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大魏风华 > 第六百九十一章 开拓

大魏风华 第六百九十一章 开拓

簡繁轉換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8 15:29:13 来源:源1

第六百九十一章开拓(第1/2页)

靖平二年,仲夏。

铅灰色的海潮,仿佛凝固了千万年的绝望,终于被船首撞开一道浑浊的豁口。

“海鹞号”如同一条被巨浪蹂躏了千百遍的破麻袋,**着、颤抖着,将布满盐霜和藤癣的残破船舷,重重靠上那片粗粝的栈桥,栈桥简陋得近乎原始,几根巨大的圆木深深打入浅滩,上面铺着未经精细处理的厚木板,边缘还带着树皮的毛刺,它从一片被匆忙砍伐出的空地边缘探出,连接着后方那片更高、更坚实的土地。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浓烈海腥、陌生植物辛辣清香、雨后泥土腥气以及远处密林深处隐约飘来的腐烂气息的味道,这味道霸道地钻入每一个刚刚踏上这片土地的人的鼻腔,瞬间盖过了船舱里积郁数月、令人作呕的汗臭、呕吐物和霉变的混合气味。

死寂。

一种劫后余生、夹杂着巨大茫然和本能敬畏的死寂,笼罩了甲板上所有还能站立的人。

陈守业几乎是瘫软着被水生拽下跳板的,脚掌踏上坚实、微凉的土地,那触感让他膝盖一软,若非水生死死架住,他几乎要跪倒在地,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睛茫然四顾。

栈桥后方,是一片被暴力清理出的巨大空地,焦黑的树桩如同狰狞的伤疤,密密麻麻地散布在泥泞的地面上,诉说着开拓伊始的粗暴,空地边缘,是难以想象的、高耸入云的原始森林。那些树木的形态诡异得令人心悸:树干笔直光滑,直刺铅灰色的苍穹,树皮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灰白色,如同剥落的巨蛇鳞甲;巨大的树冠并非层叠的枝叶,而是如同一把把撑开的、浓密到令人窒息的巨大绿伞,遮蔽了几乎所有的天光,只在缝隙间投下幽暗的绿影,空气中那股清冽又带着一丝辛辣的奇异芳香,正是源自这些巨树。

空地中央,矗立着一座用巨大圆木和粗糙石块垒砌而成的简陋营寨,寨墙高约两丈,顶端削尖,几座简陋的木质箭楼歪歪斜斜地立在上面,隐约可见穿着大魏海军号衣的士兵在警戒,营寨中央,一面巨大的黑龙旗在带着咸腥味的海风中猎猎招展,旗杆下,一块巨大的、被特意保留的砂岩异常醒目,即使隔着老远,也能看到那上面用利器深深镌刻着一个巨大的、殷红如血的--

“魏”!

赵吉当初历经九死一生才刻下的字迹,如今成了这片蛮荒之地最醒目的灯塔,也是所有漂泊者心中唯一的锚点。

营寨外,围绕着几排同样简陋但排列相对整齐的木屋,显然是给后续抵达的官吏和匠户居住,更远处,靠近森林边缘,则是一片更加混乱的窝棚区,炊烟袅袅,人影绰绰,那是之前几批抵达的、持“丙等”特许状的零星移民,整个营区,都笼罩在一种初生的、混乱的、却又被无形铁腕强行约束的秩序之中。

“爹...爹!我们...我们到了!博安洲!我们自己的地!”水生激动得声音发颤,紧紧抓着父亲枯瘦的胳膊,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他年轻的眼睛里充满了对这片陌生土地的震撼,以及一种摆脱了海上地狱、终于触摸到希望的狂喜。

陈守业却只是茫然地点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漏气的风箱,他贪婪地、大口地呼吸着这陌生却不再颠簸的空气,胃里翻江倒海的感觉尚未完全平息,脚下的土地也仿佛仍在摇晃,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那张粗糙的“丙等壹柒叁”木牌,冰凉硌手,自己的地?在哪里?眼前只有无尽的蛮荒和那座冰冷森严的营寨。

