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一百零八章 狄胖胖在身边就挺安心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一百零八章 狄胖胖在身边就挺安心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李彦和苗神客出了大明宫,翻身上马。

一路上,两人聊得挺好。

主要是苗神客曲意奉承。

北门学士,号称位卑权重,以区区六品职位,分宰相之权。

不过这个权,其实全是武后的延伸。

当武后权势衰退,北门学士的风光,也随之消失。

如果不是看在帝后的面子,入阁宰相会给你们这群小喽啰分权?

最悲剧的,他们花费数年心血,编撰了大量宣传武后执政理论的理论著作,努力提高武后的个人形象与威信。

结果被武敏之用一场法会的时间,毁了个七七八八。

直到这时,苗神客才发现自身的渺小。

因此对李彦这种无论是身世背景,还是官职品阶,都比他们强的自己人,态度那叫一个热情。

李彦对于这种笔杆子智囊团,自然也不会轻视,请教道:“关于贾思博之案,苗佐郎可有教我?”

苗神客的官职是著作佐郎,从六品上,赶忙答道:“李机宜客气了,下官有些浅见,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李彦明白,这是要说人坏话了,点了点头道:“苗佐郎来我府上吧,我们详谈。”

回到卫国公府上,李彦将苗神客带到偏厅,让人奉上茶饮。

苗神客品了品,不太习惯,但还是有滋有味的喝了起来。

直到仆从退下,没了外人,这位北门学士开始直言:“李机宜想要审问贾思博,从他口中得到情报,最大的难点不在外,而是内卫的崔阁领。”

李彦其实并不想从贾思博身上找突破口,不过这件事就不必跟这位说了,眉头微扬:“愿闻其详。”

苗神客道:“这位刑部侍郎,家学渊源,为人高傲,有入阁之意,却慢了裴尚书一步。”

凉州都督裴思简如今已经升官,进兵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

中书令、侍中和尚书仆射,分别是这三省的长官,也就是宰相。

但李世民自己当过尚书令,他做皇帝后没有臣子敢做尚书令,于是尚书令一职空悬,改以左右仆射(yè),为尚书高官官。

所以理论上说,唐朝的群相制度,会有六位宰相,两位中书令、两位门下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

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出现,意谓与中书令和侍中相同,让宰相位置变得灵活许多,裴思简任兵部尚书,又并同中书门下三品,那就是标准的宰相之位,拥有参与三省决议的权力。

这一步至关重要,显然在凉州的功绩是关键推动,如果崔守业早早就盯着宰相的位置,却被裴思简捷足先登,自然不甘。

再加上崔守业本来就是刑部侍郎,前段时间主持审问贾思博的主官就是他,结果并无成果,万一落在别人手上交代出什么,他颜面何存?

于公于私,崔守业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定想把贾思博的价值牢牢抓在手里。

“崔守业,这名字起的倒是不错,他父亲就是宰相,这是想世袭啊!”

李彦明白了这个关系后,心中调侃一句,开口问道:“那李阁领呢?他会不会站在崔阁领一边?”

李阁领是李义琰,一位为人刚正的老先生,苗神客摇头道:“李阁领倒是不会偏帮崔阁领,但他不会偏帮我们。”

李彦奇道:“那单单崔阁领一人,没办法影响大局吧?”

内卫五位阁领,丘英自不必说,裴行俭和安元寿也是他的人脉,单就崔守业一人……

苗神客苦笑:“李机宜恐怕不知道,十二位机宜使里面,崔阁领的影响很大,或有半数愿意听他调遣。”

李彦细细问了,才明白这家伙确实不容小觑。

裴行俭是吏部侍郎,这种官员一向桃李满天下,提拔的人才很多,但十二位机宜使里面,却只有一位门生。

安元寿杂胡出身,在地方上安氏势力庞大,但中枢里暗暗被关陇排斥,没什么得力亲信。

这两位主要还是负责带兵,各有外职统帅军队,内卫之职是辅助,更好的掌握情报与后勤动向。

如此算来,内卫目前的两大山头,一个是丘英,另一位就是崔守业。

丘英是内卫老人不假,后来也推荐了两位机宜使人选,李治都予以采纳,表现出了信任,却也只有两位。

相比起丘行恭结的仇,崔守业的父亲崔敦礼擅于经营,留下的人脉关系可强太多了。

足足六位机宜使,五品要员,与他有不浅的联系,包括之前的东宫洗马窦静。

“又一个武敏之啊……”

李彦倒也不急。

所谓无欲则刚,他本来也不准备在审问贾思博身上抢功劳,自然看得开。

找出贾思博背后的人,答案比过程重要。

干死那个叛徒,确保背后不会被捅刀子就好,审问过程的功劳,崔守业拼了命的要争,由着去呗。

在李治手下干活,一副长袖善舞,势力庞大的模样,看看梅花内卫搞不搞你!

当然,刚刚见过武后,武后又连嫡系亲信都派过来辅助了,李彦不能摆出摸鱼姿态,眉宇间流露出三分凝重:“看来优势在他!”

