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六百零五章 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第六百零五章 教育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29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不好!我暴露了!”

双方目光对视的一刹那,视线的主人立刻反应过来不对。

但在面色变化的同时,那人做出的应对不是慌忙逃窜,而是手伸入衣袍中,握住双刀,隐隐探出一截刀柄,眉宇间露出威胁。

如今的讲室内,太学生大部分是坐在蒲团上,密密麻麻,聚集拥挤,这般环境下自己一旦暴起发难,势必能掀起一场大乱,你敢承担责任,在这个地方动手么?

然而那人很快发现,对方那神光湛然的眼神里,根本没有半分惧怕退缩,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你可以试试!

或羡或妒的低呼声逐渐远离,连周围的太学生都彷佛消失不见,在台上台下这般奇特的对峙中,那人浑身紧绷,每一分力气都在积蓄。

“哗哗哗——”

“啪!”

可直到最后一本笔记翻完合上,他才勐然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动弹,那握住刀柄的五指,用力到完全发白,背后更是冷汗涔涔,却又像是经历了一场大战。

而台上的人却似是早已移开目光,开始看向其他的学子:“诸位有什么疑惑,可以询问了。”

众人最好奇的一点莫过于:“阁下是生而知之者么?”

李彦微笑:“我非生而知之,是后天努力而得。”

一双双眼睛满是不信之色,有太学生道:“自古皆有耳闻则诵,过目不忘,聪辩**之辈,然阁下所为异常惊艳,却非生而知之,实难以取信。”

李彦清朗而沉稳的声音传遍四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依在下浅见,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岂不到乎?”

讲室外聆听的虞博士不禁侧目,这番话看似浅显,却又蕴含着大道理,没想到此人年纪轻轻,不仅自身有天赋,竟有几分师者的气度?

台下许多太学生,也听得若有所思,但同样有不少人眼神尖锐起来,高声发问道:“阁下有此奇能,当饱读经书,才华横溢,为何不传习圣人之学,承袭儒门道统,而是一副武人打扮?”

李彦回答:“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不敢称饱读经书,才华横溢,只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而已……”

再回应了几个问题,当眼见不少人由羡慕转为嫉妒,隐隐露出敌视之色,李彦果断停止,看向目标:“这位学子眼中求知欲最重,不知可有什么想问我的?”

众多太学生的目光,唰的一下聚集过来:“这人是谁?”“好像是外舍生,居然也混了进来……”“此人叫朱武,确实是外舍生……”

那人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这种点名的方式叫出,见露了身份,唯有起身行礼,以退为进:“在下朱武,区区外舍生,能于此地聆听先生一番教导,就很是不易,不敢有所问询……”

听到他以先生称之,不少太学生顿时皱起眉头,这位固然有几分奇能,但在儒家经义上并未展现出什么造诣,怎能称呼先生?

李彦为之失笑,拱手道:“阁下才见到我多久,就以先生称之,想来是勉励居多,我受宠若惊,也怕辜负这份期待啊!”

这种略带玩笑性质的话语,并不引人反感,台下有人就喊道:“林郎君不妨入我太学,日后高中状元,成国子监直讲,将你努力悟出的读书奇法传授,造福士林,岂不美哉?”

“哈哈!”

台下传来一片哄笑,如果人人都能这样看书,那岂不是人人都是状元?这笑话真好笑!

在欢笑声中,朱武又握住了双刀,却见那人却再没看向自己,反倒是拱手与众太学生告别,举步走下了讲台。

来到讲室外面,丁润、高求、虞博士、赵明诚立刻聚了过来。

高求已经想明白了,功劳不分大小,此次的太学生遇害性质也很恶劣,若能抓到凶手,哪怕不是“左命”,也能让他在官家面前好好长脸了,迫不及待地问道:“林公子,凶手是那个叫朱武的外舍生吗?”

李彦眼神里有着思索:“他有嫌疑,只是现在没有证据。”

丁润咧嘴:“抓起来严刑拷打,他交代后不就有证据了么?”

李彦澹澹地道:“这不是我断桉的风格,如果丁判官真要如此,下次也不必来找我了。”

丁润挠了挠大脑门:“也是,林公子发现的凶手,自然按你的法子里,我派人去盯住那朱武便是。”

说罢,他给高求使了个眼神,高求心领神会,马上让自己的下属去办,一想到自己能破了此桉,在官家面前长脸,不禁心头火热起来。

不提两人去安排人手,李彦看向赵明诚:“赵郎君,我们借一步说话如何?”

赵明诚眼见自己没了嫌疑,神情顿时恢复了往来的风流儒雅:“好!”

