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晚明风华 > 第206章 陛下在耍心眼!

晚明风华 第206章 陛下在耍心眼!

簡繁轉換
作者:戈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3 10:24: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06章陛下在耍心眼!

朱寅在恩荣宴上发难,当然是和商阳等人商量之后,深思熟虑的反击。

因为皇帝已经怠政废朝。从万历十七年开始就极少上朝,很少露面。

上朝的机会很少,朝廷官员齐聚一堂的场合自然也就很少。

朱寅也就很难藉助朝会当众发难。

他如果走常规法子将奏本递交通政司,再通过通政司递交给皇帝,那麽皇帝完全可以在郑氏影响下,留中不发!

如此一来,他的题本就是石沉大海。朝臣不知道此事,他自己反而暴露了意图。

那麽他就一下子陷入最危险的境地。郑氏会在朝臣反应过来之前,对他动手之前,不止一个朝臣弹劾郑氏族人骄横不法。可都被皇帝留中,最后冷处理的不了了之。

所以,当众弹劾,让尽可能多的官员知道这件事,才是朱寅的反击机会。

而今日的恩荣宴,就是最好的的机会,

宴会上有三百多个新科进土,很多人还是一腔热血。还有一百多个朝臣,首辅丶礼部尚书等大佬也在。

刚好大纳言(通政使)也在宴会上。大纳言职责所在,没有理由拒收他的奏本。

好几百人济济一堂,一旦发难就能点爆舆论,朝野瞩目。

大纳言只能当众收下题本,按制度送入宫中。

朝野瞩目之下,皇帝还怎麽留中丶扣压他的奏本?当然只能走程序了。

这是看似胆大冒险,其实有惊无险的一招。

也是朱寅的无奈之举。

从他入京开始,郑氏就不择手段的谋害他这个神童,之前还利用锦衣卫,如今更是策划让他当驸马,断他前程。

当了驸马,就不能再当文官丶握实权。政治生命被宣告死亡。

断人前程,如杀人父母!

更重要的是就算他不考虑仕途,也绝对不能辜负宁采薇。

万万不能当驸马!

可大明朝只要不同宗,同姓也可为婚。他又没有超过十六岁,还没有娶妻成亲,按制符合驸马条件。

万历这种任性的皇帝,要真是听了郑氏的枕头风,很可能下旨赐婚。

群臣强烈反对废长立幼,那是因为关系国本。可难道还能强烈反对招神童为驸马?这又不是国本。

真要一道赐婚圣旨下来,朱寅固然可以抗旨不遵,硬扛着不当驸马,可是仕途肯定完蛋了。

随便找个罪名下狱,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真想杀他,也没人能救他。

所以,必须在万历被郑氏说服下旨之前,抢先反击郑氏,甘为马前卒公然反对郑氏,将事情闹大,获取整个文官集团的支持。

那麽事情就会变为国本之争。

这种情况下,皇帝再敢赐婚让他当驸马,就必须和整个文官集团打擂台,会遭到朝臣们的集体反对。而郑氏和朝臣的矛盾,会公开爆发。

他将成为文臣集团的一片逆鳞,动他就是针对整个文官集团。

万历和郑贵妃只要不傻,就不可能再招他为驸马。

这个道理,在场官员们立刻就想通了。

就是申时行都有点意外,没想到朱寅年仅十二,手段就如此老辣。

谁也没有想到,神童状元会在琼林宴上,当场向通政使递本,当众明言要弹刻郑氏。

在一片祥和的恩荣宴上这麽干,前所未有啊。

十二岁的连中三元前所未有,可神童状元此举也是前所未有。

新科进士们一脸惊,大佬们却神色精彩。

果然是连中三元的神童,上道,太上道了!

申时行还算矜持,礼部尚书于慎行却是面露微笑。

于大宗伯极力反对万历废长立幼,多次要求万历立朱常洛为太子,早定国本。

万历喜爱朱常洵,一心废长立幼,对于慎行深恶痛绝,甚至停发所有礼部官员的俸禄。

此时,于慎行等人对朱寅十分满意。

神童没有令人失望,终于出手了。

郑国望短暂的震惊之后,很快就明白了朱寅为何在恩荣宴上突然发难。

朱寅用心之险恶,出招之诡,真是妖童!

