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沙盘上的大宋 > 第64章 海岛难民来了

沙盘上的大宋 第64章 海岛难民来了

簡繁轉換
作者:三十二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24 10:30: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有了宫二娘子这番大气的话,海岛难民们心里踏实多了。

也就不急着去接岛上的家眷,决定先去东庙子村看一看。

宫二娘子和钱卓群走在最前面领路,后面一百多名老兄弟,一百多海岛兵,两百多人的队伍,向着东庙子村前进。

走了一个时辰,前面出现一个小村庄,叫做袁庄村,这村子里居然有人居住,远远能看到村里晾晒着衣服,村庄周围的田地还有翻种过的痕迹。

吴战等人心里不禁暗想:我们两百多人经过村子旁边,肯定得把村子里的人吓得鸡飞狗跳。

然而,他想像的一幕并没有出现。

骑马的斥候抢先一步,向着村子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大喊:“我们是即墨义军,宫大王的人马。”

听到这话,村民居然主动迎了出来,远远地叫道:“是宫大王的人马!太好了。”

村子里的门都开了,不少村民走了出来,对着义军挥手,有人还叫道:“二娘子,二娘子!”

“二娘子,俺想加入运铁矿石的队伍,做个脚夫,不知道您还要人不?”

原来,这个袁庄村,就是钱卓群派人运送铁矿时路过,顺便“纳入保护”的其中一个村子。

从王庄镇铁矿运往东庙子村的铁矿石,会从袁庄村经过。

一开始,这里的村民还很害怕义军,担心他们是打着义军旗号的土匪。

但戚继光整顿军规军纪之后,义军的斥候、运输队,都很有规矩,不会再欺压百姓,不然轻则打板子,重则斩首。

再加上“举头三尺有神明”,义军更是不敢乱来。

军纪严明,神明盯着,物资不愁,几管齐下,义军早就已经脱离了土匪习性。

袁庄村的人与义军接触多次之后,便知道义军比官兵和土匪规矩多了,根本无须害怕,村子里不少农民跑到东庙子村去学“仙法种田”,剩下的人也琢磨着跟着义军混。

一些青壮已经跑去东庙子村“参了军”,而害怕打仗的普通人,则考虑着给义军扛点活儿,例如……运输铁矿石。

“二娘子,您收了俺做个脚夫吧,俺可能吃苦了。”

“俺想去跟着仙匠学打铁,不知道仙匠还收不收徒弟?”

村民们围在前面嚷嚷,宫二娘子笑着一一回应:“行,脚夫我们还要!仙匠也还要收徒,俺们义军现在可缺铁匠了,愿意来学打铁的人是多多益善。”

“真君还说了,愿意学工匠技艺的人越多越好,他老人家以后还有别的仙家技术要教给你们。”

袁庄村的村民们一听这话,脸上都挂上了喜色。

而吴战带着海岛难民们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只感觉匪夷所思。

“袁庄村的人不怕义军!”

“他们居然和义军拉家常。”

海岛难民们正在惊叹呢……

就见到村子西南方向又来了一支运输队,那运输队居然还自带斥候,与宫二娘子的斥候在村子外面碰了头,双方有说有笑起来,原来是义军的运输队。

运输队很快就进了村子来,车上拉下来一袋又一袋的粮食。

这些粮食直接就分发到了袁庄村的村民手里。

有一个女子居然随着运输队来,手里还拿着个账簿,发出去一袋粮,就会在账簿上记一笔,对那领粮的道:“这是你家大郎加入义军领到的军饷,你切实的收到了是吧?”

那收了粮的农民就猛点头:“收到了,收到了。”

女子道:“来,在这里按个手印,俺要拿着这个回东庙子村给你家大郎看,让他知道军饷送回了家,他才好安心操练。”

农民赶紧用手指沾了点印泥,用力按在了女子递出来的账本上。

女子这才扬声道:“下一个!”

又一个农民凑上了,指着自己的鼻子憨厚的笑:“俺,俺叫袁大豆,俺家袁二豆在你们那边做脚夫。”

女子点头:“袁二豆寄回家两斗米,你去那边支领,然后过来按个手印。”

袁大豆开开心心支领了两斗米,吆喝着家里的女人和孩子:“二豆送吃的回来了。”

旁边的吴战和海岛难民们眼睛都看直了,刷地一下转到了钱卓群身边:“钱二哥,这袁庄村的人,能在你们这里领粮的么?”

钱卓群笑:“凡是给咱们义军干活的,都有粮发。当兵就发军饷,当脚夫就发脚夫钱,当铁匠完成了打造武器的活计,也有工钱发放,我们的运输队能顺便帮他们把工钱运回家里。”

“哇!”海岛难民们眼都直了。

一群人低声商量起来:“这就是加入了义军的好处么?”

“看来宫二娘子刚才对俺们说的话,是真的。如果俺们也入伙,之后也能像袁庄村的人一样拿到粮食?”

“俺们在海岛上熬的两个月,已经把存粮吃光,回到自己的村子里也没东西可吃了,怎么挺得到秋天收获?”

“是啊!俺们也应该像袁庄村的人一样加入义军,给他们干活,这样就能寄粮食回家,家里的父母兄弟,就能安心种田,靠这些粮食撑到秋天粮食收获。”

“官府都没这么好。”

就这么一招,义军已经俘获了所有海岛难民的心。

当大伙儿离开袁庄村,继续向东庙子村前进时,海岛难民们心里基本上都打定主意了,家里至少派一个男丁到东庙子村去,当兵也好,当铁匠也好,当脚夫也好,给家里人挣点粮食,否则全家都得饿死。

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对东庙子村充满了期待,一心想看看,这村子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又走了好一阵子,东庙子村终于到了。

刚到村口,吴战就见到一大群农民,正跟在一个穿道袍的老人身后,在田地边围成一圈,似乎在田地里折腾什么东西。

吴战忍不住奇道:“这是怎么了?”

钱卓群对他笑道:“那是农耕之神廖老,是从天庭下凡的仙人。”

“什么?”

吴战一头雾水,海岛难民们脸上都升出了一种“你骗人”的表情。

就在这时候,他们听到那廖老开了口,对着身边的农民们道:“大家听好了,春耕时如何使用神仙水的诀窍……我们首先要把这种神仙水洒到地表,撒到地表,整地时将神仙水翻到犁底,埋下去,一般埋在耕层下10至20厘米,咳!一掌到两掌之间的深度为最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