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 第183章 那一抹天青色

穿梭两个时代:从1979年开始 第183章 那一抹天青色

簡繁轉換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2 10:12:10 来源:源1

咦...”王朗轻声发出疑惑,他回头想要再次捕捉那一抹天青色的光芒,然而,那光芒却像消失在空气中一般,无迹可寻。

那一缕淡雅的天青色,如同被施了魔法般,仅仅从眼角掠过,却深深烙印在王朗的心海之中。它的独特,让人难以忘怀。

此刻正是凌晨最深沉的黑暗,唯有一盏微弱的小电灯泡在挣扎着洒落光芒。然而,就在这般昏暗的环境里,那一抹天青色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令人惊艳,让王朗措手不及。

这一瞬间,王朗迈不开脚步了,他原本想要离开的念头消失得无影无踪。

见王朗再次蹲下身来,地摊老板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低声说道:“小哥,这些瓷片都是我刚收上来的,卖给我的人说是在他家后院菜地挖的。不过,这土腥味这么重,一看就知道是刚出土的东西。但咱们不管那些,只要是古瓷片,质量好,我就敢收。你说呢?”

王朗抬起头,对老板微笑以应,却并未言语。

地摊老板并不在意,继续笑着说道:“小哥,你刚才这么照顾我的生意,这些古瓷片我也不给你多算钱了。我收上来的时候也没花多少,你要是想要,一块钱一片,随便你挑。”

王朗闻言微微颔首,这个价格对他来说,确实算得上是公道。

地摊的这一半摆满了瓷片,许多瓷片上还带着干枯的泥土,显然,这些碎瓷片正如地摊老板所说,是才出土没多久的生坑碎瓷片。

然而,生坑与否在此刻已无关紧要。卖家敢出售,王朗便有勇气收!毕竟,这里是鬼市,还是1979年那个无人监管的鬼市。

王朗戴着手套,在这些碎瓷片中仔细地翻寻,但无论他如何努力,却始终未能找到那枚曾闪烁天青色光芒的碎瓷片,这让他心中不免有些烦躁。

眼前这堆碎瓷片,数量庞大,即使未及千片,也至少有八百之众。想要在短时间内寻得那枚特定的碎瓷片,无异于大海捞针。

见王朗长时间蹲地挑选却未果,地摊老板提醒道:“你在挑选时,还请小心些,别再弄碎了。”

王朗挥手示意,老板便识趣地不再多言。

就在此时,王朗的目光突然被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瓷片所吸引。它虽沾满泥土,却难掩其天青色的本质,虽无先前那般耀眼的光芒,却足以让王朗的心跳加速。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块碎瓷片移至瓷片堆的边缘,然后继续他的搜寻。

或许是这块碎瓷片为王朗带来了好运,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他竟陆续找出了二十余片颜色相同的碎瓷片,其中就包括了先前那道天青色光芒的源头。

这些碎瓷片大小不一,最大的那块正是王朗首次发现的那片,而最小的甚至比大拇指甲盖大小。

此时,又有新顾客光顾摊位,地摊老板忙着招呼,无暇他顾。王朗趁机将这些精心挑选出的碎瓷片悄然放在一起。

通过仔细观察,王朗惊讶地发现,这些碎瓷片竟然全都来自于同一个完整的瓷器。

“那可是汝瓷啊!若能修复完好,其价值将无法估量!”

宋朝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这一排序并非随意而为。尽管定窑在窑场出现的时间上可能先于其他人,但从历史重要性来看,汝窑无疑稳坐头把交椅。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汝瓷恰恰印证了这句古训。

汝窑兴起于北宋晚期,正值宋徽宗执政的时代。那个时期,政治上或许混乱不堪,然而在艺术史上,却是中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

赵佶作为皇帝,在治国理政方面或许有所欠缺,但作为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他当之无愧。凭借着超凡脱俗的天赋和旺盛的生命力,他不仅自身艺术创作成就卓越,更以独到的眼光赏识了无数杰出的艺术家。

倘若不是因为国家在他的手中衰败,他在后世的名声或许不会太差。而汝窑的崛起,正是他文化宏图中的一抹亮丽笔触。

宋徽宗是一位虔诚的道教徒,道教所倡导的清净无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深影响着他。

可以想象,既有艺术家气质又不吝钱财的徽宗,必定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精致而有品位。

北宋宫廷原先一直使用的是定窑的瓷器,其色泽以白色为主。然而,对于道教徒来说,这种颜色过于刺眼。于是,赵佶毅然决定重新定制瓷器,从而开启了汝窑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汝窑的色泽被传为来自天上。后周世宗柴荣曾烧造过一种名为“柴窑”的瓷器,在北宋时期却已失传,只留下御批中的一句赞美:“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宋徽宗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誓要超越前朝,打造出可与柴窑相媲美的汝窑。

汝窑的瓷胎并非白色,而是带着淡淡的紫色,被称为“香灰胎”。而其釉色,则呈现出一种非常柔和且悦目的天青色,半透明或不透明中常带有细微的釉裂纹,被誉为“蟹爪纹”。这种独特的色泽和效果,成为后世一直模仿却难以超越的经典。

无论是南宋的官窑和哥窑,还是清代的雍正和乾隆时期,尽管各自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在模仿汝窑的技术上,却始终只能达到形似而神不似的境地。

据古籍记载,汝窑之所以色泽如此细腻,是因为在釉料中加入了玛瑙粉末。然而,根据最新的化验报告显示,尽管玛瑙粉末与釉内的主要矿物并不相互排斥,但它对于改变或提升汝窑的成色并无明显助益。

这个消息对于矢志于重现汝窑辉煌的艺术家们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然而,它也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现存汝窑瓷器的珍贵价值。

因为连这唯一可能破解汝窑秘方的线索也已断绝,使得这项文化遗产更加稀有和珍贵。

金朝灭亡北宋后,汝窑的辉煌也随之烟消云散,其存在时间仅短短二十年。因此,传世的汝窑瓷器寥寥无几,每一件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如今,全球仅存的汝窑瓷器大约仅有七十件左右。

其中,弯弯故宫博物院珍藏23件,京城故宫博物院拥有17件,沪市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则持有7件。

其余的10件则分散收藏于美利坚、小日子等国的博物馆及私人手中。而能够公开展示的,更是屈指可数,仅有五六件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