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三百八十九章 卖茶那么久,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三百八十九章 卖茶那么久,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紫微宫。

乾元殿。

此乃宫城正殿,隋称乾阳殿,后来毁于战乱,等李治将洛阳定为东都时,才下令在原基础上营建,如今的地位就等同于大明宫中的含元殿,历史上武周时期, 也正是这座殿宇被拆除,修建了明堂。

今日李弘就位于此处,接见凯旋的西征将士和朝贡的各国使者。

群臣肃立,就见一群将领身穿戎甲,风尘仆仆地走入大殿。

群臣侧目。

裴行俭原本是标准的儒将,颇似二馆里的教书博士, 此时硬朗的身躯则完全是沙场宿将。

安元寿已经年过七十, 摘下头盔时, 头发全白,所幸精神不错,老当益壮。

还有黑齿常之、王方翼、程务挺、李多祚等将领。

他们或是脱颖而出,或是得裴行俭提拔,俨然成为新朝干将,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也不用担心无辜被害。

李弘显然对于众将的回归相当高兴,提振精神,沉稳的声音回荡在殿内:“诸军群勇,悍赴边疆,为国远征, 今论功行赏……”

礼部官员出列, 具体宣读, 众将露出喜意。

裴行俭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权柄仅在宰相之下。

以他的资历和功劳完全能够入阁, 但由于如今的中书令是裴思简,要等裴思简告老, 才能接替其为相。

而安元寿升任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正式迈入三品行列,服紫袍。

这位早在渭水之盟时,就护卫在李世民身边的三朝老将,因功进封凉国公。

黑齿常之、王方翼等将,则都成为军队中坚,封妻荫子,不吝封赏。

位于群臣中的李彦,为众将感到高兴的同时,目光又微凝。

因为他没有看到丘英。

礼部封赏的名单里面,倒是有丘英,封右武候将军,同样入三品,封天水郡公。

只是人并未一同归来。

眼见李彦寻找,安元寿的目光转了过来,和他交换了一个眼神。

李彦心头大概有了数,定了定神, 视线又看向后面的使者。

随着军队一起回归的, 还有吐蕃、吐谷浑以及西域诸国的使者。

西域诸国自不必说,之前大非川惨败,他们的使臣立刻云集吐蕃王城。

如今吐蕃龟缩,大唐军威浩荡,又来洛阳乖顺跪舔,都是墙头草顺风倒。

这也是小国的悲哀,只能仰大国鼻息求存。

其中走在最前面的,却是一位意外的熟人。

吐蕃孙波茹的茹本末农氏。

这位老妪居然亲自作为吐蕃使者,来到洛阳面圣。

见到李彦位于群臣前列,她眼中浮现出明显的欣喜,却没敢多看,恭敬行使臣礼节,并且奉上了大批的供奉,西域诸国也带上了本国的贡品。

李彦侧耳倾听,比较关注农作物。

历史上引进作物最多的朝代是明朝,番薯、马铃薯、番茄、花生、辣椒、玉米、南瓜等物都是那个时候进来的。

相比起这些作物的重要性,唐朝丝绸之路畅通,却只引进了菠菜和西瓜,西瓜还与后世的大不一样,就显得有些寒酸。

没办法,不要小觑古人的智慧,他们也知道引进好东西,可汉朝已经将黄瓜、胡萝卜、大蒜、葡萄、蚕豆等物从中亚地区引入,魏晋南北朝又有核桃、芝麻、棉花、茄子,剩下来真的没什么好进来的了。

明朝时的那些作物,起源地基本都是美洲,比如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先由西班牙人带到菲律宾等国栽种,然后再传入国内,后面那些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此时李彦听了各国作物,就不免有些失望,觉得这些国家进贡的都挺华而不实,还不如换成胡椒。

毕竟那玩意特别值钱,对外完全可以当成货币来使用。

当然,国与国的进贡不能只讲利益,面子也是很重要的,李弘就十分享受这一刻,正襟危坐地接受各国使者朝拜。

直到西域一国将阳羡茶换了个名字,小心翼翼地进贡上来,这位圣人忍不住了,笑看了李彦一眼。

满朝谁不知道,这位正是茶品的推广者,如今大唐的饮茶风气,与其有巨大的关系,结果西域居然把茶当成宝,反过来进贡给大唐?

李彦也怔了怔,仔细观察阳羡茶的重新包装,嘴角微微扬起。

他卖茶卖了那么久,于各地传播,终于到收获的时候了。

……

“如此说来,丘叔在兰州病倒,以致于难以前行?”

