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七百六十八章 迂回的进谏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七百六十八章 迂回的进谏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宁国是对许多事不了解,无准确的认知,但谁也否认不了她的冰雪聪明。

顾正臣接连问了几个问题,对宁国的表现很是震惊。

蒸汽外建一个小房子,这不就是汽缸吗?

只要在汽缸内加装活塞,活塞外接轴连接飞轮,这不就是蒸汽机的结构吗?

在一众人尚且搞明白如何掌控蒸汽力量时,宁国已经提出了“小房子”控制蒸汽的想法!

顾正臣面色凝重,看向朱棣、徐允恭等人,吩咐道:“给你们三日,教会宁国绘制图纸,让她将想象中的蒸汽船用图纸呈现出来!”

朱棣、徐允恭等人看出了顾正臣的严肃,连忙点头答应。

宁国有些不安,问道:“可是我说错了?”

顾正臣微微摇头,平和地说:“宁国说得很好,只是我想看看你把小房子打造在哪里,如何使用这个小房子。用图纸绘制出来,这是一门学问。”

宁国点了点头,反正陪自己玩的四哥等人不愿意错过课堂,自己跟着学下也好。

不得不说,这格物学院可比皇宫里好玩多了,没有那么多宫女、宦官提醒自己注意这个注意那个,想跑的时候跑,想笑的时候可以笑。

看着离开的宁国等人,顾正臣眉头紧锁,思虑良久,转身去了筹算院,一个时辰后,筹算院的八十余弟子拿着小本本离开了格物学院……

顾正臣倾尽全力,除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重新编写教材。

初期的教材有些高估了这些弟子的水平,而有些内容又缺乏基础,导致许多人不明白其中原理需要加以补充。

后世编教材是一群人集智的过程中,轮到顾正臣,只能绞尽脑汁想当初的课本都有哪些内容。哪怕是当年学习认真,可过了这么多年,许多基础的知识点也忘记了,不得不冥思苦想,痛苦中寻找法子找补。

母亲又在唠叨哪个侯爷又纳妾了,张希婉又在说谁家生了个儿子,林诚意这家伙又来串门了……

顾正臣总感觉家里在酝酿着“阴谋”,哦,或者说是阳谋。

三日后,宁国绘制出来了图纸。

当看到图纸内容时,顾正臣只觉得看到了一个天才,宁国绘制的图纸虽然带着小女孩的美化,一个水炉都绘得漂亮,还给涂了颜色,但图纸中出现的“汽缸”与进出门,让顾正臣浑身发冷。

只不过宁国在“汽缸”外接上,并没有外接飞轮,而是外接了两根“长橹”,她的设想是让蒸汽机推动长橹拨水,然后长橹自然落下,蒸汽机再次拨水,从而实现蒸汽机动能转化。这种方式虽是粗糙不合理,但对于连齿轮都没接触过的宁国来说,估计是她能想到的唯一方法了。

问过了,朱棣、徐允恭、沐春等人都没帮忙。

顾正臣收下图纸,让朱棣等人好好陪着宁国,她想干嘛就干嘛,全程陪着,别管什么课业不课业,大不了你们晚上复习,白天一定要陪宁国玩开心了。

宁国成为了格物学院里的“异类”,唯一的一个女子。

道德先生也不敢说话,毕竟这是老朱的女儿,送到格物学院里玩耍的,你能说什么?再说了,陪着她的除了哥哥,全都是十分亲近的人,几乎和家人没啥区别。何况格物学院全都是一群小伙子,看到宁国一个个宠溺的不得了。

宁国很喜欢格物学院,嘴又甜,格物学院的先生、分院院长更是喜欢这个晚辈,对宁国可以说是知无不言。

筹算院已经五日没开课了,原因是弟子全不在学院里面,直至第六日午时,一干弟子才返回学院,将一本本册子交给顾正臣。

顾正臣将自己关在书房里,直忙碌到三更。

翌日午时。

顾正臣罕见地穿了朝服,带了两箱东西,乘坐马车入了金陵城,并进入皇宫,求见朱元璋。

朱元璋看着行礼的顾正臣,一脸诧异,问道:“朕还以为你三年内不打算到皇宫来了,说吧,何事?”

顾正臣正色道:“陛下,筹算院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关于人口增长的秘密,臣不敢隐瞒,这才匆匆入殿求见。”

“人口增长?”

朱元璋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是何秘密,快交出来。”

顾正臣看向内侍,内侍差人将门外的两口箱子搬到殿内。

箱子打开,是一本本册子。

朱元璋起身走出来,拿起一本册子翻开看去,只见上面每一页都是表格。

表格抬头是:巷\/村、成婚年龄、生育年龄、流产有无、胎死有无、生育后半年身体健康与否等。

表格之下,则是一串串数字与有无。

“这是什么?”

朱元璋翻看了几页,不明所以,皱眉问道。

顾正臣从袖子中拿出一张纸,双手呈给朱元璋:“陛下,这些是筹算院的人走访调查册,臣手中的,则是汇聚了所有数据之后的成果。”

朱元璋接过,展开看去。

顾正臣肃然道:“筹算院花费五日时间,走访京师内外一万户人家察访,发现成婚年龄越早,如成婚年龄为十四岁、十五岁,流产、胎死率越高,生育后半年妇人依旧无法康复。而成婚年龄在十六岁,其生育年龄在十七十八岁时,流产、胎死率明显下降,且更多顺产,生育后半年可恢复身体……”

朱元璋咬牙切齿:“朕让你研究蒸汽学问,你却研究女人生育问题?”

顾正臣见朱元璋有些怒气,言道:“陛下,人口乃是国家之本。若民少民弱,大明如何昌盛?没有昌盛的大明,何来昌盛的格物学院?臣这样做,既是为格物学院考虑,也是为大明未来着想。”

朱元璋自然知道人口多重要,人口就是税赋,税赋收起来就是大明,收不起来,就是大乱。

“你到底想说什么?”

朱元璋问道。

顾正臣肃然道:“陛下,女子十四岁成婚,不吉者十之六七。十五岁成婚,不吉者,十之四五。十六岁成婚,不吉者,十之一二。臣以为,若朝廷可更改律令,准女子年至十六岁方可成婚,则有利朝廷人丁增长。”

朱元璋脸色微变,沉声道:“十四岁成婚当真有害?”

顾正臣低下头,咬牙说了句:“陛下,东宫难道不是如此吗?”

朱标娶常氏时,常氏十四岁,结果呢,几年来不是怀不上,就是怀了流产,一直到三年之后才有了朱雄英。还有吕氏,生了朱允炆之后身体虚弱得很,至今还没养过来……

皇室且如此,何况民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