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五百六十一章 让无忧洞好好体会一下,绝望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福宁宫。

向太后终于没有趴在榻上哭唧唧,难得的满面笑容。

她听着郭开的禀告,看着从开封府衙送来的桉录,甚至还亲自翻了翻。

她的老眼昏花显然是看不出更多细节的,但还是有了一份参与感,十分满意地道:“公孙判官做得好!”

郭开立刻尖声道:“是圣人慧眼识珠,公孙判官才能不负所托,肃清京师妖氛,只是那在桃夭坊的官人,或许还有些麻烦……”

向太后冷哼一声:“不必理会,他们肃清不了无忧洞,难道还敢阻扰公孙判官么?罪证在手,就是占了道理,这群人也该好好遵从孔圣之道,‘敏于事而慎于言’了!”

天大地大,道理最大,向太后这次信心满满。

士大夫为什么难对付,因为他们能占个理字。

明明是同一件事,由这些士大夫来描述,总能将褒贬暗藏其中,引导他人的观感,让道理自然而然地站在他们一边。

当然,这种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的方式,还属于高端方式,更直接的就是文人笔记,真真假假,各种污蔑。

毕竟公众有个朴素的认知,当一个人名声臭了,那他往往做什么都是错的,相反一个人私德无亏,所做的错事都能变得正义起来。

而士大夫里面,不乏私德无亏之人,比如言官团体,更比如司马光,这位可是清正廉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不好女色、视钱财如粪土、死后全无家财,完美得无可挑剔,因为自己是道德君子,喷起别人来也特别名正言顺,但执政能力如何嘛,只能说懂的都懂……

正是因为士大夫能占据了制高点,控制话语权,还能摆出一副高风亮节之态,皇权有时候都不得不让步。

毕竟被天下人指着鼻子骂,又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对于皇帝都是不可接受的,而仁宗的唾面自干,更是使得言官集团不断膨胀,最终发展到了如今的局面。

好在这次不同。

向太后找准了关键:“无忧洞积怨百年,作恶无数,今残害郡王,朝廷威严大损,士大夫里竟有助纣为虐之辈,老身倒想看看,他们谁还敢说公孙判官的不是!”

郭开认为向太后这话没错,但他在宫内见惯了阴诡之事,却也不觉得那群文人想不出主意。

不过他并不关心公孙昭的死活,而是记挂着太后的权势:“那刑部刘郎中和大理寺吕少卿都已入狱,如若被公孙判官定罪,郎中和少卿之位不可空缺,还望圣人尽早抚察。”

抚察一词用的颇有水平,向太后很是满意:“郭少监说的好啊,老身是要好好抚察!”

她的政斗水平上虽然很一般,但终究也是这么多年皇后太后过来了,好不容易占住了理,自然要借着这股风,好好打压反对派,提拔自己的亲信,将朝廷大权控制在手中。

这般一想,更是美滋滋,有眼力劲的宫婢立刻过来扶住,向太后起身走了起来,觉得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甚至对亲兄弟去世的悲痛都澹去了些。

可见权力实在是最好的良药,什么神医都要甘拜下风。

然而就在这时,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位内侍快步进入殿内禀告:“圣人,据皇城司传来消息,任正言病故了,其子扬言是恐奸臣当道,气极身亡的,各府仆从多有书信往来。”

郭开脸色变了,向太后的眉头也皱起,喜悦消散,怒意涌起:“奸臣当道?这老贼空谈误国,害我至亲,老身对其宽宏大量,他还心怀怨怼,忿忿而亡?”

郭开眼神一动,赶忙跪下:“圣人息怒!圣人息怒!”

向太后见他下跪,怒气也缓缓消散,叹了口气道:“起来吧,你一向忠心耿耿,老身也明白你的苦心,这任伯雨死的不是时候啊!”

她重新坐回了榻上,腰部微微句偻了起来,露出愁容。

向太后对于这个连累了自己兄弟身亡的左正言极为不喜,但也只是贬官了事,毕竟言官真的不好惹,没想到这老头不依不饶,真的病死了。

任伯雨一死,她马上意识到,群臣会怎么反扑了。

牵扯到无忧洞上,确实是怎么洗也洗不白的,但可以绕开这件事,对人不对事,直接攻击公孙昭。

把刚正不阿的言官活生生逼得气死了,这要是撇开前因后果,那任谁都要骂一句奸臣,但现在向太后只想说:“这群不得经世济用,却又阻挠办桉的臣子,他们才是奸佞,可恨!当真可恨呐!”

福宁宫内噤若寒蝉,这话说得很重,传出去更会引发轩然大波,而郭开眼见太后每次想不到办法,就会说气话,更是无奈,虽然他也只会耍些小心眼,同样想不出这该如何破局,但向太后的反应还是让这些做下人的有些失望。

眼见这位坐回榻上,气色又灰败起来,郭开想了想道:“不如老奴去开封府衙,向公孙判官说明此事?也看看他是否有些应对之策?”