阿木尔一家紧随其后踏上了栈桥。他高大的身躯在踏上土地的瞬间微微一沉,随即稳如磐石,他锐利的鹰眼迅速扫过营寨、箭楼、木屋、窝棚区,最后落在那片幽深得如同巨兽之口的原始森林上,他解下背上沉重的皮囊,轻轻放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妻子乌云其其格紧紧抱着小女儿其其格,脸色苍白,长途晕船和未知的恐惧让她显得格外虚弱,十三岁的***则挺直了腰板,像一头初临陌生领地的小狼,警惕地打量着四周,右手下意识地按在腰间新磨的猎刀刀柄上,那道鞭痕在铅灰色的天光下依旧刺目。

阿木尔的目光与不远处几个同样穿着破旧皮袄、眼神带着草原气息的汉子)交汇,彼此微微颔首,无声的同盟在踏上新土的第一刻便已结成,他弯腰,抓起一把脚下微湿的泥土,在掌心用力捻开,泥土呈深褐色,带着腐殖质的松软和肥沃气息,远胜草原上那被风沙侵蚀的硬土,一丝难以察觉的、属于猎手和牧民的满意光芒,在他深陷的眼窝里一闪而过。

小其其格怯生生地从母亲怀里探出头,她不懂什么特许状,只知道脚下踩着的,不再是摇晃的船板。

王石头是最后一批下船的,他拄着那根沉重的枣木拐杖,仅存的左脚重重顿在栈桥木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仿佛在宣示自己的抵达,他身后的七八个老兵鱼贯而下,个个眼神锐利,带着久经沙场的戾气和一种挣脱牢笼后的亢奋,他们腰间挎着刀剑,背上背着简陋的行囊,里面装着磨刀石、火镰、几块干粮和最重要的--那张烫着金漆的“甲等零叁玖”特许状。

王石头那只独眼冷冷地扫视着这片营地,营寨的简陋、窝棚区的混乱、远处森林的幽深,在他眼中非但不是威胁,反而激起了他沉寂已久的征服欲,这里没有真定府衙的规劝,没有邻居异样的眼光,没有夜复一夜啃噬灵魂的梦魇!这里只有蛮荒、可能的敌人,以及用刀锋和力量就能划定的地盘!他深吸一口带着原始气息的空气,胸膛里那股久违的、属于战场的热血似乎重新开始奔涌。

“石头哥,这破地方,比当初打过的辽境还荒!”豁嘴啐了一口,脸上刀疤狰狞。

“荒才好!”王石头的声音嘶哑低沉,“荒,才有地方让咱们兄弟立棍儿!去问问,那管事的‘转运使司’在哪儿!该咱们‘甲等’的章程,得先立起来!”

就在这时,一阵低沉而穿透力极强的号角声从营寨方向响起,紧接着,营寨那厚重的原木大门缓缓打开,一队约二十人的士兵列队而出,为首者身着大魏海外都督府的低阶武官官服,神色肃穆,他们迅速在栈桥通往营寨的道路两侧肃立,形成一条简陋的通道。

一个身影,在数名亲随的簇拥下,缓步走出营寨大门,踏上了这片他曾经以生命为代价标记过的土地。

赵吉。

他已不再是当初离开钱塘江口时眼里闪着兴奋光芒的少年,也不是那个历经艰辛才回到大魏的形容枯槁、衣衫褴褛的探险者,如今的他一身深青色的海外都督府同知官服,衬得他身形挺拔了许多,虽依旧清瘦,却再无半分虚弱的痕迹,海风和烈日在他脸上留下了更深的古铜色印记,也刻下了超越年龄的沉稳线条,他的眼神沉静依旧,却少了几分当初的执拗炽热,多了几分历经生死、手握权柄后的深邃与内敛,腰间悬着一柄制式雁翎刀,步伐沉稳有力。

