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八十九章 这烂怂大雁塔有啥可看的?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八十九章 这烂怂大雁塔有啥可看的?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弄死武敏之,反成了天后党,不得不说,挺讽刺的。

当然,他背地里还是太子党,灵堂里的投名状一递,一起立誓,太子的好感就基本刷到顶了。

而相比起李弘,武后这刻薄寡恩的性格,根本不指望刷所谓的好感。

有用了用你,没用了要么滚蛋要么去死。

不过李彦想想,这样不错,以后背刺起来更方便,笑容顿时自然了许多:“要感谢天后宽宏,我没能拦住蕃僧,她也不怪罪于我……”

高太监见他转过弯来,松了口气,牵来一匹马,先去慈恩寺通报。

李彦则自己慢悠悠的往城南而去,在马上也开始疗伤。

“那就是慈恩寺!”

半个时辰后,当一片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寺院,印入眼帘,李彦睁大眼睛。

从现代人的视角,长安城在这个年代确实足够伟大震撼,但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倒是里坊制的主街道,让人赏心悦目,走多少次都挺舒心。

但这类名胜古迹,尤其是后世还留存的寺院,是真有种非同一般的感觉。

比如这座很大很大的慈恩寺。

它在晋昌坊,占整个坊市的一半,里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佛像巍峨,共有十三座大型庭院,屋宇近一千九百间,恢宏到了极致。

李彦去过后世西安留存下的大慈恩寺,当时觉得已经不小了,但跟现在比起来,仅仅相当于一个西塔院的地盘。

“如果有架无人机,从高空俯瞰,一路飞过去,那真是太壮观了!”

对于只能目视,李彦有些遗憾,朝着靠近大雁塔的院门而去。

大雁塔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天竺传说。

大致是僧人饿了,见天空飞来一群雁,觉得佛祖应该知道我们的苦楚,给些吃的,结果一只雁居然直接俯冲,啪叽摔死在了面前。

僧人惊喜交加,认为这是如来在回应,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取名雁塔。

至于出家人为什么要吃雁肉,因为他们吃的是三净肉,不见杀,不闻杀,不疑杀。

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死的声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

这样的肉就能吃。

大雁摔死的很安详,也能吃。

那是传说,玄奘在天竺瞻仰过那座雁塔,回国后便建了一座大雁塔,大字是大乘佛教之意,用来存放从天竺带回的经书佛像。

只是和后世一比,李彦看着高高细细的塔,完全认不出来:“这塔现在只有五层,还这么细的吗?”

实际上,大雁塔刚建成的时候,只有五层,武周时期,重修了一次,增建为七层青砖塔,后来又增高到十层。

此后历经修葺,最高达到过十一层,但模样都是这样细细高高。

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在所剩七层的唐代塔体外,砌上了六十厘米厚的包层,造型才厚重起来,变成了后世的烂怂大雁塔模样~

李彦对于佛门建筑的历史细节不太了解,印象里还停留在七层土黄塔,此时一见完全不同,心中倒有些好奇。

不过没等他接近大雁塔,以普光大师为首的一群僧人走了过来。

得高太监通知,来迎接他这位天后党了。

……

“大师,叨扰了!”

“李施主请!”

普光大师微笑着将李彦请入待客房,高太监在外等候。

两人入座后,普光大师首先关心起武敏之的情况来:“老衲听闻,周国公的身体不太乐观?”

李彦知道武敏之人憎鬼厌,这位慈恩寺的主持怕是恨不得他死,当然出家人慈悲为怀,自己不能说的那么直接,便委婉的道:“我已经尽力了。”

普光大师通过那悲痛的语气,立刻明白,口宣佛号:“阿弥陀佛!”

李彦也配合着悲痛了三秒钟,然后化悲痛为带货的**:“我对茶品颇有研究,愿煮茶一壶,请大师一品!”

当清茶的香气四溢,普光和法门寺的法明一样,都感到了惊诧。

这位小郎君,为什么会研究这种药品的喝法啊?

不过别说,味道不错。

李彦见引动了普光的兴趣,也挺高兴。

他目前的地位还低,不会将心中的构思轻易道出,还在铺垫阶段。

慈恩寺作为天下寺院之最,如果能兴起这种饮茶之风,榜样作用是极为强大的。

两人就饮茶讨论起来。

生活上有共同爱好,总是容易拉近距离的。

再加上李彦之前无形中帮长安僧道,接过了武敏之那个烫手山芋,过了不久果然出事,普光大师对他印象极好。

说着说着,见李彦气息似乎有些不稳,他不由地关切道:“李施主受伤了?”

李彦点点头,将与鸠摩罗的事情说了,末了感叹道:“明王劲名不虚传!”

“李施主为何不早说呢?”