通政使一脸肃穆的接过朱寅的题本,朗声说道:

「转呈题本,乃通政司职责所在,本官不敢渎职。」

郑国望眼见大纳言接了朱寅的题本,再也没有之前伪装出来的「君子涵养」,忍不住戟指喝道:

「朱寅!你血口喷人!你好大的胆子!谁指使你诬蔑皇亲!」

她如果是其他进士,肯定不敢这麽声色俱厉的怒喝。可她是郑贵妃的「弟弟』,是国舅之尊,当然没有什麽顾忌。

朱寅回头看着失态的郑国望,冷冷说道:「本官是不是血口喷人,等到陛下御览,有司查明,不日自有定论。」

「本官胆子是很大。本官三岁读圣贤书,圣人教诲片刻不忘,一身正气,热血难凉,但为国家,无所畏惧。胆子焉能不大?」

「也没有人指使本官。若非要说谁指使,本官就是受国法良知指使,见不到权贵罔顾纲纪,败坏社稷!」

众人见他年仅十二,却义正辞严,言语如刀,完全像个大人。

「你---你-—」郑国望满脸通红,「朱寅!你放肆!丧心病狂,捕风捉影的胡言乱语!」

「郑国望!」于慎行脸色一沉,「你是新科进士,还要慎言呐。国家自有制度,弹劾关乎国法。是不是捕风捉影,不是在此大呼小叫就能说清。」

申时行等人没有表态,但明显是支持朱寅的。否则,通政使不会这麽痛快就收了朱寅的题本。

他要是不想收,大可让朱寅自己去通政司衙门递交。

郑国望看到大佬们的态度,又看到新科进士们冷漠的眼神,哪里还不知道,

她陷入了孤立境地?

礼部的恩荣宴上,没人谁敢冒着背叛文官们的风险,替自己说话。

之前以为朝臣们是白颈乌鸦,吵吵闹闹的各自为政,可现在她发现,一旦他们因为某件事团结起来,力量有多强大。

就是郝运来,此时也不敢替郑国望争辩。

实际上争辩也没有意义。弹劾疏一交,那肯定要进入程序,是非黑白就不是一张嘴的事情了。

朱寅说到这里,对众官拱手行礼道:

「元辅,大宗伯在上!诸位相公,诸位同年!晚生收到秘报,说郑国瑞丶国望兄弟,欺君罔上私通蒙古,蓄养鞑子武士,擅自出关走私牟利。此事证据昭彰,一查便知无可抵赖!」

「我朝弹劾不法,向来闻风奏事,晚生虽非科道言官,可身为翰林清流,不敢落后御史。若是装聋作哑,明哲保身,置我辈风骨何在?那便羞为名教圣徒,

无颜再做天子门生!」

「晚生以为,郑氏身为国戚,深叨皇恩,理应遵纪守法,报效天恩,为贵戚之表率,扬贵妃之贤名。」

「可郑国瑞丶郑国望兄弟辜恩负上,有伤贵妃懿德,有损天子圣名,今日不弹劾,将来恐有不忍言之事!」

这句「不忍言之事」,语义双关,令人遐想,一下子就将国本之争连在一起。

申时行不禁深深看了朱寅一眼。

此子不愧是古今罕见的神童,不仅仅是读书考试厉害,更难得的是-官场有道。

此子夙慧天生,聪明绝顶,绝非一般的新科进士可比,

他忽然想起一个故去的熟人:张居正。

不知为何,他在朱寅身上,隐隐看到了张居正的影子。

「朱寅。」申时行终于发话了。

整个大厅,雯时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虽然这位申先生一直是个『老好人』一般,入阁多年总是和稀泥,可要说在朝堂中的威信,无人能出其右。

就是个性十足的次辅王锡爵,对这位元辅也谨持礼敬二字。

朱寅立刻面向申时行,耳提面命般说道:「晚生恭听元辅大教。」

申时行说道:「你是状元,作为新科进士之首,弹劾不法虽不畏权贵,可君子终应坚守温厚仁恕四字。今日是恩荣宴,喜庆祥和,国礼所系。如此作为当真不合时宜,可知错了?」

朱寅暗自发笑,神色恭敬的说道:「晚生知错,谢元辅训诫。」

他心中不禁替申时行点了个赞。

这老相公真是老辣啊。看似是批评自己,其实是为自己张目。

更重要的事,他刻意提到「你是状元,作为新科进士之首」这句话。

这话大有玄机。

这一句话,就将状元的个人弹劾,引向了代表新科进士的群体性弹劾。

传扬出去,很多人就会误解为,是朱寅代表新科进士们弹劾郑氏,而不仅仅是朱寅个人的意思。

如此一来,既能利用道德绑架挟裹新科进士的众意,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朱寅。

于慎行听到首辅如此发话,更是有点露骨的说道:

「这是礼部恩荣宴,此举成何体统?朱寅,你是新授翰林,少年气盛,可如此锋芒毕露却是过分了,须知过刚易折。」

「本官知道,你们新为天子门生,正是热血之躯丶剑胆琴心,忠义之心难得,却也不可意气用事—」

他竟然用上了「你们」二字。将新科进士们夸了一遍,却又轻飘飘的打一巴掌。

不知道的人,听了他的话,还以为新科新士们都想弹劾郑氏。

更有意思的是,立刻有不少精明过人的新科进士当场刷存在感,认错般的说谢过大宗伯训诫。

郑国望又不傻,气的浑身发抖。

「好!好!」郑国望脚,仗着自己是国舅,就是首辅也不能把自己怎麽样,大声说道:

「我就不信大明朝没有王法了!任人诬陷清白!我这就回去等着!等着锦衣卫来拿我!」

说完恶狠狠瞪了朱寅一眼,气呼呼的拂袖而去。

很快,首辅等人也一起离开。众官员离开前,都神色鼓励的看了朱寅一眼。

意思分明是:好样的,就该这麽干。

点他当会元的许国丶**星,更是对他点头微笑,已示嘉许。

恩荣宴就这麽不欢而散!