他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所有刚刚下船、茫然无措的移民的目光,敬畏、好奇、希冀、恐惧...种种情绪交织在那些疲惫的脸上,陈守业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水生则激动地瞪大了眼睛;阿木尔微微眯起眼,草原人的本能让他迅速评估着这位年轻官员的分量;王石头拄着拐杖,独眼锐利地审视着赵吉,评估着这位名义上掌控博安洲最高权力的“同知大人”的成色。

赵吉走到那块巨大的刻字砂岩前,停下了脚步,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那个由他亲手刻下、如今已深深烙印在这片大陆上的“魏”字,冰冷的岩石,粗糙的刻痕,带着一种亘古的厚重感,顺着指尖传递上来。

他突然想起了他当初回到大魏之后,与叔父见的第一面。

......

京城,紫禁城,御花园。

时值深秋,御花园内不复春夏繁盛,却别有一番疏朗清寂的韵味,太液池水波不兴,倒映着澄澈高远的蓝天和几片如絮的白云,残荷的枯梗倔强地刺出水面,留下水墨般的剪影,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小径,踩上去发出细碎的沙沙声。

顾怀一身玄色常服,未戴冠冕,只以一根简单的墨玉簪束发,负手走在前面,他的背影在秋阳下拉得修长,赵吉落后半步,身着靛蓝布衣--虽已封“安王”,他却依旧习惯这身象征解脱的平民装束,只是质地比出海前好了许多,他默默跟在叔父身后,目光落在顾怀肩头被风吹起的一缕发丝上,心思却如太液池水,看似平静,深处暗流涌动。

“吉儿,”顾怀的声音打破了宁静,依旧那么温和,他并未回头,目光投向远处几株依旧苍翠的松柏,“博安洲...那片大陆,感觉如何?”

赵吉微微一顿,思绪瞬间被拉回那片金黄色的沙滩、诡异的巨树森林、还有那勒石刻字时涌动的热血与悲怆,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是御花园清冷的草木香气,与博安洲那浓烈原始的气息截然不同。

“回叔父,”他斟酌着词句,声音沉稳,“广袤无垠,远超想象,沃土连绵,物产之丰,中原罕见,不过...亦险恶非常,风暴酷烈,水土迥异,更有未曾开化之土蛮,行踪诡秘,性情莫测,非意志坚韧、抱团协作,难以立足。”

他顿了顿,补充道,“初至之艰辛,十不存三。”

顾怀轻轻“嗯”了一声,脚步未停,仿佛赵吉描述的并非九死一生,而只是一段寻常的旅途见闻。

“知道我为何将博安洲交予你,而非杨哲么?”顾怀忽然问道,声音依旧平淡。

赵吉心中微凛,杨哲...他负责西方那盘更庞大、更凶险的棋局,叔父此问,似乎意有所指。

“吉儿...愚钝。”赵吉谨慎回答。

顾怀终于停下脚步,转过身,秋日的阳光落在他脸上,勾勒出深邃的轮廓,那双深潭般的眸子此刻清晰地映着赵吉的身影,里面没有帝王惯有的审视与威压,只有一种纯粹的、毫不掩饰的欣赏与...厚重的期望,那目光,像看着亲手雕琢终于成器的璞玉,像看着雏鹰终于能独自搏击长空。

“杨哲是刀,一把锋利无比、却也极易伤主的毒刃,他眼中只有棋局,只有胜负,只有冰冷的‘利弊’,”顾怀的声音不高,“博安洲不同,它是一片白纸,一个起点,一个需要用心血、而非仅用刀锋去涂抹的未来,我要的不是一个被炮舰犁平的焦土,而是一个能真正承载我大魏子民、融汇四方血脉、成为帝国未来根基的新家园!”

