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无限辉煌图卷 > 第二百六十九章 胜利之后

无限辉煌图卷 第二百六十九章 胜利之后

簡繁轉換
作者:温茶米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15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无限辉煌图卷 !

天色微白,薄雾飘动的时候。

几百个身穿粗布麻衣,用细麻绳捆住头发的青壮年汉子,从山林之间悄悄的奔出。

他们手上大多拿着镰刀,也有一些人拿着棍棒,扁担,箩筐等等。

有人不断呼喝着让大家加快脚步,却有意识的压低了声音,似乎生怕引起薄雾之间、丛林之外,什么人的注意。

直到他们从缓坡之上,渐渐过渡到了地势平缓的地方,见到了在清晨的雾气之中,轻轻摆动着的那些稻穗。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闭了一下呼吸。

有个皮肤黝黑,手上多有干裂痕迹的汉子,忍不住直接捋下来一把稻子,塞进了嘴里,细细的咀嚼起来。

稻壳扎嘴的粗糙感,掩饰不住稻米被咬破之后渐渐弥漫开来的香气。

旁边有人面露急色,拍了他一把,道:“燕老三,还嚼什么,快,快割呀,等到太阳出来了,我们这么多人在这割稻子,说不定就会被官府的人发现了。”

燕老三伸了伸脖子,把嘴里的米浆混着有点拉喉咙的壳咽了下去,不由得咳嗽了两声,嘀嘀咕咕的说道:“你拍我干甚?听说官兵都在打仗,官老爷都跑了,怕个鸟怂。”

话是这么说,但看其他人都已经开始割了,他也不敢怠慢,匆匆忙忙弯腰,左手一揽,右手镰刀一划,就是一把稻子断了根。

他干活利索的很,没一会儿就追上了其他人的进度,满头大汗之际,眼角余光一撇,旁边的干瘪老汉、瘦小伙子,一个个嘴里都时不时的咀嚼两下。

显然也都是等不及了,捋了些带壳的稻谷就吃起来了。

这里是河东路,岚谷县。

如果在汴梁城里查询关于这块地方的记载,会有很多历史名录可以查到,上溯至秦汉,唐,五代到如今,这个地方变换过很多地名,变来变去,又定了岚谷这个名字。

在官人们的记载中,这里有良田万亩,极为富庶,百姓丰衣足食,乡贤如云,县官吏治清明,很受爱戴。

可是如果真的有人到这里来走一走的话,就会发现,这一县之地,不少村落荒废,房屋破败,荒草丛生。

当地的青壮,不是前些年征民夫、征矿工被拉走的话,就是拖家带口躲到山里去了。

县城里的捕快衙役们,经常要跟那些大户人家的奴仆,一起进山去搜人。

不过这半年多以来,听说到处都在打仗,县城里面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已经很久没人来管。

燕老三他们这附近两三个村子的人,在山里头碰面,商议了几轮,实在是生活不易,于是就拼拼凑凑,凑出几百个眼力还行,跑得快些的,几个月前出来种了一轮稻谷。

这几个月,他们经常像做贼一样,趁着月色好的时候,或者趁着清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偷偷溜到自家田地里,照看秧苗。

有时候半夜在田里浇浇水,突然看到远处人影晃动,都会吓得慌不择路的往林子里逃。

几个月下来,足有十几个人,就是这么跑丢了、摔伤了的。

好在很多时候,都是他们自己吓自己,那些捕快、老爷们,像是真的没有空来管他们,一直没有出现过。

燕老三也曾经是摔伤了的一员,现在动起来的时候,左边脚踝还有点痛,不过,随着被割下来的稻子越来越多,只要摸着这些金灿灿的稻杆稻穗,他就觉得再痛一些也算不得什么了。

满心的欢喜,让周围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有人干着干着,就忍不住的傻笑两声,然后闷头接着干。

岚谷县周围的山里,松树杉树特别多,都长得很高大,松针可以吃,山里野生的黄芪、蕨菜、蘑菇、黄花菜全都可以吃,还有很多很多说不上名字,味道苦涩挠心,但大伙都知道能吃的野菜。

苦菜其实是最下饭的了,连盐都不用。

往日里那些菜,吃的全家都已经想吐了,但要是能有这么一碗稻谷回去蒸熟,配上那些菜,那味道就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截然不同了。

别说吐了,就是抽耳光都不舍得少吃一筷子。

想着想着,燕老三的左脚又开始痛了,他不得不直起腰来,抬起左脚,稍微晃了晃脚脖子,突然就看见远处好像有一群红彤彤的人影。

他愣了愣,惊叫起来:“官差来了!1

周围的所有人都慌乱了起来,有人拿着扁担箩筐就要跑,刚割了稻子的,舍不得手里那把稻子,拼命抱上更多,就耽搁了些功夫。

燕老三也在把自己脚边刚才放下的那几把稻子全捡起来,他一抬头,就呆住了。

刚才明明还只是在远处的那些人,都已经到了眼前。

他们动得好快呀,像是山里的老虎豹子一样,村民们的眼睛都看不清楚,只觉得一阵红影晃动,就有一个个横着棍棒的人,拦到了面前。

村人们连忙调换方向,但另一个角落,也有了这些红色的身影。

“官差”已经把他们包围了。

燕老三邻家的那个老汉丢掉了镰刀,当场大哭起来,坐在地上就把稻谷往嘴里塞,能吃到一口是一口。

红衣人中间,有一个大汉走到他面前,按住了他的手,不让他把稻谷往嘴里送。

连这几口都不肯给我们吃吗?!

