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260章 赴美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260章 赴美

簡繁轉換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2 10:12:10 来源:源1

王朗在结束尼泊尔的行程后,于次日便返回国内。

而在蓉城,崔妙妙正忙碌着,因为美利坚的医疗公司仍在为崔宁宁进行详尽的身体数据采集工作。

据崔妙妙讲,这家医疗公司的数据采集过程非常严谨,不仅覆盖了崔宁宁的基本生理指标,甚至连她的走路、跑步、蹦跳等动作数据都不遗漏。

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为崔宁宁打造出最适合她的假肢,当然,这样的定制服务价格不菲,预计总费用高达三十多万美金。

王朗抵达京城机场之后连机场都没出,就直接转乘前往长白山机场的航班。

三个多小时后,他终于回到了在白山市的租住处。

他迫不及待地前往地下室,开启时空门,穿越到1980年,然后将藏匿在炕柜里的两大箱美刀搬回2025年的地下室内。

紧接着,他换了身衣服,洗了个澡,便再次穿越回1980年,他要在这段时间里好好陪陪小花。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1980年9月1日。

这一天,王朗挥别了龙岗村的父老乡亲,踏上了开往沪市的火车。

9月5日,王朗坐上了国内的稀罕物——出租车前往了虹桥机场。

到虹桥机场后,教育部的几名工作人员已经等待在这里了,他们把机票和签证挨个交到所有即将出国留下的人手上,签证已经办好,根本不用本人上领事馆面谈。

接着又发给每个人五百美元钱,虽然CUSPEA项目留学生不属于公派留学,这五百美金算是借给留学生的。

接着王朗就踏上了飞往了遥远的美利坚的航班,目的地是华盛顿。

在飞往异国他乡的航班上,王朗结识了刘学兵——一位比他早一年赴美留学的学长,正在霍华德大学深造。

刘学兵告诉他,中美航班开通尚不满一年,此前他们需先飞往巴黎再转机至美利坚,沿途均有使馆人员接待,住在使馆内,还需遵守诸多纪律和规定,仿佛踏入敌占区一般。

王朗记得,此时的美利坚总统正是吉米·卡特。这位总统在华夏鲜为人知,却成为了美利坚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至今已101岁高龄,也是首位年龄过百的总统。

吉米·卡特是那个时代难得的温和派总统。

他在任期间,未曾发动过任何战争,更是摒弃了前任总统们对华夏的敌对态度,转而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在美国历史上,可谓是罕见的举措。然而,他在处理伊朗人质危机时的失策,以及应对“滞胀”经济的无力,最终导致了他在1980年的总统竞选中败给了里根。

经过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旅程,王朗最终抵达了美利坚的心脏地带——华盛顿。

出乎王朗的意料,华盛顿机场竟有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来接机。

鉴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位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距离华盛顿约六十二公里,王朗需要换乘交通工具前往。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交通,王朗顿时发愁起来。

然而,领馆的工作人员为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巴尔的摩的马丽娜·沃克女士已经提前与领事馆联系,她会在车站等候王朗,并为他提供帮助。

这个消息让王朗颇感意外。领馆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说,当地的居民每年都会自发组织,为外国新生提供义务接待服务,包括一个星期的免费食宿。

这让王朗既感到惊喜又充满了期待。

一小时后,王朗肩背双肩包,手拖行李箱,步出客运站。迎接他的是马丽娜·沃克太太,一位和蔼可亲的55岁白人女士。

“哦!年轻人,巴尔的摩欢迎你!”马丽娜·沃克热情地拥抱了王朗,然后引领他走向一辆复古风格的福特汽车。

王朗将行李安放在后备箱后,便坐上了副驾驶的位置。

出乎王朗的预料,马丽娜·沃克并未直接带他回家,而是驱车前往了一座山顶。

当车辆抵达山顶时,王朗顿时领悟了马丽娜·沃克的用意。从这个位置俯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全景尽收眼底,还有那银白的海滩,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展开在眼前。

马丽娜·沃克的丈夫名叫艾登·戴里克,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英格兰人,二战时是发明雷达的英格兰空军研究组成员,战后因同美国姑娘马丽娜·沃克结婚,移民美国,是美国的科学院院士。

第二天,马丽娜·沃克太太找来一位名叫唐玫的华人女生来帮王朗找住处和安家。

见过面才知道,唐玫的丈夫叫冯远桢,也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冯教授在1945年赴美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后来转变学术方向,研究血液在人体器官内的流动,开创了用力学研究生物机体的新领域。

冯教授在前一年收了一位华夏来的研究生薛刚,而薛刚今年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也接到了美国,所以就在外面租了房子。

而他以前住的研究生的廉租房,就正好空了出来,就这样王朗毫不费力地就找到了住处。

接下来,王朗需要办理入学手续,但在此之前,他有个重要的任务——去见校长。这个重任落在了学长薛刚的肩上,由他负责引领。

薛刚带着王朗来到校长办公室前进行预约。终于,轮到王朗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秘书热情地引导他进入了校长的办公室。

“您好,豪斯校长。”王朗礼貌地打招呼。

“你好,王朗先生。非常欢迎你加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这个大家庭。”豪斯校长热情地回应。

两人握手致意后,豪斯校长走到旁边的照片墙前,笑着指向其中一张合照,“你应该认识照片上的这位吧?”

王朗点点头,“当然,这是小平同志。”

“哈哈哈!”豪斯校长大笑起来,然后兴致勃勃地向王朗讲述起这张合照背后的故事。

原来,这张照片是在1979年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时拍摄的,当时正值中美签署科技交流协议。

而豪斯校长作为吉米·卡特总统任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亲自促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中美两国科技交流协议。

而华夏学生得以赴美利坚留学,正是这份协议结出的成果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