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20章高密綦氏
岳文轩借着叶师傅的眼睛,观看着密州的情况。
刚进入高密县地界,看到的只是一片荒凉。
这里的老百姓大多数已经逃去胶水县了,因此两县相邻的地界,大片大片的无人区。
随处可见破败的木屋,抛荒的田地。
我朝人民对田地是非常宝贝的,农民们为了抢田地能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但现在农民们宁可把田地抛荒,可见世道有多艰难。
一行人向前走了数里,离高密县城越来越近,这里的农村终于开始变得正常了,村子里已经可以看到村民,农田也开始正常了,只是这里的农田用的是旧耕作方法,所以长势没有义军地盘的农田好,但已经恢复了生产。
岳文轩道:「难怪昌邑县那边的人都往胶水跑,高密县这边跑过来的却并不是很多,原来高密县城附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关胜奇道:「莫非是那黑厮还会搞内政?俺怎麽感觉这事有点悬?」
吴加亮道:「那黑厮肯定不会内政,这应该是别的人搞的,也许是他任用了文人做部下吧。」
带着疑惑,众人继续向前,穿过大片正常的农村之后,前方远远能看到高密县城了。
大伙儿远远地看到县城的城门洞里有车马进出,看起来似乎井井有条的样子,城头上还站着守兵,手里挽着弓。
关胜:「看这县城,似乎也还行的模样,这高密县有能人。」
吴加亮点头:「越看越不像黑厮的手笔。」
一行人说到这里,城头上的哨兵已经远远地看到了他们,他们这一行人看起来就不像善类,尤其是吴加亮和关胜两人,隔了老远都能从他们身上感觉到江湖气息。
哨兵吓了一跳,赶紧对着城门口正在进出的人大吼:「快进城,要关门了。」
那城门口两个运粪桶的推车吓得赶紧冲进了城里,接着城门「砰」的一声关上,哨兵拉起了弓,虚开了一半,对着岳文轩一行人大吼道:「你们是什麽来路?」
吴加亮赶紧摆出温和表情:「城里的兄弟莫慌,我们是从胶水县那边过来的,是和王赵栻和宫元帅的部下。」
守城哨兵恍然大悟:「打败了金贼的那群好汉?」
吴加亮振声:「不是好汉,是官员!」
哨兵:「你们稍等,俺去通知侯爷。」
「侯爷?」吴加亮听得有点懵,转头看向关胜:「这里有个侯爷?」
关胜:「加亮哥哥别看俺,俺也不知道。」
岳文轩也摊手,义军的驿站体系刚建成,外面的消息全都迷迷糊糊的,连这麽近的地方有个侯爷坐镇都不知道。
不一会儿,哨兵还真叫来一个大官儿,穿的衣服一看就知道身份不低,这人约摸五十岁左右的样子,站到城墙上面,对着众人抱了抱拳:「老夫綦崇礼,曾任过礼部丶吏部丶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丶翰林学士,建炎元年受封为高密侯。因家乡遭逢兵灾,特意赶回老家来看看。听闻诸位是从胶水县来的,可是王爷的部下?」
他这自报家门,一报就是这麽长一串头衔,还真有点吓人,碾压吴加亮和关胜这两个小虾米。
关胜一脸懵:「哥哥,你听说过这麽个人吗?」
吴加亮摇头:「没听说过。」
岳文轩心中暗笑:如果你两人是正牌子朝廷官员,多半应该听过这个人,但你两个都是土匪野路子,对朝臣都不熟悉。
罢了!还是问度娘吧。
岳文轩飞快地切出去搜索了一下綦崇礼,啧,还真是个名人。
这个人曾经帮助过李清照,在李清照因为告发第二任丈夫张汝舟入狱之后,綦崇礼将李清照几年来颠沛流离丶一直追随皇上銮驾及被张汝舟骗婚的经过如实奏报给宋高宗,请求皇上网开一面。宋高宗答应了綦崇礼的请求,李清照在牢房中只关了九天就被释放回家了。
不仅如此,綦崇礼还是个「主战派」,一直都力主抗金,与主和派的秦桧为敌。他把「赵构忍痛罢免了秦桧的宰相之职时留下的御笔」保存了下来,任由秦桧使尽了办法,也不交出去,这份秦桧卖国投降的罪证才得以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岳文轩压低声音,对吴加亮道:「这人还行,比刘豫那种人强得多。」
吴加亮大奇:「咦?叶问哥哥居然知道此人?」
岳文轩:「也只是听说过,没接触过。」
吴加亮也不多纠结这个问题了,抬头对着城墙上的綦崇礼抱拳道:「侯爷,下官原本是即墨县尉,现在王爷麾下,担任莱州巡检使一职。」
关胜也抱拳:「末将关胜,原在济南城领军,现于王爷麾下效命。」
綦崇礼听了两人的自报,喜道:「还真是和王赵栻的部下,快快开城门,请他们进来。」
城门开了,士兵们将一行人迎了进来。
綦崇礼亲自走到城门洞后相迎,嘴里叹道:「俺听闻山东祸乱,家乡遭遇兵祸,心中着实惶急,正值杭州兵变,朝堂乱成一团,俺就先回家乡来看一眼,等看完之后,再去江宁为皇上效命。」
吴加亮问道:「俺一路过来,看到高密县的乡村已经恢复了景气,到处农田长势喜人,定是侯爷的功劳吧?」
说到这个,綦崇礼倒是有点小开心:「綦氏在高密也有数百年根基了,在俺回来之前,俺弟弟綦崇文丶綦崇武等人,一直管理着地方,维护着此地安稳。」
「哦,原来如此。」
这下吴加亮懂了!
看来这高密县里最牛逼的乡绅,或者说乡贤,就是綦氏了。
岳文轩赶紧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牛逼。
綦氏在高密扎根已有数百年,而之后,大宋灭了,綦氏却没灭,在和金国周旋一番之后,綦氏分了支,主战派的綦崇礼这一支跑到台州去了,剩下的綦氏继续在高密生活……
明清两代,綦氏人才辈出。
《高密县志.民国志》《潍坊地名文化丛书.话地名》载:清代綦汝楫,19岁中进士,读书过目成诵,官至内弘文院学士加一级,诰授通奉大夫,28岁任国子监祭酒,32岁官至从二品。《高密县志.民国志》《高密史话》记述:清代,綦氏出过1名进士丶6名举人,新修《高密綦氏家乘》载:还出过100馀名秀才丶有功名者160馀人丶载入县志者35人,世所少见,成为高密的名门望族。
至今,高密市还有一个綦家村,里面住着多少綦氏后代,连负责人口普查的官员只怕都搞不清。
这就是世家大族!
国家灭了他们也不灭!
任你朝代更替,他们也巍然不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