村人们又怕又恨,菜黄或黝黑的脸上都涨起了些红晕。

燕老三攥紧了手里的镰刀,手都在发抖,恨不得冲过去跟他们拼了。

那个大汉居然把他邻居拎起来了!

还硬是抽掉了邻家嘴里的稻杆!

还拿出来一个馒头!

馒、馒头?

干瘪瘪的老头子,看见那个雪白的馒头,满脸都是茫然,跟其他几个村的青壮们脸上的表情,一模一样。

那个递给他馒头的大汉,长得真高真壮,没有拿刀枪,但是腰间却挂了块令牌,方脸大眼,胡子拉碴,左耳有一道旧伤疤,削掉了半个耳垂,伤痕连到脸侧。

这人看着是个领头的,拍了拍老头子,又拿出一个水囊,说道:“这稻谷又没煮过,又没磨过,不能一口气吞下去太多,老丈你喝两口水,咬口馒头,慢慢嚼咽下去,别伤了喉咙。”

他转而向村人们看过来,凶狠的脸上,两条像短刀一样的眉毛拧着,眉心紧紧的凑在一起。

村人们害怕,彼此之间越靠越近。

“你们别怕,我们不是来跟你们抢粮食的。”

这人连忙咧开嘴巴,做出一个笑容来。

小半个时辰之后,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燕老三他们走在回山里的路上,来的时候,是几百个村民青壮,回去的时候,有好多穿着红衣服的汉子跟着他们。

大伙走的都不快,那些红衣汉子也不怎么催他们,甚至在他们久久盯着某一个人看的时候,一定会收获一个笑脸大伙儿就更怕了。

谁见过这么多对着庄户人家笑的官差啊?

刚才这些官差还对他们说了好多话。

什么以前的朝廷已经被推翻了,县里大大小小的老爷们,被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庄户人家指认,已经砍了头。

又说什么新朝廷,对老百姓好,有军纪,是来帮他们迁回平原,去有良田的地方居祝

诸如此类,乱七八糟的说了很多。

燕老三几乎都没听懂,但他也分到了一个馒头,现在就揣在怀里,真香埃

村民们都像是被这些粗细馒头的香气蛊惑了一样,等到真走得快到山里聚居的地方时,才一个个又开始担心起来。

他们的脚步越来越慢,到最后畏畏缩缩的都停了下来,面面相觑。

燕老三在人群里面看着那些红衣的人,那些人也跟着停下脚步,看着他们,没有斥骂,也没有驱赶。

刀疤汉子说道:“怎么停了?是快到了吗?”

燕老三咽了口唾沫,瞧见周边都是怂包,心一横,叫道:“将军,你找到了我们的村子,真不会打我们,罚我们去做苦役吗?”

捕快不会有这么多长枪弓箭,土匪也不会有这么统一的装束。

眼前的这些人,都是一身红衣劲装,英姿飒飒,肩背开阔,看着就知道,他们凭一只手就能举起两三个燕老三这样的人。

那就只会是当兵的了,当兵里面领头的,当然就是将军。

“将军?”

刀疤汉子笑起来,“我倒也勉强能算。”

自从汉皇击溃天下各路宋军,远镇辽国,以汉代宋之后,原本的所有义军,也已经清点人数,进行了更加清楚的整编、划分。

如今军队之中,以五人为伍,伍长以牌书写其余四人姓名。

二十五人为甲,甲正以牌书写伍长五人姓名。

百人为队,队将以牌书写队内甲正等人姓名。

这个左耳有刀疤的汉子,就是岚谷县百人队的队长,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也完全可以称他为将军了。

“你们放心。我们在县城里都已经查过了,这附近原本也就只有五个村子,你们就算全逃到山里去,全都活下来,到现在,也最多就只有这么多青壮了吧。”

刀疤队长指着第一个拿到馒头的老汉说道,“不然的话,抢收粮食这种事情,也不会让这种还有点筋骨在身上的老丈都出来了。”

“假如我们真的只是要拉人做苦役,把你们全拉走不就好了吗?”

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的声音响了起来。

“说的是啊,以前官差大户们搜山,本来就只要能干活的。”

“我们已经是所有能干活的了,再去找家里婆娘丫头也没用。”

燕老三又说道:“那将军到底要带我们去干什么?”

“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

刀疤队长这次笑得更加真诚,不只是因为军中要求对老百姓们要时常带笑,而是他正在说的这件事,让他想想就开心。

“所有人,跟我们回去登记造册,按人口分田地。”

燕老三疑惑起来:“让我们回去种田啊,那当然好了,可是我们以前各家就有自己的田啊,还要重分什么?”

