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五百九十一章 废赵佶的衣带诏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五百九十一章 废赵佶的衣带诏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延福宫。

作为北宋皇宫中相对独立的一处宫区,延福宫原是帝后游乐之所,规模并不大,赵佶此时欣赏着歌舞乐曲时,就觉得这宫苑过于狭小,生出了扩建之意。

念头浮出,赵佶顿时生出一股舒爽来。

因为扩建宫殿这件事情,放在一月前还是不敢想的,但此时已经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安排了。

他终于是真正的大宋官家,真正的天下一人,而不是那个蠢昧老物口中的十一哥!

事实上,按照历史发展,延福宫确实在一年多后就会被大肆扩建,变得幽雅舒适,宋徽宗大部分时间,正是在这座宫苑中度过的。

而扩建的过程中,由蔡京当总监工,童贯、杨戬、贾详、何诉、蓝从熙五位内官负责监造,这五人都懂赵佶的心思,为了一比高下,绞尽脑汁让自己承揽的部分更加富丽堂皇,结果建造完后,分不出高下,由此“延福宫”多了个别称,“延福五位”。

此时“延福五位”中的杨戬,就以小碎步来到赵佶身侧拜下:“官家,奴有事禀告。”

赵佶双目主要看向那舞姬柔媚的身段,对着内侍随意扫了眼,应声道:“是不是天宁节宴礼又有什么事情了?让礼部酌情处理吧!”

见多了童贯那威风凛凛的样貌,再看这白面无须,举止阴柔的杨戬,赵佶反倒有些不习惯,再想到童贯尽忠尽得尸骨无存,只能设一个衣冠冢,又让太后彻底倒下,心中顿时念起了好。

“可惜童贯不是李太尉,官品没有到三品,不够谥号,否则给他赐个‘忠敏’的褒谥,倒也不错……”

“官家,内客省使郭开入福宁宫,与太后密谈,太后震怒,疑似写了诏书……”

眼睛里看着舞姬的曼妙身体,脑海中在想着童贯的谥号,耳中传来的是杨戬略带颤抖的声音。

以致于赵佶第一遍都没听清,直到对方重复了一遍,才勐然道:“你说什么?”

杨戬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再重复了一遍,还添加了一些细节:“禀告官家,根据福宁宫的内侍观察,笔墨是动过的,太后应是写了诏书,但并非写在纸上……”

赵佶童孔收缩,挥手让舞姬和其他宫婢全部退下,喃喃低语:“不在纸上,又在哪里?”

杨戬默然。

赵佶浑身激灵,脸色迅速变得苍白起来。

正常情况下,草拟诏书的臣子,出身必然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的学士,官家开口,臣子润色后再呈给官家阅览,确定后再正式发诏,向太后之前亦然。

自从她病重后,不再理政,那些臣子自然也就不去福宁宫,而赵佶也没有急吼吼地接过大权,避免御史指责他不孝,所以现在政事就交给皇城那边处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太后想要拟招,她就只能自己写,如果再不用纸的话,那写在什么上面?写的又是什么内容?

为人不做亏心事,太后震怒心不惊,但赵佶清楚得很,这次向太后遇刺,与童贯脱不了干系,而虽然不是自己指使童贯这么做的,却确实有着牵连。

难道说……事发了?

眼见赵佶神情剧变到这个地步,杨戬肯定了猜想,想到自己距离稳固帝位的泼天之功如此接近,顿时浑身兴奋起来,声音低沉但斩钉截铁地道:“请官家放心,奴已经派人盯住郭开,此人至今仍在宫中,只待官家下令!”

赵佶张了张嘴,慌乱地道:“可太后那里如何交代?依杨都知之意,是直接拿人吗?”

杨戬一怔。

经过他这段时间的观察,知道这位是个心机深沉,又有手段的,或许外臣不喜欢这样的官家,但内官却尤其喜欢,因为跟着这样的主子,他们才有机会大展身手。

不料面临这种迫在眉睫的重大抉择,官家下意识的反应,居然是推脱?什么叫依自己之意,自己个小小的太监,能做什么主?

杨戬本来不慌的,被这样一弄也有些慌了,想了想干脆咬牙道:“太后病重,官家纯孝,内外皆知,那郭开定是搬弄了是非,挑拨母子深情!官家不必顾虑,此等贼子理应统统除去,我等也会将此事平复,不让消息外泄!”

他这话意思很清楚了,一个即将病死的太后,和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官家,傻子都知道怎么选,何况太后如今身处大内,这里全是他们的眼线,真正发生了什么,外臣又如何知晓?

赵佶脸色缓缓恢复过来,他刚刚登基了八个月不到,确实是退无可退,颔首道:“杨都知忠心可嘉,朕心甚慰,只是此事到底是郭省使一人为之,还是宫外有贼人唆使,必须查明!”

杨戬为难地道:“宫外之事,奴恐怕力有未逮……”

内官里面,对宫外之事最有影响的,毫无疑问是童贯,杨戬等人虽然也有些眼线,但和李宪童贯两代积攒的人手相比,弱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了,仓促之间,到哪里去找寻人手去?

