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战国生存指南 > 第一百九十八章 织田家的新盟友

战国生存指南 第一百九十八章 织田家的新盟友

簡繁轉換
作者:海底漫步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01 11:03: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西北太平洋上,每年大约会形成三十个台风气团。其中八个左右会影响到南九州和四国岛,三个左右会侵袭到关西、关中、关东和北陆一带。

特别是**月份的秋台风,因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从北向南移动,致使海...

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并没有立刻对丰臣氏赶尽杀绝。他深知此时的日本需要稳定,如果马上对丰臣氏下手,很可能会引起那些忠于丰臣氏的大名和武士们的强烈反抗,这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在战后的初期,家康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态度。对于在关原之战中投降的西军将领,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之人,大多都给予了宽恕,并且根据他们的情况重新分配了领地。例如,毛利辉元虽然作为西军的重要成员参与了战争,但考虑到其家族势力庞大,而且在战争后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妥协态度,家康便没有对他进行严惩,只是削减了一部分领地,让他继续统领安艺国等地。而对于石田三成等坚决反对自己的人,则进行了严厉的处置。石田三成被处死,他的头颅被挂在大阪城下示众,以震慑那些还心存幻想的人。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丰臣秀赖的母亲淀君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人,她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丰臣家族走向衰落。淀君秘密地与一些仍然效忠于丰臣氏的大名和浪人们联系,试图重新集结力量对抗德川幕府。同时,大阪城内也暗流涌动,不少年轻的武士们对德川家康的统治充满了不满,他们怀念着秀吉时代的辉煌,渴望能够再次为丰臣家族而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川家康逐渐察觉到了这些不安定的因素。他知道,如果不彻底解决丰臣氏的问题,那么这颗定时炸弹迟早会爆炸,威胁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政权。于是,在1603年,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建立了德川幕府之后,他开始着手准备对大阪城的军事行动。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先从政治上向大阪城施压。他要求丰臣秀赖交出部分领地,并且将大阪城内的武器库交给幕府管理。这一系列的要求显然是为了削弱丰臣氏的实力,同时也是在试探大阪城内部的态度。

淀君自然不会轻易答应这些条件,她拒绝了家康的要求,并且加紧了军事部署。她命令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加固大阪城的城墙,储备粮食和武器。一时间,大阪城内人心惶惶,一方面是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恐惧,另一方面又怀着一丝希望,希望能够在这场战斗中改变命运。

德川家康看到淀君如此强硬的态度,知道已经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了。1614年11月,第一次大阪之战爆发。德川家康率领大军包围了大阪城,双方在城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丰臣军凭借着大阪城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着东军的进攻。他们利用火枪和弓箭从城墙上向下射击,给东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德川家康则指挥军队不断发起冲锋,试图突破大阪城的防线。战斗持续了数月之久,期间双方都有过短暂的休战谈判,但是最终都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到了1615年,德川家康改变了战术。他不再强攻大阪城,而是采用了围困的方式。切断了大阪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使得城内的物资逐渐匮乏。同时,他还派人四处散布谣言,瓦解丰臣军的士气。在这种情况下,大阪城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趁现在还有一定的实力,主动出击与东军决一死战;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淀君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十分冲动,她听信了一些浪人的建议,决定率军出城与德川家康决战。

这一决策成为了大阪城最后的败笔。当丰臣军离开坚固的城防时,就完全暴露在了德川军的火力之下。德川家康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提前布置好了伏兵。两军相遇后,丰臣军很快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淀君见状不妙,连忙带着少数亲信逃回了大阪城。但是此时的大阪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风,东军趁势攻入城内。淀君和丰臣秀赖被迫躲进了本丸(大阪城的核心区域)。德川家康为了避免过多的人员伤亡,同时也为了给丰臣家族留一个体面的结局,提出只要淀君和秀赖自杀谢罪,就可以保证城内其他人的安全。最终,淀君和丰臣秀赖选择了切腹自尽,大阪城沦陷,丰臣家族彻底灭亡。

随着丰臣家族的覆灭,德川幕府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德川家康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他将大阪城拆毁,防止这里再次成为反叛势力的据点。同时,他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巩固幕府的统治基础。在文化方面,德川幕府大力提倡儒学,鼓励民众学习礼仪道德,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在经济上,除了继续发展农业之外,也开始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商业活动,促进国内外贸易往来。并且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状况,方便货物运输。

然而,德川幕府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文化和社会秩序免受外来冲击,但也使得日本逐渐与世界隔绝开来。到了江户时代后期,西方列强已经开始崛起,他们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平静。面对外部的压力,德川幕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保守派坚持维持现状,认为应该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开明派则看到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主张开放国门,学习西方长处。这两种观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幕府末期的动荡不安。

