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兼职成军工大佬,你跟我说开学? > 第361章 太势利眼了

兼职成军工大佬,你跟我说开学? 第361章 太势利眼了

簡繁轉換
作者:九点睡觉睡不着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04 10:14:30 来源:源1

“他们现在当然不敢多说了。你没看到枫叶国都老实了吗?”陈夏笑着说道。

枫叶国和米国曾是紧密的合作伙伴,但在米国遇到问题时,枫叶国却选择了袖手旁观。

“枫叶国真是太势利眼了。竟然不帮帮米国,好歹也曾经一起并肩作战过。”屈菁菁愤愤不平地说道。

“帮?怎么帮?枫叶国又不傻,他们自己也有陈夏制造的军舰呢。要是真的帮了米国,那才是真的傻呢!”陈夏淡然一笑。

“枫叶国应该没有换领导人的打算吧?”屈菁菁试探地问道。

“说了就得换。位置越高,责任越大。他们可不想因为一时冲动而丢掉自己的饭碗。”陈夏深谙其中的道理。

……

“本次会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程开阳说完后,视频便关闭了。

还没等陈夏离开座位,华夏的视频就打了过来。

“陈先生,多谢您的鼎力相助。”闫司令的声音充满了感激之情。

“闫司令,我还担心华夏会因为我让共同国秘书长中途加入会议而有所不满呢,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陈夏笑着说道。

“陈先生,您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们华夏可是真心希望共同国秘书长能参与会议的,只是秘书长之前有事推脱了。多亏了陈先生您啊,让这次会议更加圆满。”闫司令诚恳地回应。

有了共同国的震慑,或许米国杰克首相就不会那么嚣张了。不过,这也是他自己作孽,谁让他偏偏要去惹陈夏呢!

“闫司令,我明天打算带人起航,去环太平洋进行数据调配。你们那边可以安排人员配合一下。”陈夏说道。

“没问题,一切都听陈先生的安排。”闫司令爽快地答应。

挂断电话后,陈夏开始下达命令:“通知谭晓琳、唐笑笑、叶寸心、沈兰妮、曲比阿卓、田果、娄小云,让她们准备参加这次任务。”

“是!”屈菁菁迅速将消息传达出去,并自己也投入到准备工作之中。

“这次任务需要的仪器和破冰船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现在要对破冰船进行最后的调试。”屈菁菁说道。

陈夏之前从北极洋回来后,就对那艘破冰船进行了改造,加入了一些适应环太平洋环境的元素,打造出了一艘全新的破冰船,命名为“3712晴天破冰船”。

“3712晴天已经收到指令,正在准备下水。”娄小云在破冰船的舱内报告。

“3712晴天破冰船,下水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屈菁菁确认道。

破冰船身上布满了链条,这是为了防止它因重力影响而产生惯性,导致翻船。

“链条先别急着撤掉,等3712进入正常航道后再撤离。”陈夏谨慎地指示。

“明白。”屈菁菁指挥工作人员通过仪器让破冰船缓缓下水。

“老大,已经达到下水的标准了。”屈菁菁报告。

“开始下水。”陈夏下令。

“是。”工作人员迅速响应。

“娄小云,进行数据调试。”陈夏对娄小云说道。

“收到。”娄小云面前出现了一个新的工作区域,比之前的破冰船操作界面还要简洁明了。

“破冰船已经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它会根据周围环境的数据进行调配,等达到可以航行的条件后,就可以出发了。”娄小云解释道。

她紧盯着操作屏幕上的数据变化,但一直未达到下水的最佳条件。

五分钟后,娄小云拿起通讯仪器报告:“老大,现在已经符合下水要求了。”

“好,下水,开始航行。”陈夏下令。

为了能让破冰船更好地适应环太平洋的工作环境,陈夏特意将三号港口的环境调整得与环太平洋相似,海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冰块。

“晴天破冰船请求航行指令。”娄小云报告。

“三千米,进行破冰测试。”陈夏给出指令。

“收到。”娄小云驾驶破冰船向三千米远的地方驶去,准备进行返航测试。

然而,在测试过程中,娄小云发现冰刀的温度降到了最低点,无法正常使用。她迅速向陈夏报告了这一情况。

陈夏迅速给出了解决方案:“加快冰刀的切割速度,通过微量因子产生热量来解决问题。”

“是。”娄小云按照陈夏的指示操作,果然解决了问题。

破冰船能够在北极洋使用,自然也能在环太平洋上畅行无阻。陈夏对这次破冰任务充满了信心,并决定让娄小云继续担任驾驶员。

“环太平洋的破冰任务并不简单,但这艘破冰船体积小,便于隐藏和行动。”陈夏对娄小云等人说道,“除了破冰任务外,还有第二个任务。娄小云、叶寸心、沈兰妮,你们三个人驾驶破冰船,要完成外域防护工作。屈菁菁会把你们需要的物品调过去。”

陈夏对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军舰底部隔层中安装了维度航标,屈菁菁你可以通过军舰调取数据来监控破冰船的状态。其他人员则负责与华夏方面进行军舰和其他设备的交接工作。”

“收到!”众人齐声回应。

次日清晨,陈夏带着所有人出发了。这次他并没有选择使用幽灵舰,而是驾驶了白羊号潜艇。白羊号潜艇虽然速度上稍逊于幽灵舰,但同样具备出色的灵动性和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白羊号潜艇还具备一项隐身功能,这得益于其外层附着的一层特殊保护膜,这层膜能够有效干扰雷达扫描,使得潜艇在深海中更难被探测到。由于深海的高密度环境,即便使用先进仪器,也很难发现白羊号的踪迹。从外观上看,白羊号与幽灵舰颇有几分相似,可以说它是幽灵舰的“子舰”。

