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七十七章 班底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七十七章 班底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卫国公府。

庭院内。

李彦和李德謇下棋,王孝杰立于身后,有些无聊。

他本以为李彦回来,是要立威一番,让这个曾经不够重视自己,如今却又落魄的卫国公府,好好见识见识。

可事实上,李彦一路入府,十分低调,没有发生半分冲突。

但这个疏离的态度,反倒让卫国公府上下十分难受。

李德謇让他入祠堂祭拜,就带来后院,父子俩一共没说十句话,开始下棋。

李彦倒是会下围棋,并不拒绝,正好借机会,打量这位便宜父亲。

这位李靖嫡长子,已经年过六旬,算算时间,差不多五十岁左右生下他这个六子。

不稀奇,后世网络上有个著名谣言,李渊被逼退位后,就在后宫生孩子玩,六十几岁的人了,还让后妃们为他生育了十几个儿子,十几个女儿。

这是假的,实际是李渊登基后,一共生了三十个子女,可以算上当太上皇的时间,但不只是那个时间段,绝大部分孩子是在当皇帝的时候生的。

而这已经很了不起,因为李渊是五十二岁登基称帝的,那个年纪的人,狂生三十个儿女,称得上老当益壮。

相比起来,李德謇五十多岁生一个,太逊了啦。

这位继承李靖爵位的卫国公,须发花白,身材瘦削,脸色也有些憔悴,眸光倒是十分平和。

此时赢了一局后,李德謇微微点头:“六郎,你的棋风是堂堂正正之余,又不失灵活变通,很好啊!”

李彦道:“主要是下的差,大人,我回来认祖归宗,国公府的力量,能借我用用吗?”

李德謇失笑:“你还真不客气!”

他亲手将一枚枚色泽鲜艳的三角形棋子收起,正色道:“你是我李氏的血脉,卫国公府自然是你的后盾,你但有所求,我舍了这把老脸奔走,也能为你拉来三五强援!”

李彦道:“多谢大人。”

李德謇道:“父子之间,你这样说话就太疏离了,不急,慢慢来吧。”

李彦看着这位好脾气的卫国公,心中想象着他曾经意气风发的样子,有些感怀。

国公这种爵位,说高也高,毕竟是从一品,该有的待遇都不会缺,但由于没有具体职务,说低也低。

武敏之如果不是外戚,有一个掌握大权的天后姨母在,没什么人会鸟他那周国公。

而现在的卫国公府如何呢?

李德謇的长子和三子都已病逝,剩下的就是二郎、四郎和五郎,另外还有三位嫡女,出嫁不在府内。

二郎是太学博士,正六品上,也就是教太学生的老师,等李德謇死后,能承袭卫国公的爵位。

四郎是备身左右,正六品下,这个职位和千牛备身的职务差不多,历史上玄宗时期,就与千牛备身合并了。

五郎是羽林长史,从六品上,这个职位是禁军的幕僚长,当好了不错,当不好就是混日子。

而最小的五郎年纪,都已经三十多岁了,显然前途都没了。

没办法,谁让当年李德謇跟李承乾,走得那么近呢。

他能在太子造反的风波中好生生活下来,还是因为老子叫李靖,连卫国公的爵位都保留了,孩子也都安排当官,还想咋滴?

可实际上,李德謇的儿子这代还有个六品官职应付一二,再到下一代,比如几个孙子,就已经赋闲在家。

至于爵位,也不保险。

唐朝的爵位,宗室是降爵的,一代更比一代差,非宗室的国公,理论上是世袭罔替,但传了几代,没有功劳了,也会逐渐降爵,最后泯然众人。

历史上的李靖家,大概就是这样没的。

李彦的出现,真的是意外之喜。

凉州之时,李彦凭借李靖嫡孙的身份打开局面,到了长安,许久不在朝堂上发声的卫国公府,自然也能借助他重建影响力。

而李靖的人脉毕竟还在,一旦卫国公府的声势重新起来,李彦也能获利,这就是家世之间的良性循环。

不过李彦目前关心的,其实是更实际的班底。

他是真的完全不客气:“大人,那日追上我的许大,曾经跟随过苏将军吗?”

李德謇点头:“不错!”

李彦目光一亮:“这样的兵士,还有多少?”

李德謇道:“还有一百多人,六郎,你想他们为你办事?”

他摇了摇头:“恐怕不行,这些人大多身有残疾,只能干些杂物,如许大那般武功未失,身手敏捷的,只有寥寥几位。”

李彦一愣,然后明白了什么,看向李德謇的目光变得不同起来:“人数最多时,大人养了多少老兵?”

