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九十八章 贺庄调查,疑窦丛生

大明:寒门辅臣 第九十八章 贺庄调查,疑窦丛生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智水村,一百三十余户。

一些房屋年久失修,早已破败无人居住。

断壁之后,露出一两个调皮的脑袋,见来人穿着官服,连忙跑开,口中还喊着什么。

两旁的树木茂密,道路显得阴凉。

低矮的篱笆之后,是残旧的茅草屋,土坯房不多。

柿子树下几个做针线活计的妇人见有人来,看清是官差后,连凳子也顾不上,跑散回去,各自关上房门。

班头杨亮皱了皱眉,对顾正臣说:“县尊,这里的百姓似乎很怕官差。”

顾正臣见到这个场景,看向孙娘:“县衙官差不是山中猛虎,百姓缘何畏惧如此?”

孙娘看了看顾正臣,低头说:“县太爷对草民有恩,不敢不回,只是还请县太爷恕罪。”

“说吧,不怪你。”

顾正臣看向一户人家,房门虚掩着,一只脚在门后露着。

孙娘犹豫了下,轻声说:“官差下乡,不是抓人就是催粮,乡邻们待见不起来……”

顾正臣想了想,认同地点了点头。

官差下乡别管什么因由,落到百姓身上,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去,把智水的里长,老人带到孙娘家中。”

顾正臣对杨亮吩咐。

杨亮答应一声,先一步离开。

孙娘带着路,没走多远,就到了一处破旧的篱笆前,篱笆门半倒着,院子西面是一棵石榴树,地上满是坠地腐烂的石榴,石榴树北面是一低矮无门的茅草屋。

院子里有个石磨,北面三间茅草屋,屋门上挂了锁链,贴着两张封条。

“这就是我家。”

孙娘将篱笆门提开,目光中透着悲伤。

顾正臣走入院子,此时里长与老人孙品、孙程也到了。

孙品正值壮年,四十左右,圆脸,容貌透着和善。孙程已六十五六,算是高寿,身体有些许佝偻,脸上布满皱眉。

两人听闻知县到来,连忙行礼。

顾正臣让两人起来,看向杨亮:“揭开封条,开门。”

杨亮上前,将锁打开,抽出锁链,撕去封条,推开门,一股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姚镇走了进去,先看了看情况,对顾正臣微微点头。

顾正臣走入房间,一个低矮的桌子歪斜着,桌子腿已经坏了,地上还有个破瓦片,似乎是垫桌腿的。掀开左侧帘子,房间里依旧简单,一张床,床上铺有草席,破旧的薄被缩在一角,两个衣柜箱子,一个米缸,再无其他。

“那三包中药呢?”

顾正臣看向门口的孙娘。

孙娘扭头看向东面,顾正臣走了过去,掀开东面的帘子,里面陈设更简单,就一张床,一个小桌子,床上还是厚被子,桌子上是三个中药包。

顾正臣拿起中药包,每个包都比拳头稍大,鼓囊囊的。

将中药包叠起,发现根本不稳,靠着墙壁堆叠,稍不小心,也倒了下去,尝试几次,才将中药包堆叠好。

顾正臣看向孙娘:“你在桥上捡到中药包时,是这种堆叠?”

孙娘看了看,点头说:“没错,确实这样。当时我拿起一个,另一个就滚落台阶,我还去捡来。”

顾正臣提起中药,想了想,交给杨亮:“带好,莫要丢了。”

杨亮不解,你若研究中药,至少需要打开看看吧,为何看都不看,摆弄两下就完事了?

走出屋子,顾正臣看向孙品、孙程:“孙娘掘坟一案,起因是孙一口托梦孙娘让其迁坟,孙娘以梦为真,深夜扒坟,这才闯下灾祸。本官今日来此,便要从这根源之上查起。你们二人,在村中选十名青壮,随本官前往贺庄——迁坟!”

孙品、孙程自不敢反对,找来青壮,随顾正臣前往贺庄。

走过石桥,向西北方向而去,这里只有一条主路,两侧的田地里飘来稻香。

顾正臣看向孙程:“孙老人,这稻谷还要几日收割?”

“回县太爷,今年稍稍晚些,尚需十余日。”

孙程恭谨地回道。

顾正臣盘算了下日子,等到营造俘虏居所结束,应该可以赶上秋收。

行过五里,到了贺庄。

贺庄坐落于武城山的南部,山不高,只有三十余丈,山下有沟壑。

因为贺庄百姓截了水源,沟壑里并无水,一旁修有官道。

孙一口的石头坟,就在官道旁的沟壑里,石头堆成小丘。

顾正臣看着孙一口的坟,抬头看向沟壑上的山,正如孙十八所言,坟头之上的山不见有滑坡滚石的痕迹,虽说孙一口死在这里两年多了,但山一旦滑坡,两年内可长不出粗壮的树木。

“郭梁家的祖坟在何处?”