他的目光变得极其深邃,仿佛穿透了万里波涛,看到了博安洲那莽莽苍苍的未来图景:“吉儿,你经历过从云端跌落尘埃,也经历过从深渊爬回人间,你懂得珍惜,懂得平凡生命的重量,也懂得开拓所需的勇气与坚韧,这片新土,需要一颗有温度、有担当、能容纳百川的心去引领,而非一颗只知算计的冰冷棋心。”

顾怀伸出手,轻轻拍了拍赵吉的肩膀。那手掌宽厚有力,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信任:“记住你刻下的那个‘魏’字。它不仅仅是宣示主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要你在那片土地上,立下的不仅是营寨田垄,更要立起我大魏的‘仁’与‘序’,让每一个踏上博安洲的大魏子民,无论来自江南还是辽东,无论魏人还是辽人,都能在那里,找到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挺直腰杆活下去的土地!这,才是真正的开疆拓土,泽被后世!”

秋风吹过,卷起几片金黄的落叶,盘旋着落在两人脚边,顾怀眼中的期望如同实质,沉甸甸地压在赵吉肩头,也点燃了他内心深处某种沉寂已久的火焰,那一刻,他从一个“被放逐”的前帝,一个“侥幸生还”的探索者,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关乎帝国未来的重大意义。

“侄儿...定不负叔父所托!”最后,只剩下深深一揖。

......

回到现在。

指尖离开冰冷的“魏”字石刻,赵吉眼中的深邃光芒一闪而逝,重新归于沉静,他转过身,面向栈桥旁黑压压一片、神情各异的新移民,海风鼓荡着他深青色的官袍下摆。

“诸位!”赵吉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海风,瞬间压下了所有的窃窃私语。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此地,便是博安洲!是尔等历尽风涛、九死一生抵达的新家园!”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人群,在陈守业那茫然惊恐的脸上、在阿木尔那警惕沉静的脸上、在王石头那亢奋锐利的脸上,都停留了短暂的一瞬。

“海外都督府博安洲转运使司业已设立,本官赵平,忝为同知,总理博安洲一应开拓事宜,”他指了指身后的营寨和简陋的木屋区,“此乃‘龙石堡’,博安洲第一处据点,亦是尔等暂时的栖身之所与律法依归。”

“朝廷《特许殖民律令》在此,即为铁律!”赵吉的声音陡然转冷,“持‘甲等’特许状者,可于使司登记,申领圈地勘界文书,自择方向,深入内陆,建寨拓荒!但需谨记:所圈之地,需能实际占据经营;严禁同族相残;所获矿产珍奇,朝廷有优先之权;遇土蛮袭扰,可自卫,但不得擅启战端,需速报使司!违令者,严惩不贷!”

王石头那只独眼猛地亮起,如同饿狼嗅到了血腥。建寨!拓荒!自卫!这正是他想要的!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身后的豁嘴等人也露出兴奋的神色。

“持‘乙等’、‘丙等’特许状者,”赵吉的目光转向陈守业、阿木尔等绝大多数人,“使司将在‘龙石堡’外围,划出‘垦殖区’,尔等可向使司租借农具、粮种,按户或联户申领地块,开荒耕种,十年之内,免一切田赋,所产归己!使司亦会组织人手,伐木筑屋,采集渔猎,以工代赈,助尔等立足。”

陈守业听到“租借农具粮种”、“开荒耕种”、“所产归己”时,死灰般的眼中终于燃起一丝微弱的光芒,种地...江南小县,大部分人都是既耕且织,在被新的丝织行业风波击垮之前,种地也曾是他最熟悉的事情之一,他太了解,无限的、能耕种的、产出全归自己的土地,意味着什么!

