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411章 又来赔罪的老丈人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411章 又来赔罪的老丈人

簡繁轉換
作者:张九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02 21:40:44 来源:源1

第411章又来赔罪的老丈人

待院内打起来的时候,郭待举就离开了,他见到了一队官兵正在朝着那讲课的院子赶去。

公平是很难得可贵的东西,郭待举觉得如果不讲公平,当年自己靠着颍川郭氏的身份应该也能科举及第吧。

但就因糊名制,自己就落榜了,可再看自己也是一身布衣,郭待举又觉得公平也没什麽不好的。

收拾一番心情,郭待举出了华阴县之后,就见到了田地里升腾起来的烟雾,有农户走在田边,烟雾所过之地,原本黄灿灿的田地成了一片焦黑。

白烟从田地里,一直飘向了远处。

如此景色让郭待举将先前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看到农户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他也跟着一笑,策马而行,前往了远处的书舍。

华阴县的事终究是闹大了,其实不只是华阴县,渭北也出了事。

在关中有很多是从支教中学出来的布衣学子,而这些学子是支教十馀年间培养出来的,他们似天生就对世家与士族有着敌意。

从各地来参加科举的士族子弟与关中学子的矛盾正在愈演愈烈,随着支教的扩张,这风气或许迟……早席卷中原各地。

各县的官府将此事上报到朝中,崇文馆的主事苏亶,又一次面见陛下,赔罪去了。

底层学子与士族名流的矛盾就像是本来就存在的。

以前这些矛盾没有出现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也没有武器。

有了支教,并且有了朝中的支持,或者是皇帝意志的支持之后。

他们有了才学,有了与士族名流共同竞争的舞台,底层的学子有了力量,有了自己的观念就有了他们自己的武器,也就成了最激进,最愤青的一类人。

李承乾依旧坐在武德殿前,每天下朝的午后,都会来武德殿看望爷爷,一直陪到爷爷午睡。

现在爷爷终于睡下了,李承乾翻看着郭骆驼让人从蜀中递交的奏疏。

最近要看的奏疏越来越多了,李承乾缓缓地饮下一口茶水,目光看着奏疏上的内容,郭骆驼要兴建梯田与湖田,让中原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多了人口也就多了。

蜀中的稻米亩产三百二十斤粮食,这已是很可观的产量了。

每年耕种时节之前,郭骆驼就会出去,每年秋后入冬,郭骆驼就会回来,西域回来之后的这几年,他这位司农寺卿便一直这般过着。

郭骆驼的奏章很简单,但有些事行使起来很困难,比如说赋税,人口的增长意愿与赋税相关,而古来今来的历朝历代都离不开赋税的问题。

事关王朝根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议题,就比如说汉时就有人说过要放缓儿童的赋税年限。

汉武帝时,孩子年满三岁就在赋税之列了,对一户人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此当时就有人希望将人丁赋税的年龄放宽松些。

不过大唐的赋税还算是轻,应该说是自汉以来最轻的赋税了。

在租庸调的制度下,父皇吸取了隋亡之后的教训,减轻中原各地的负担,兴修水利,开辟耕地。

当然不可能一点都不收,在满足一个国家基本需求之后,尽可能的减轻的赋税。

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灵活的生产与更大的生存空间。

李承乾始终觉得先进的理念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大唐,合适的理念能够因地制宜,那才是合适的。

