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台古刹之中扫雪声,近几日来就未歇过,蹲坐在寺院山门外的平尘瞧着天边雪花同朗朗日光一并飘摇而下,当真是愁容满面,面孔当中尽是悲郁,将手头竹帚漫无目的摆过两摆,长长叹过一口气来。
“小师父瞧来似是不喜冬雪,大抵是出于不及清扫,故连连叹气,”平尘回头,却是瞧见那位由打不求寺而来,着一身月白僧衣的年轻僧人迈步出寺,也不顾山道中尘灰遍地,撩动僧衣下摆,缓缓坐到一旁,温和出言,“世上难随心事,且不提十之**,但总归是多半心思,到末了大多不可如愿,盼雪停时,后者却是纷纷扬扬,并无丁点欲停意味。”
平尘瞧了瞧眼前人,却是不知为何摇头笑将起来,一张白净面皮,笑意十足分明,瞧着倒并无佛门中人慈悲,极像是寻常人家孩童,方才见过爆竹炸开红白雪尘,乐呵得紧。
“小师父为何发笑?”年轻僧人不解,挑眉看来。
小沙弥轻咳两声,收起笑意,不过嘴角仍是微翘,略微行礼答道,“并非是有调笑师兄的意思,而是许多年来少有听人讲这等事的时候,寺中诸位师兄,大都讲说佛法佛理,除却论道时节,多半也不言此等事,更不会借冬雪讲上一番道理,就连咱们住持方丈,都是少有开口,师兄到底是名寺中人,随口便能将二者串为一处,着实叫人艳羡。”
年轻僧人不禁笑起,不过仍是狐疑,“我见不空住持,分明是佛法高深,恐怕是不求寺中的高僧来此,也未必能与住持论道说法,怎会不愿传下此等见微知著的言语。”
自那日拜山过后,虽是吃过通教训,不过那位犹如金刚怒目的老僧收拳过后,倒未曾再同僧人比斗过招,而是将后者引入自个儿住处当中,接连论道数日。原本这位不求寺堂主本就通贯佛法,且虽说经不空禅师提点,以佛钟**,但毕竟是年岁较轻,总是心气有所不平,索性一口应答下来,但到头来也不曾讨着丁点便宜。
小沙弥平尘左右瞧了瞧,似是有些心虚,眼见得山门周遭除却未清残雪之外,并无一人,才凑到那僧人耳畔,低声言道,“不瞒师兄,咱钟台寺方丈师父,向来不讲理,除却非讲不可之外,大多是凭拳头训教,想听道理倒也可听,需先吃过一趟老拳,才可言他。”
一身月白僧衣的僧人神情古怪,皱眉想过良久才回话道,“可住持方丈,确是同我讲过不少道理,高深晦涩,纵使是身在不求寺中高僧林立的地界,我亦是不曾听过这般深如渊海的说法,故而一时竟是乐不思归,停驻在此许久。”
平尘则是略微有些悲悯之色,老气横秋啧啧两声,“师兄那日拜山时节所挨的老拳,莫不是都一并忘却了,真要是令方丈师父切磋得顺手,恐怕师兄要吃过许多顿揍,莫不如听晚辈一言,再莫要同方丈
交手,可保免受皮肉之苦。”
寺内藏中,有位老僧才要端起茶汤,被溢出茶水烫了手心,连忙搁到桌案当中,却是往楼外看去,没好气冷哼两声,瞧来便是神色不善,拳节噼啪震响,于当中传开。
“看架势,师兄背后又是有僧众说三道四,”不惠仍旧是面皮深陷,眼瞧周身消瘦,皮骨相依,断然也无丁点余肉,自顾颤颤巍巍举起茶盏,神情明朗揶揄道,“且九成是所言不假,这才使得师兄面色如此难堪,险些毁去不少道行。”
不空气闷,摇头叹过两口气,“平尘这小子,如今倒真是本事增长许多,这等不足挂齿的微末小事,寺中僧众尽知便可,何必要同外人言说,口风不紧这等陋习,改日定要好生管教一番。”
“师兄还能揍平尘一顿不成?”不惠老神在在,丁点也不曾有急切意味,抬眼打量打量自家师兄,淡然开口,“平尘年岁尚小,可当真受不住师兄这莽撞人的拳掌,再说师兄分明有意将平尘立为日后钟台寺住持方丈,眼见得耳聪目明佛法精深,且明事理,又怎好下得去手。”
老僧苦笑,摇头饮茶,“到底瞒不过师弟。”
钟台古刹近来封山,甭管是佛徒或是来访之客,一律并不接待,倒是使得山间原本有些惴惴难安的僧人,如今颇有些静心修行的意味,禅房佛堂当中,终日诵经禅唱声不绝,随天上飞雪一并,飘摆出极远,萦绕整座钟台古刹,佛铃阵阵,雪落风吹,确是可令人心头空旷。