他紧紧抓住了水生的手。

阿木尔则更关注“采集渔猎”、“以工代赈”,草原人的生存技能,在这里或许能找到用武之地,他看了一眼身边的额尔德木图等人,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

“此地非中原!”赵吉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严厉的警告,“水土迥异,瘴疠潜藏,毒虫猛兽横行,更有未曾开化之土蛮,藏于林莽深处!尔等初来,务必谨守使司号令,不得擅自深入险地!凡取水、伐木、采集,需结伴而行,携带器械!夜间严禁外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九十一章开拓(第2/2页)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那些因疲惫和恐惧而显得麻木的脸孔:“博安洲,是机会,更是挑战!是沃土,亦是险境!是生是死,是富足是饿殍,皆在尔等自身!朝廷给了你们特许状,给了你们立足之地,剩下的路,需用你们的血汗、勇气和智慧去开拓!望尔等谨记‘魏’字在此,同心戮力,为我大魏,亦为尔等子孙,打下一片真正的基业!”

“转运使司下设‘户曹’、‘工曹’、‘巡防营’,即刻起于营寨前办理登记、分配居所、发放初至口粮!甲等特许者,登记后即可至‘户曹’申领勘界文书!”

话音落下,赵吉不再多言,转身在亲随的簇拥下返回营寨,留下的是依旧茫然、却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方向和力量的移民人群,以及这片等待着被血汗涂抹的、亘古蛮荒的大陆。

接下来的日子,“龙石堡”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在混乱与秩序的撕扯中高速运转起来。

陈守业和水生被分配到了“丙字区”最边缘的一个窝棚,所谓的窝棚,不过是四根歪斜的树枝支撑起几片巨大的、散发着奇异气味的树皮,勉强遮蔽风雨,地上铺着潮湿的草垫,便是床铺,同住的还有另外两户同样来自江南的流民,脸上都带着和陈守业一样的惶恐与菜色。

使司的“工曹”组织了大规模的伐木和烧荒。陈守业第一次拿起沉重的斧头,面对那些灰白色、坚硬如铁的巨树时,几乎无从下手,一斧下去,只留下浅浅的白痕,震得他虎口发麻,水生年轻力壮,学得快些,但也累得气喘吁吁,烧荒的景象更是骇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火焰如同巨兽,吞噬着千年古木,噼啪作响的爆裂声如同巨兽垂死的哀嚎,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清理出的焦黑土地上,散落着烧焦的树干和未曾烧尽的巨大树根。

使司按户分发了小块土地和一小袋据说是“耐旱高产”的陌生种子--据说是刚刚从南洋寻得的,还有一把粗陋的锄头,陈守业看着眼前这片混杂着草木灰、焦炭和未曾清理干净树根的“沃土”,再看着手中那几粒陌生的种子,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无力感几乎将他淹没,江南的水田精耕细作,这里...这能种出东西吗?

他笨拙地挥舞着锄头,试图翻动板结的、掺杂着大量未腐殖树根的土地,没几下就累得腰酸背痛,手上磨出了血泡,更要命的是水土不服开始显现,他上吐下泻,浑身乏力,发起低烧,窝棚里潮湿阴冷,缺医少药,只有水生从使司领回的一点草药熬成苦汁灌下去,陈守业躺在草垫上,听着棚外呼啸的风声和远处森林里传来的、不知名野兽的嚎叫,闻着窝棚里弥漫的汗臭、药味和泥土腥气,绝望如同冰冷的藤蔓,再次缠绕上他的心脏。

他觉得自己会死在这里,死在这片陌生的、冰冷的土地上,连一块像样的坟地都不会有,他摸索着怀里的“丙等”木牌,那曾经象征希望的冰冷木头,此刻只觉得讽刺。

......

