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大魏风华 > 第五百七十三章 另辟蹊径

大魏风华 第五百七十三章 另辟蹊径

簡繁轉換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22 00:44:16 来源:源1

第五百七十三章另辟蹊径(第1/2页)

这一夜估计逃出保宁的窦学武会很难睡着,毕竟打惯了鹰,到头来却被鹰啄了眼,这换了谁来都有些接受不了,但将时间倒回到魏国的军队出现在保宁城外时,如果窦学武能细心一些,或许能发现在保宁的城头上,有一个人正在静静地观察自己。

倭国联军的总指挥织田信虎。

这是个很普通、很矮小的倭人,他的身高就算是在普遍较矮的倭人中也算是独一份了,或许一些武士大将用的长刀都要比他的身高高一些,然而他依旧成为了联军的总指挥官,得到了几十个诸侯的认可,这充分说明。

他很能打。

倭国的战国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涌现出了一批注定要出现在倭国史书上,被后世倭人传颂的名将,虽然在魏辽看来,倭国的战争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那些所谓的名将也不过是矮个子里拔高个,放到中原战场上估计一个冲锋就没了,但在倭国国内,这帮人可谓是名震八方,是传奇级别的任务,几乎个个都是智勇双全,运筹帷幄。

而织田信虎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

这个人在倭国简直就是活着的军神,还没有人专门给他立传只是因为他还活着,当初源义满迟迟不能统一倭国,就是因为平原一战被织田信虎大败,才只能牢牢控制住京都却不能西出,久而久之,源义满的地位越高,织田信虎的威名也就越高,最奇怪的是,织田信虎居然还不是个大名,只是个从普通武士爬上来的将领,按理说有这种名声加上这种本事,织田信虎心一狠说不定就坐上自家诸侯的位置了,可偏偏他又极为忠心,二十多年来从没有过逾越之举。

这还得了?又能打又忠诚,简直满足了诸侯们对于手下的一切幻想,倭国几十个诸侯谈起他都得竖个大拇指,之前定下入侵高丽的事情后,几乎没经历过什么像样的讨论,织田信虎就被拉出来当了总指挥官,连反对的人都没有。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关于织田信虎这个人的一切,就会发现,他不仅是个在倭国备受推崇的将领,还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首先,他有名字,这说明他的出身还算不错,要知道在现在的倭国,名字是奢侈品,只有大名之类的,才有可以考究的家族名字,而一般民间普通老百姓生孩子,都是起个大郎、二郎之类的诨名(类似于中原的狗蛋),凑合过一辈子。

其次,他念过书,识过字,会写几首打油诗,打了胜仗也能随口吟诵几句增加些传唱度,而最关键的是,他信基督。

鬼知道这个年头的倭人到底是怎么知道基督教的,根据一向沉默寡言的织田信虎某次喝醉后的说法,是小时候在海边打渔时救过一个南洋人,养伤过程中给他灌输了些基督教的教义,久而久之织田信虎就信了,这年代倭国最盛行的宗教是唐传佛教,其次是倭国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织田信虎却和其他人不一样,隔几天就做一次礼拜,人家念阿弥陀佛,他说上帝保佑。

就这么一个兼具能打和有趣的人,要想不在倭国被称为盖世名将也不容易,而且他确实立下了显赫的战功,既勇猛善战,又善于用兵,尤其是在进攻高丽的这些日子里,渡过对马海峡后,他仅用了四个时辰就完全占领了釜山,一路势如破竹,击破各路高丽军队,半个多月就打到了离开京只有三百里的地方,隔着海的倭国诸侯们还在幻想这一次到底能从高丽抢回来多少好东西,一接战报发现织田信虎都快把高丽灭国了。

要说这个过程的确是乏善可陈了点,战争一向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才精彩,然而倭国入侵高丽的确就是一边倒,高丽军队不断地跑,倭军不断地追,甚至倭军不追,高丽军队也还在跑,如果不是跑过了开京还得迎头撞上金国的军队,估计这些人得跑出高丽才算完。

不管是高丽军队太弱,还是倭军太能打,总之一大批倭国将领的威名就此树立起来,四处传唱,在那些话语里,倭国的将领有如天神下凡,似乎谈笑风生之间,就能运筹帷幄,破敌千里,其中织田信虎最为出名,而保宁之战的倭军大胜结果,似乎也证明了他确实称得上倭国的军神。

