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三百禁军,我要挑选自己人出动!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三百禁军,我要挑选自己人出动!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汴京城外。

李彦带着林三,来到了禁军大营。

通报之后,很快林元景走了出来:“二郎,你怎的来了?”

李彦笑道:“来看看父亲,顺便有些事情,请父亲帮忙。”

林元景颇为惊喜:“好!好!随我来!”

自从被一番言语弄得差点恐文,他不再劝学,跟不上儿子所聊得的话题,又不再约束,再在练武场看到儿子所施展的寒星冷月枪,连武功都不要教了。

然后就发现自己没事做了……

林元景有时候觉得骄傲,有时候又挺失落的,此刻好不容易被需要,自是大为欣然,领着李彦往营内走去。

汴京城外远比内城要大,禁军军营也足足有三十二座之多,大部分都是位于城门不远处,随时可以调兵入城,轮防职守也方便许多。

而这座军营偏向训练之用,但进入后首先最吸引人注意的,不是操练场所,而是四周围绕的一片绵延的破茅草屋。

李彦仔细看了看,皱起眉头:“那些就是禁军所居的地方?搭建成本多少,才造出这般破旧的屋舍?”

林元景道:“只有四贯,最初的屋宅都极为简陋,你现在所见,还是兵士们加固过了的。”

北宋是募兵制,参军的人住在军营后,是要将自己的家属接过来,有专门的屋舍可供居住,乍一看起来,这是一种福利待遇,但且不说这些亲属起着人质的作用,一旦士兵逃亡,马上会被罚没为奴,关键是普通禁军的军营宿舍条件,太过简陋了。

李彦眼见为实后,不禁感叹:“我之前听安道全提到过,外城边缘,用庐草竹板造的简易房屋,造价还在一间十贯,租给最穷的外州人住,结果军营的建造标准,每间居然只有四贯,这真是货真价实的贫民窟了。”

林元景叹了口气:“早年这些士兵更凄惨,每每外出驻边,妻儿只能待在此地等待。”

“熙河开边时,每当有背负书信的传令兵归来,营中就哭声不断,全是妻儿在接到战死的消息后,彷徨无助的惨嚎,那真是听得人难受至极,最后连这屋舍都不见得能保住,死了男人的就会被赶出去……”

“所幸近年来规矩松了,军队移防到别处打仗,妻儿也能跟着搬过去,驻屯之处终究不像汴京,房屋还是能得到保障的。”

李彦抿了抿嘴,收回目光,往里面走去,很快一座巨大的练兵场地印入眼帘,数百个禁军正在操练。

说是练兵场地,也只是被明确圈出,还有不少坑坑洼洼的地方,禁军就避开那些地段,以致于站得歪歪斜斜,甭管有没有强迫症,看得都很不舒服。

李彦的视线越过这群禁军,看向高台,就见一位身披甲胃,持着骨朵的魁梧汉子,雄赳赳气昂昂地立于其上,眉头也隐隐皱着:“那是班直么?”

林元景道:“不错,此人名吴遂,武艺不凡,擅于授艺。宫内的班直侍卫,不少是权贵子弟,凑数之用,但也有名副其实的班直侍卫,这位就是其一。”

李彦道:“听说班直里面也有世代相传,自太祖的时候就在宫中差使,娶妻往往是刻意挑选高大健壮的女子,因此个个都是人高马大,有这种的吗?”

林元景道:“有是有的,但数目极少,久居大内深宫,是守卫官家最精锐的力量。”

李彦微微点头,那样的班直侍卫,有点像是唐初的北衙百骑,当然肯定达不到那个程度,但至少在北宋年间,确实是小股精锐中的精锐了。

正好提到班直,李彦眉头一动,低声问道:“近来禁军的粮饷足够么?”

林元景看了看左右,没人注意到这边,才更低声地回答道:“那要看是何等禁军了,若是班直侍卫,是肯定足饷的,上四军就有些勉强了,中下禁军就从来没够过……”

李彦心中有了数。

根据《宋代兵志》记载,班直的月工资从700钱到5000钱不等,福利很多,每月发放口粮,绸、绢、绵等衣物,还有各种补贴。

然后是上等禁军,也就是捧日、天武、龙卫和神卫,通称上四军,这些人的工资是1000钱。

中等禁军工资是500-700钱,下等禁军是300-500钱,而厢军则最高500钱,最末的只发盐菜钱或者食盐了事。

若是没有一个概念,那么索超当索唤的时候,由于他健步如飞,送餐又快又好,每天就能赚500文钱,相当于中下层禁军一月所得。

当然禁军还有一些其他福利补贴,也可以折算成文钱,而似索超这样的外卖小哥,全大宋也找不出来几个,所以这样对比有些欺负人。

但即便拿不到索超这么多,正常索唤的工资,也比当兵的高出许多,关键是,索唤拿的是实际的铜钱,一般正店酒楼不太会克扣这些人的辛苦钱,毕竟已经刮下很多。

而禁军工资则仅仅是理论上的规定,实际发放的时候,首先会换算成布帛等物资,折抵标准就由部曲说了算,往往上面克扣极大,以致于宋军经常闹饷。

最经典的要属二十五年前,兵器制造局的士兵,就因为常年无休加班还扣工资,一起闹罢工,当时神宗的回应是这么说的:“若依市价,则费钱多,哪得许钱给与?”

