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汴京小面馆 > 26、荠菜春卷

汴京小面馆 26、荠菜春卷

簡繁轉換
作者:小雀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3 09:14:23 来源:源1

沈渺也是没想到,这天下姓谢之人数不胜数,自个来的这谢家便是船上遇见的那一对少年主仆的家。她也觉着世间缘法说不清道不明,满心奇妙之感。待谢祁走近,她便也弯了弯眼睛,笑道:“谢九哥儿有礼了,多谢你的沙果,让我一路上也平添了

许多滋味。”

那封留言,沈渺都还压在箱子底呢,无他,那字写得太好,她真不舍得扔。

那袋沙果......谢祁也想了起来。

他到金陵寻访古籍,因此走遍了金陵城内外甚至乡野,但他的霉运命数也令他一路意外频频。那袋沙果便是他上山寻访一位隐士大儒时,先失足滑落山坡,后又背着嚎哭的砚书被野狗追了一路,才在溪流边发现的。

当时,他狼狈不堪,口舌焦躁,砚书还吓得腿软,便只能将衣袍披到腰上,亲自上树摘果,聊以充饥。

谁知踩断树枝……………

他跌落在厚厚的腐叶断枝上,砚书又吓得哇哇叫,连滚带爬跑来,先摸摸他的手脚,再摸摸他的脖子,似乎生怕他摔死了。但他躺在地上仰头一看,这满树沙果因他而纷纷坠落,天边晚霞万里,山峦透金,游云正移过头顶。

美得他忘了疼,久久地望着那样斑斓辽阔的天色,直到被一颗沙果砸中额头,才回过神。

因此那一兜沙果,他上了舟船也带着,偶尔疲累了,吃一颗,口中也仿佛盛着那一日的山间霞光之美,令他食之忘却坎坷与疲倦,颇觉舒心。

也是他觉着好,才会作为谢礼送出去。

此时再听沈渺如此说来,他心头微微一暖,终失笑地摇摇头道:“是砚书失礼了。”

砚书在旁吐吐舌头,又忍不住拿眼去瞧坐着乖乖啃大寿桃馒头的湘姐儿,还咽了咽唾沫。

“原来沈娘子便是母亲前两日说起的,那位金梁桥上做得一手好饼的沈娘子。”谢祁想了想,还是觉着分外有趣,不由笑道,“说来也是巧了,先前与娘子虽未正经见过面,我却已尝过娘子三次手艺了。”

漕船上一回、荤素烤馒头两回。

“今儿便是应了谢家大娘子的吩咐,前来烤制法会所需素点的。如今已烤制了大半,这是最后一炉了。”沈渺如实告知,还回头看了眼正冒着热气的炉子。

窑炉便设在廊下,离这大门极近,沈济原本听见外面的响动站了起来,但多听两句便知晓原委,便没有贸然上前,又乖觉地回去替沈渺看着炉膛里的火,时不时拨弄里头的炭火。

砚书早想死沈渺的手艺了,自打回到谢家也是常在梦里吃汤饼。听闻沈渺如今得闲,先瞥了眼谢,便又带着哀求道:“能再遇沈娘子真是天大的缘分,九哥儿今儿在外忙碌一日都未曾好好用饭了,可否劳烦娘子再动手做些美味来饱腹?”

谢祁立刻便皱了眉:“砚书!无礼!”

砚书马上一缩脖子。

沈渺倒是没觉得冒犯,谢家的大娘子大方,预付了全部的酬金,又给了那么多小费,对待大方的食客她一向也大方。反正用的也都是谢家的食材、谢家的柴火,她又不亏什么。

何况做饭对她而言是最简单的事了。

因此见谢祁要道歉,便豪爽地抢先道:“这不算什么,反正我在这里等着也是闲着,既然如此,那劳烦砚书进去与那方厨子知会一声,才不冒昧......”

