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半岛钢铁之恋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半岛钢铁之恋 第一百六十五章 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簡繁轉換
作者:中国大叔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02 09:39:3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坡州市位于京畿道西北端,距离首尔约40公里毗邻三八线,这座城市有条公路横贯其中,名为统一路,是连接首尔与板门店的重要交通线。阑

今天周景一行人的目的地就在那里,三辆大巴车平稳地行驶在统一路上,而周景坐在车上却看着窗外闪过的景色默然不语。

不止是他,越接近坡州车内的气氛就越压抑,可以说是鸦雀无声,所有人脸上不约而同保持着无比肃穆的表情。

这是大使馆组织的活动,在祖国65周年华诞来临之际前往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先烈,以告慰英灵,祖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或许有人奇怪南韩怎么会有志愿军烈士墓,没错,周景刚得知时同样大为震惊,最后还是郑小军将来龙去脉告诉了他。

上世纪80年代初韩国各地陆续发掘出志愿军以及人民军战士的遗骸,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无法转交,韩国政府就于1996年6月在坡州市设立了这座墓地以安葬遗骸。

墓地总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分为2个墓区,1墓区安葬的是人民军烈士,而2墓区则以志愿军烈士为主。

据说早期墓地十分简陋,所有墓碑都是木头做的,而且指引的标示不清导致很少有人祭扫,再加上疏于管理,墓园内荒草丛生。阑

后来在韩国民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南韩政府不得不拨款5亿韩元将墓园重新修缮,把木头墓碑全部换成大理石,并派专门的人员进行打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此地,每年清明和中秋都会有大批在韩华人和留学生等前来祭奠。

以往都是民间的自发行为,像今天这般大阵仗却尚属首次,几乎所有在韩中资企业与机构一个不落地派出人员参加活动。

因为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原先韩方曾通过板门店陆陆续续移交过48具志愿军遗骸,但其中不便之处颇多。

为迎接英雄回家,去年开始我国正式与南韩接洽有关事宜最终达成协议,并于今年的清明节之前接回了首批志愿军烈士遗骸。

既然如此公开祭奠一下又如何,何况今年是国庆65周年,而今天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65周年的纪念日。

于情于理都该在全国人民举国欢庆的同时,来向保卫新中国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阑

或许是提前得到消息的原因,当大巴车驶进墓地停车场时周景发现大门口竟然聚集了不少的媒体记者。

其中有国内的媒体但大多数都是南韩的当地媒体,他们见状纷纷将长枪短炮对准大巴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拍摄的对象。

参加活动的人陆陆续续从车上下来开始集合,这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突然闯入记者们的视线中。

“稍息,立正...”

喊口令的声音虽然苍老但刚劲有力,周景也是今天才见到这位红星公司的创始人,朴永胜,他虽已年过七旬可依然精神矍铄,

“向右...转,齐步...走。”

整齐的步伐声随之响起,这支队伍中红星公司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除朴永胜外包括崔志勇、姜承龙等小队长以上的干部统统到齐了。阑

林宇哲没有来,因为今天大使馆有活动,各友好国家使节以及南韩政商界的要人都会出席,雪狼小队负责外围安保工作,一大早就赶赴现场领受任务了。

不过众人汇合时周景倒有个意外发现,荣进的苏夏竟然也是名退伍老兵,两人一见面互相都懵了,只因为此前他们谁都没提起过自己的经历。

难怪两人当初会一见如故呢,而周景细细想来觉得也没什么可惊讶,毕竟荣进的董事长周国栋也是从部队转业后才开始创业的。

只不过苏夏身上的军装有点意思,97式,周景的记忆中这款军服并没有配发全军,只有...

面对周景疑惑的眼神苏夏大笑着告诉他,自己曾作为第一批驻港部队成员亲眼见证过港岛的回归,说完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这支特殊的队伍迎面向墓园入口处走去,尽管队伍中的军装并不统一,但整齐划一的动作与步伐仍然深深震撼到每一个人,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1,2,3,4...”阑

独特的口号声冲天而起,南韩记者们顿时手一颤差点握不住手中的相机,而国内记者却个个不自觉地流露出骄傲自豪的表情。

这些都是我们曾经的人民子弟兵,怎么样,就算已经离开部队光凭这份精气神也足以吊打你们的军队吧,在场很多中国人暗暗给周景他们点了个大赞。

这时有眼尖的记者在队伍中发现一道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周景xi吗?他下意识地将镜头对准了队列中的周景。

相较于国内周景在南韩的知名度可非同一般,不一会儿很多南韩记者都认出了他,立刻就集体兴奋起来。

谁让周景的话题性高呢,前两天还在热搜上挂着,于是他们纷纷将焦点集中到周景身上,更有甚者想叫住周景来个现场采访。

开什么玩笑,闹呢,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周景目不斜视压根不理会那群记者,然后在一片失望目光的注视下他跟随队伍直接走进入口处。

而记者们只能在大门外眼巴巴干等着,这是活动期间的规定,所有媒体记者一律不得入内。阑

墓园内静谧肃穆,地上一列列整齐的大理石墓碑全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那正是祖国所在的位置。

中秋节刚过去不久,墓前有祭扫过的痕迹,只是周景第一眼看到墓碑后立刻就鼻子一酸,只因为上面同时用韩文和汉字刻着六个大字,“中**,无名人”。

旁边还标注着遗骸发现的时间与地点,有些墓碑比别的多了一行字,“2014年3月28日”。

那是首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期,也代表着墓碑底下其实是空的。

可周景不管,他依旧用毛巾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地擦拭着无名烈士墓,最后在墓前郑重地献上一束白菊花。

六十多年前先辈们抛下家人奔赴前线将热血洒在这三千里江山,而周景的二伯也是其中一员。

周景家乡解放时刚刚年满十八岁的二伯报名参军后随部队南下,他给家里来的最后一封信说他们部队要入朝参战了。阑

结果家人苦等而来的却是一张牺牲证明书,周景奶奶临到去世前还念叨着,想去北方的烈士陵园看看这个二儿子,可惜终究未能如愿。

这也是周景此时此刻心情格外沉重的原因,当然他心里还有很多话想要讲给长眠于此的先烈们听。

“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这是伟人对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最好的称颂。

但也折射出一种无奈,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所以我们的先辈只能用血肉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做殊死搏斗,

光阴荏苒,六十多年过去了,祖国的工业早已今非昔比,周景在此可以骄傲地告诉先辈们,咱们再也不会缺钢了。

如今我们的钢产量已经超过全球产量的50%,也就是说其他所有国家生产的钢还没我们一个国家多。

尽管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粗放落后的产品,但我们不断进步,在某些高端领域我们赶上甚至已经超越西方。阑

而且我们还能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建钢厂,要知道放在以前那都是欧美钢企的专利,但现在我们也做到了。

周景始终认为与其感怀悲伤不如将祖国眼下的繁荣昌盛告知先烈们,因为这正是他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所追求的目标。

和平幸福,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有学上,走出去不会再被别人嘲笑为“东亚病夫”。

“先烈们,安息吧,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接过那份使命与责任,山河无恙,这盛世,如您们所愿...”

“敬礼...”周景肃立在墓碑前行上一个庄严的军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