向太后点了点头道:“好,你去告诉公孙判官这件噩耗,应对之策就别想了,叮嘱一下他,对于涉桉的士大夫,尤其是进士出身的,不可太过决绝。”

郭开心头一沉,他之前是特意示好,知道公孙昭十之**不会听,说些惠而不费的话,但此时太后所言,就真的要做出退让了。

虽然士大夫确实不好对付,但太后退缩得未免太快,更是与诏书中“无论何勋何职,凡与无忧洞有勾结,依律加以严惩,不得徇私,不得宽宥”的说法起冲突,恐怕要寒了手下的心啊!

郭开忧心忡忡地离去了,向太后看了看天色,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乖儿子赵佶:“老身先小憩一会,等十一哥来了再唤老身!”

宫婢赶忙服侍向太后睡下,可这位太后在榻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想到兄弟的血海深仇,一会儿又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当上执政太后,却处处碰壁,总是睡不着。

迷迷湖湖间,听到特意放轻的脚步声传来,还以为是赵佶呢,不禁唤道:“是十一哥么?”

但熟悉的尖细声音传来,却是去而复返的郭开:“禀告太后,是老奴,公孙判官已经将四位要犯审问清楚,他们对于罪证供认不讳……”

向太后轻咦一声,在宫婢的搀扶下缓缓起身:“这么快么?才三个时辰不到吧……”

郭开也是满脸喜色:“公孙判官不仅审问完毕,各项证词更是表明厚将行会与无忧洞有重大勾结,已经带领开封府衙的快班弓手,去往行会总部……”

向太后眼睛亮起:“速去再探!”

“是!”

郭开领命,直接点了几名内侍,一起跟着他匆匆往外而去。

不多时,一人回禀:“报!公孙判官将厚将行会前后封住,行会内有所抵抗,正在强行攻破!”

向太后老手一挥:“再探!”

……

“报!公孙判官带人正式攻入厚将行会,贼人统统缉捕,发现了十一名各司官员……”

“再探!”

……

“公孙判官抓捕完犯人,带回开封府大牢审问了,大牢要装满了……”

“再探!”

……

“报!公孙判官获得实证,继续派出人手,勒令铁薛楼停业!”

……

那边任伯雨的尸体刚凉,公孙昭已经把第二处抓完,然后查封了第三处酒楼。

之所以将铁薛楼放在最后,因为这座七十二家正店排名前列的酒楼,在百姓中的影响力远远不是桃夭坊和其背后的行会可比。

而一旦将这种酒楼直接停业,那舆论可会瞬间引爆,以汴京百姓传消息的速度,保证街头巷尾都会谈论这件大事。

到那时,言官任伯雨之死,还有谁会在意?

哪怕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十数名士大夫落网,也有进士及第出身的高官。

哪怕这依旧不是结束。

局势扭转!

或者说,是敌人在比速度上,大败亏输!

整个福宁宫再度变得喜气洋洋,向太后起身,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给亲兄弟报仇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增强:“公孙判官实乃能臣也,此次老身一定要清剿无忧洞,无论是洞内贼子,还是那敢妄言招安之辈,依律加以严惩,不得徇私,不得宽宥!”

……

“六大行会之一被抄,排名前列的正店关门歇业,这等剧变,对于整个汴京来说都是一场震荡,无忧洞应该也会察觉,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

就在各方被纷至沓来的消息,震得七晕八素的时候,李彦也行动了。

此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现在东风被公孙昭刮起来了。

所以他持枪,卢俊义举棒,索超拿着大斧,三人带着干粮和水囊,进入无忧洞中。

相比起前两位的驾轻就熟,索超第一次深入到这个区域,振奋得难以附加。

但他很快发现,虽然许多地方有贼人活动的痕迹,但贼子却不见踪迹,不禁有些奇怪。

卢俊义解释了这个疑惑:“哥哥此前经常来洞内诛贼,那些贼人畏惧哥哥的神威,就全部缩入深处了。”

索超恍然大悟,万分钦佩地道:“怪不得近来汴京百姓被无忧洞掳掠的确实少多了,我起初听人议论,还以为只是错觉,没想到是林兄在默默诛贼!”

“朝廷大张旗鼓的宣扬要清剿无忧洞,却根本不干活,林兄单枪入洞,诛灭贼人,却从来不声张,实乃真义士,真英雄!”

李彦道:“力所能及罢了,每日睡觉,底下是这片藏污纳垢之地,睡得也不踏实。”

卢俊义冷笑道:“我看这京中百官睡得可踏实得很,在他们眼中党争比什么都重要,哪里管百姓死活?”

李彦道:“倒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全部人,这无忧洞确实难以剿灭,如果能轻松诛贼,京中官员还是会付之于行动的,公孙判官也不会等到现在,现在我们经过这么多努力,总算看到了希望,切不可掉以轻心。”

卢俊义和索超齐声道:“是!”

他们不单单是口头应承,当发现了数名贼子循着小道向里面狂奔时,索超很想大吼一声“偷外送的贼子,你索爷爷来了”,但还是硬生生按捺住急性子,先看向李彦,征求意见。

李彦拍了拍他的肩膀,做了个按兵不动的手势,低而清晰的声音传入耳中:“这些报信的不要杀,让他们把消息传进去,让无忧洞知道,外界与之勾结的势力,落得何等下场,而我们再守住粮道……”

两人明白了,畅然地道:“正该让无忧洞好好体会一下,绝望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