退朝之后,李彦回归内卫,等待消息。

安神感很快前来,将其父亲安元寿的话转达,还带来了丘英的亲笔书信。

李彦展开信件,细细看了起来。

丘英病倒,旧伤发作,难以随军,留在兰州养伤,接下来准备向圣人请辞,告老还乡。

丘英的年纪并不大,只有五十多岁,此时急流勇退,确实是明智之举,既保住晚节,也断绝武后继续利用的可能。

同时信中他也以欣慰的口气,祝贺丘神绩服绯,撑起丘氏的门面,言明自己辛劳了大半辈子,终于可以卸下重担。

李彦仔细看完,百感交集。

查案查到亲近之人的身上,是最难受的,武后看得很准,他也不能免俗,大义灭亲说起来简单,但真正那么做了,实在不好受。

丘英从凉州到京城,都对他颇为照顾,虽然在对方看来,自己的帮助更大,但无论如何,这位出现在学馆前改变他人生轨迹的魁梧男人,在李彦心中的地位是很重的,对方在涉案未深的情况下,能以天水郡公的爵位告老,也算是一个体面的结局了。

眼见李彦面色舒缓,安神感也松了口气:“六郎,那我去办事了。”

李彦道:“稍等,近来茶饼在西域的销量如何?”

安神感笑了起来:“阿耶刚刚还提到,他路经凉州,回老宅时,得知近几年族内收益,都被吓了一大跳,后来才知是六郎带我们所做的茶饼生意,真是没想到此物比胡椒都要赚钱。”

李彦道:“胡椒的暴利,是物以稀为贵,出产地就那么些地方,争抢者却众多,据曾经远行的江南商人所言,不仅是我们大唐,那些遥远的西方国度也对胡椒趋之若鹜,将之比作黑色黄金,甚至不惜为之发动战争……”

安氏是凉州大族,凉州商人就暂时下线,转为江南商人,安神感心想江南商人怎的也能去西方,又为之咋舌:“胡椒在我大唐虽是贵族所用,十分昂贵,但为此物开战,难以想象,实在太疯狂了!”

李彦微笑:“从胡椒上面,其实也能看出茶的作用,要知道饮茶能滋养身体,清心降火,防止腹胀,畅后便利,这对于我们大唐人都是很好的,那些生活于草原和高原的人来说,更是必须的饮品,价值又将如何?”

安神感有些遗憾:“不瞒六郎,你以前老是强调茶品有这么多妙用,我们还有些半信半疑,现在见西域各国争抢,才确定无疑,早知茶饼真的关系到异族的性命,应该早早下手,做到如六郎所言的……‘垄断’?”

李彦摇头:“垄断不了的,江南和蜀地早有饮茶之风,我所用的煎茶之法也只是一种新的思路,并非不可取代,我现在是推动者,强行垄断的话,则是这个行业的破坏者了。”

安神感钦佩:“六郎的格局真是我等不能及,茶品能盛行大江南北,如今各地销量大增,茶商心中最感激的人正该是六郎啊!”

李彦道:“我倒是没指望那些商人感激,我也不会无私奉献,如阳羡茶、紫笋茶等江南名茶的出产,都掌握在手中……”

“从江南到长安,由谢氏商会完成,从长安往陇右再运往吐蕃和西域,则由你们安氏相助,具体到异国各地,再由商人经销,分工明确,利润极高,如此历经数年,商路终于稳定。”

“现在吐蕃的贵族,应该基本习惯饮茶了,就不知道他们的普通子民,是不是还求一茶饼而不得?”

安神感眼睛亮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内卫应该予以关注,不吃胡椒,只是少了一味调料,不喝茶,他们却可能因为后滞而痛苦死去。”

有矛盾好啊,内卫就喜欢有矛盾的邻国,为受压迫的阶层作主,安神感振奋起来:“连饮茶的自由都没有,吐蕃的子民过得太苦了,我这就去安排。”

李彦欣慰地品了口茶,安神感所言只是第一步,后面围绕着茶还有更多的施展空间,而经过这些年的历练,这位亲信也能独当一面了,他粟特人的出身更是适合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任务。

不过等到下班回家,刚刚到了李府,李彦又发现,似乎不需要他主动做什么,吐蕃的孙波茹本已经恭敬地侯在府外,见到自己的狮子骢,更是提前迎上行礼:“李阁领!”

李彦立刻下马,他在吐蕃时持旌节,面对这位孙波茹本时,也只是颔首为礼,此时倒是拱手还礼:“茹本昔日相助,我犹记于心,如今来我大唐,是我尽地主之谊的时候了,请进!”

孙波茹本见他态度依旧,心头狂喜,一路酝酿着情绪,等到了正堂入座,她眼神中浮现出一抹坚定:“李阁领可还记得,昔日在吐蕃时,曾赠予我一本《大唐西域记》?”

李彦点头:“当然记得。”

他怎么可能不记得,那本由苏毗女子翻译的《大唐西域记》是特供版,里面将曾经的女儿国描写的富庶强大,玄奘如果见了都要吃惊,这是我去过的女儿国?

正是那本书,在这位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经过风雨浇灌,开花结果。

此时孙波茹本深吸一口气,开门见山地道:“我这次来,是想求助于大唐天军,助我孙波,脱离吐蕃,重立苏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