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藏国 > 第三百三十章 朝会之争(二)

藏国 第三百三十章 朝会之争(二)

簡繁轉換
作者:高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19 23:48:5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藏国 !

‘当!当!’清脆的云板声叩响,时间到了。

朝廷纷纷列成文武二队,文官以右相杨国忠为首,武官则以太子太保、右卫大将军元素为首。

官员们都是按照散官品阶来排列,这次大朝,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足有数百名官员。

李邺的散官是云麾将军,从三品,位于武将中间,武官中光云麾将军就有七八个,前面则是冠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等等各卫大将军。

一名侍卫在殿前高声喝喊,“时辰到,入殿!”

鼓乐声响起,官员们沿着两侧的龙尾道向高高的大殿走去。

龙尾道很高很长,曾发生过年老体衰的老臣爬上不去的情况。

两队数百名大臣鱼贯进入大殿,大殿上有明确的等阶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子,其中三品官阶且六十岁以上老臣还有座位。

大臣们都在低声议论今天的朝会,连宰相杨国忠脸上也有几分忧色,云阳事件其实已经结束了,除了李邺有滥杀无辜的问题,其他都已结案,但天子忽然又把它翻出来讨论,说明天子对这件事的处理并不满意。

杨国忠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几名手下官员都认为,估计是各地都开始有了**的苗头,让天子开始担忧起来。

这时,侍卫高喊,“陛下驾到,太子殿下驾到!”

大殿内霎时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站起身,挺直了腰,先走来的是太子李亨,他当然也要参加朝会,他的位子在丹陛中部,天子的下面,百官的上方,与他储君的地位相符。

尽管天子李隆基想换太子,但事实证明,换太子最好的时机是在天宝五年,年初的韦坚案和年末的杜有邻案几乎要把太子李亨逼上绝路,要不是高力士在最后关头拉了一把,李隆基也没有考虑好新皇储人选,那么李亨就会坠入万丈悬崖,被彻底废除太子之位了。

现在李隆基再想废太子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一方面固然是杨国忠根基太浅,能力也远不如李林甫那么手腕狠辣,另一方面也是太子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尤其天宝八年后,李林甫在孙子李邺的再三劝说下,开始给自己留后路,暗中和太子结成了共同对付杨家的同盟。

在李林甫的安排下,太子派系的官员不断壮大,形成在朝内以相国韦见素为首的一群文官,在朝外又有河东节度使程千里和河西节度使高仙芝的支持。

李隆基稍稍有换太子的想法和举措,便遭到朝廷内外的强烈反对,各种措施推进十分艰难,让天子李隆基有点犹豫了。

关键还有杨贵妃对换太子并不热衷,毕竟宁王不是杨贵妃的亲生儿子,杨贵妃也渐渐不太喜欢这个认养的儿子了,没有小时候那么聪明可爱,反应有些愚钝,相貌也差了很多。

李亨站在坐位前,这时,天子李隆基从侧面走了进来,他走到龙榻前坐下,数百名大臣一起躬身行礼,“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隆基笑着摆摆手,“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众臣各自归位。

今天的朝会主持是韦见素,正好轮到他执政事笔,李隆基给韦见素做个手势,意思是可以开始了。

朝会的各种筹备安排是韦见素负责,然后韦见素只是临时宣布一下朝会内容,然后等朝会结束时,他会宣布结束,其他就没有他的事情了。

另外,还有一名负责传话的宦官,大殿很大,大臣们站得远,天子听不到,就需要有人专门负责传话。

韦见素走上前向天子和太子行一礼,又对众臣道:“今天有三个议题,第一个议题是云阳**由来以及后果,第三个议题是袁弥勒的随从者是否该定罪,第三个议题是讨论关于御史台弹劾云麾将军将军越权和道德有失,下面先进入第一个议题。”

韦见素看了一眼李岱道:“下面请京兆少尹李岱阐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李岱出列行礼,“微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李隆基点点头,“李少卿请说吧!”

李岱一直在调查,胸有成竹,他不慌不忙道:“云阳县民众发生**的根子是从今年八月开始的农作物病虫害,农民一直在和病虫害斗争,但今年太严重,导致今年秋收减产了三成,偏偏今年又是单季种植,所以影响很大,小麦平均亩产从三百五十斤降到两百五十斤,亩产足足减少了一百斤,交租交税后,农民手中的余粮已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农民的焦虑加上弥勒教的趁机蛊惑煽动,便形成了这次有十五万民众参与的**,他们的口号是减租减税,弥勒教就想利用农民的情绪煽动造反,然后鼓动整个关中农民参与造反,达成他们的野心,大致就是这样。”

李岱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大殿内百官和天子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时,相国张均忽然问道:“那么官府又是怎么应对的?李少尹能详细说说吗?”

李岱一怔,这件事政事堂早就讨论过了,自己也提交了详细报告,县令也处罚了,怎么又重新开始询问?

李邺心中冷笑,果然露出马脚了,张家要对付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父亲。

李岱稍微迟疑一下,还是原原本本汇报道:“县令刘泾发现民众聚集且冲击万马庄园造成伤亡,立刻连夜赶来向京兆府汇报,卑职和鲜于使君紧急商议后,决定由我去云阳县稳住局势,鲜于使君坐镇京城调度。

我下午赶到云阳县的万马庄园,才得知民众聚会是由袁弥勒等人主持,卑职立刻进入万马庄园,找到了袁弥勒等人,要求他们立刻停止煽动民众,但他们不但不听从,反而将卑职和随从困在万马庄园的大仓库内。”

“既然认定对方是谋逆造反,李少尹为何还要和他们谈判?”张均继续挖陷阱问道。

“当时并不能认定对方是谋逆造反,我们对弥勒教更是知之甚少。”

“是吗?那什么时候李少尹才知道对方是谋逆造反?”

这时,韦见素重重咳嗽一声,打断了张均的提问,“张相国,你提的问题之前已经在政事堂反复讨论,形成了决议,我们都认为这是突发事件,县衙报告及时,府衙处置果断,军队表现得力,唯一的问题就是县衙对弥勒教的无视和纵容,所以县令被免职处理,你认为还有什么必要反复提及官府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呢?”

天子李隆基也表态道:“张相国,既然政事堂已经做出决议,就不要在这上面纠缠了。”

张均实际上通过李岱来引出李邺滥杀无辜,然后李岱作为父亲和京兆少尹纵容儿子滥杀。

这一点非常阴险,因为如果是最后才知道对方有造反意图,那么李邺刚开始的杀戮就是滥杀平民百姓了。

实际上,这也是张均在反复调查后发现的唯一漏洞,李岱是在最后才拿到誓盟书,而在此之前,弥勒教应该被认定为在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那么就不该杀人。

就算事后拿到证据,可以免除罪责,但杀人的动机不正就是道德问题,哪怕为了救父也一样会认定为滥杀无辜,从而引来道德上的严厉谴责。

汉唐以来,历朝历代在道德上的惩罚都非常严厉,明确要求官员德行为首,能力为次,一旦认定失德,李岱父子铁定会被双双罢官免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