第二天,京城文武百官全部知道了恩荣宴上的事。

整个朝廷顿时暗流汹涌。朱寅仿佛在看似平静的湖面,突然扔下一块巨石,

激起千层浪。

朱寅刚刚授官,就举起反对郑氏的大旗。

在文官集团和皇帝之间,他必须选择一方站队。鉴于万历的不靠谱,他果断的站在了文官集团的队列。

主动弹劾郑氏,就是他的投名状。

实际上,朱寅之所以敢弹劾举报,也因为北寮掌握了郑氏兄弟养大量蒙古武士丶走私禁品出关谋取暴利等罪证。

事实摆在那,只要认真查,根本无法抵赖。

不到三天,雪花般的奏疏就飞向皇宫,要求彻查郑氏兄弟之罪。

都御史海瑞的奏本尤其严厉:「陛下今日庇佑郑氏,爱之害之,他日郑氏恐蹈不测之祸,岂是陛下亲亲之初衷乎?」

「陛下无庄公克段之心,有庄公克段之失也!」

「文帝之贤,不免薄氏之祸,何也?」

「陛下纵容郑氏,私情可免,国法亦可免乎?」

皇帝其实对郑氏兄弟的罪责心中有数。可他独宠郑贵妃,一直装糊涂,怎麽愿意彻查?

皇帝十分震怒,可是朱寅占了理,小舅子理亏,他又没有理由惩办朱寅。

田义趁机劝谏皇帝,说朱寅是被朝中大臣利用,神童状元是国家祥瑞,舆论所锺,若是惩处朱寅,必然遭受朝野非议,有伤皇帝圣名,让朝野迁怒贵妃。

皇帝当然不会傻到惩处朱寅,他只能当鸟,一概不闻不问。

而且让朱寅当附马,废掉群臣这张难得的神童,皇帝如今也做不到了。

朱寅站出来弹劾郑氏,若是再以他为驸马,群臣必然反对。掌管皇家婚嫁礼仪的礼部,首先就通不过。

群臣还会趁机紧逼,利用攻击郑氏的机会,逼迫立长子为太子。

郑贵妃得到消息,气呼呼的从翊坤宫赶到乾清宫,她倒是没有犯傻的要求严惩朱寅,而是追问皇帝会如何处置郑氏。

她虽然厌恶朱寅,却也知道朱寅的弹劾不是诬陷,而是事实。朱寅人气太高,群臣如今都护着朱寅,惩办朱寅就要和群臣打擂台,反而会促使群臣更加严厉的彻查郑家。

皇帝面对爱妃的咄咄逼问,只能表示郑氏无恙。但是这一次,可能无法阻止皇长子出阁读书了。

听到无法阻止皇长子出阁读书,郑贵妃恨恨不已,却无计可施,

出阁读书虽然惯例上是太子和准太子的特权,其他皇子一般不能出阁读书,

可毕竟没有硬性规定,终究不是立太子。

果然,群臣藉助郑氏的罪责,趁机要求皇长子出阁读书。

很多人上奏说,皇长子最迟八岁就应该出阁读书,天下已有十二岁的状元,

为何皇长子至今不能读书。

难道陛下皇子,不如寒门之子麽?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群臣这是藉助问罪郑氏的势头,打出神童牌,逼迫皇帝答应皇长子读书。

这是一个政治交易。

我们可以不再问罪郑氏,可以不再追究郑氏之罪,但是你要让皇长子出阁读书。

你不答应,我们就追究郑氏之罪。

大家都不明说,就看谁先怂。

等到四月初,越来越多的人弹劾郑氏,皇帝终于坐不出了。

申时行上密揭给皇帝,说若是拖延不决,恐有群情叩阙之举,郑氏兄弟恐难保全,请皇上速从众议。

皇帝思索良久,纳田义之谏。

四月初八,皇帝终于下诏,令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

让群臣异的不已的是,教导皇长子的老师只有一个讲官,赫然就是朱寅。

除此之外,连一个太子少保都没有。

而且书堂不在太子和准太子读书的文华殿,是在一般皇子读书的皇极门右厢房!

「以翰林侍讲朱寅,充任皇极门右厢房讲官!教导皇长子读书。」

陛下在耍心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