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 第一百零七章 以器载道

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第一百零七章 以器载道

簡繁轉換
作者:我是十三香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6 10:28:00 来源:源1

第107章以器载道

吴文看着手中的《太上洞玄经》,里面有关于尸解的内容,让他见到了他最近一段时间接触到的很多东西的影子。

通灵腰铃的信息记录,苗人蛊术的人体共生。

这都好像是一种尸解方式。

虽然抛弃了肉身,但意识却以另一种方式永生。

「袁师伯,此书能否让我阅览一段时间?」吴文拿着《太上洞玄经》问道。

袁天罡微微挥了挥手:「你拿去吧,我已经看过多次了。」

闻言,吴文便将书收下。

在袁天罡的带领下,吴文来到有关外丹术的道藏典籍存放的地方。

「外丹术所有的藏书都在这里。」

吴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满满的一墙,还有周围的几个书架,全都是。

对此,他心中不由感叹:这麽多!

「你慢慢翻阅,我先离开了。」

「谢袁师伯!」吴文拱手感谢。

目送袁天罡离开后,他便开始逐本翻阅起来。

外丹术,起源于秦汉之前。

那时的人相信,吃金子就能像金子一样坚固,吃玉就能像玉一样温润。

黄金,即使放入火中百炼也不会消融;埋在地下,历经千年也不会腐朽。

服食黄金,能使自己的身体像黄金一样,永不老去丶永不死亡。

而丹砂又能够炼成黄金。

因此,外丹术又被称作炼金术。

然而,由于外丹术炼制的金丹,让很多吃了它的人短寿和猝死,从而导致很多人逐渐对它失去了信任。

后来,随着发展,内丹术出现。

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丶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修炼。

以人的身体为鼎炉,修炼精丶气丶神,以达到强身健体丶提高生命功能丶从而「成仙」的目的。

但内丹术修炼极为困难,千百年来修成者廖廖无几。

于是,道家又将目光投向外丹术。

外丹术虽有其弊端,但不可否认其也有可取之处。

因此,道家将外丹术与内丹术合二为一,形成如今的外丹道。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为器之本,器为道之体;道寓于器之中,器为道之体现。

修行外丹道的人认为,若被动服从大道的演化,无法保证永存。

于是,「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应运而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外丹道从中得出了独特的「逆以成丹」的思路。

他们以自身为炉鼎,模拟天地运转,炼器成丹,即外丹。

然后,以器作为自己道的承载,最终实现生死而道不消,与世长存,达到永生的境界。

「以器长存!」

看到这,吴文不由得将手中的书放下,转而再次拿起那本《太上洞玄经》。

「托物寄形,死后复生!」

「这不和尸解一样吗?」

「难道所有的修炼到最后都需要舍弃肉身,以另一种方式存活?」

吴文心中不由发出如此一问。

暂且抛开这个念头。

继续沉浸于书中。

外丹道的炼器成丹,首要步骤便是炼制出一个能够承载道的器物。

而这个炼器的方法,正是外丹道最为核心的炼金术。

这种炼金术,并非仅仅通过人为手段冶炼出珍贵的黄金,而是在此基础上,

不断发展和延伸,创造出合金的炼制技术。

在这座藏书殿中,关于外丹术的书籍之所以如此丰富,是因为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冶炼技术,详细记录了炼制过程丶炼制经验以及炼制结果等信息。

吴文在仔细翻阅时就察觉,这些内容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黄金虽好。

但由于其性质过于稳定,用它作为材料炼制成的器物,难以将自身的道承载在上面。

因此黄金并不适合直接作为炼器的材料。

同时,普通的材料也无法满足炼制器的要求。

只有经过特殊炼制的材料,才能炼制出能够承载自身道的器物。

炼金术的目的,就是创造出一种既具备黄金的不朽属性,又能承载自身道的器物。

吴文亲手摘下腰间的腰铃,仔细端详着。

「这个腰铃能通灵,并非偶然。」他心中暗想。

想到这个腰铃是少府监工匠所制,吴文当即起身,打算去少府监,找那工匠询问一番。

然而,一出藏书殿,他才发现天色已晚,自己竟在殿中看了一整天的书。

于是,他改变了主意,决定明天再去找那工匠。

离开皇宫,吴文往府邸走去。

走到半路,一辆低调而奢华的马车突然挡在了路中央。

吴文一看,便明百这马车的主人是专程来找自己的。

他走上前去,车厢的窗户被打开了一条缝。

吴文往里看去,发现里面坐着的人竟是秦王李世民。

此刻,李世民的脸色十分难看,显然是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

「上来!」李世民沉声说道。

吴文回道:「与秦王殿下同乘一辆马车,这似乎不合规矩。」

「你还在意这个?」李世民轻笑一声。

随后,吴文上了马车,坐在李世民对面。

马车缓缓前行。

李世民盯着吴文看了许久,才开口说道:「你说对了,父皇并没有遵守诺言,立本王为太子。

吴文微微一笑,这种情况他早已预料到。

李世民继续说道:「不过,父皇给了本王另一个选择。」

「什麽选择?」吴文好奇地问道。

李世民笑道:「父皇让本王去洛阳。」

闻言,吴文眉头一皱,这种情况他并未预料到。

洛阳,并非一个普通的地方。

而且,这个地方还是李世民亲自打下来的,他在这里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朝廷。

如果李世民去了洛阳,以他的能力和势力,就相当于与长安的朝廷形成了对立。

一个国家有两个政权,这与分裂有何区别?

因此,吴文觉得李渊此举实在是太过愚蠢。

「你说本王该不该去洛阳?」李世民双眼盯着吴文,认真地问道。

片刻之后,吴文平静地说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医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