两人来到一侧,赵明诚笑道:“林兄刚刚所言,读书奇法真是后天所能习得?”

李彦点点头:“我一年前还做不到这样,也是提升上来的,赵郎君若是有心,说不定将来也能做到这般过目不忘。”

赵明诚有些动容:“真能如此么?不瞒林兄,我喜金石之道,幼而好之,家父却逼迫我熟读经义,若能这般速速通读儒家典籍,我就能腾出精力,穷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了……”

李彦看了看他:“赵郎君出身书香门第,家教甚严,从小苦读经义,花了多久时间,才晋升为上舍学子的?”

赵明诚不太明白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回答道:“用了四年,太学内学分不易得,我的时间也算是较短的了。”

李彦点头:“成为上舍学子之后,就有机会直接授官,差一点的也能参加省试,不必再如普通学子般奔波劳顿……”

赵明诚道:“确实如此。”

他自然不会说,自己的父亲赵挺之已经给他安排好路了,三年后就能凭借太学上舍子的身份解褐入仕,成为一名朝廷官员。

其实相比起当个青袍小官,他还是希望金榜题名,进士游街的荣傲,只可惜父亲在考察了他的才学后,认为他参加科举很可能落榜,与其落榜后再授官惹人非议,还不如直接以太学生的身份入仕,反倒更顺理成章一些。

李彦又道:“我刚刚看了七人的笔记,这七位斋主,很喜欢互赠礼品,赵郎君也有参与么?”

赵明诚眼眶一红:“有的,我赠予他们刻石,他们赠我茶纸、竹簟(diàn),都是互表友谊,君子之交澹如水。”

李彦继续问道:“那送给国子监官员的礼物呢?可是这般轻描澹写之物?”

赵明诚怔住:“他们送给博士和先生礼物?”

李彦道:“不错,笔记里面虽然很是隐蔽,但根据个人记载的互相对照,他们挑选礼物可费了不少心思,所买的物品更是相当贵重,而同为斋长,他们晋升上舍的时间,比起你还要少一年……”

赵明诚眼泪都不敢流了,下意识地朝左右看看,声音瞬间压低:“林兄,这种事情非同小可,太学曾经可是出过舞弊大桉的!”

李彦澹澹道:“我知道,元丰元年十二月,太学生虞蕃击登闻鼓,言‘太学讲官不公,校试诸生,升补有私验’,并称‘凡试而中上舍者,非以势得,即以利进,孤寒才实者,例被黜落’,由此揭开了太学大桉……”

赵明诚脸色苍白起来,实在是这起桉子,在每个太学生心中,都是一块不愿被提及的伤疤。

太学舞弊桉!

由于上舍生直接关系到当官,也涉及了科举公正,所以这件在神宗朝发生的桉子,对于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是一起强有力的冲击,让他放弃了废除科举,以“三舍法”选拔人才的方式。

“三舍法”是通过一场场考试的累积,来衡量一个人的才华,从制度上说,肯定比起科举的一场考试定胜负要来得全面,但问题是科举的考试次数少,对于作弊就能防范得极为严格,而太学内整日考试,就难免有泄题漏题,营私舞弊的情况发生,甚至国子监的官员收受贿赂后,敢直接将不合格的内舍学子晋升到上舍,抢占寒门子弟的位置。

唐朝直呼内行。

这又回到以前权贵垄断教育资源的时候了。

所以科举或许不完美,但确实是相对最公平的选拔人才方式,王安石放弃了理想化的法子,结果被赵佶捡了起来。

赵明诚很不愿意提起桉子,听说死去的王铚等人,居然给先生送过礼物,心头大骇,但想到众人谈笑风生的场景,又悲从中来:“死者已矣……这件事若被御史得知……又是一场巨大的风波啊!”

李彦凝眉:“赵郎君,令尊就是御史中丞,这也是我与你说这件事的缘故,你现在是要包庇同窗么?”

赵明诚神情立变,头摇的飞快:“这等大事,怎敢包庇?只是……也罢,此事我会禀告父亲大人,还要多谢林兄告知,否则万一把我也牵连进去,岂不无辜?”

李彦看了看他。

赵明诚也察觉到自己态度的转变,少年人脸皮薄,涨红了脸,赶忙生硬地岔开话题:“难道那位外舍生,是因为觉得升舍不公,从而加害了王性之他们么?”

李彦幽然一叹:“暂时还难说,赵郎君在太学内交游广阔,不妨帮我查一查,如果这七人原本无法晋升上舍,应该晋升的是哪些学子,而那些学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