普光大师立刻起身,来到李彦背后,为其疗伤。谷

李彦感到一股柔和的劲力涌入体内,循着四肢百骸涌动,调理气血,恢复伤势。

“光明劲不愧是第一养生功法。”

李彦默默体会着这股力量的温和淳厚,暗暗赞叹。

在凉州时,他的记忆里哑叔曾经为天下各门劲力归纳总结特点,写到光明劲的时候,就是此力最不擅战斗,但疗伤最是得力。

慈恩寺内的僧人,基本都修炼光明劲,很多一辈子无病无灾,得享福寿。

李元芳对于这种温吞水般的武学没兴趣,道家丹元同样可以疗伤,但那打起人来可狠了。

哑叔也是那么想的,因此让他以丹元劲打基础,内圣外王,才有了后来的百胜争锋。

不过此时得光明劲疗伤,李彦还挺舒服的。

待得内伤尽复,劲力按照百胜劲的路线运转起来,功力隐隐又增进一分。

“让我来慈恩寺,还是怕我跟家里大人亲近吧?”

突然之间,他又理解到了武后的另一层深意。

不让他回国公府,是怕他心情低落的带伤回去,与李德謇亲近。

相反得令入大慈恩寺疗伤,在皇家寺院内,沐浴的也是圣恩,伤好之后,自然也会亲近帝后。

别小瞧这种细节,这个时代的人,本来就对君权有着敬畏之心,再被这样七上八下的折腾,难保不会死心塌地。

这样算计人心,真不嫌累得慌。

当然,普光大师的疗伤之助,还是要感激的。

李彦起身行礼:“多谢大师!”

普光大师持续不断的运了两刻钟内劲,气息没有半分变化,双手合十:“李施主客气了!”

毕竟是一寺主持,公务繁忙,普光大师再说了些话,告辞离开。

临走前,让他可以在慈恩寺内自由参观,大雁塔也能进去看看。

李彦自然不客气,带着高太监,就往大雁塔而去。

大雁塔在唐朝最出名之处,不是它本身的佛学意义,而是有一位进士游寺参观,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

这行为和“某某到此一游”似乎没啥区别,可他是新科进士,雁塔题名,春风得意,顿时引得文人纷纷效仿,以致于成为惯例。

唐朝八千多名进士中,大约有五六千人,在雁塔下题名,最出名的莫过于白居易那句诗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十分得瑟。

第一个提名者,是历史上三十多年后的事情了,这个时期大雁塔还是很清闲的,李彦在外面绕了一圈,推开厚重的大门,走了进去。

走入第一层塔内,就看到一群僧人正在跏趺而坐,低垂着头,默念经文,护持舍利。

气氛宁静祥和。

后世在第三层摆放的舍利,此时每一层都有。

不过没有那么精美的金塔,而是均匀的盛放在木座上,一粒粒形状大小不一,很不起眼。

“丘神绩不是说过,当年佛骨舍利展出时,他远远看了都觉得身轻体健么?”

“我倒要见识见识,有没有这种奇效……”

相比起高太监也是满脸的虔诚,李彦这无信仰者表面上合十一礼后,立刻凑近了观看。

这东西其实完全不稀奇,普通人去世后,没烧干净,骨灰里面发现颗粒状的残留物,从物质上看,就相当于舍利。

古代技术不如现代,高僧火花后剩下来的就更多,牙齿、指甲、指骨、头发是舍利,干尸是全身舍利,甚至陪葬的经书都是法舍利。

以上至少还有佛学纪念意义,到后世就比较魔幻了,能烧出舍利子的高僧越来越多,一年好几百,还有各种专利和论文。

那不是佛法进步,是化学进步了。

李彦凑近,希望沐浴在佛法之上,武功修为蹭蹭往上涨。

但沐浴了半天,除了闻到一股淡淡的怪味外,啥都没有。

他微微耸了耸肩,往上走去。

五层的大雁塔很快逛完,除了舍利子外,上面三层主要摆放的,就是玄奘从天竺带回来的经文原本。

当发现李彦接近时,陪同的僧人们十分小心,担忧他把经书损坏。

李彦也就没去翻看,实际上他也看不懂,里面都是用五竺文字写成的。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玄奘的唯识劲,据说那是佛门内最神奇的武学。

这个世界的玄奘,能徒步五万里去往天竺取经,一路历经艰难险阻,武学修为自不必说。

那是真的扒开衣服一身肌肉,退下让为师来的猛男。

但他的传承过于深奥,好像没听说有哪位大师学会。

连玄奘亲传弟子,慈恩寺主持普光大师,修的都是光明劲。

“可惜可惜……”

“对于我来说,还真变成了这烂怂大雁塔有啥可看的~”

李彦摇了摇头,转身往下走去。

回到大雁塔第一层,他刚刚准备出去,脚步突然一顿。

因为那群打坐的僧人里,坐在最后的一位,突然抬起头来,唇角流血,脸色煞白,幽幽的看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