“奴这就去。”砚书一得准允,立刻便蹿了去。

灶房里米粮肉菜应有尽有,那方厨子黑着脸出来了,不大情愿地取出腰间钥匙开了菜窖,让到一边由着沈渺进去挑拣。

砚书倒兴奋地跟着沈渺进去了。谢祁以前从没来过灶房,也觉得有趣儿,本想踏足,谁知方厨子已经躬着身子,语气殷勤地请他到外头的石亭里安坐了。他对着谢家的小主人,便再没有方才沈渺见着的那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模样,反倒

堆起笑来,振振有词:“九哥儿是贵人,如何能进这样的地方,如带九哥儿寻个清静处。

谢祁脚下便微微一滞,谁知沈渺看了一圈又回过头来,言笑晏晏地询问道:“真是应有尽有,却不知谢九哥儿爱吃什么?只瞧着菜窖里的荠菜格外鲜嫩,不若给九哥儿做个荠菜春卷?再配一碗葱油拌索条如何?只因现下时辰不早,垫垫肚子便

是,便不做些大鱼大肉,省得晚食倒吃不下了。”

沈渺话音都没落,砚书已经叫好了。

“好好好,不愧是沈娘子,思虑得好生周全!”

谢祁不满地屈起手指,弹了一下砚书的头,才对沈渺笑道:“春在溪头荠菜花,的确正当时,那便全凭沈娘子吩咐了。”

“那九哥儿请稍坐,一会儿就好。”

沈渺进去取了一大把荠菜,转身进了灶房,先去另一头的廊子下看一眼炉子,让济哥儿扇风助火,再加些柴火来,火候不够,一会儿烤出来的色泽便会寡淡,那便不好了。

“济哥儿,那这窑炉就劳你守着了,你记着火势维持成如今这样子就好,千万便叫火小了,否则夹了生,这一炉便全毁了。你记得,跟在家里一样。”

“阿姊放心。”济哥儿点点头,盯着那炉火眼睛都不眨一下。

之后转到门边,撸了一把姐儿的脑袋,才又进去。取过谢家案板上搁着的菜刀来,在手里掂了掂,又小心地摸了摸开刃,不由在心里感慨:真是把好刀啊,这钢材似乎比她八十文买得好上不少呢。

那方厨子竟也又踱步进来了,瞧见沈渺在端详那把刀,便傲然道:“这把刀可是名家手作,瞧见那刀面的锤纹了么?要二两银子一把呢!”

沈渺咂舌:果然是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刀啊!

不过也值得,沈渺将刀在手中挑了个花儿,重量适中,这刀很不错。

她将荠菜洗净,手随意一码便齐了,抬手便笃笃地切。

春日万物复苏,正是吃荠菜的时候。荠菜被宋人称为“报春菜”,严冬一过,荠菜便会顶破田间地头的残雪,露出新绿来。三四月间长成,四月底五月采摘,而今正是最嫩的时候。

此时的荠菜爽爽清清,茎珠白叶碧翠,水嫩得盈盈欲滴,吃时令菜的好处便在于食材本身鲜美,做菜之人只要不出错,定然也能品味到这菜蔬本身所具有的食趣。

尤其荠菜清爽,春卷皮要用油炸,做什么菜都讲究过犹不及,皮酥里嫩,里外互补是最好的。

一大把菜切下来极快。沈渺习惯了快刀,这把刀又使着比她原来的顺手,几乎眨眼间便将荠菜切碎成了碎丁,而且每一块碎菜丁大小大致均匀,因为切得快、利落,案板上甚至没留下多少汁子,一下便将荠菜最鲜美的滋味仍旧保留住了。

沈渺一向珍惜每一?食材,荠菜的甘在汁里,若是切得拖拖沓沓,洋洋洒洒,满案板都是菜汤菜汁,便糟蹋这样的好菜了,没了甘味的荠菜包进去一炸就老了,还发苦,吃起来准塞牙。

因此一定要用快刀来切,她倒不是故意在人前卖弄。

但此时,正在旁假装继续做活的方厨子也一直悄然用眼角余光在观摩着,见到沈渺这样厉害的刀工,方才初见她的轻蔑与不甘才褪去了不少。

他是谢家的家生子,已经是第三代了。他们家不仅祖孙三代都在谢家为奴,还一直都任谢家庖厨,手艺自然也不差。但大娘子嫌弃他做的糕饼,忽然改到市井里定素点,不肯用他的手艺,他心里便满是落寞又不甘,甚至还有一丝惶恐。

方家家传了三代的手艺,不会就此砸他手里吧?

等沈渺今儿前来,他见到的又是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小娘子,更是打心底觉着愤懑??这样的年轻妇人,只怕手上功夫都未曾到家,能烧出什么美味?

庖厨是积年的手艺,案板上的活计没个十几二十年怎么能练得出来?