阿木尔一家和额尔德木图、苏合、巴根几家辽人,凭借强壮的身体和草原人吃苦耐劳的本性,很快在“丙字区”站稳了脚跟,他们没有急着去领那小块贫瘠的垦殖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使司组织的“以工代赈”--伐木和采集。

阿木尔那双辨识百草的眼睛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他很快发现了几种可以食用的、块茎硕大的植物,还有一种叶片肥厚、汁液甘甜的灌木,他带着***和额尔德木图等人,避开那些颜色艳丽、气味刺鼻的明显毒物,深入森林边缘,采集了大量可食用的根茎、果实和菌类,不仅解决了自家的食物短缺,还上交一部分给使司“工曹”,换取了额外的口粮和一些急需的工具--几把更锋利的柴刀和一口小铁锅,这让他们在普遍饥饿的“丙字区”显得颇为“富裕”。

使司“巡防营”组织人手狩猎时,阿木尔更是如鱼得水,他的硬弓和精准的箭术,让那些使用火铳却准头欠佳的大魏士兵刮目相看,他熟悉追踪野兽的踪迹,懂得利用风向和环境,在一次围猎中,他射杀了一头像小山般巨大、后肢强健、腹部有袋的灰色巨兽(袋鼠),这从未见过的猎物让所有人震惊,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阿木尔熟练地剥皮、分割,将最好的肉上交,自己留下了兽皮和一部分肉,那张布满奇特褐色圆斑的柔软兽皮,成了乌云其其格缝制御寒皮袄的材料。

他利用换来的工具,改进了窝棚的结构,使其更坚固防风,他还带着***,在窝棚附近设置了几个简单的陷阱,捕捉到了一些形似大老鼠、肉质尚可的小动物(袋狸),阿木尔心中盘算着:垦殖地要种,但绝不能只靠那点地,这片森林和草原--他观察到了远处似乎有开阔的草场,才是他们这些草原之民真正的猎场和牧场,他在等待机会,等待熟悉了环境,等待攒够了资本,便要去寻找适合放牧的地方,实践他心中那个“辽人牧场”的梦想,***跟在父亲身边,学习着一切生存技能,眼神中的野性和自信日益增长。

......

王石头和他的老兵兄弟们,在登记后第一时间就拿到了“户曹”开具的勘界文书--一张简陋的、盖着转运使司大印的兽皮地图,上面粗略标注了“龙石堡”周边已被探索过的区域和几条主要河流的走向,一大片用朱砂圈出的、位于“龙石堡”西南方向约五十里、靠近一条河流上游的区域,被划定为他们的“甲等”拓殖地。

“黑石寨!”王石头用他那柄厚背砍刀的刀尖,在兽皮文书上重重一点,独眼中闪烁着光芒,“以后,那地界就叫‘黑石寨’!老子就是寨主!”

他们没有片刻耽搁,拒绝了使司提供的简陋窝棚,带着自己本就微薄的行囊和磨得锃亮的刀剑,在“巡防营”一小队士兵象征性的护送下,一头扎进了茫茫林海。

路途艰险远超想象--根本没有路,只有前人用刀斧勉强劈砍出的狭窄缝隙,参天巨树遮蔽天日,藤蔓荆棘密布,脚下是厚厚的腐殖层和盘根错节的树根,湿滑难行,毒虫防不胜防,一种细小的、近乎透明的飞虫叮咬后奇痒无比,皮肤很快红肿溃烂,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气息和危险感,王石头拄着拐杖,仅凭一条腿,在兄弟们的搀扶下,走得异常艰难,汗水浸透了衣衫,但他一声不吭,眼神中的火焰反而越烧越旺。

经过数日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那片标注的河畔谷地,地势相对开阔,有水源,背靠一片石质山丘,易守难攻。

然而眼前依旧是原始的蛮荒。

“兄弟们!抄家伙!”王石头一声令下,老兵们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怒吼,砍刀、斧头、甚至临时削尖的木棍,都成了开路的武器,巨大的蕨类植物被砍倒,纠缠的藤蔓被斩断,碗口粗的小树被放倒,他们不需要精致的木工,只求速度和安全,巨大的圆木被粗糙地削尖,深深打入泥土,围成一个简陋但足够大的寨墙轮廓,圆木之间的缝隙用泥土、石块和砍下的树枝胡乱填塞,一座更加粗犷、带着浓浓军事堡垒气息的瞭望木楼在寨子中央迅速立起,上面挂起一面用破布染黑、上面用石灰歪歪扭扭画着一个狰狞狼头的旗帜--黑石寨的旗!