顾正臣没急着挖坟,询问道。

孙娘指了指山的西面:“往西走二里,沟壑里也有一处石头坟。”

顾正臣看向孙品、孙程:“这郭梁,在贺庄如何,你们应该有所听闻吧?”

孙品犹豫,支支吾吾不敢说。

顾正臣看向孙程。

孙程叹了一口气,低声说:“县太爷,这贺庄里有三煞,地煞郭梁、人煞郭杰、天煞郭六爷。这郭梁可不同一般人,他们家的祖坟在西面二里不假,只不过,那里恰巧是这武城山的入口。”

顾正臣嘴角一动:“祖坟埋在山的入口?这倒是稀奇,他祖宗挑的地?”

孙程左右看了看,见无外人,继续说:“县太爷有所不知,我等听闻,梁家的祖坟只是个假坟,不过是借坟之名,封住武城山入口,郭家还说,这武城山是他们祖坟的护山。县衙里也点了头,不准百姓入山砍柴,乱了梁家风水。”

“县衙里点了头,本官怎是不知?”

顾正臣冷眼。

孙程连忙说:“这是洪武四年初的事,县太爷刚上任怎会知晓。”

顾正臣略一沉思,微微点头,将目光投向孙娘:“那你为何又跑到了梁家祖坟处?”

孙娘摇头:“兴许是天黑,多走了点路。”

顾正臣看向孙一口的石头坟,沉声道:“孙娘,你将孙一口身死一事,从实说来。”

孙娘悲戚不已,诉说起来:“洪武四年七月初,我家丈夫孙一口听闻贺庄郭梁家雇匠人造房子,日给二十文钱,丈夫便与同村村民孙五两、孙浩等人去做工,补贴家用。”

“七月十四日夜,孙五两、孙浩与丈夫等人被留下饮酒,后来喝得大醉,回来时不小心跌落沟壑,结果遇到山崩,被埋在此处,在不远处找到一件带血短衣,确系丈夫出门时所带。孙五两说,夏日炎热,丈夫将短衣搭在肩膀上,摔落时甩了出去。”

顾正臣盯着石头坟,皱眉问:“带血短衣在何处?”

孙娘哽咽:“埋在了里面。”

顾正臣又问:“在本官提审时,你曾说你丈夫被埋,有多人亲眼所见,其中有郭杰,是吧?”

“没错。”

孙娘点头。

顾正臣看了看周围,看向孙品、孙程:“此处距离郭杰、郭梁家有多远?”

孙程答道:“二里多。”

顾正臣是呵呵冷笑:“好一个二里多!夜色之中,郭杰等人为何会来到这等荒郊野岭,总不至于是送一送孙一口吧?孙娘,你说的孙五两、孙浩,可也是孙一口被埋的人证?”

“是。”

孙娘点头,转而说:“孙五两、孙浩二人说,丈夫孙一口摔下沟壑时,他们想要施救,只是突然山崩,将丈夫压在石头之下,两人搬不动山石,才去找了郭杰等人帮忙。”

顾正臣点了点头,看向孙品:“麻烦里长差人将孙五两、孙浩这两人带至此处,本官有话要问。”

孙品答应着,安排两人回去。

顾正臣看向杨亮、姚镇:“既然郭杰、郭梁都在县衙里面,一时半会是请不来了。贺庄有三个里长,郭六、贺奉、周信。去把这三人都请至此处来,人命大案,一个都不能遗漏。”

两人答应,走向贺庄。

顾正臣看了一眼垂泪的孙娘,再次问:“仔细想想,你是不是从头到尾,都没见到孙一口的尸体,只是凭血衣与几人证词,确信孙一口埋在此处。”

孙娘擦去眼泪,眼泪再次涌出:“是的。”

“之所以不在当时迁坟,只是因为石头难移?”

顾正臣目光锐利。

孙娘微微点了点头,又想起什么,说道:“石头沉重,难以移开是一个,另外,丈夫被山崩之石砸中,定是面目全非,草民怕不吉。有道人说,生死有命,丈夫葬于此地,非是人力所选,而是上天之选,不宜迁动。”

顾正臣皱眉:“道人,什么道人?”

孙娘摇了摇头:“只知其身着道袍,背着桃木剑,具体道号并未问过。”

顾正臣见孙品、孙程也不知情,目光看向武城山,问:“郭梁家借祖坟封了入山通道,就没人进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吗?”

孙品摇了摇头:“县尊,这武城山没什么,平日里贺庄百姓也就是打打柴木。郭家封了山,百姓换个地方砍柴就是,没人敢找郭家的人麻烦。”

“没人敢找郭家的人麻烦,呵呵,凡事也不要那么绝对。”顾正臣背负双手,抬头看向武城山上苍翠的林木,缓缓地说道:“山外有景,山里有风。今日收获——应该不少。”

一朵乌云飘了过来,缓缓挡住阳光,光明如一线潮水快速退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