月时间,这给得空闲时间是不是也太长了?

不对啊,这不符合老朱的办事风格,他一个工作狂,怎么可能任由官员几天能到任的,三个月才到任?

顾正臣冷静下来,打开了赴任官凭,骤然凝眸,里面赫然写着:

授顾正臣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

“我靠,我要下海了……”

顾正臣打了个激灵,说好的应天府句容知县,怎么就飞到了广东阳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