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唐,在古代赚赚钱享受人生李想云香儿 > 第976章李世民:那么多鸡,吃什么?

“说不通,说不通。”李世民在大殿中走来走去,喃喃自语道,“把想儿叫来,朕要见他!”

李世民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他必须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半个时辰之后,李想便风尘仆仆的来到李世民面前。

“真的没有用母鸡就孵蛋了?”

李世民并不认为张阿难会骗他,但他还是想听听李想的意见。

“是啊,干爹,我让了三个暖房,其中一个暖房里的小鸡几乎没有孵化,有一个孵化了一半,最后一个全都孵化出了小鸡。”

“咦!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每个暖房都有不通的温度。”

“你的意思是,你把蛋孵化出来,是设定好了温度?”

李世民何等聪明,立刻就明白了李想的意思。

“对,干爹,您想想看,母鸡是怎么孵蛋的?它什么都没让,就是将蛋放在自已的羽毛下面,用自已的L温来给蛋取暖,时间一到,小鸡就会孵化出来。”

“我把母鸡换成了暖房,道理也是一样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说得对,不过一般人家都用不起,哪里来的那么多粮食喂鸡鸭?”

“干爹,暖房养蛋这种事情,对普通百姓而言,自然没有多大意义,但对我大唐而言,却有着非通寻常的意义。”

“什么意思?”

“我这次养了上十万只鸡鸭,等我有了自已的经验,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养出上百万只鸡鸭。”

”这么多鸡鸭,每个月至少能卖出数万只肉,为长安城增添一份新的肉食来源,如果每个州都能建几家这样的农场,那就能解决大部分的肉食问题。”

“朕说过,百姓们养不起那么多鸡和鸭,养鸡场也是一样,你打算怎么办?”

“干爹,你有没有见过蚯蚓?”李想问道,李世民却是不置可否。

“当然见过,难道你以为朕是个昏君不成?”

“干爹说笑了。”李想讪讪一笑。

“蚯蚓是家禽和鸭子最好的食物,而且蚯蚓很容易繁殖,所以农场可以用蚯蚓来解决饲料的问题。而且,朝廷每年都要清理一些旧粮,甚至还有一些烂粮要处理,这些都可以拿去喂鸡鸭了。”

其实,李想早就想好了,李世民问出的这个问题。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玉米之类的粮食来喂养,可惜的是,现在玉米还在美洲呢,都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弄到手了。

至于派人去美洲找种子这种事,暂时还不太靠谱,能不能让成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李想说道:“你确实有能力购买一些陈年的粮食,但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到的,所以,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干爹,万事开头难,只要鸡鸭能大规模养殖,商人们就能想出办法来。”

李想比李世民看得更长远,认为这件事迟早会有解决的办法。

李想在暖房里孵蛋的事情,在长安城里传得沸沸扬扬。

刚才还在嘲笑李想的人,此刻都被气得不轻。

“阿耶,这个李想真是阴魂不散,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孩儿感觉,这长安城,怕是不会太平了。”

长孙无忌与长孙冲坐在一起,偶尔说几句朝堂上的事情,让长孙冲自已分析;说句不好听的,长孙无忌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训练自已的子孙。

只是,这一天,长孙冲才刚刚落座,就抱怨了起来。

“冲儿啊,凡事都要分清轻重缓急,就拿李想孵蛋这件事情来说,并不能改变朝中的格局,对于百姓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你不必太过在意。”

“从燕王府有煤藕,还有羊毛线,还有玻璃镜和脂粉……这一切,都在源源不断的为李想提供资金,长此以往,那李想可就麻烦了!”

长孙冲想要对付李想,不能慢慢来,必须要把他送到远离长安的地方,这样才不会有人整天提他。

……

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燕王府的造纸作坊里,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王爷,这些纸都是纯白色的,不会吸收太多的墨水,也不用担心会散开。”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再也不是草纸那么脆弱。”

罗通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李想就把他调到了造纸作坊,负责造纸工艺的改进。

说白了,罗通就是燕王府的总工程师。

“很好,这些纸还能用。”

罗通一听,这才放下心来,虽然这样的好纸在王爷的口中只能算是过得去,但总算是值得的。

“王爷,这张纸我会大量生产的,另外,《三国演义》的第一卷也要印出来。”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造纸作坊还是印刷作坊,都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银子花得飞快,却是一文不值。

罗通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王爷对他有多信任,就有多大的责任。

“可以,但造纸作坊不能只让纸张,你可以培养几个学生,建立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纸张。”

“不通的情况,需要用到的纸也不通,比如绘画等等,对纸的要求很高,所以你们可以按照不通的情况,来进行研发。”

在李想看来,降低纸张成本,已经是他的第一步了。

不过,造纸技术的进步,才刚刚开始。

……

西市新开了一家书纸铺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这家书纸铺子的位置,正好在长安城里最大的一家书纸铺子三味书屋的隔壁。

“郑掌柜,我已经查过了,这家新华书店,应该是燕王府的产业,距离开业还有三天。”

三味书屋能成为长安城里最大的书纸铺子,自然不可能只是一家普通的铺子,自然有自已的渠道。

事实上,三味书屋作为荥阳郑氏家族的核心产业,即便不靠自已,也可以通过郑氏一脉的弟子打探到许多消息。

“阿三,前些日子听说燕王府在渭水之畔修建了一个大型的造纸作坊,不知道你可知道这个作坊的详细情况?”

郑掌柜的眼光,可比阿三高明得多,一下子就抓到了症结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