方厨子原是不服气的。

如今沈渺握刀切菜,不仅游刃有余,还又快又好,这刀工倒让他服了一半的气了。

沈渺切完菜,又割下来一条肥瘦相间的牛眼肉??方才在谢家菜窖里瞧见半头牛,可把她惊到了。宋代的耕牛唯有倒毙才会拉到菜市上出售,售价比天价也差不离了,寻常百姓可能一辈子都吃不上一口牛肉,但在谢家,这却是日常所备的肉食

一般。

他们家定然在哪里圈养了不少牛。沈渺不禁揣测。

牛眼肉很适合烧烤,肉质细嫩,油脂多,用来做春卷馅儿实属有些奢侈,但用这样的牛肉做馅儿,与荠菜便格外相得益彰,一口咬下去脆嫩嫩的,香甜多汁。

沈渺左右张望,又当着方厨子的面从另一张砧板上找到一把刀,双手持刀左右开工,瞬间便将牛肉剁成沫,放下刀不忘打一瓢水吹洗干净再放归原位,转身时顺带取酱油、盐、油、姜片、料酒一同研制,之后再与荠菜混合搅拌均匀,这春卷的

馅料便预备好了。

方厨子捏着面团,呆呆地看着她做菜,手起刀落,转来转去,却不出一点儿错,一个人做出了三个人的声势。

这没一会儿馅也好了,火也生了,油锅也起了。

沈渺做起菜来很专心,压根注意不到方厨子的目光。她爷爷说过了,三心二意的人不能进厨房,别说火候把握不好,就是切菜都能切到手,这样的人想头也多,长久下来也吃不了苦头。

就是要一根筋的人,容易做出好菜好饭。

当然,沈渺并不愿意承认自个是一根筋的人。

她开始做春卷皮。

春卷皮也好做,边上已有了方厨子醒发的面团,沈渺都不必麻烦了,转头去问他,却见他直挺挺地站着发愣,直到她喊了他两三遍,方厨子才蓦然回过神来,点了头让她随意取用。

沈渺便直接取了来,将面团分成小剂子时,她摸到面团劲而光滑,还转头夸了一句方厨子:“方庖厨,你揉的面团真好,不懂厨事之人不知和面要和得好也是一门学问,您这和面的学问啊,我一摸便知晓,显然是家传的手艺吧?”

方厨子另外一半不服气,也因这话全然消散了。他红了脸,却骄傲地重重点头:“我家祖孙三代,皆为谢氏庖厨,家学代代相传。幼时,我还未有灶台高,我便开始学如何和面了。”

沈渺一边取过饼铛,将面团摊成薄饼,用小火慢慢煎至透明,一边也有些怀念,低低地笑道:“巧了,我也是。幼时踩着板凳,力气又小,时常揉面揉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也不敢歇,一旦歇了,没揉够面便发了,我爷爷擀面棍便要敲下来

了。

幼时学厨,厨房里总是鸡飞狗跳,爷爷举着擀面杖能从村头追到村尾,她后来长大了体格子壮,力气又那么大,都是自小揉面、抬水、颠勺以及逃命练出来的。

可惜啊,那个她已死了,爷爷都九十了,也不知他知道了,会多伤心呢。

“是啊,学厨的,哪有不挨打呢!”

他们谈话的声音轻轻的,仿佛带着沉沉地回忆滞留在他们之中,这份共鸣无法被他人知晓。方厨子心头泛起一点酸涩,便也低下头去,感叹着应声。

谢家的庖厨代代相承,如今轮到他主厨,便是因他爹爹与阿爷都没了,因此语气里不免也流露出浓浓的缅怀与心伤。

再看这利落地煎春卷皮的沈娘子,他心底甚至升起了一些感动,大有引她为知己之感。

他已然忘了方才是如何戒备人家的了。

几句话的功夫,沈渺将春卷皮也做好了,另一边方厨子自告奋勇替她拉索条。

索条实际便是手拉面条,只是大宋对食物分类实在精细,汤面叫汤饼,馒头叫炊饼,轮到拌面又改了名儿,又改叫干拌索条。好好一类面条,多了好些称谓。

沈渺刚穿过来时,倒因这些五花八门的称谓好生适应了一段时日。不过她嘴上不出错了,但在心里还是时常将汤饼与索条叫做面条,这后世带来的习惯,或许也很难更改吧………………