王石头拄着拐杖,站在尚未完工的寨门前,望着眼前被强行撕开一小片光明的丛林,望着寨墙内热火朝天、汗流浃背的老兄弟们,一股巨大的、掌控一切的豪情充斥胸膛,什么梦魇,什么幻痛,在这亲手开拓的基业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这里,他就是王!这里的秩序,由他手中的刀说了算!

......

龙石堡,转运使司衙署。

但与其说是衙署,不如说只是一座稍大些的木屋。

赵吉站在一张巨大的、由数张兽皮拼接而成的简陋地图前,地图上,“龙石堡”的位置被重点标注,几条主要的探索路线--或者说河流向四周延伸,其中一条指向西南方向的线路上,用朱砂点了一个点,旁边写着“黑石寨”,地图上还有大片大片的空白,标注着“未探明”、“疑有土蛮”、“巨兽出没”等字样。

一个身着低级武官服饰的巡防营队正躬身禀报:“...王石头部已抵达‘黑石’地域,正大肆砍伐,修筑寨墙,动作甚快,其人手虽少,但皆悍勇老卒,纪律尚可,暂无骚扰其他移民之举。只是...其寨旗颇为凶戾,恐非善与之辈。”

赵吉面无表情,指尖在地图上“黑石寨”的位置轻轻敲了敲,王石头这类人,是双刃剑,用得好,是开疆拓土的锋利爪牙,能镇压土蛮,能拓展疆域;用得不好,便是无法无天的割据匪徒,破坏他试图建立的“仁序”,他需要他们去啃最硬的骨头,但也必须将他们牢牢框在《特许律令》的栅栏之内。

“严密监视,但有越界之举--尤其是对持有乙、丙等特许状移民的侵扰--即刻回报,严惩不贷,”赵吉的声音有些冷,“其寨成后,着‘户曹’派员按律勘界,明确其‘甲等’范围,立碑为记,告诉王石头,他的‘黑石寨’,是我大魏博安洲的第一个甲等拓殖点,亦是未来西向开拓的前哨!朝廷的规矩,就是他的护身符,亦是悬顶之剑!”

“是!”队正领命退下。

另一名文吏打扮的户曹书办呈上文书:“大人,这是今日各垦殖区汇总,水土不服者甚众,病倒近三成,陈守业等几户病情较重,恐难支撑,所发‘玉黍’(玉米)、‘土芋’(土豆)种子,下种后出苗稀疏,长势不佳,移民多不解其性,怨声渐起,采集所得虽能勉强糊口,但难以持久,恐...恐今冬难熬。”

赵吉眉头紧锁--粮食!这是悬在龙石堡头顶最锋利的剑,海上运输艰难,补给遥遥无期,移民水土不服,开荒效率低下,新作物种植失败...这些问题,比土蛮的威胁更致命,他走到窗前,望着窝棚区升起的缕缕炊烟和那些在贫瘠土地上艰难劳作的身影,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绝望的脸,叔父“仁序”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在此刻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传令!”赵吉的声音带着决断,“一,集中所有通晓医理之人,无论军民,成立‘医寮’,全力救治病患,所需草药,命巡防营加大采集力度,尤其注意寻找金鸡纳霜树以治疗疟疾!二,工曹组织精干匠户,仿制江南‘曲辕犁’,改良现有农具,务必提高翻地效率!三,选熟悉农事之老农,成立‘劝农所’,专司教导移民辨识土性、种植新种之法!四,命巡防营组织更大规模狩猎,肉食优先供给病患及老弱!五,加派精干小队,沿河向上游、下游探索,寻找更大、更肥沃的冲积平原,并留意土蛮聚居地...必要时,可‘请’其劳力助我开荒!”