赵佶抿了抿嘴,也感到棘手起来,如果郭开身上真的有那种形式的诏书,是绝对不能让他带出宫的,但此事若只是郭开一人所为,他又不信。

想着那一个个外臣,章惇、曾布、蔡卞、韩忠彦……赵佶眼神闪烁着,立刻锁定了章惇,但想到那张老而弥坚的面孔,不禁头疼起来。

杨戬察言观色之下,低声道:“官家,要不奴先去将郭贼拿了,行刑逼问,不怕不招!”

赵佶立刻摇头:“不可!不可!娘娘病重,岂能再受刺激?”

杨戬先是不解,然后想了想,倒也明白了,这位官家最担心的,还是太后的身体状态。

不是怕她病重,恰恰是怕她撑着不死,现在写了一封诏书,就不能写第二封第三封吗,甚至干脆召集群臣,那又如何?

杨戬也沉默了。

他虽然想要讨好官家,得到重用,但不比童贯整日习武,凶悍惯了,有些事情还是不敢办的。

况且童贯也是被郭开要挟,逼到了墙角,杨戬目前只是参与,又岂会做那没有退路的人伦惨事?

赵佶其实盼着杨戬像童贯一样,敢于在这个时候出头,眼见对方不主动要求,不禁暗暗失望,自己张了张嘴,也不太敢做出那样的指示,眼珠转了转道:“你去将副都知和内侍殿头唤来,朕有事吩咐。”

杨戬一听就急了,内官的竞争比起外臣要激烈得多,他岂会愿意让其他人分享这份功劳,赶忙道:“请官家放心,奴一定将此事办好!一定将此事办好!”

赵佶暗暗得意,摆了摆手:“去吧!”

等到杨戬一路后退,出了视线之外,赵佶依旧下达命令:“去召副都知和内侍殿头来!”

不比外面的那群臣子,这群阉人只有依托于他这位官家,用起来更加放心,此事拖延不得,一定要以最快速度解决,所以无论杨戬能不能办好,其他几位宫内的掌权太监,都要好好利用。

等到安排完毕,赵佶坐回位上,却再也没有心情宴饮。

想到好不容易大权在握,居然又横生波折,这位俊雅清贵的官家看向福宁宫的目光,终于遏制不住心中的憎恶,趁着无人注意,忿忿地呸了声:“老物,你怎么还不死啊!”

……

在四五个心腹内侍的保护下,郭开手下意识地按在腰带上,一路快走着。

他不想做出这么明显的动作,但剧烈跳动的心脏和止不住的紧张感,还是情不自禁地抚摸着腰带,一遍又一遍。

因为里面有向太后亲笔写下的密诏,藏于衣带内。

正是效彷后汉献帝衣带诏故事。

原本不需要这么麻烦,但向太后很清楚如今朝堂的格局。

如果是一股脑的将重臣们全部招进来,那么面对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臣子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率先争吵。

毕竟扶持一位官家上位,对于新党旧党接下来在朝堂中所占据的势力,太过关键了。

基于这一点,真相不重要,压过对方才重要,如果章惇支持废帝,那么旧党群臣肯定是一致反对,各种质疑。

所以向太后哪怕并不喜新党和章惇,但她清楚,能执行这种大事的,唯有新党,唯有章惇,才会先将这份衣带诏通过郭开交给公孙昭,最后交到章惇手中。

等到这位首相做好准备后,率领新党群臣,以此诏入宫,动以雷霆之势,一举发难,行废立之事,等大局定下,旧党也就无可奈何了。

郭开对于太后的运筹帷幄大为佩服,更是觉得此事已是天衣无缝,只待顺利执行。

但事到临头,身上揣着这份密诏,他还是紧张得双腿颤抖。

四周的心腹内侍不知发生了什么,但受其感染,也严阵以待。

于是乎,当杨戬一行带人出现在前方时,第一时间发出惊呼:“省使!不好,杨都知带人在前面堵住了路!”

“怎么会!”

郭开勃然变色,但这个时候他终究没有报侥幸心理,立刻意识到对方就是冲着自己,准确的说是冲着自己腰间的衣带诏来的,丢下一句话转身撒腿就跑:“你们挡住!”

“停下!停下!!”

身后立刻传来了愤怒的叫声,郭开下意识地一回头,已经看到自己的亲信,被对方狠狠打倒在地,然后一棍棍落了下去……

这是下死手了!

他双腿顿时迈动得更快了,倒是甩脱了后面的人,但很快绝望地听到,前方和侧方也传来内侍们呼喝的声音。

显然,对方是几个方向围堵,一定要将他抓住。

郭开满目彷徨,悲愤交加:“圣人!圣人呐!老奴又要辜负你的信任了么?”

他目光扫视,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凿开泉眼扩建成的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勐然间灵机一动,先到边上,将衣带解下,顺着一个石块缝隙塞了进去,然后往湖跑去。

做好这一切时,追兵已经出现在后面的视线里,郭开陡然高呼一声:“圣人!老奴为你尽忠了!!”

说罢,往湖里纵身一跃!

这一幕落在远处的杨戬眼里,他惊怒交集,咆孝道:“快!快去将他带上来!”

会水的内侍一个个跳进去,扑腾起一浪又一浪的水花。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湖面上,没人注意不远处的后方,一只金黑色的大猫,从墙头轻轻跃下,落地无声后,猫爪子在石缝里扒拉了几下子,将藏在里面的衣带掏出,然后再按了按,确定里面有东西后,叼了起来,轻盈一跃,消失无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