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藏国 > 第六百二十八章 特使李白

藏国 第六百二十八章 特使李白

簡繁轉換
作者:高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2 05:22:1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藏国 !

马车上,王昌龄一路给李白讲解襄阳的风土人情,李白感慨道:“十年前我来过襄阳,印象不深刻,但此时再来,却感觉比十年前繁盛了十倍,这是何故?”

王昌龄感叹道:“安禄山造反,北方逃来百万流民,还有大量的豪门富户,光从长安逃来的富户就超过两万户,至少一半留在襄阳,他们带来的财富使襄阳变得格外繁荣。”

停一下,王昌龄又笑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鲁王殿下下令山南东道免商税,所以商人云集,短短半年时间,襄阳的商户数量就翻了两倍,现在还在增加中。”

李白沉吟一下道:“如果免了商税,那军费怎么筹集?”

“目前我们还有一些钱粮底子,暂时还能养军,转运使刘使君提出恢复盐铁专卖制度,但鲁王殿下认为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不过以后可能会实施。”

李白点点头又问道:“少伯兄现任何职?”

“我现在是江汉节度府司马,幕僚官而已。”

“主管何事?”

“很多很杂,招募士兵,士兵抚恤退伍,打造兵器、器具、军屯,还兼管山南东道的刑狱,完全不搭界的事情,忙得我每天脚不沾地。”

李白笑道:“能者多劳嘛!现在永王也在招募天下英才,如果少伯兄愿意,我可以为少伯担保,入职州县为实职官。”

王昌龄心中暗笑,虽然李白是好意,但他真的不懂官场啊!居然跑来挖墙角了。

“哎!贤弟的心意我领了,实在是我年纪太大,精力不济,准备干完这两年,就回家养老了。”

李白这才反应过来,讪讪笑道:“我忘记了,少伯是跟随鲁王去碎叶的,自然不会轻易离开。”

王昌龄微微一笑,便不再说话了,实际上,他本来是要出任唐州刺史,但李邺担心他的安全,便把他留在襄阳,现在他可是李邺手下四大主官之一,军政皆管,权势很大,相当于主管兵部和刑部的相国了。

至于永王李璘,还是算了吧!一点小伎俩,怎么斗得过自己身经百战的主公李邺?

来到贵宾馆,王昌龄先安排李白住下,笑道:“鲁王殿下正好不在襄阳,他临走时委托我全权代表他谈判。”

李白大失所望,“鲁王殿下不在襄阳?”

“岳州康楚元叛乱,他的军队已经入侵荆州,贤弟不会不知道吧!”

李白愕然,“此事我真不知道?”

王昌龄知道李白不会做伪,从这件事也看出来,李璘并没有把李白当做心腹。

王昌龄点点头道:“贤弟先好好休息,晚上我和李长史给贤弟接风,明天我们再详谈!”

.........

李邺不愿见李白也是他把握的分寸,他可以热情接待李白,让自己手下和他谈判,但他自己绝不露面,这其实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这不仅是给天子李肃一个态度,同时也是给自己手下文武官员一個态度,他不会和李璘轻易翻脸,但也绝不会投靠李璘。

历史上,李璘的割据,刚开始声势浩大,但短短数月就败亡了,根本原因就是李璘名不正言不顺,不想着怎么消灭安禄山造反,反而一心想割据为东唐,违反了天下大义,被东南各地官员围剿。

但李邺希望能李璘能比历史上长久一点,这样他就能充分利用天子李亨和李璘的斗争,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他不但不会灭李璘,还会想办法让他坚持更长久一些。

客堂上,王昌龄和李泌向李邺汇报今天和李白交谈的情报。

王昌龄把一封信递给李邺道:“这是永王李璘给殿下亲笔信,实际李白就是来送信的,他不是李璘的心腹,也没有任何决定权力,李璘只是想利用他的名声而已。”

李邺接过信看了一遍,笑道:“永王李璘还是大方。”

“他说什么?”李泌问道。

李邺把信递给他道:“他答应只要我效忠他,他就封我的安西王,把北庭和安西给我为藩镇,还说以此信为凭证,绝无虚言。”

李泌摇摇头,“此人在政治上还是太稚嫩了一点,亲笔写了这封信,把证据交给了敌人,他就失去成为大唐皇帝的资格了,殿下要回复他吗?”

李邺微微笑道:“我当然要回复他,不过不是私信,而是以公开信的方式,抄送给各州刺史,要求永王以大局为主,顺应天下大势,顺应民心所向,共同平定安禄山之乱,以实际行动支持收复两京,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应该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

李泌笑道:“殿下说得大义凛然,但天子可未必高兴啊!”

李邺淡淡道:“我就是要让天子明白,这个世界谁都不是傻瓜,他要我效忠他,不拿出来一点诚意来,光靠‘鲁王府’三个字是不会有效果的。”

王昌龄沉吟一下道:“那明天怎么向李白阐明态度?”

李邺负手走了几步问道:“他们带有信鸽吗?”

王昌龄点点头,“好像带了,他说随时可以和永王联系。”

李邺笑了笑便道:“明确告诉李白,永王借道可以,用沔州和鄂州来换,让我效忠他也可以,但我必须要看到天子传位给他的诏书。”

王昌龄担心道:“可如果永王真的把太上皇接走,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可怎么办?”

李邺从怀中取出一管信筒递给王昌龄,“王司马看看这个!”

“这是......”王昌龄一头雾水接过信筒。

“这是我父亲给我的回信,今天中午刚刚收到。”

王昌龄打开鹰信,李泌也凑上前细看,上面只有一句话,‘收到,天子已同意!’

两人对望一眼,一起问道:“殿下,李相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邺微微笑道:“五天前,我发了鹰信给我父亲,建议他提醒天子,永王会派水军入川抢夺太上皇,建议天子把太上皇转移到汉中。”

王昌龄和李泌愣了一下,顿时同时大笑起来,李泌竖起大拇指赞道:“殿下高明,竟然釜底抽薪,永王这下真是偷鸡不成,倒蚀把米了。”

.......

冯延环听完手下的汇报,顿时长长松了口气,李邺借口南下平乱去了,这就意味着他不会接见永王特使,冯延环当然知道李邺就在襄阳,并没有南下,李邺不见特使,就说明了他的态度,不拒绝,不翻脸,但也不妥协,不效忠。

这样一来,自己也可以向天子交代了,冯延环当即写了一份报告,命令手下火速赶往陇右,交给李辅国。

......

就在李白抵达襄阳的前一天晚上,一支万人骑兵在南霁云的统领下,连夜赶往江陵。

李璘既然要派人来谈判,但同时又发生岳州康元楚叛乱,说明李璘在做两手准备,文的一手,武的一手,一旦谈判不理想,文的一手失败,康元楚就会立刻杀进江陵,武力夺取荆州。

但这恰恰给了李邺一点点时间,让他能以最快速度派军队支援荆州。

这也是南霁云第一次独立率军南下,虽然让他紧张得睡不着觉,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守住荆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