写了批注之后,让人送去民部。

「陛下,苏主事来了,说是来赔罪的。」

一句话语打断了思绪,李承乾蹙眉道:「他怎麽又来赔罪了?」

「说是华阴县出了事,有学子打架了。」

自从登基之后,这位老丈人就时不时来赔罪,皇后倒是不在意这些行为。

可老丈人赔罪的次数多了,李承乾就觉得自己的面子好像也有损失。

放下手中的奏疏,李承乾点着头,拿起茶碗给老丈人先将茶水沏好。

「臣前来赔罪,还请陛下责罚。」

茶水刚倒满,身后就传来了话语声。

李承乾转身看去,见到了一身朝服的老丈人,便扶着他道:「您老不必这样。」

苏亶忙道:「臣在朝中任职,职责所在,有所疏漏是臣之过错。」

现在苏亶也有一个外孙一个外孙女了,他的生活还是挺好的,时常去北苑,看望外孙,每到节日也会来宫里看望女儿与外孙女。

本就是一家人,放在君臣的关系上,又有些头疼。

李承乾道:「学子又在闹事了,这并不是崇文馆的过错,朕也会过问京兆府的。」

苏亶忙道:「那些学子是为了公平与他们打架,是臣没有管教好,与学子无关。」

「血气方刚的年纪,换作是朕,朕也会打架的。」

苏亶哑然无言。

李承乾对这件事倒是毫不在意。

苏亶还是将事情的缘由讲了一遍,又告罪道:「臣被推举为关中士族之首,关中士族但有过错,是臣管教无方。」

「无妨,这不怪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总会有的,底层学子能团结,朕很欣慰。」

苏亶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可能是关中民风彪悍如此,关中的布衣学子敢大声喊着不公,若是倒退回去一百年,小贵族大宗族之间,百人上千人团结在一起,他们保护自己的生产资料,或被大门阀兼并……呵呵,总比过去要好很多吧。」