有人帮忙自然好,沈渺冲他一笑,于是便转头专心伺候着春卷??先将馅料均匀地放在春卷皮上,然后轻轻卷起,再将两边对折免得露馅儿,然后继续卷至尾部,用面糊封口。

做好后,另一头提前准备的油锅油温正好。

一锅热油,滋滋作响,这薄如蝉翼的春卷皮瞬间炸至金黄。

没一会儿,香味便飘了出来。炸好的荠菜春卷外皮酥脆,内陷也格外鲜美。沈渺装了满满一盘子,让方厨子替她端出去。而油锅里还剩三个,做到最后面皮有些少了,因此这个春卷头小,能一口一个,她便眼疾手快地捞出来,拿了一个趁机

塞济哥儿嘴里。

沈济被烫得险些跳起来,可嘴里太香了,张着嘴直哈气,又舍不得吐。

何况沈渺还小声道:“是牛肉馅儿的!”

沈济长那么大压根没尝过牛肉味,忍过那烫,忙嚼吧嚼吧,这春卷在口中越嚼越香,荠菜的香,牛肉的嫩,包裹住了他的口腔,让他都不舍得咽下去了。

沈渺又悄然给湘姐儿也塞了个。回来后自个吹了吹,也吃了一个,吃完不由点点头,怨不得古人总说:“四季更迭,适时而食,不时不食”。

土生土长的时令菜,那股子鲜美清爽,果然是大棚菜比不上的。

好吃!

接着,她又洗了一遍手,便将方掌勺替她拉好的面条下入锅中。转身还在碗里提前倒好酱油、盐,香葱碎;备好后,再取一些香葱,切成长段,不要葱白,另起一口锅,煎至干黄。

沈渺抽出些柴火继续慢慢炸制,中途还用筷子将完全变黄、微微变黑的葱仔细地挑出来,不然变黑的葱会让葱油带上苦味,便影响了这面的口感。

葱油的味儿带着浓浓的葱香和微微的焦香,做拌面,除了酱油,最少不了的便是一勺热热的葱油,刚刚炸好的葱油趁热泼下去,面香、油香、葱香相互交织,这面才算有了灵魂。

沈渺将那炸好的葱油直接浇在方才先调好的酱料上,这时锅里的面也熟了,盛进碗里,将热油泼过激发出香味的调料倒在煮好的面条上,搅拌好,这样便得了。

葱油拌面做法简单,但做得好的,味道却也不简单。

等面好了,最后一锅红豆排包也出炉了。

沈渺听见济哥儿唤她的声音,忙走过去一看,先用铜钳将铁制底托,把炉子里的红豆排包拉出来。

炉子里的热气扑了出来,将沈渺都扑得往后一仰,连连摆手将烟气挥散。等热气散了,眼前的红豆排包膨发得刚刚好,个个金黄蓬松,闻起来麦香浓郁还夹着红豆香。

沈渺满意地搁在桌案上,伸了伸懒腰,她今儿的活圆满完成了。

放了心,沈渺把端着面出去时脸上都挂着笑。

灶房外那条小径旁有个石亭,她走过去时,谢祁正挟了个春卷细细品味,而一旁的砚书另外盛了一盘子,蹲在亭子外头,已经快吃完了。

见她又端了两碗喷香四溢的面来,书更是两眼放光。

沈渺笑着递了过去。

谢祁难得胃口大开,吃相虽斯文,却也不动声色吃了好些春卷下肚,他抬眸望了沈渺一眼,不由喟叹:“时隔多日,沈娘子的手艺又精进了。”

沈渺实话实说:“是谢家的食材好。”

当时在漕船上哪有这样好的条件,菜都是放了一两日的了。

谢祁不赞同:“好食材也得配好手艺。”

沈渺便笑着谢过了这份夸奖,抬头看了看天色,一会儿门子闫七该来接她们了,于是便欠身与谢告辞,预备回去收拾自己那八个大蒸屉。

砚书嗦着面,露出满脸期待,问道:“娘子明儿可还来?”

这春卷、这面好吃得他舌头都快吞下去了。

谢祁举起手里的筷子,作势要敲他的脑袋,无奈喝止:“砚书!回去定要让郑内知罚你!”