尽管如此,在战国时代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川幕府还是为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和发展。它让这个曾经饱经战火洗礼的国家有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后来日本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无论是德川家康的谋略,还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变迁,都构成了日本历史上一段独特而又精彩的篇章。而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并没有立刻对丰臣氏赶尽杀绝。他深知此时的日本需要稳定,如果马上对丰臣氏下手,很可能会引起那些忠于丰臣氏的大名和武士们的强烈反抗,这对于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在战后的初期,家康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态度。对于在关原之战中投降的西军将领,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之人,大多都给予了宽恕,并且根据他们的情况重新分配了领地。例如,毛利辉元虽然作为西军的重要成员参与了战争,但考虑到其家族势力庞大,而且在战争后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妥协态度,家康便没有对他进行严惩,只是削减了一部分领地,让他继续统领安艺国等地。而对于石田三成等坚决反对自己的人,则进行了严厉的处置。石田三成被处死,他的头颅被挂在大阪城下示众,以震慑那些还心存幻想的人。

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并没有持续多久。丰臣秀赖的母亲淀君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女人,她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丰臣家族走向衰落。淀君秘密地与一些仍然效忠于丰臣氏的大名和浪人们联系,试图重新集结力量对抗德川幕府。同时,大阪城内也暗流涌动,不少年轻的武士们对德川家康的统治充满了不满,他们怀念着秀吉时代的辉煌,渴望能够再次为丰臣家族而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川家康逐渐察觉到了这些不安定的因素。他知道,如果不彻底解决丰臣氏的问题,那么这颗定时炸弹迟早会爆炸,威胁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政权。于是,在1603年,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正式建立了德川幕府之后,他开始着手准备对大阪城的军事行动。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先从政治上向大阪城施压。他要求丰臣秀赖交出部分领地,并且将大阪城内的武器库交给幕府管理。这一系列的要求显然是为了削弱丰臣氏的实力,同时也是在试探大阪城内部的态度。

淀君自然不会轻易答应这些条件,她拒绝了家康的要求,并且加紧了军事部署。她命令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加固大阪城的城墙,储备粮食和武器。一时间,大阪城内人心惶惶,一方面是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感到恐惧,另一方面又怀着一丝希望,希望能够在这场战斗中改变命运。

德川家康看到淀君如此强硬的态度,知道已经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了。1614年11月,第一次大阪之战爆发。德川家康率领大军包围了大阪城,双方在城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丰臣军凭借着大阪城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着东军的进攻。他们利用火枪和弓箭从城墙上向下射击,给东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德川家康则指挥军队不断发起冲锋,试图突破大阪城的防线。战斗持续了数月之久,期间双方都有过短暂的休战谈判,但是最终都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

到了1615年,德川家康改变了战术。他不再强攻大阪城,而是采用了围困的方式。切断了大阪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使得城内的物资逐渐匮乏。同时,他还派人四处散布谣言,瓦解丰臣军的士气。在这种情况下,大阪城内部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应该趁现在还有一定的实力,主动出击与东军决一死战;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淀君在这个时候表现得十分冲动,她听信了一些浪人的建议,决定率军出城与德川家康决战。

这一决策成为了大阪城最后的败笔。当丰臣军离开坚固的城防时,就完全暴露在了德川军的火力之下。德川家康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提前布置好了伏兵。两军相遇后,丰臣军很快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淀君见状不妙,连忙带着少数亲信逃回了大阪城。但是此时的大阪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雄风,东军趁势攻入城内。淀君和丰臣秀赖被迫躲进了本丸(大阪城的核心区域)。德川家康为了避免过多的人员伤亡,同时也为了给丰臣家族留一个体面的结局,提出只要淀君和秀赖自杀谢罪,就可以保证城内其他人的安全。最终,淀君和丰臣秀赖选择了切腹自尽,大阪城沦陷,丰臣家族彻底灭亡。

随着丰臣家族的覆灭,德川幕府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德川家康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他将大阪城拆毁,防止这里再次成为反叛势力的据点。同时,他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巩固幕府的统治基础。在文化方面,德川幕府大力提倡儒学,鼓励民众学习礼仪道德,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在经济上,除了继续发展农业之外,也开始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商业活动,促进国内外贸易往来。并且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状况,方便货物运输。

然而,德川幕府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文化和社会秩序免受外来冲击,但也使得日本逐渐与世界隔绝开来。到了江户时代后期,西方列强已经开始崛起,他们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平静。面对外部的压力,德川幕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保守派坚持维持现状,认为应该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开明派则看到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主张开放国门,学习西方长处。这两种观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幕府末期的动荡不安。

尽管如此,在战国时代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川幕府还是为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和发展。它让这个曾经饱经战火洗礼的国家有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后来日本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无论是德川家康的谋略,还是普通民众的生活变迁,都构成了日本历史上一段独特而又精彩的篇章。而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