在得知魏**队靠近高丽的那一天,倭国靠近高丽西海岸的将领都得到了消息,对于魏国这个试图介入高丽战场的恶客,好几位倭军将领都表示要固守城池,不能主动迎敌,然而织田信虎对着沙盘沉默许久,却表示了反对。

当初倭国化民为寇,试图劫掠大魏沿海的时候,他没有去,但这些年里多少听到那边的战绩,直到江南军队的实际战力,在他看来,如果是七万魏军对七万倭军,那么倭军将毫无胜算;然而如果魏军只有倭军的一半甚至更少,那么这一仗就能打,并且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以此来开一个好头,让整个高丽战场的倭人都充满信心。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魏军登陆的海滩到保宁城,他故意只放置了小股军队,以此来达成麻痹魏军的目的,尤其是负责守护粮仓的保宁城,更是将大军藏于内部,连城门都不关,他笃定在江南战场胜利了许多次的魏军不会太细心,而结果也如他所料,他站在城头看着魏军进入保宁城,又看着魏军逃了出去,五千悍勇的魏国士卒只活下来一半多。

当然,如果换做是黎盛来,虽然他也看不起倭人,但至少不会中这么简单无脑的诱敌深入空城埋伏,但偏偏窦学武出了名的一根筋,以往在江南黎盛下令他去打仗就完事了,这次黎盛想着给自己的老部下一个抢首功的机会,谁知道就打出这么一仗来。

“混账,混账!窦学武那狗东西在哪里?让他自己来本将大帐,我要亲手砍死他!”

铁原郡的魏军营地里,黎盛正拍着桌子怒骂,之前当着高丽文武说的那些大话现在像一记记耳光抽在了他的脸上,把他扇得满脸通红,他带着刚刚重建的海军和自己精心训练,打惯了倭寇的步卒气势汹汹地过来,刚上岸就吃了这么个闷亏,高丽君臣也就罢了,他怎么跟王爷交代?

眼见主帅气成了这番模样,诸将噤若寒蝉没一个人敢上去劝,毕竟黎盛的脾气他们又不是没领教过,正在气头上的黎盛连自己顶头上司都敢骂,更何况是他们这些麾下的将领?

眼看黎盛越骂越光火,还在前线苦苦支撑的窦学武被砍死的可能性越来越高,最后还是赵裕叹了口气,劝道:

“首战失利,却未损根本,黎将军息怒,眼下还是考虑如何善后更重要。”

黎盛猛地转过身,但看到出言的是赵裕,他瞪着通红的眼珠,面色还是松缓了下来,轻轻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百七十三章另辟蹊径(第2/2页)

脾气是脾气,本事是本事,发完了火的黎盛还是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他让人取来地图,只是略微扫了一眼,便有了想法。

这幅高丽堪舆图上,北方被涂成了金国的红色,南方被涂成了倭国的黑色,猛地一看,整个高丽几乎都已经被金国倭国瓜分完毕,只剩中间开京一带还在高丽军队的掌控中,两侧的海岸线上,金国倭国的兵力已经完成了闭合,开京和最后两道已经被彻底围死,眼下魏军是从高丽西南房的济州港强渡过来登岸,要想驰援开京,起码得杀穿七百里。

说起来简单,可考虑到这一次魏国的海军不会轻易上岸,只会在沿海巡视对岸上进行打击,要想驰援开京,只能靠步卒,而运过来的步卒只有两万,眼下还在保宁折损了快三千...

一想到这个战损数字黎盛感觉自己脑门上的青筋又开始跳起来了,他扶剑冷喝一声:

“众将听令!”

“马天瑞,你领三千步卒,由南线开始进攻,两日内务必拿下铁原城,若是像窦学武那样吃了败仗,本将唯你是问!”

“游突,你领两千步卒,开赴葛麻岭,本将不要你往前挺进,只要你在此顶住汉滩江附近出现的倭寇,退一步,本将把你的头砍下来!”

“费子骞,本将给你五千人马,再让海上的战船替你轰一轮,你务必要控制控制大兴山脉(忠清南道与全罗北道分界线)的东侧隘口,封锁倭寇从全罗道北上的援军路线,要是过去一个倭寇,你就别活着回来了,听没听见?!”

