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二皇子李承澤已到。”皇宮深處,候公公恭敬地向慶帝通報。“讓他進來。”慶帝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他今日並未沉浸於破甲箭的研究,而是目光溫柔地落在桌上精心準備的餐點之上,未曾回頭。
不久,李承澤步入大殿,目光掠過桌上的一盤盤佳肴,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
慶帝召見,此情此景卻似乎有違常例,竟有美食相待?
在他的記憶中,慶帝鮮少單獨留人共餐,即便是太子、范閑等親近之人,也多是集體相聚。
今日此舉,著實令他感到意外。
“承澤,來了便坐吧。這些菜肴,我記得都是你平日裡所喜愛的。”
慶帝面帶和煦笑容,向李承澤招手,示意他坐於自己身旁,並輕輕指向桌上的食物。
李承澤雖心中滿是不解,卻也未多加詢問,依言在慶帝身側落座。
“快嘗嘗,這些可都是特意為你準備的。”見李承澤只是靜坐未動,慶帝溫聲催促道。
李承澤環顧桌上,雖非滿漢全席之盛,但每道菜都透露著匠心獨運,精致非凡。
更令人驚喜的是,連他偏愛的水果也一應俱全,細節之處盡顯關懷。
此刻,李承澤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慶帝此舉的不解,也有對這份突如其來關懷的感動。
他緩緩拿起筷子,開始品嘗這份特別的午宴,心中暗自思忖著慶帝此舉背後的深意。
“陛下,這盤紅燒鯉魚,臣實在不敢動筷,您應記得,臣食後便會周身泛起紅疹。”
李承澤輕推面前的紅燒鯉魚,目光中帶著幾分提醒。
慶帝聞言,恍然大悟般拍了拍額頭,笑道:
“哎呀,看我這記性,竟忘了你幼時那次因誤嘗鯉魚而起的疹子,那時你應是七歲吧?”
“陛下,實則是七歲,不過民間常以虛歲計,故常言八歲。”
李承澤溫和地糾正道,心中卻暗自思量。慶帝素來深沉,今日卻如此熱情地邀自己共餐,這份殊榮前所未有,背後定有深意。
莫非,是因自己那起死回生的奇異能力,讓陛下也按捺不住好奇與重視?
世間之事,往往如此,一旦展現出非凡的價值,周遭之人便皆成良善。
正如范閑以才華贏得慶帝認可,又如自己培育出高產水稻,引得陛下寄予厚望。
而今,這起死回生的仙術,更是讓慶帝不惜以慈父之態相待,親自設宴,意在拉攏。
然而,這桌上竟還擺著一道自己過敏的鯉魚,看似無心,實則耐人尋味。
李承澤心中明鏡,這一切皆是因自己價值提升,慶帝欲借此機會拉近關系。但這份親近之中,也不乏試探與考量。
他深知,在這權力與利益交織的皇宮中,每一步都需謹慎前行。李承澤心中暗自揣測,慶帝此舉背後的深意,
卻一時難以捉摸。“
還請候公公將這道紅燒鯉魚撤下。”
他禮貌地提出請求,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候公公應聲而動,迅速上前,將鯉魚盤撤離了餐桌,動作敏捷而恭敬。
“陛下,其實您若鍾愛此味,不必顧及我。我不過是對它有所忌口罷了。”
李承澤輕聲說道,試圖緩解氛圍中的微妙。
慶帝聞言,擺手笑道:“今日之宴,主旨在於與你共餐,你既不能享用,
它留在此處又有何意義?”言語間,盡顯其老練與圓滑,對人心拿捏得恰到好處。
李承澤心中暗歎慶帝此等手段之高明,若非自己早已對其有所了解,恐怕也會為其突如其來的“父愛”所動他表面上則維持著歡愉與感激的神色,恰到好處地展現了情感的波動,既不過火也不失真誠。
“看來,陛下今日之舉,確為加深我們之間的情誼而來。”
李承澤心中明了,慶帝之所以如此,皆因那起死回生之術的震撼。在這權力與秘密交織的宮廷中,無人能對此無動於衷,慶帝自然也不例外。
而那盤被撤下的紅燒鯉魚,或許正是慶帝布下的一枚微妙棋子,意在試探或觀察李承澤的反應。
然而,這一切在李承澤眼中,不過是權力遊戲中的一環罷了。他深知,唯有保持清醒與謹慎,方能在這複雜多變的宮廷中立足。
經此一番觀察與交流,慶帝心中確認,眼前的李承澤確為其真身無疑。
那關於鯉魚的記憶如此深刻,細節之處不容作假,非親歷者難以道出。
“對了,關於你主持的銀行項目,進展如何?”
慶帝夾起一筷佳肴,邊吃邊以閑聊的口吻詢問。
李承澤微笑著回應:
“一切進展順利,銀行已步入正軌,累計吸納了數千萬兩銀子的儲蓄,其中不乏大商賈的巨資,更有許多平民百姓將閑散銀兩存入,以求微薄的利息。
此外,貸款業務也運行得有條不紊,為商民提供了便利。”
慶帝聽後,滿意地點了點頭,讚許道:“你辦銀行確有幾分本事,成效顯著。”
李承澤謙遜道:“此乃臣分內之事,皆為慶國繁榮貢獻綿薄之力。”
隨後,他又補充道:“范閑在江南的銀行也即將落成,范思轍在邊境的銀行也已動工,
相信不久之後,慶國的銀行網絡將更加密布,商業也將因此更加繁榮昌盛。”
慶帝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對李承澤的規劃與執行力表示了肯定。
如今慶國,正步入盛世的光景,一派繁榮景象!“承澤,此等盛況,
你的貢獻功不可沒,朕以此杯敬你!”慶帝言辭間透著真誠,舉杯示意。
李承澤亦舉杯相迎,謙遜回應:“此皆陛下聖明領導,萬民之力共築,臣不敢獨攬其功。”
深思之下,慶帝的話語確實耐人尋味。若論家庭角色,他或許有所欠缺;
但論及治國之道,慶帝無疑展現了卓越的才能。
自登基以來,大慶國力日益強盛,經濟繁榮,商業興旺,這是有目共睹的成就。
慶帝的策略,先促商業發展,這確實展現了帝王的遠見卓識。
然而,將盛世之功全然歸於己身,卻讓李承澤心中微瀾起伏。
大慶的盛世景象,乃是眾多臣民共同努力的結果,豈能一人獨享其功?
此事背後,蘊含著權力的微妙與君臣關系的微妙平衡。一位明君,
當有海納百川之胸襟,能容得下不同聲音與功績。
至於慶帝,是否能做到這一點,李承澤心中暗自揣摩,深知其性格複雜,難以輕下定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