“你们以前的田都不是自己的,是那些老爷们的,而现在的田,都是朝廷的。”

刀疤队长说道,“唉,具体的太细了我也说不明白,反正以后会有人教你们种田,我听管这方面的人说,就你们当地人,重新划分了田地之后,每家每户一年下来,至少能比以前多拿到四倍的粮食。”

村民们一片哗然,都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但是假如真的没有苦役了,能让他们种田的话,就算还是只能收到以前那么多的粮食,也总比现在要偷偷摸摸溜回去种地好埃

明明都是自己耕的地,自己种的粮食,谁也不喜欢这么偷偷摸摸的。

他们跟刀疤队长这一番对话下来,又开始向前走动,终于是把这些人领到了他们山里住的地方。

之后整整五天,刀疤队长他们就指挥着、帮着已经移居到山里的这些人,重新回到他们的村庄。

又过了整整大半个月,才勉强算是把清点人数,划分田地的事情弄完了。也是他们这个村回来得巧,县里其他地方还有的忙呢。

这段时日里,大家都已经收了粮食,只缴上了极少的一部分给官府,别的都运回了自己家里。

燕老三听说县里其他村子的人,也都回来了,他们不如这几个村的人胆大,没敢偷偷种田,但是朝廷借了粮食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分几年慢慢偿还,竟还没有利息。

这一阵子,燕老三早出晚归,天天都觉得自己像在做梦一样,但是,真好,真好呀。

燕老三坐在房顶上,擦了擦不知道怎么就又滚出来的眼泪,傻乐起来。

那些沉甸甸的粮食不会作假。

家里好久没人住过了,需要重新修缮的茅屋也不会作假。

他正趴在屋顶翻晒那些草,屋子里妻子在做饭,已经有香气飘上来。

“哎,别上手,等谷子蒸好了,等你爹下来再说。”

听到妻子骂儿子的话,燕老三笑呵呵的在房顶上喊道:“小六要是饿了,就让他先吃两筷子嘛,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亏了。”

妻子嗔道:“那也等他洗了手再说,就你惯着他。”

“反正咱家现在有粮。”

燕老三开心的很,“咱当年要是有这么多吃的,我肯定比现在高出一头。”

“哈哈哈哈,放心,以后你们的孩子肯定长得越来越高。”

浑厚的笑声从土路上传来。

燕老三回头一看,惊喜道:“牛将军。”

刀疤队长笑着摆了摆手,道:“哎,别急,不用下来,你忙你的,我到你们村里通知个事情,待会儿就走了。”

燕老三叫道:“又是什么好事啊?”

“让你们孩子去上扫盲班,识字多的、学的好的,以后要是地里忙不过来,可以优先申请县里的人手帮你们耕种,要是借县里的大牲口也有优待。”

刀疤队长说道,“还有识字稍微多点,就能学基本功啊,好处多了去了,我也就是粗略通知一下,以后你们村长会跟你们慢慢聊。”

土路两边有人家跑出来:“将军我家饭好了,到我家吃一顿再走吧。”

燕老三也正准备邀请,被人抢先了,不由得懊恼的锤了下膝盖。

不过刀疤队长没接受任何邀请,到傍晚的时候,听说刀疤队长的人手都撤回县城去了,以后常驻县城,很少会来村里了。

村人们不知道,刀疤队长的人手刚到县城,就接到了调令。

“紫陵县有豪族,入山为匪,河东岳鹏举将军率部清剿,为防匪类流窜入岚谷,惊扰百姓,命牛皋一队,在云杉谷东面驻防,仔细巡查,不可有误。”

汴梁,十一月二十六。

“岳鹏举还真是得力,河东基本清静了。”

李开先打了个哈欠,放下刚刚递过来的军情,取出一个瓷瓶,倒了颗丹药服下,起身走动,以助药效发挥。

他走出大厅,来到院中,只见四处都是忙碌穿梭,手捧文书的人影。

李应也在院子里活动,看见他出来,笑道:“刚才听你说,河东太平了?”

“只能说暂时是吧,但毕竟还有一些罪不至死的捡了条命,要是咱们后续干的不好的话,说不定他们也就走上了该死的路子,死灰复燃。”

李开先叹了口气,摇头说道,“而且河东之类的还不算麻烦,西夏故地,辽国那边,才真是让人头大。”

李应点了点头:“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嘛,咱们有天下无敌的大头领,无论宋辽,成规模的敌军都被他一力镇压,比起历史上打天下的那些人,咱们已经是运道最好的了。”

李开先笑着说:“现在可是陛下了。”

“陛下”

李应脸色严肃了一些,走近过来,悄声说道,“我从鲁达他们那儿听到些风声,你听说了吗?”

李开先点点头,脸色也慎重起来:“今天晚上的会?”

“是埃”

李应叹了口气,“陛下好像不准备当陛下了。”

悠悠深夜,新汉朝廷的百余大臣齐聚花园之间,灯火明亮,茶果齐备,却无人有心思去碰那些茶水。

只听着关洛阳在说。

“因为皇帝根本没必要存在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