李德謇道:“五百多人。”

李彦不太信,对不远处伺立的齐管事道:“齐老,能将府上役力名册给我看看吗?”

李德謇点点头,齐管事很快带来了名册,李彦接过,翻开细看。

卫国公府的役力,和周国公府的役力,真的是两个极端。

周国公府是将自己蓄养的私奴算到朝廷役力内,还逼迫老百姓交力课钱。

这还不能算是武敏之的黑点,因为现在很多权贵都这么干。

卫国公府则是将役力专门用来招募军户,那些从战场退下的老府兵,本来要儿子前来服役,却被卫国公府收了,帮助他们家里节省出一个劳动力。

人数最多的时期,高达五百多老兵,多余的人不算在役力里,就由国公府养着,正好也帮残疾的干活。

李彦身后的王孝杰目光大变,看向李德謇的眼神中,多了由衷的尊重。

作为折冲府的队正,他很清楚,近些年来府兵的待遇,变得越来越差。

按照府兵制,得胜归来的士兵,应该获得土地钱粮犒赏,可现实里,大批大批的军户为了大唐沙场搏命,却得不到应有的土地钱粮,落得残疾归家,下场凄惨。

不是下层贪墨,而是从高宗朝开始,府兵制就逐渐崩溃了。

这甚至都不能怪李治,只能说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了府兵的后继无力。

历史上的几年之后,李治为了对付吐蕃,还在陇右之地举行过募兵,长征健儿,招揽豪杰。

很可能原本的李元芳,就是那样参军的。

李德謇见他神色变化,倒是解释道:“不仅是我这么做,刑国公府也是这么做的。”

降唐的李密和房玄龄都曾经封为邢国公,但李德謇说的,是苏定方:“苏将军病逝前,很担心这些府兵的将来……”

李彦目光明亮:“大人若是不这么做,将金银财物拿来打点吏部官员,靠着世族的抱团,我的几位兄长,也不至于混成如今这般模样……”

李德謇哈哈笑了起来:“你这口气可得收收,六品官职在你眼中,难道不算官了?这话也言重了,我们府上钱财还是富裕的,不至于饿着自己,你的几位兄长,不是当官的料,身居高位,是祸非福。”

他语气变得复杂,缓缓的道:“我的仕途已终,无法延续卫国公府的辉煌,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做些事,到了九泉之下,好也面对父亲大人。”

李德謇是李靖之子,荣誉也是枷锁。

李彦倒是挺喜欢这样的枷锁。

“敬祖父大人!敬父亲大人!”

这一刻,他郑重起身,向李德謇真心实意行了一礼,再看四周时,才有种感觉。

这才是李靖留下的卫国公府!

李德謇见李彦因此事对自己尊敬行礼,唏嘘之际,也有些欣慰:“这些役力可以充当正规护卫的,确实只有许大七人,但还有不少有手艺在身,可以制备弓弩,元芳需要,尽管可以调用他们。”

只要不私藏甲胄,朝廷都是不过问的,李彦连连点头,提笔在名册上面开始圈名字,很快选了十五人。

很快,十五名役力聚集,李彦看着这群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老兵,正色道:“诸位可愿入我麾下,担任巡察卒?”

许大笑道:“小郎,我们当然愿意为你效力,如果是为国尽忠,痛击蛮贼,那更好了!”

其他人也纷纷露出笑容,眼中都有着光。

普通人畏惧战场,可这些在战场上立过功的老兵,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时刻,就是那金戈铁马之时。

“好!”

李彦重重点头,看向王孝杰:“孝杰,你去与他们练练。”

王孝杰摸了摸脑袋:“六郎,我正当壮年,这不用比了吧……”

李彦笑道:“你先赢了再说吧,不必留手,我会盯着的,不让你们受伤!”

王孝杰有些不情愿的走出,倒是七个还有武功在身的老兵,仔细打量着他,片刻后许大道:“不必七人,我们只出三人,就可以应付这位武卫了。”

王孝杰不乐意了,双臂一展,角抵劲势展开:“你们七个一起上!”

然后他就被围殴了。

李彦看着王孝杰左支右绌,很快陷入一面倒的局面中,微微一笑。

这家伙骨子里有一股骄狂,目前地位低微时表现得不明显,但随着将来权势日增,变成一个目中无人,骄傲自大之辈,再正常不过。

李彦不准备完全磨去这股锋芒,那就不是王孝杰了,他要的是这股锋芒为自己所用。

王孝杰和卫国公府的役力,将成为他的第一支班底,得好好培养。

正欣赏着手下打成一片,府外有内卫求见,带来了丘英的口信。

李彦听了后,眉头扬起:

“武敏之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