“老大,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但……”娄小云有些迟疑地向陈夏报告。

“怎么了?有什么发现吗?”陈夏敏锐地察觉到了娄小云的异样。

“我们之前提到的红外线切割现象,刚才似乎又出现了。”娄小云不确定地描述着所见情况,但深知此事非同小可。

陈夏闻言,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红外线切割在这里出现并不奇怪,但前提是它是自然现象。否则,根本不可能出现。”他深知,在海面上,除非有人能在空中安装仪器,否则很难有仪器能探测到深海的情况。而空中若有异物,必然会产生噪音或使用磁力,这些都会被白羊号的雷达捕捉到。然而,至今为止,白羊号的工作台上并未显示任何雷达信号。

“这是有人利用自然因素进行了特殊的手法分析。”陈夏补充道,“看这里的光亮,已经超过了正常稳定值。”

屈菁菁适时地将自己调查的数据递给陈夏,解释道:“人眼看清颜色,取决于光亮度。光亮度越高,看得越清楚。但人眼不能长时间直视强光,否则会感到不适。因此,潜艇在海中会采取特殊措施,防止这种强光现象。所以,紫外线、红外线等光源都会被降到最低。”

“海面上出现红外线,说明有光源体作为载体。仔细查查,最近的光源体在哪里。”陈夏指令道。没有光源体,就不会有红外线。海面就像一面镜子,会反射或折射自然光。而他们现在身处深海,如果红外线是被海面折射出去的,他们根本无法感知到。

“老大,我们还要继续前进吗?”屈菁菁询问陈夏的意见,毕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前往环太洋进行军舰调试。

陈夏考虑片刻后,决定先前往环太洋的中心板块,完成华夏奥运会的相关进程:“走吧,先完成主要任务。”

……

陈夏一行人抵达环太洋中心板块,闫司令已率队在港口等候。白羊号缓缓浮出水面,陈夏等人走下潜艇,闫司令立刻迎上前去:“欢迎陈先生的到来。”

“闫司令客气了。”陈夏微笑着回应。

“陈先生,我们有个会议,希望您能参加。”闫司令有些迟疑地说道。

陈夏看出了闫司令的为难,爽快地答应下来:“好,其余人进行军舰数据交接。”

安排好一切后,陈夏随闫司令前往会议室。途中,唐笑笑好奇地问:“我们不是只是协助人员吗?怎么还要参加他们的会议?”

“可能是华夏方面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老大帮忙吧。”娄小云猜测道。毕竟陈夏的实力有目共睹,他的参与无疑会给华夏方面增添更多信心。

会议室里,陈夏见到了许多熟人。闫司令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召开紧急会议,是因为海中巡逻人员在深海五千米处发现了红外线。”

此言一出,除了陈夏外,在场众人皆感惊讶。闫司令继续说道:“说实话,我们也感到意外。深海中怎么可能出现如此强烈的红外线?但经过多方勘测,确实存在,而且红外线的强度还在不断增加。今天请陈先生来,一是为了军舰调试工作,二就是为了研究这个红外线的问题。”

程开阳接着问道:“陈先生,您认为红外线是由什么产生的?”

陈夏沉吟片刻后答道:“红外线产生的原因是自然光。但海面上会折射或反射自然光。要让红外线以如此强烈的姿态出现,必然有某种媒介作为载体。”

程开阳听完陈夏的分析后,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程开阳作为空中运作的专家,对陈夏的观点一点就透。他深知飞机在空中为避免光线干扰会采取特定措施,但即便如此,所记录的光线数据也远低于这次在海底发现的红外线强度,这让他大惑不解。

“陈先生,我真是不明白,海底的红外线强度怎会如此之高?”程开阳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陈夏耐心解释道:“海中的媒介众多,只要找到与自然光能产生连贯的合适位置,就能实现红外线的增强。想象一下,在深海中找到一个点,与自然光的源头形成两个点,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它们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同时,我们还得考虑海面的影响,它会对这两点间的距离产生干扰,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测量。”

听完陈夏的解释,在场人员都恍然大悟。闫司令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陈先生,这次奥运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万一出现什么闪失,我们可就真成了华夏的罪人了。我恳请陈先生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陈夏见状,干脆利落地给出了解决方案:“我们今晚就开始勘测,奥运会还有十天,这期间会有大量参赛者到来,我们必须保持镇定。军舰的数据我会亲自调试,我已经安排人去整理最新数据了。现在,请带上你们的工程师和光学专家,跟我一起出发。”

闫司令感激地点头,迅速调配了几名光学工作者和相关工程师。陈夏则带着他们乘坐白羊号潜艇,开始了深入的勘测工作。

在潜艇内,陈夏与光学工作者尚晓峰紧密合作,他们决定以红外线最强点为圆心进行环绕测量,并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经过长达十五分钟的测量,他们成功锁定了红外线的中心点,并发现其强度是周围的三倍。

随后,陈夏指挥团队调遣到该位置,并吩咐其他人员开始测算自然光的位置。他深知,每个人的测量方法不同,分工合作能让数据更加精准,从而便于两点间的测量。

然而,在测量过程中,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了异常:“陈先生,这里的数据不对劲!”

陈夏闻声赶去,只见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值异常混乱。自然光产生的光线共有九种,虽然它们的发出位置相同,但到达位置却各不相同,且数据偏差极大。而红外线的强度却远高于其他光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陈夏眉头紧锁,心中已经有了猜测:“有人对自然光线进行了干扰。”他联想到之前的极光现象,心中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这很可能是同一个人的手法。”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陈夏决定对红外线进行分解。然而,当他提出这一想法时,却被告知目前尚未研发出能够直接分解红外线的仪器。这让陈夏不禁感到有些惊讶和棘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