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 第141章 扬名

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第141章 扬名

簡繁轉換
作者:渔眠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1-01 21:12: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沈族长几乎是冲出去。

到客栈大堂时,一群报喜的人吹着喇叭,敲着锣鼓在门口卖力了好一会儿,才在众人的注视下走进客栈。

领头的男人双手撑开块红纸,朗声高喊:“恭贺沈逾白沈老爷高中院试榜首,为小三元,往后前程似锦,步步高升!”

如今客栈里住着的多是赴考的考生与送考之人,闻言便忍不住羡慕。

案首与其他中院试的人是不同的。

中院试的生员中,头一等便是廪生,只取院试前十名,能入府学,每月能从朝廷领取廪银,甚至有可能入国子监。

县试、府试、院试等都需要廪生作保,廪银为二两,还可收获人情债,便是养家糊口也够了。

次一等的为增生,建康府有二十名额,若廪生有空缺,便可补上。

第三等是附生,可成为官学的学生,大多入县学,也有优秀者入府学。

此等生员人数极多,却无收入进账,多数还要为养家糊口发愁。

而小三元远远高于廪生,往后再参加乡试必定高人一等,被主考官所器重,只要不失大水准,举人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考中举人,那就是一方乡绅,从此便与普通百姓截然不同。

这便是荣誉加身的好处。

沈族长感觉自己快飘起来了。

他接过红纸,哆哆嗦嗦看着上面的字,的确是沈逾白的名字。

小三元呐。

即便沈守信当年也没此等荣耀。

逾白比他爹强!

一旦沈逾白考中举人,至少能保证沈族五六十年的荣耀。

沈族长思绪万千,竟就老泪纵横起来。

这些年,眼看着沈族落寞,沈族长夜不能寐。

如今哪里能不激动。

这可让报喜的人愣了神。

乡试以下的考试是没有安排官方报喜人的,今日这报喜之人是自己准备一应物件,守在府衙外,等着发案后特意做足派头来贺喜,为的就是赚笔赏银。

似这等大喜事,但凡恭贺了,主家必不会亏待他们。

可今日出了意外,守在客栈的只有一位老人,而这位老人此刻完全想不到给商银,总不好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讨要。

领头之人一咬牙,便吩咐同行的人把动静搞得大大的。

唢呐拼了命地响着嚎着,锣被敲得“铛铛”响,动静大得整条街的人都过来了。

见沈族长还不给赏银,领头的人又是一声大喊:“我们来给沈逾白沈老爷贺喜了!”

沈族长总算回过神,明白过来便要去掏衣兜,这才发现自己出来的急,竟没带银子。

他只得跟对方拱手:“容老朽先将喜报送回屋,再来与各位喝杯喜茶。”

领头之人心想可算要见到钱了,便笑容满面:“此乃多少年都出不了一桩的大喜事,自是要好好高兴一番,那我们就等着老伯的喜茶了。”

沈族长当然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多给赏银。

不过沈族长也不在意,人家特意给你做这等派头,让大家都瞧见高兴,为的不就是赏银吗。

给,多多地给!

光是这小三元的名头唱响,便对逾白有莫大的好处,也对他们薛族有莫大的好处。

沈族长回屋拿了赏银,给到那报喜之人时,报喜领头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往常虽也能得赏银,也只有今日的一半。

他们当即就要叩谢沈族长,却被沈族长拦住:“老朽还想求诸位件事。”

领头人手压在沉甸甸的银锭子上,得知沈族长想让他们帮沈逾白扬名,便笑道:“此事老伯尽可放心。”

他们就是干这等事的,既然人家给了足够的银子,事情就要干得漂漂亮亮。

不出三日,府城的孩童们便都在背诵沈逾白的文章。

一时间,“小三元”的名头越发响亮,以至于沈逾白去拜访座师薛玉书时,薛玉书笑着道:“小三元的名头如今都传遍整个建康府了吧?”

沈逾白一如既往恭敬:“家中长辈欣喜,四处宣扬,让大人见笑了。”

以薛玉书的能耐,怎么可能连此事背后之人都查不出来。

如今状似随意的调侃,实际却是对沈逾白的警告。

还只是秀才便如此张扬,如何能走得长远。

薛玉书既点了沈逾白做案首,自是希望沈逾白的仕途能走得长远。

提学官可不仅仅是为了选出文采斐然之辈,更是为自己往后培养助力。

沈逾白虽已经拜师崔明启,不会再成他的弟子,可有座师这层身份在,便脱不了干系。

更重要的是,崔明启深受圣上器重,不然也不会被外派到建康城来。

能因沈逾白与崔明启交好,对薛玉书来说,此次当提学官便有了意义。

也因此多了句指点。

不成想他亲自点的这位院试案首竟如此通达,并不隐瞒此事是故意为之,却是家中长辈欣喜之下所做。

长辈无不望子成龙,既有此等喜事,当然要大肆宣扬一番,也仅仅是为了显摆高兴。

沈逾白任由他们宣扬,就变成了尽孝而非个人张扬。

薛玉书竟愣了下神,旋即笑容更甚。

“长辈如此欣喜,不该阻拦,往后更该刻苦勤勉,以免让长辈被外人看笑话。”

沈逾白一揖到底,恭敬道:“学生谨记。”

薛玉书便知沈逾白听进去了。

年轻一辈中惊才绝艳者不少,能有沈逾白如此老成心性却是极少。

可惜啊,已经被崔明启抢了先。

若他能早些发觉这个好苗子,收入门下好生教导,此子往后成就必定不在崔明启之下。

门下学生与他人的亲近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思及此,薛玉书便问道:“五经你钻研的哪部?”

大越朝的读书人多是从五经中选出一本作为本经。

参加科举时,也是选出本经的题目来答。

沈逾白拱手:“学生本经为《春秋》。”

薛玉书本经也是《春秋》,因此更惋惜了几分。

借着端茶挡住自己的神情,再放下茶杯时,语气与以往无差:“既得了案首,也该与你的老师报喜。”

沈逾白态度是一如既往的恭敬:“学生谨记大人的教诲。”

沈逾白中案首当日就已经拜见过崔明启,不过此时在薛玉书面前,就该是“听从教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