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288章 回到国内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288章 回到国内

簡繁轉換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2 10:12:10 来源:源1

当王朗走出位于九龙湾畔的启德机场,迎面而来的气息瞬间唤醒了他的记忆,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涌上心头。

启德机场,这座坐落于港岛市中心的机场,虽受地形所限,却以惊人的方式在九龙湾填海造陆,傲然矗立。

仅有一条跑道的它,在最繁忙的时期,国际客运量竟位列世界第三,货运量更是荣登世界第一的宝座。

这座机场,虽狭窄逼仄,却以一条跑道书写下辉煌的篇章,无疑是一个奇迹。

穿过机场闸口,眼前的景象让王朗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大学时代,他钟爱港岛的老电影,尤其是那些**十年代辉煌时期的作品。发哥、龙哥、红姑等一串熟悉的名字,以及《纵横四海》、《英雄本色》等经典影片,都曾在他的青春岁月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虽然是首次踏足八十年代的港岛,但王朗却感觉对这个城市了如指掌。乘坐出租车前往酒店的途中,他频频瞥见曾在电影或电视中出现过的街景。

尽管记忆有些模糊,但每当这些场景映入眼帘,他总能迅速回想起与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片段。

此时,满街的男青年留着飘逸的长发,女孩子则烫着时尚的爆炸头。牛仔裤、喇叭裤成为大街小巷的流行元素。

王朗深知,这些港岛年轻人的时尚打扮很快就会传入内地,并掀起一股新的潮流。

他不禁想起家中老相册里的照片,那时还是八七年左右,他的父母正值青春年华。

父亲留着长发,穿着喇叭裤,而母亲则烫着爆炸头,与现在的港岛街头景象如出一辙。

若不是外婆斩钉截铁地告诉王朗,这就是他母亲,王朗简直无法相信,照片里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

事实上,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港岛一直是东方大陆时尚潮流的引领者,影响着庞大国家民众的穿着风尚。

以一个未来人的视角去欣赏四十年前的港岛,王朗感到无比神奇。这种体验让他在港岛多逗留了两天。

随后,王朗办妥了相关手续,乘坐火车穿越了罗湖口岸,踏入了深城。

其实是王朗的好奇心在作祟,他真心想看看后世被誉为华夏四大一线城市之一的深城,在1981年究竟是何模样。

得益于广九铁路的便利,深城这个昔日的小村落,在1979年3月正式被确立为城市,同年11月又升格为省辖地级市。

紧接着,在1980年8月26日,深城被正式确立为经济特区,这一天也被后人称为深城的生日。

自那日起,深城便如加满燃料的火箭般迅速升空,以令全世界惊叹的发展速度,在短短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跻身世界一流城市之列。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深城奇迹”!

然而此刻的深城,尚未点燃腾飞的火焰,显得颇为原始。

尽管1981年的港岛在王朗眼中也颇为原始,但与仅一河之隔的深城相比,港岛仿佛在天际翱翔,而深城则如同一个地道的泥腿子。

此时的深城尚未拉开大规模建设的序幕,这座小城仍保持着纯粹的原生态。

未来的深城将拥有七个火车站,而此刻仅有一座小巧可怜的火车站,候车大厅甚至只是一排平房。

原来1980年初的深城竟是这个样子!虽说是城市,但此时的深城规模与一个小镇相差无几。

走进市中心,后世深城的罗湖东门商业区,即东门步行街一带,在这个时代还并非步行街,而是被称为解放路的一条宽不过五六米的柏油马路。两旁都是仅有两层高的居民楼。

那些在未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此刻还无影无踪。

至于老街附近的迎宾花园广场,在这个时代仅是一片树木丛生、设有石凳石桌的空地。

在王朗眼中,那时的中英街甚至还不及老解放路。街头巷尾,尽是身着朴素农民装束的人们,偶尔有人骑着大金鹿自行车经过,都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深城,与后世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放眼望去,只见那些历经几十年沧桑的二层老民居,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变迁。

从深城出发,王朗再次乘上火车,一路北上前往京城。

一月底的港岛和深城,单衣便可轻松应对,然而同一时节的京城,却依旧是寒风刺骨,冷得仿佛能将人冻僵。

幸好王朗在港岛时就已备好了羽绒服等冬季衣物,这才得以在京城的严寒中保持温暖。

在出去了一趟回来之后,王朗再次审视这个年代的京城,不禁感慨其原始与古朴。

尽管后世的京城在繁华程度上早已超越了港岛,但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的京城在现代化方面仍显不足。

在这个年代,京城的大街小巷,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仿佛全世界的自行车都汇聚在这座古老而伟大的城市。无论王朗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潮水般的自行车流。

相比之下,港岛的街道上虽然也有自行车,但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汽车。而在京城的街头,除了那些圆头圆脑的公共汽车外,私家车真的是寥寥无几。

然而,这个时代的京城却有着后世难以比拟的优势——那纯净的天空与清新的空气。天空湛蓝如洗,这是四十多年后的京城所无法企及的。

这个年代的京城,更像是这个伟大国家的精神象征。虽然现代化的设施尚显匮乏,但那种古朴大气的韵味却是后世难以寻觅的。

后世的京城虽然规模更大、更为繁华,但似乎在冥冥之中缺失了些什么。唯有在紫禁城或那些受保护的老四合院区,才能依稀感受到那一丝古朴的气息。

而在这个年代,随意望去,便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所散发出的古朴韵味。

如果说四十多年后的京城是一位重新焕发青春的巨人,那么在这个年代,京城则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

前者或许更具活力与朝气,但后者却能让人心生向往,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