不过许多僧人依旧是时常外出走动,常可由侥幸不曾遇上贼寇的过路商贾口中听来些近日变动,有人言说,曾在齐陵边关瞧见十几位衣衫齐整,且神情淡然的僧人,虽说浑身上下瞧着似是风尘尽染,而气度却是丝毫不差。更是有人曾言,关外贼寇似乎近来动向有异,眼见得似是不愿劫掠商队行人,而是行色匆匆,每日之间往返数度,似乎在寻觅什么珍奇物件,但到头来也不曾有执意送死之人,前去问询两句。故而山间虽说大多僧人心思通明淡然,却亦
山间时有日光,雪化为水,而后又是两三日严寒,将原本雪水冻得瓷实牢固,镶于屋檐周遭四角,形若百来枚倒悬竹笋,乳白透亮,接连成片挂满钟台寺上下,天光明朗时节便可见百数辉光,盈盈烁烁,最是惹人喜。
藏中两人往窗外远眺甚久,皆是不曾出言,不过外头凉风仍旧袭人面门,单薄僧衣终难相抵,不空禅师便自行起身,拿过件厚袍裹到自家师弟身上,又是将木窗略微压放下些许,才重归原处,稳坐饮茶。
“那位徐施主,当真不该逐下山去。”不惠抱住两肩,似是有些困意,接连数日之间雪起雪止,最是惹人睡意,饶是平日里精气神最足,成天深更方眠,鸡鸣便醒的佛徒,遇上此等飞雪绵延
的时日,也要早些寻床榻避寒,更莫要说是不惠这等年纪,再者元气已伤,疲倦更重。
不空禅师动作一顿,并未作答,而是盘膝在地闭目养神,压根不去顾及自家师弟出言。
“虽说先前不曾听闻过不求寺名头,但这位自愿驻足的堂主,摆明本事极高,仅堂主便有此般深厚佛法,辅以高妙境界,更何况是堂主之上,总有许多本事仍在其上的高人,倘若真是要讨佛门七妙,如何是好。”不惠言语极轻,但气力极单薄,每道出六七字后,定要深深喘息一阵,故而这番话说得断续,却令一旁闭目养神的不空眉头皱起数度。
时常外出走动,他自是有所耳闻,齐陵边关处由打不知何地涌来一拨佛徒,此事非假,而齐陵已是多年不曾有如此数目的僧人,一并显露于世人眼前,一来齐陵以内并无几座知名知姓的大寺,更是无有多少佛徒传道,如此想来,此数佛徒,恐怕皆是由那座不求寺而来。
既想来也非是前来相助道场法事,更非是对谈佛法,想来便是来此讨那枚砗磲。
“再者说来,关外贼寇近来销声匿迹,少有听闻商队受劫,而是在关外弹丸之地来回奔走巡视,明知砗磲属我钟台寺供奉,绝非替身后人寻珍,十有**,便是知晓了徐施主下山一事,欲挟住后者,以此逼迫我寺,将佛门七妙拱手奉上。”不惠目光松散,望向眼前老僧,勉强笑了笑,“我天资愚钝,比不上师兄聪慧,师弟我都可想通的道理,师兄岂能仍旧无知无觉,以徐小子的性情,怎能得安生,却不知为何偏偏要在此节骨眼上,遣徒下山。”
“师弟主内事,我主外事,眼下种种,不劳烦师弟忧心,”不空仍旧闭目,言语多有责怪意味,“明知晓自己身子极差,怎仍旧要平白耗费心神,惦记这等俗事,徐小子福源不浅,纵是遇上麻烦,亦可逢凶化吉,不论有无师徒名分,咱定不会令徐小子失却性命,至于为何逐其下山,师兄心头自然有数,待诸事已毕后,本意自然显露,何须耗费心神去想。”
不惠笑笑,话锋微转,饮下口茶汤后笑道,“当初师父仍在世时,我二人曾前去戈壁处寻鼠,不知怎得,身在关外的小鼠最是精明,常言狡兔三窟,而这类鼠却是**成群,于硬朗沙石当中钻出几十处洞来,常常忙活良久也难捉着一只把玩,末尾时节却是想出个良方,将周围几十处洞坑皆尽凭大石堵住,只留一处宽敞洞口,凭草籽引出洞来,断住后路,便可时常得手。”
“看来师兄已然笃定何人是草籽,师弟自然无能为力。”不惠深深看了眼不空,“师弟命不久矣,自然无暇顾及师兄心思,不过既是自有决断,此寺中重重,还望师兄看顾妥当,佛门七妙,终归也难胜救人一命。”
面皮憔悴枯槁的老僧颤颤巍巍站起身来,独自登楼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