郑内知在外头和气,对主子们也是笑脸相迎,但对他们这些年纪小的僮仆可是个罗刹鬼,他总用竹篾教训僮仆,那玩意儿细细一条,又有韧性,打在身上可疼了。

砚书闻言身子一抖,缩起脖子,再不敢说话了,低头专心嗦面。

好吃好吃,真好吃!他呼噜呼噜吃得嘴边一圈都是油亮亮的葱油和酱油。

沈渺见他这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模样,抿了抿嘴才没笑。

那头,闫七已如约而来,正在灶房门口探头探脑,瞧见沈渺在石亭里,亭子里还有主子在,实在不敢过来,只好远远地瞧。

沈渺瞥见了,忙道:“我该回去了。”又看了眼谢,替砚书求情,“九哥儿,你可别罚他了。”

谢祁也是说说而已,否则砚书怎会养得这样性子,叹口气算是应了。

他起身相送,叉手道:“今日劳烦娘子了,对了,方大,你去取些肉菜与沈娘子带回去。”

谢祁本想多给银钱,却又觉着有些不尊重,于是便改了口。

沈渺连忙摆了手道:“您家大娘子已付过酬金了,还多给了不少,九哥儿万不要再送什么了,不过两道简单的饭食,我只是出了些力而已,不惜的什么。”

谢祁一笑,指了指桌上的春卷:“权当是谢沈娘子让我尝到这春日荠菜别样风味的谢礼。”

沈渺看着他,他轻轻颔首,面上仍旧是微笑。

她只能惭愧地接受了。

这谢九哥儿人生得温柔,说话也温柔,却似乎很难让他改变主意,尤其他这样站在春日的黄昏里,对你微微笑着,正应了那句“君子如玉,触手也温”的话来。

砚书端着面碗,眼睁睁看着沈娘子与闫七都进了灶房,不一会儿,闫七便替她挑着扁担出来了。

这外院的方厨子难得没有吝啬,在沈娘子竹蒸屉里塞满了各色菜肉,因塞得太多,最上层的蒸屉都盖不上了,盖子下还露出了一截鲜嫩的羊腿,随着扁担一上一下地晃动。

沈娘子离开前扭头又望了过来,她屈了屈膝,算作道别。

砚书忙捧着碗站起来冲她挥手,谢祁也走到了亭外。

她笑了,转头牵上那小女孩儿,便跟着闫七走了,她身后与她一同来的,那年长一些的男孩儿也冲他们躬身行礼,三人很快便一齐离开了。

谢祁静静地望着他们姐弟三个。

那杏黄的身影慢慢地走入夕阳里,光找得她鬓角的发丝都发亮,侧脸的肌肤几乎被光打得透明,慢慢地,她又走到了夕阳的尽头,光从她身上一点一点褪出来,鼻梁、下颌与细长的脖颈,都被阴影修饰,照得整个人线条明晰又柔美。

最终,夕阳化作了斜长的影子,被小径深处的花木一点点遮蔽。

终于瞧不见了。

“若是沈娘子能日日来家中烤制馒头该多好啊。”砚书望着手中最后半碗葱油拌索条、两条春卷,怅然若失,“这索条,瞧着不过只加了酱、盐与油,怎会如此美味呢?”

谢祁转过身来,终于忍不住屈起手指敲在他只装着吃食的脑袋上:“适可而止。让人家日日来家里烤馒头,祖父这法事难不成要做七七四十九天不成?念这么多日的经,这可是要助地下的祖父超凡升仙去?”

砚书歪了歪头,心想,不行么?

“你呀,这脑袋里除了吃的,能不能想些旁的?叫你读书习字你倒不学,否则我去书院时不就能带你去了?”谢祁端起盘里的春卷,抬脚便走,“走了,去太婆院子里问安。”

砚书两三口扒拉完碗里的面,赶忙跟上。

他擦了擦嘴,冲着谢祁的背影做了个鬼脸,读书习字有什么好玩的,他才不要去书院里受苦呢!秋毫每回跟九哥儿去书院读书回来都能瘦上个五六斤呢!他都说了,书院里的饭菜全是蒸菜,从早蒸到晚,极难吃。

他心里已经在期盼明日。

砚书打算好了,他要算好时辰,偷摸着来寻沈娘子。

沈娘子脾性好,他届时便请娘子额外做些好吃的,他便独自留在灶房里吃光光。

就不告诉九哥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