最后一条,赵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请土蛮协助开荒”,在这蛮荒的殖民前沿,往往意味着最血腥、最直接的奴役,为了活下去,为了站稳脚跟,叔父期望的“仁”,有时不得不向冷酷的“序”低头--博安洲的开拓,注定要浸透汗水、泪水,也必将沾染无法洗刷的血污。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龙石堡的机器在赵吉的意志下,更加疯狂地运转起来,巡防营的精锐小队开始深入更远的未知区域,他们的任务不仅是探索,更是寻找“资源”--肥沃的土地,以及...可供驱使的劳力,原始丛林深处,一场注定无法避免的冲突,正随着大魏殖民者的脚步,悄然逼近。

......

一个月后,黑石寨初具规模,粗犷的原木寨墙围起了一片不小的区域,十几座同样粗糙但足够遮风挡雨的木屋立了起来,中央的瞭望楼成了制高点,王石头用严苛的军法管理着这个小小的独立王国,他们开始尝试在寨子附近烧荒开垦小块土地,同时依靠狩猎和采集补充食物,王石头的独眼和那把厚背砍刀,就是黑石寨最高的权威,他派人回龙石堡,要求“户曹”尽快完成勘界定界,并申请一批铁器农具和火铳火药--他需要更强的力量来巩固地盘,威慑可能存在的土蛮,也为了将来圈占更大的地盘。

阿木尔在一次跟随巡防营的深入狩猎中,意外发现了一处距离龙石堡约三十里、被群山环抱的宽阔谷地,谷地内水草丰美,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生长着一种低矮但极其茂盛、叶片肥厚的牧草,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建立牧场的绝佳地点!他悄悄记下了路线,回到龙石堡后,立刻联合额尔德木图等几家辽人,向使司“户曹”申请,希望能集体申领那块谷地作为他们“乙等”的联合牧场,为此,他们愿意上交之前狩猎采集所得的大部分盈余作为“保证金”。

陈守业在水生的悉心照料和“医寮”那点可怜草药的帮助下,奇迹般地熬了过来,虽然依旧虚弱,他看着水生用使司新发下的、稍好一些的锄头,在那片被反复翻整、施了草木灰的贫瘠土地上,勉强种活的一小片稀疏的“玉黍”苗,泪流满面,虽然苗情远不如江南的水稻,但这抹绿色,是他在绝望深渊里抓住的第一根救命稻草,他开始拖着病体,向“劝农所”的老农学习如何伺候这些陌生的庄稼,笨拙地除草、松土,眼神里重新燃起一丝微弱的、属于农夫的希望。

夏末的一场暴雨过后,一条从西南方河流上游漂下来的独木舟,被巡防营的士兵在“龙石堡”下游河滩发现,独木舟上空无一人,但舟内散落着几支制作粗糙、但明显带有某种独特纹饰的木矛,以及一些吃剩的、形似牡蛎的贝壳,矛尖上,沾染着暗红色的、已经干涸的血迹。

消息迅速报到了赵吉案头。

赵吉走到窗边,望着铅灰色的天空下,那片依旧笼罩在原始气息中的广袤大陆,垦殖区稀疏的绿色,窝棚区升起的炊烟,远处黑石寨方向隐约传来的伐木声,以及眼前这份染血的报告...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宏大、混乱、充满生机也潜伏着无尽凶险的殖民初景。

帝国的意志,如同这南太平洋永不疲倦的潮汐,裹挟着无数像陈守业、阿木尔、王石头这样卑微而炽热的灵魂,以不可阻挡之势,重重地拍打在这片名为“博安洲”的亘古海岸线上,浪花碎去,留下的是汗水、泪水、血水浸润的痕迹,以及一个正在被强行涂抹上“魏”字烙印的、全新的世界。

铅灰色的海潮,依旧在遥远的天际线翻涌,预示着下一波承载着更多**与苦难的浪潮,正在汹涌而来。

而博安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