苗神客却笑道:“李机宜不必担忧,崔阁领再是争抢,还是需要撬开那犯人贾思博的嘴,他贪功心切,已经在凉州之案上出了一个下策。”

李彦想到不久前武后说他消息滞后,心头一跳,这次是真的凝重了:“崔阁领要做什么?”

苗神客变了称呼,语气里带着讽刺:“崔侍郎下令,把武威贾氏的相关要犯,统统押入京内!”

李彦眉头皱起:“要犯?贾思博至今还没有交代,武威贾氏上下可以牵连上万人,怎么分辨谁是要犯?”

苗神客道:“崔侍郎的意思是,从严处置,以儆效尤,统统定罪!”

李彦面色变了:“此言当真?贾氏族人为贾思博提供庇护,将他府上封禁,主犯审查流放,理所应当,可贾氏在武威商铺遍地,麾下雇员奴役众多,与西域胡商也多有往来,一旦全部牵连,若是被有心人挑唆,后果不堪设想!值此我们与吐蕃开战的关头,如此急切的将一个地方大族连根拔起,引发边州不稳,这责任谁来担?”

苗神客冷笑:“奈何啊,崔侍郎不是急了么,才摆出这副决绝的姿态!而且处理一群叛贼,就让地方生乱,不正说明裴尚书昔日都督凉州,并无那么好的功绩,也能作为攻讦借口啊……”

李彦放下茶杯。

苗神客在这件事上,不太可能说谎,他的心头终于生怒。

当时的担心还真没错,这群自私自利的官员乱来,死的都是下边人,他们拍拍屁股,照样身居高位。

凉州一旦生乱,波及甚大,居然只被拿来当成政治斗争的工具,如果此时当真,崔守业这种货色,还想当宰相?

李彦面色反倒愈发沉稳起来,问道:“这件事实施了吗?”

苗神客摇头:“裴尚书严辞反对,圣人对此也有顾虑,并未同意,崔侍郎就提议先将贾思博至亲押入京内,算算日子,应该要到了,但接下来如果贾思博始终闭口不言,那连累全族的大祸,就在眼前。”

“那就是还有机会!”

李彦缓缓点头:“无论如何,在我大唐胜了吐蕃之前,武威贾氏不能全动!”

苗神客看着李彦眉宇中的坚定,有些诧异。

他曾经分宰相之权,对于政事堂的所谓宰相嘴脸看得很清楚。

除去权势的光环,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对于地方的关心,远远不如对中央权势的关注。

此次要将武威贾氏连根拔起的害处,有几人看不明白?

很多事情,不是快意恩仇那么简单,尤其是治理地方大族,更要慎之又慎。

但为了争权夺利,又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边州百姓的死活?

反倒是亲手抓捕贾思博,按理来说已经与贾氏结成死仇的李彦,准备力保。

苗神客有点佩服,却又担心他坏了武后的事,赶忙问道:“李机宜准备怎么做?”

李彦道:“我要去见一见贾思博。”

苗神客道:“李机宜一片好心,我是知道的,但此子不见得理解,我甚至听说此人因为科举落榜,心怀怨怼,以致于丧心病狂,一意想要陇右动荡,万一……”

李彦接着他的话头:“万一此人宁愿全族尽殁,也要出一口恶气对吧,这确实是最坏打算,但倘若真是如此,就说明贾思博无论如何都不会开口的,尝试一下也没有损失。”

苗神客点点头:“这倒也是。”

李彦行事向来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直接起身:“那我就去了,劳苗佐郎稍候,如果有什么情况,我们再讨论。”

“好!好!”

苗神客连忙起身,目送李彦挺拔的背影离去,发出感叹:“年纪轻轻,身居高位,确非侥幸!”

……

李彦来到皇城,往内卫而去。

贾思博是要犯,就算是他,也不可能随便见,必须要办理好手续。

实际上,贾思博本来都要转入内卫审讯了,要见也不急于一时。

但苗神客既然给出了这个消息,就说明刑部很可能在最后的时间内发一次疯。

这个时代的通讯都有滞后性,一旦李治真的首肯,刑部下令把武威贾氏来个一锅端,案犯押送入京,到时候李彦也想阻止也办不到了。

“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李彦走了进去,正好就见到狄仁杰胖胖的身子,出声道:“怀英,你怎么还没下班?”

狄仁杰迎上,圆圆的脸上有些不好意思:“李机宜,我想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做的事情……”

午时已过,现在是嗨皮时间,皇城内各部门的官员,大部分都归家或者去接受考验了。

狄仁杰在并州可没有如此悠闲的待遇,县尉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就很不习惯。

李彦看着狄仁杰,默默感叹。

我是假卷王,一天真正干活一个时辰就嫌累,你才是真厉害啊!

狄仁杰为大理寺丞时,岁断滞狱一万七,是什么概念?

并不是说一年亲自审问了一万七千件案子,那没人能做的了。

而是审核案件的流程结果,看看是否有遗漏出错,这样搞定了一万七千件案子。

这也不轻松啊,平均一天要核实五十多起案子,如此工作量,想想就恐怖。

不然的话,也不会是“滞狱”,早就被其他人搞定了。

想到这里,李彦既感有趣,又突然觉得狄胖胖在身边,就有几分安心,大手一挥:

“怀英,你不必在这里虚度时间,随我一起来,我俩联手破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