讲白了,我们知道没给足工资,但就是没钱给。

骂名我来背,再苦一苦当兵的!

苦来苦去,就导致军汉这个群体,穷困撂倒的极多,李彦再问道:“那除了班直和上位禁军粮饷充足、待遇优厚外,中下禁军和厢军那点可怜的月俸,只要家中人口稍多一点,就根本是杯水车薪,他们要怎么求存?”

林元景稍稍沉默后,叹息道:“或在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里做些小买卖,或去京中当闲汉跑腿、泼皮无赖,或也有妻女在营中接客以此维生的……”

跟在身后的林三闻言咋舌,倒是想到了最初在快活林,遇到的张环一行,那就是典型的泼皮,讹人钱财,然后立刻又豪掷赌博,本以为这就是禁军里混得差的了,但照这么说来,他们还算是相对阔绰的,还有更多的禁军过得更惨。

太平年间,守卫京师的禁军部队到了这个地步,李彦只能默默摇头,然后问道:“父亲,我之前拜托你选一些有上进心的禁军,集中起来训练,你选出多少人了?”

林元景怔了怔,支吾了一下:“这件事我刚刚着手,人数方面的话还不多,也就平日里有些枪棒天赋的,不足三十人。”

李彦:“……”

你当了大半辈子禁军教头,才带出三十个人,怎么说得出口的啊?

关键禁军生活还并不优握,大部分过得很差,换成他来,不出一个月,少说三百人的队伍就给拉起来了,又不是直接造反,只是选些可堪造就的培养培养,有这么难么?

林元景其实是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的,但他以前随波逐流惯了,每日上面安排什么事情,做完了下班回家,不打听别人的秘密,更不理会旁人的闲事,一下子要让他主动出击,哪怕只是收罗些可用之人,确实有些困难。

他又不愿意让儿子失望,目光一动:“这件事我也跟你张叔说过,他能帮上忙的,我们要不去寻他?”

李彦想了想,倒是记起了这位马军教头张伯奋。

禁军中大大小小的教头很多,如林元景这般有七品提辖官职的,都已经算是不错,至少能穿绿袍,似张伯奋般,明面上挂一个马军教头的差遣,其实就是微末的九品小官,但两人十分合得来,逢年过节两家也多有走动,可称为至交了。

李彦没想到便宜父亲只能带出三十个人,其中说不定还有些一厢情愿,根本不愿意听安排的,只能道:“好,我们去见张叔。”

张伯奋在军营的另一端,正在举着石墩,打熬力气,见到李彦和林元景走过来,目光一亮:“贤侄来了!”

李彦行礼:“张叔!”

张伯奋哈哈一笑,对着林元景道:“贤侄当真是一表人才,林兄有子如此,家门将兴啊!”

换成平日里,林元景会开怀一笑,但这时却有些尴尬,总有种自己拖后腿的感觉,朝着张伯奋使了个眼神。

张伯奋没懂是什么意思,倒是李彦直接道:“不知张叔麾下有多少知上进的禁军?”

张伯奋这才明白:“是这件事啊?林兄之前确实跟我说过,我这里能有两百多人吧。”

林元景:“……”

为什么我们的差距如此巨大?

李彦倒是不奇怪,毕竟是一军教头,这个人数才是正常:“那短时间内,张叔能将他们聚集起来么?”

张伯奋神情凝重起来:“不知贤侄要做什么事?”

李彦道:“公孙判官将领两百快班弓手,然后从京营禁军调三百个人,一起入无忧洞清剿贼人,这次行动与以往不同,无忧洞内忧外患,成功清剿的机会大增,我希望我们挑选出来的人,能参与其中。”

昨日的事情闹得太大,连正店铁薛楼都封了,张伯奋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却没想到居然会有人邀请他入无忧洞杀贼,变了脸色:“那鬼樊楼不比其他,此事如果告诉他们,他们是不会愿意去的。”

李彦将能够说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末了总结道:“无忧洞那样的环境,我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危险,但相比起其他凶险更加莫测的战场,这已经是最好的机会。”

“张叔,我之所以请父亲和你动员有上进心的禁军,也是希望能借此改变他们的人生,至少将这件事情告诉他们,让他们做出选择。”

“毕竟等到太后的诏书下达,三百禁军还是会被调配,如果你们信我,信公孙判官,就提前做好准备。”

张伯奋沉默下去,想到无忧洞这个笼罩在汴京上百年的噩梦,他心生退缩。

但看着这位如今在京师内声名鹊起,越来越多人议论的林家二郎,还有那位成为太后亲信的冷面判官,他又有些意动起来。

最终禁军大营里破旧的连绵屋舍,那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士兵家属,让张伯奋下定了决心:“贤侄所言不错,这是个机会,确实应该告诉他们,我信你们父子,此事算我一个!”

李彦抱了抱拳,目送张伯奋离去,再看向林元景:“父亲,将你的人手也聚集吧,就在今日,我们要做一件让整座汴京,乃至天下各州都震动的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