三个将领凛然称是,纷纷出帐准备了,赵裕在旁听着黎盛的一番布置,又站在地图前思忖良久,这才恍然大悟,感叹黎盛虽然性格偏激,但确确实实是个值得王爷看重的帅才。

只是刚刚登岸,而且还开战不利,黎盛就拿出了最合适的进攻方案,简而言之,现在登录的一万五千步卒,被分成了三部分,一路朝着高丽铁原方向抢占战略要点,切断倭军进攻魏军登岸大营的通道,另一路则是向保宁方向挺进,务必要保住剩下那两千多已经陷入合围的魏军步卒。

似乎在听到窦学武轻敌冒进惨遭大败的消息的一瞬间,黎盛就端正了自己的心态,不把高丽战场上的倭人当成江南的那些倭寇一样看不起,而是把他们当成了实实在在的对手,开始稳扎稳打地扩大阵地,控制交通要道,借助海军在海上的压制力开始朝着内陆挺进了。

不到两万的步卒,扔进高丽战场似乎有些不够看,但考虑到倭**队现在散布在高丽南方的许多个城池,其中甚至有些化作兵匪四处劫掠,那么魏军的兵力是完全足够铺开进行正面作战的--甚至于黎盛自己手里还剩下了五千士卒,可以尝试着在两翼再无威胁的情况下,开出一条通往开京的路来。

再考虑到江南后面会通过海军战船运送过来的更多兵力,单看这方面,局势总还是乐观的。

然而终究还是缺时间啊...这套战略最大的问题便是一点:倭国或者金国不能攻下开京。

一旦开京被破,那么整个高丽除了孤悬海外的济州岛外就彻底沦陷,到时候想要从完成闭环的防线上硬生生打出来缺口,难度就要比眼下高太多倍了。

然而就目前来看,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毕竟连王公贵族都跑路了,开京城内只剩下些临危受命的倒霉鬼,要指望开京能在倭国和金国的同时进攻下守到魏军打穿七八百里,实在有些不现实。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倭军和金军暂时停止进攻呢?

赵裕看着地图若有所思,片刻后,他回头看向正在准备出征的黎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裕的地位,在如今的魏军中算是比较超然的,他既不是将领,也不是参军,没有具体的作战任务,也不受任何人的管辖,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身份比在场的所有人都高,所以黎盛自然不敢给他脸色看,听到了他的话,黎盛忍住了差点脱口而出的冷嘲热讽,问道:

“这...不太可能,倭寇来势汹汹,让他们停止进攻,还没让他们直接投降的可能性大。”

这是事实,大魏需要运兵,但倭军不需要,倭国那几十个诸侯这一次算是把老本都压上了,开京那边还能对他们喊两句话说让他们挺住,可倭国怎么可能停手?总不能和他们说,魏国这次出兵是来收拾你们的,但现在还没办法赶到开京,同时后方的兵力也还没到,麻烦你们先等段时间,先别攻打开京了,等到魏军一切都准备好了,再来收拾你们。

--倭国人是喜欢一根筋认死理,但又不傻,怎么可能同意?

然而赵裕依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对,是有可能的。”

他看着黎盛,问道:“黎将军还记不记得,当初倭国第一次举国为寇,是因为什么?”

“那当然是因为穷,还有眼红呗,”黎盛说,“倭寇就这德性,比起好好种田,他们更喜欢抢。”

“但认真算起来,倭国之所以会选择袭掠大魏沿海,只是因为一次‘愚蠢的外交事故’,”赵裕说,“这是王爷的原话,如果不是钱塘县令和那两个去倭国的小吏自作主张,也许当初根本不会有那一场倭乱。”

全部心思都放在战事上的黎盛听得有些烦躁,窦学武这一败带给他的影响太大了,虽然被他强行压了下去,他也过了急于证明自己的阶段,但一想到王爷可能会对自己失望,还是忍不住地心烦:“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是想说,既然当初倭人能被糊弄一次,那为什么不能有第二次呢?”赵裕说道,“黎将军你想想,当初那么离谱的事情,倭人都能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去告诉他们,其实魏国不一定要与倭国死战,说到底这一次只是为了驰援高丽,只要倭国能停止攻打开京,并且归还部分区域...”

他眼睛越来越亮,话说得也越来越流畅:“金国那边是必定会同意的,这个我不好多说,还请黎将军谅解,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让倭人相信,高丽和倭国之间,是有和谈可能的,而只要能和谈成功,魏国也会承认这份条约。”

黎盛反应过来:“你是说,再像那次一样,派两个小吏过去,忽悠他们?”

“是谈判,”赵裕笑道,“而谈判阶段,停战不是理所应当的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