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单膝跪地,声音中带着一丝喘息:“禀报两位将军,小的已潜行至敌营附近,多方探察,终于大致摸清了那支攻占我扬州城池的不明军队的情况。”
张飞闻言,眉头一挑,手中的酒碗差点因用力过猛而溅出,他迫不及待地追问:“快说,那贼军到底有多少人?”
斥候咽了口唾沫,稳住心神道:“据小的估算,对方人数不少于上万人,且排列整齐,纪律严明,宛若铁壁铜墙,难以撼动。”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更令人心悸的是,那些敌军所持武器锋利无比,寒光闪闪,仿佛能削铁如泥;他们身上穿戴的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块甲片都打磨得光滑如镜,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而那些旗帜,更是鲜艳夺目,旌旗招展,随风飘扬,上书‘龙’字,气势恢宏,令人望而生畏。”
关羽听后,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不自觉地紧了紧,目光如炬,与张飞对视了一眼。两人眼神交汇,无需多言,便已心领神会。关
羽轻捋长髯,沉声道:“此等装备精良,军容肃整,必是精锐之师无疑。看来,这场仗,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了。”
张飞闻言,猛地站起身,虎目圆睁,声如洪钟:“哼!管他什么精锐不精锐,俺张飞可不怕!俺的丈八蛇矛早已饥渴难耐,定要让他们见识见识俺的厉害!”
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位英雄决绝的面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氛围。
夜色渐深,但汉军大营中却无丝毫懈怠,每个士兵都紧握着武器,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仿佛随时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一场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尊严的大战,正悄然拉开序幕,而张飞与关羽,这对流传千古的兄弟,将再次携手,共赴战场,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第二日,天际初露曙光,晨曦如薄纱般轻轻覆盖在大地上,汉军营地已是鼓声雷动,战马嘶鸣,一片肃杀之气。
在关羽和张飞这两位千古猛将的率领下,数万大军如同汹涌的潮水,浩浩荡荡地朝着东南方向,那片被敌军侵占二十多里的失地挺进。
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每一面都承载着汉军的荣耀与决心,仿佛连空气都为之震颤。
与此同时,在赵匡胤的营帐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他坚毅而深邃的眼眸。
一封加急的战报被火速送达,其上赫然写着汉军正全速逼近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层层波澜。
赵匡胤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凝重,随即他果断下令,将帐下所有将领紧急召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军事会议就此拉开序幕。
营帐内,烛火映照着一张张或焦急、或沉思的脸庞。赵匡胤环视四周,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爱将,汉军来势汹汹,我们必须尽快拿出对策,以破其势。”
言罢,他目光如炬,逐一扫过每位将领,等待着他们的回应。
这时,一位年长的将领缓缓起身,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迟疑与无奈:“大王,末将认为,我们不妨先尝试与汉军沟通。毕竟,是我们先攻占了他们的地盘,此举虽出于战略考量,但在道义上终究站不住脚。通过谈判,我们或许可以争取到一些时间,用以汇聚更多的兵力,加固防线,为最终的决战做准备。”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沉默。每位将领都在心中权衡着利弊,思考着这条策略的可行性。
而赵匡胤,则是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他深知,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智慧与策略的博弈。
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走向,甚至是大宋的未来。
正当众人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之时,赵匡胤猛地一拍案几,打断了所有的声音。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好!就依爱将之言,先遣使者前往汉军营地,探其虚实,寻求和谈之机。但记住,这只是权宜之计,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加强防御,准备迎战。汉军虽勇,我大宋儿郎亦不畏强敌,誓要守护这片土地,不让寸土有失!”
一番话,如同春风化雨,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斗志与希望。
营帐内再次响起了一片激昂的应和声,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将是一场波澜壮阔、充满刺激与荣耀的史诗。
而在这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中,大宋的未来,似乎正悄然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赵匡胤听后,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绝与睿智,他缓缓地点了点头,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答应了对方的提议。
这一瞬,仿佛整个大殿的空气都凝固了,众人屏息以待,只见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那是对即将来临风暴的冷静预判,也是对胜利无比坚定的信念。
随即,他大手一挥,动作豪迈而果决,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般,唤来了心腹使者。
那使者跪伏在地,恭候差遣,赵匡胤低声密语,字字句句皆是策略与智谋,他要使者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敌方营地,展开一场精心策划的议和谈判,旨在拖延时间,为即将到来的大战赢得宝贵的准备时机。
使者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在宫门之外,如同一抹暗夜中的幽影,悄无声息地拉开了这场政治与军事交织的序幕。
与此同时,赵匡胤的另一道命令如雷鸣般响彻整个皇城,他派遣了数名精挑细选的飞骑,他们身披铁甲,马如龙腾,携带着他的亲笔密令,如离弦之箭般射向四方。
这些飞骑,个个都是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勇士,他们跨下的战马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急切与决心,蹄声隆隆,尘土飞扬,一路疾驰,向着各地的驻军传递着紧急调兵的信号。
赵匡胤深知,与汉军的决战一触即发,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民族荣辱的较量,容不得半点疏忽。
因此,他不仅调集了最精锐的部队,还暗中布置了一系列连环计策,旨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