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181章 传世哥窑瓷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181章 传世哥窑瓷

簡繁轉換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2 10:12:10 来源:源1

9在华夏瓷器史上,宋代瓷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它们如同五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华夏瓷器史的长河中。

其中,哥窑瓷以其独特的“金丝铁线”特征而著称,这种特征使得瓷器表面呈现出仿佛破碎后再度粘合的美感。

这一独特效果的产生,实际上是制瓷师们精心设计的结果。在南宋时期,处州的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于浙江龙泉创立了自己的瓷窑。兄长所建的琉田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哥窑,而弟窑则是弟弟所建的龙泉窑。

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瓷坯与釉料的热膨胀系数存在差异,冷却时釉层收缩率较大,导致瓷器表面自然开裂,形成如网般交织、如冰裂般的纹片。

随后,制瓷师们会运用墨汁、茶叶汁等有色液体作为着色剂,巧妙地渗透进这些裂纹中。大裂纹因粗深而容易着色,呈现出醒目的深色;小裂纹则因细浅而着色较浅。

深浅裂纹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装饰性极强的网络图案,这便是哥窑瓷那令人叹为观止的“金丝铁线”。

此刻,在那位老者手中把玩的,似乎正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哥窑盘子。然而,王朗深知,那绝不可能是真正的宋代哥窑瓷,而更可能是一件“传世哥窑”的珍品。

尽管哥窑位列宋五大名窑,但真正流传下来的宋代哥窑瓷却寥寥无几。现今各大博物馆所藏的哥窑瓷,多为清宫旧藏。

由于这些瓷器与古籍记载中的“哥窑”特征存在差异,且缺乏考古资料的佐证,因此,清宫及后世鉴赏家均称其为“传世哥窑”。

即便如此,“传世哥窑”的价值依然不可估量。王朗虽曾在图片上领略过其风采,但亲眼目睹实物却是头一遭。

在这深夜的鬼市中,一件仿佛开门见山的“传世哥窑”盘子就这样意外地展现在了他的眼前。

王朗轻步靠近,站在几人身旁,借着幽暗的灯光仔细打量着那个盘子。

他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说话。

在古董界,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当别人正在鉴赏物品时,你可以默默旁观,但未经摊主许可,不得妄加评论。

只有等待他人看完,你才有机会上手;他人议价时,你可以倾听,但不得插嘴;直到他人议价结束且未成交,你方可与摊主洽谈。

这就是行规。

此刻,那位老者正专注地端详着盘子,王朗若贸然开口,便是坏了规矩。这样不仅会遭到老者的斥责,倘若摊主也是个守规矩的人,他很可能会因此拒绝与王朗交易,哪怕王朗出价再高也无济于事。

坏了规矩的人,在这里是不受欢迎的。

回想华夏古玩市场兴起之初,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恪守着这份规矩。不像几十年后的古玩市场那般混乱,随便什么人都能插嘴乱说,满口不知从何处学来的“行话”,自以为很了不起。然而在真正的行家眼中,这种人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老者戴着白手套,仔细端详了许久后,转头对身旁一位同样打扮的老者低声说道:“老田,你怎么看这个盘子?”

田姓老者微微颔首,低声回应道:“依我看,这应该是一件传世哥窑瓷。从器型和冰裂纹来看,与那些清宫流出的传世哥窑瓷特征相符。”

田姓老者稍作停顿,接着继续说道:“老刘依我看,这盘子若是价格合适,你拿下倒是挺划算的。”

刘姓老者闻听此言,微微颔首,随即转向摊主询问道:“老板,这盘子两百元可否割爱?”

从老者的询价方式中,王朗便洞悉其“老鸟”身份。

在古玩界,“老鸟”与“菜鸟”的差别可谓天壤之别,从诸多细节中便可见一斑。譬如这询价技巧,若是“菜鸟”,多半会问:“老板,这盘子怎么卖?”如此一问,卖家往往会趁机抬高价格,原本几百元的盘子,竟敢开出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天价!谁让你是不懂行的“菜鸟”呢,不坑你坑谁?

然而,“老鸟”们却绝不会如此询价。他们通常会采取主动开价的方式来试探卖家。就如这位刘姓老者,直接问老板“这盘子两百元卖不卖”,言下之意便是告诉老板,自己知道这盘子的大概价值,休想忽悠我。

卖家一听这种询价方式,便知眼前这位是行家里手,想要忽悠他绝非易事。而一旦买家开出的价格符合卖家的心理预期,那么交易很快就会达成。

对于卖家而言,他们也更愿意与这种行家打交道。虽然在行家手里赚不了太多钱,但这类行家才是潜在的稳定客户。只要卖家的东西货真价实,那么下次这些行家还会光顾他的摊位。

不过,显然刘姓老者开出的价格并未达到地摊老板的心理预期。老板摇了摇头,直言不讳地说道:“老爷子,您真是行家。若是一般的盘子,这个价格我绝对拱手相让。但这个盘子不行,您要是想要的话,最少得五百元!”

刘姓老者听了这话并不着急,笑呵呵地说道:“老板,你这价格开得有点高啊。你手里这个盘子年代不够,顶多就是清宫流出的传世哥窑。若是真品哥窑瓷的话,别说五百元了,就是一万老头子我砸锅卖铁也得买下来。你这个嘛,还差了点火候。”

地摊老板被说得有些尴尬,幸好灯光昏暗掩饰了他的脸色变化。

“老爷子,我看在您年长的份上,就不说那些不中听的话了。这盘子就算是传世哥窑瓷,也极有可能是雍乾官窑的仿品。如果您真心想要,我可以再给您便宜一百块。”

老者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你说得对,这盘子很可能是雍乾官窑仿制的哥瓷。但仿品终究只是仿品,永远无法与真品相提并论。我刚从那边过来,一个乾隆年间的粉彩盘子,我只花了两百元。你这个盘子,价格确实高了些。这样吧,我再添点,二百六十元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