苏亶行礼道:「臣明白了。」

李承乾向这位老丈人递上一碗茶水道:「晚上留下来用饭吧。」

苏亶将茶水饮下,又道:「臣在崇文馆还有不少事要整理,臣就先告退了。」

「其实父皇先前有说过,苏主事这般尽职,加之又是李唐国戚,也该有个县公之名。」

「臣愧不敢当。」

李承乾拿着茶碗,饮下茶水,看着远处的夕阳道:「朕会考虑的。」

没打算让这位丈人答话。

苏亶很想拒绝,但又说不出口,是因为陛下从来都不是一个会被左右的人。

哪怕想左右陛下的人是现在太上皇,那也不行。

如此皇帝,但凡出言,那势必是要做到的。

苏亶也深知,自己改变不了什麽,不论是不是被封为县公,都只能受着。

如今的皇帝是强势又仁德的,面对这等陛下,就连长孙无忌这样的国舅,都不会轻易地敢反驳。

况且不论对内对外,皆是如此。

苏亶告别之后,便离开了。

当初陛下还只是东宫太子时,还能看到少年意气。

现如今陛下的模样没变,但表现出来的气度与手腕,已是一位令人臣服的皇帝了。

夜里,李承乾与爷爷下棋之后,他老人家睡下了,这才回到了两仪殿。

一回到殿内,小孟极就快步跑来,「爹爹!」

李承乾抱起小女儿,道:「今天乖不乖?」

「女儿很乖,今天跟着姐姐写字了。」

她伸出稚嫩的小手挠着爹爹下巴的胡渣,嬉笑着。

殿内,晚上的饭食已准备好了,李承乾将小女儿放到一旁的凳子上,便坐下来用饭。

宁儿将饭食盛好,道:「今年又嗮了不少梅乾菜,小福说是准备太多了,吃都吃不完。」

梅乾菜需要消耗大量的盐,宫中不缺盐,舅爷的蜀中盐场每月都会调好几车盐过来,根本吃不完。

倒是制好的梅乾菜可以存放许久。

李承乾道:「朕之后会给军中送去一些。」

言至此处,又犹豫道:「当年东征的将领多半是吃腻了,他们恨不得将梅乾菜喂马,不如给青海与西域送去。」

小鹊儿照料着妹妹用饭,帮她纠正着筷子的用法。

晚饭后,李承乾就坐在两仪殿前,看着夜空上皎洁的月亮。

苏婉默不作声地在一旁坐下。

「今天,丈人来过了。」

苏婉点头,「宫里的人有说过,爷爷睡下了吗?」

李承乾握着妻子的手道:「睡下了。」

宁儿让宫女收拾好碗碟之后,也坐在了一旁,她心知现在陛下最牵挂的就是爷爷。

李承乾道:「天色不早了,早些睡吧。」

宁儿起身让宫女收拾殿内。

皇宫内又安静了下来,如今的陛下并不怎麽新修宫殿,在宫里的人眼里,陛下与皇后,还有宁妃相处得一直很好,夫妻和睦。

而且都住在两仪殿,也没有再兴建殿宇,与贞观年间相比,现在的皇宫比贞观一朝更俭朴了。

翌日,李承乾早早睡醒,便开始了晨跑。

破晓前的一个时辰是陛下每天晨跑的时候,一年四季,不论酷暑寒冬,都不曾停歇。

在晨跑之后,早朝之前的半刻时辰,用了饭,就开始看今天早朝要议的国事,每天早晨都会预习一遍,以免朝议时会忘记。

见大女儿与小女儿也早早睡醒,正捧着碗吃着面条,苏婉就在一旁照顾着。

李承乾看罢眼前的奏章,换上了朝服,「朕还是喜欢以往在新殿议事,至少坐在桌案前,能够放几卷书看看。」

宁儿熟练地帮着陛下戴好发冠,这种事她就算是闭着眼也能帮陛下戴好,这几乎是不用思索的举动,这麽多年的相处,有些事早已成为了习惯。

陛下的身高与肩宽与腰围,始终没有变过。

她又帮着丈夫系好腰带,再披上外袍,又道:「陛下是天可汗,是天下人的皇帝,在人前自然是要威仪的,母后说过在平日里陛下与朝臣如何攀谈都可以,但在朝会或是祭典上都要保持威仪。」

宁儿帮着将复杂的皇帝衣袍穿好,将陛下肩上的稍许褶皱抚平,点头道:「嗯,陛下肩膀好似宽阔几分。」

李承乾道:「可能是更健壮了几分吧。」

知道陛下长年锻炼,穿衣显着瘦,实则体魄厚实,宁儿又是蹙眉,忽然一笑,道:「该早朝了。」

李承乾收起袖子,整了整衣襟,快步走向了太极殿。

宁儿重新走入两仪殿中,心情很不错的收拾碗筷。

今日的早朝所议的还是中原各地的秋收事宜,民部尚书褚遂良从洛阳回来了,他在洛阳修建好了粮仓,并且储备够了粮食,再一次说起了今年秋收赋税的事。

如果各地收缴的赋税都顺利的话,这应该是赋税最充实的一年,河北与辽东各地经过这两年的休养。

当初父皇减免了大半个中原的赋税,如今期限也到了,今年可以按照往年的赋税规制收取。

李承乾听着朝臣们的议论,众人又说起了是否减免赋税的事。

甚至还有人说起免除人丁的赋税,按照田亩收取赋税,在租庸调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

这是一个很前卫的想法,当然了也有人当即提出了反对的意见,田亩所得有多有寡,如何划分?

还有人说要等孩子年满二十之后,开始交赋税。

这又是一个十分前卫的想法。

争论很激烈,可看大家能够大胆地说出这些听着有那麽一些荒谬,又能说得口口是道的方略,李承乾心里还是满意的,总要多尝试的,不怕前路未卜,就怕止步不前。

对此,朝臣分成了以民部与中书省,门下省三方,他们各执己见,争论了将近一个时辰,也没有得到一个解决方案。

甚至兵部与刑部也加入了这场争论。

直到英公站出来朝班,说起来了吐蕃将军钦陵被押送到了长安,这才争论才停下。

与松赞干布的约定中,禄东赞儿子的性命是要保下来的。

李承乾看着满朝文武,还未开口。

朝班中的老将军程咬金就站出朝班,大声道:「陛下,让钦陵罚做苦役。」

工部尚书徐孝德站出朝班,「大将军,现在长安建设的工匠都还富馀,因有工钱每天都有人抢着去做,腾不出位置。」

同样是老将军的牛进达道:「封他一个将军,在长安养马。」

薛万均大声道:「此人没有军功,只是一个降将,如何封将军,太浪费了。」

「让他去酒肆给我们跳舞看。」

「吐蕃人会跳舞吗?」

「让他去扫大街。」

这话也不知道是谁的,李承乾一走神,再看去已找不到说话的人。

这个意见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让钦陵与阿史那贺鲁一起扫大街。

不得不说……这些老将军的想法一个比一个的另辟蹊径,真是年纪越大,越多姿多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